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判案(二)
呈上來的證據就是黃冊上登記的劉豐的名下的土地為下等田,而證人則是渴望做里長的劉大年、也就是劉大江的親弟弟親自來揭發劉大江是沒有經過劉豐同意就開荒,收成也沒有還給劉豐。
雖然第一年荒地基本沒有收成、第二年荒地收成也很少,但是按律劉大江還是犯了搶佔他人土地的罪名。
而根據黃冊上的登記,劉豐則判荒蕪土地罪。
雖然楊之初知道劉豐唯一一次去家裏田地就是發現田被劉大江強種的時候,但是劉豐並不能用不知者無罪的說法脫罪,兩人一律按律懲罰。
等兩人都已認罪后,案件已經基本審判完畢。
但是裏面還隱藏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劉大江已經將荒地開荒種了兩年。
荒地第一年開荒免除賦稅,但是第二年就應該徵收七成賦稅的,但是魚鱗冊上劉豐的土地還是荒地,並沒有徵繳任何賦稅。
劉大江身為里長欺隱田糧,理應罪加一等。但是這片田地是劉豐名下的,導致此事有些複雜。
綜合考量之後,楊之初做了最後的決定。劉大江身為里長,強佔土地、知土地荒蕪而不報加上欺隱田糧,合計判處笞四十、罰五畝下等田入官。
劉豐荒蕪土地,笞三十、其田入官。
判完之後楊之初看了一下白縣丞的表情,發現他臉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沒了笑容。
想着給白縣丞的第二份大禮,楊之初接着審理第二個案子。
第一個案子白縣丞是知道的,但是第二個案子送來的時間點也趕巧,楊之初特意沒有讓衙役提前通知被告人,白縣丞現在是完全還完全不知情。
不理會白縣丞驚異的眼神,楊之初直接讓人帶被告人白宇智和狀告人關伯山上堂來。
白宇智來到大堂就自動找尋白縣丞的身影,看到坐在一邊的白縣丞就想求助。白縣丞是萬萬沒想到白宇智有一天會在縣衙大堂見到自己的兒子,一時有些慌亂。
但是白縣丞反應過來之後迅速制止白宇智想要挑破直接身份的做法,走到楊之初跟前示意自己有話要說。
楊之初沒有理會他想要借一步說話的意思:“白縣丞有什麼話直接說吧,這是最後一個案子了,審完就可以散了。”
白縣丞只能小聲開口:“大人,下面的被告白宇智乃是下官的兒子。下官教子無方,為以示公平,下官還是迴避較好。”
楊之初就是為了讓他在場才瞞了這麼久,當然不會讓白縣丞避開:“沒事,本官相信白縣丞不會有私心。更何況此事由本官主判,白縣丞不用擔心,本官一定按律判處。”
這個案件非常簡單,白宇智娶了秀才關伯山的女兒為妻,這門婚事是白縣丞做主而成的。
但是成婚之後,白宇智嫌棄妻子貌丑無顏,不僅私自納了一位貌美的良妾,還以妻當妾,任由妾室侮辱妻子。
不僅有周圍鄰居作為證人的證詞,還有王少力帶着衙役去帶白宇智時看到的情景,很快就能定下關伯山所言非虛。
但是按照律法,此事只能杖三十,並責其改正,關伯山在狀紙上所說的雙方和離一項並不能判,除非白宇智再犯楊之初才能考慮罪加一等責任其和離。
關伯山和白宇智對此結果都不滿意,但是關伯山身為秀才知道楊之初確實是按律判處,並沒有徇私,對此只能再想辦法。
但白宇智一聽要打自己三十大板,就一副完全慌亂的模樣,向著白縣丞的方向尋求幫助。
白縣丞已經表示過態度,對白宇智的喊聲充耳不聞,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楊之初也毫不留情的以擾亂公堂罪加一等的罪名給白宇智加了三大板,才結束了今日所有案件的審理。
案件審理結束之後,楊之初讓王少力去近兩天去監督高山村重新選取里長的相關事宜。這種任務一般能夠通過各種陋規獲得收入,也算是楊之初用來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
楊之初可以嚴格要求自己不貪,但是手下這些衙役,他們沒有正式的朝廷俸祿,只有微薄的工銀根本不足以維持生活。
這種正當合適的賄賂還是能夠收取的,但是楊之初也特意交待要選取有名望而且處事公正的村民擔任里長一職。
選里長是要當地鄉紳和老人都同意之後才能通過,因此楊之初讓王少力回來之後向他彙報當地鄉紳和老人對新任里長的評價。
其實今天的第一案中還有一個隱藏的內容楊之初沒有提起,就是關於黃冊和魚鱗冊對不上之中縣衙內部人員玩忽職守的問題。
