第536章 536.人心所向(求訂閱,求月票 推薦票,求收藏)
在重重衛兵包圍之下,錢謙益帶着朝中百官來到了碼頭邊,看見了遠遠駛來的安國軍艦隊。
因為打了大勝仗,即使艦隊還沒有走到近前,似乎依然可以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精氣神。
當魯若麟的旗艦在碼頭停穩,四周響起了喜慶的樂聲。被軍隊隔離在外的百姓們發出了驚天的歡呼,直振雲霄。
“民心所向,無力回天啊。”高宏圖感嘆道。
“是時候順應天命了。”錢謙益附和道,滿臉的寂落。
魯若麟從旗艦上走出來,沿着懸梯來到碼頭,看着站在人群前面的錢謙益一行,連忙加快了腳步,上前抱拳道:“怎敢勞諸位大人相迎?折煞我也。”
這時,眾人不管願不願意都露出了一張笑臉。
“安國公親臨戰場,為國殺賊,更是將賊首斬落馬下,先帝在天之靈也可以安息了。如此大功,天下共睹,請受老夫等一拜。”說完錢謙益帶頭給魯若麟深深鞠了一躬。
“使不得,使不得。為國殺敵本是我等本分,何況此戰都是將士奮勇、百官協力的結果,我萬萬不敢獨居此功。”魯若麟連忙將錢謙益和一眾閣老扶起,謙虛道。
“安國公無需自謙,陛下在皇宮設宴,為安國公接風洗塵,慶祝斬殺李賊,為天下除此大害。請安國公與我等一同赴宴。”錢謙益誠懇的說道。
魯若麟沒有猶豫,點頭說道:“本公得勝回朝,正要向陛下彙報此戰詳細經過。”
見魯若麟接受了邀請,百官們的臉色好了不少。
魯若麟自從來南京之後,如非必要,是絕對不會進皇宮的。
畢竟朱慈烺還是皇帝,要是對他不敬,對魯若麟的風評會不太好。但是要魯若麟規規矩矩的向朱慈烺行禮,魯若麟又覺得非常彆扭,乾脆少去或者不去皇宮,大家慢慢的也習慣了。
現在魯若麟接受了錢謙益的邀請,去皇宮赴宴讓大家暗自舒了一口氣,特別是安國軍將皇宮守衛交還給朝廷之後,魯若麟願意參加皇宮宴會具有很重要的代表意義。
隨後,魯若麟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前往皇宮,朱慈烺已經等候多時。
朱慈烺此刻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既有欣慰,又有怨恨,還有懼怕。
想到自己的父皇被李自成逼死,自己倉皇逃出京師,那時多麼的惶恐和無助。現在李賊兵敗身死,可謂是大仇得報,朱慈烺覺得這一刻是如此的完美。
可惜的是雖然殺死李自成的功勞掛在了朝廷身上,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其實那是魯若麟一手達成的。沒有橫空出世的魯若麟,這大明朝別說逆襲李自成了,能不能活下來都不好說。
現在整個天下誰不知道真正的話事人是安國公魯若麟,至於朱慈烺,也就比傀儡好那麼一點,就這還是魯若麟沒有逼迫太甚的原因。
朱慈烺知道隨着安國軍統一天下的腳步加快,自己的皇位已經岌岌可危了。
朱慈烺不是沒有想過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但是如今朝廷的兵馬幾乎全在魯若麟手裏,就憑那幾千皇宮護衛根本就翻不起什麼浪來。
更關鍵的是,朝中大臣們也開始出現大面積的反水,不再堅定的站在朱慈烺一邊了,這讓朱慈烺更加的心灰意冷。
樹倒猢猻散、大廈將傾,朱家氣運已絕,這已經不是以朱慈烺的意志為轉移的。
昔日權貴們之所以力保朱家皇朝,不過是希望藉助朱家皇朝繼續自己的榮華富貴,一旦這個目的無法實現,轉身投靠新主是必然的事情。
雖然魯若麟對前朝舊貴們態度比較惡劣,從多方面對他們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好歹還留了一條活路。與歷史上大規模清算前朝舊貴族相比,安國軍的手段又似乎不是不能接受。
朱慈烺從登基以來就沒有掌握過實權,對於皇帝這個身份感受不深,所以他對於失去皇位這個事情內心深處並不是不能接受,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和弟弟妹妹們能否得到善終。
在親眼見證了崇禎嘔心瀝血卻身死國滅之後,朱慈烺對於皇位的眷戀並沒有外人想的那麼執着。再說了,朱慈烺在皇宮裏也不是一點外面的消息都不知道,安國軍在外面的種種行為都有人向他彙報的。
憑良心說,在魯若麟的鐵腕統治下,江南的民生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好,唯一利益受損的只有那些豪門大戶了。
朱慈烺已經不是什麼都不懂得小白了,安國軍的很多思想和做法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他身邊,使得他對目前的現狀也有一些了解。
這個時候他才漸漸明白,為什麼父皇嘔心瀝血依然寸步難行,實在是扯後腿的豬隊友太多了。
換位思考一下,朱慈烺覺得要是自己掌權,肯定做不到魯若麟這樣革除弊病,讓華夏煥發勃勃生機。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是皇帝,朱慈烺都想跟着魯若麟一起干一番大事業了。
在魯若麟強勢崛起之後,朱慈烺身邊的人說的最多的就是魯若麟狼子野心,是要奪朱家的天下,與朱慈烺是不共戴天的敵人。
似乎朱慈烺存在的意義就是消滅魯若麟,重新奪回屬於朱家的天下。而朱慈烺也是身不由己的一步步被那些大臣們推着向前走,想要重振朱家皇朝的榮光。
可惜的是隨着時間推移,安國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魯若麟的聲望也是步步高漲,甚至到了天下人只知有安國公,而不知有皇帝的地步。
這種差距實在讓人絕望。
朱慈烺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漢獻帝那樣的傀儡皇帝空有皇帝的身份卻無法號令天下了,說到底皇帝也要有實力和聲望才行,沒有這兩樣,不過是一個受人操控的木偶罷了,而且是一個隨時會被掌權者清除的木偶。
要說一點都沒有不甘肯定是不可能的,朱慈烺也曾幻想過要是安國軍屬於自己該多好,那樣的話蕩平天下的榮光就屬於自己,自己也可以被稱為大明的中興之主。
但朱慈烺也知道這種事情只能在夢裏做做,安國軍是魯若麟一手打造,即使沒有魯若麟,他們效忠的對象也不是自己,而是魯若麟的兒子們。就像曹魏權臣司馬氏一般,哪怕司馬家族的掌權者換了幾波,曹魏的大權也沒有回到曹氏手裏過。
朱慈烺沒有實力,沒有聲望,甚至沒有手段,安國軍這樣的天下雄師憑什麼效忠你?就憑你的皇帝名號?做夢吧。
要不是有魯若麟壓制着,安國軍早就推魯若麟上位了。以現在的情形,安國軍想要換個皇帝實在是太容易了。
當天的皇宮慶功宴在朱慈烺放低身段,有意討好之下舉行得非常順利,君臣相得、波瀾不驚。
群臣們的態度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魯若麟在他們看來就是未來的君主,朱慈烺遲早會被淘汰。
如果朱慈烺態度強硬,雖然可以展現一個君王應有的風骨,但是下場必定不好,這就會讓百官們也在歷史上留下污點。
如果朱慈烺識大體、知進退,有一個體面的結局,那麼百官們的風評也會好很多。
所以在朱慈烺展現出退讓的態度之後,百官內心深處明顯放鬆了不少。
再怎麼說魯若麟也是朱家的女婿,要是改朝換代能夠平穩進行,對大家都是好事。如果魯若麟和朱嬍娖的兒子能夠最終繼承大統,那就更完美了,至少他們這些舊臣不用在良心上受那麼多的譴責。
當然,現在想這些事情還為時尚早,目前朝廷需要的是怎麼贏得魯若麟的歡心,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是純粹的當一個看客。
沒有作用、沒有功勞,新朝就不會有他們的一席之地,百官們看得很明白。
慶功宴后的第二天,朱慈烺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太廟活動,以安國軍繳獲的大順軍諸多器物來告慰列祖列宗,以及崇禎的在天之靈。
在祭祀上,朱慈烺哭得稀里嘩啦,更多的是對祖宗們的愧疚。