楊之初審完第一個案件之後特意看了一眼白縣丞,發現他眉頭緊皺肯定是也聯想到了此事。不過證據已經全部被楊之初掌握在手裏,白縣丞即使知道也無從彌補。
魚鱗冊雖然每年都要編寫,但每次前去的時候帶上上一年的魚鱗冊作為參考都是必須的。無論是當年辦事的吏員疏忽大意還是收受賄賂,這個責任都是必須要負的。
不過劉豐家的下等田變成荒地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事情太過久遠基本無從追究。
但劉大江開荒是近兩年的事情,這期間是由白縣丞負責魚鱗冊編纂和賦稅的徵收,這麼說來辦事的吏員和白縣丞都責無旁貸。
不過楊之初剛用白宇智的事情給了白縣丞警告,剩下的事情慢慢來省的他狗急跳牆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情。
一來他在本地經營多年說不定有什麼後手,二來楊之初暫時還需要他來處理一些事情,一時半刻找不到能夠暫代縣丞一職的人。
一切都先積攢着,楊之初也會派人監視着白縣丞,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一併處理。
處理完案件之後,楊之初查看了白河縣近幾年的科舉情況,發現白河縣近十年內只出過一名舉人,也就是白縣丞,秀才也只有三十多名。
原來呈田縣一個下縣每十年之內也有七八名舉人,白河縣就算偏遠,也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竟然淪落到十年內只有一個舉人的程度,楊之初當即就決定明天突訪縣學。
在白河縣待的越久,楊之初發現此地寧靜祥和的表象下隱藏了無數的弊端,尤其是常年累月積累下來的陋習都需要改變。
一個下午楊之初都在和熱西提一起翻看白河縣的縣誌、黃冊和魚鱗冊,整理相關的情況。
白河縣的縣誌還是原來先皇即位之後命令天下大修縣誌的時候重修而成的,距今已有幾十年的時間,很多東西都已經沒有參考價值了。
通過仔細翻看黃冊和魚鱗冊,楊之初發現劉豐的案件並不是個例,而是典型案例。
剛來白河縣沒多久,楊之初就已經定好了幾乎需要之後三年來完成的大工作——重修縣誌。而且明年又到了編纂黃冊的時候,如果趕上重修縣誌,縣衙肯定更加忙碌。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處理完高大人的事情,將縣衙里的人員全部過濾一遍之後再開始。
看完了一整天陳年資料,楊之初基本上灰頭土臉的,換下官服、清洗乾淨之後楊之初才去找林榮。
楊之初剛到門外,就聽見裏面傳來傳驚呼的聲音。
擔心林榮出了什麼意外的楊之初迅速進去,發現是林榮和兩個丫鬟一起在拆魯班盒。
昨天楊之初回來的比較晚,林榮已經睡下,楊之初今天早上的時候也忘記把魯班盒收起來。可能她們幾個覺得是普通的魯班盒,無聊之餘才想着拿起來破解。
看到楊之初見來,林榮就揚起手中的魯班盒十分興奮的對楊之初說:“之初,你快來,剛剛我和魚香魚米一起打開了這個魯班盒,不過最大的功勞還是魚米的。要不是魚米最後用內勁掰開了最後的一層,我們還打不開呢。”
沒有想到竟然還可以暴力破解魯班盒的楊之初順着林榮誇讚了幾句,給了魚米和魚香賞賜后,才讓她們下去。
等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楊之初才打開了魯班盒最後的開關抽出了裏面的東西。
裏面有一個薄薄的賬本和易峰奏章,楊之初先打開賬本大致翻了翻。賬本裏面記錄了軍餉貪污一案中具體的涉案人員,還有所有剋扣下來的軍餉銀去處。
除了西涼府的文官和武官之外,京城中的官員也有不少牽涉其中。而且餉銀一大半都進了京城官員手中,其中大部分到了兵部尚書手中,其他的分給了各個經手的官員。
但是兵部尚書還是武英殿大學士,首輔陸廣最信任的心腹人員之一,至於此事首輔知不知情或者是否參與其中就不是楊之初能夠置喙的。
除了兵部尚書之外,其中還有一個楊之初格外熟悉的名字——張天瑞。而且張大人已經從原來的戶部員外郎升為戶部郎中,主管的正是西涼府事宜。
西涼度駐軍和韃子的戰爭皇上十分在意,因此軍餉一事皇上一直密切關注,並且還親自查看賬簿,沒想到這些人還是剋扣下了十之八九的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