此時這個少年只能在內心深處祈求祖先的原諒,並請祖宗保佑家人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
在完成祭祖之後,朝廷中就有大臣上表為魯若麟請功。
因為魯若麟功勞實在太大,封王又違背了魯若麟的意願,最後朝廷冊封魯若麟的長子魯恆輝、次子魯恆平、三子魯恆亮為伯爵,魯若麟本人則加封太子太保。
其實這些官職和爵位對魯若麟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了,但是朝廷也拿不出其他東西來封賞魯若麟了,只能這樣糊弄過去。
隨着局勢開始明朗,朝廷也一改常態,非常用心的配合起安國軍的各種要求。
陳新甲作為魯若麟在朝中的代言人,非常高調的執行起了魯若麟的命令和意志,以往只在安國軍統治範圍內執行的政策開始在朝廷治下名正言順的推行。
這個時候,不管是裝樣子也好,真心實意執行也好,安國軍的各項政策開始在江南之外緩慢的推行開來。
魯若麟此時的工作重點也轉移到了內部建設上,至於各方的戰事,已經無需魯若麟操心了。
魯若麟藉著大勝李自成之威,將新稅法、新的宗室、勛貴安置辦法、新的朝廷選官制度、新的軍隊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新法、新規頒佈,幾乎打破了朝廷原有的所有基礎框架,着力於構建一個全新的體系。
如果是臣子想要實行這麼多的改革,下場無疑會非常凄慘,就好比張居正。但是如果是魯若麟這樣即將上位的新君,阻力就要小很多了。
何況魯若麟手握重兵,反對他搞不好就是要掉腦袋的事情,沒有人傻得在這個時候往刀口上撞。
在魯若麟實施的幾個重要新政之中,新稅法因為有了很長時間的鋪墊,大家的接受程度已經很高,基本上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就推行下去了。
針對宗室和勛貴的新規定,主要是剝奪了宗室和勛貴們的諸多特權,使得他們除了在物資待遇上依然享受一定的優待之外,法律上與平民已經沒有太大差別。
在最重要的繼承製度上,魯若麟徹底廢除了世襲罔替,採用了降等襲爵,使得宗室和勛貴們如果不努力,幾代之後就會變成平民,大大降低了國家的貴族階層人數,減輕了國家的負擔。
這個新規對即將到來的新朝有非常明顯的指導意義,是很有可能在新朝繼續執行的,針對的也是新朝新貴們。至於大明朝現有的宗室和勛貴,必定會在新朝歸於平民,如果沒有為新朝立下功勛的話。
對於這個新規,除了利益受損的頂級宗室和勛貴們,無論是百姓還是百官都是舉雙手贊成的。
其實百姓和百官們對於宗室和勛貴早就深惡痛絕,特別是隨着他們的數量越來越多,對於國家完全就是毒瘤,偏偏又無可奈何。魯若麟的新政對於遏制這些權貴作用非常明顯,有這個基礎在,即使是新朝也不用為權貴的問題煩惱了。
當然,與新政相對應的就是對宗室和勛貴的限制也沒有那麼多、那麼苛刻了,不至於使宗室和勛貴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混吃等死,或者有才能得不到施展了。
至於軍隊的改革,同樣推行得非常順利。
現在朝廷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基本都在安國軍手裏,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推行新軍制完全沒有阻力。
魯若麟首先廢除了落後、不得人心的分戶制度,允許百姓、軍屬進行職業的自由選擇和流動,徹底解除了軍戶、匠戶們身上祖祖輩輩被強加的枷鎖。
以後朝廷的軍隊會採用募兵制,挑選精兵強將組成軍隊,並規定服役年限,退役后妥善安置。
這樣的軍隊雖然看似花的錢更多了,其實從社會成本上來說省了太多,關鍵是可以長期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受到了官兵們的一致支持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