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功法和機力以及八體之機
?1.機指陰陽二氣相互淹滅化合時所形成的一種狀態,一種無。【全文字閱讀.】但機也是一種存在。因為陰陽二氣淹滅時會產生能量,則機指一種能量運行的通道。所以老子說其中有信,其中有精。氣功修鍊者如想得氣,最好從機入手,學會淹滅裂象之法,從機中求氣,則聚氣的速度是單純的採氣的幾百倍,叫舍氣求機。
機的運化如水中漩渦一樣,中心區有一種強大的吸力。要想得機,其中的重要一點就是自身真氣必須混成太極。太極本無,其大無外。但同時太極也可自我淹滅、裂象,是一種有。武學中的沾衣十八跌、凌空勁等其實是機的一種外現。氣功修習者如能得機,從機中得氣,自會感到體內、體外太極球的運化。煉到高處,如做動作時,如手划圈,則可明顯感覺到手上和手下有一種力的規範,上一分不行,下一分也不行。手的運動軌跡就是太極的外圓或中間的S區。這也是太極、八卦、形意等內家拳的拳理所在。機之所化,太極之變,為大宇宙運化的表現,叫大道自然,自為自然。
2.經絡
經絡作為中醫特有的理論,不被西醫所認同。前面已論述,人是由陰陽二種物質組成,而陽的正物質由於在實界中的彌散性不易被科學儀器所捕捉,所以西醫不能認識它。而中國古人在氣功態下看到了八氣在人體內的運化規律,就描繪出了經絡圖。因此經絡實質是真氣在人體內的運行通道,所謂的穴位只不過經和絡的交匯點或人體真氣與外界交匯的通道。這一點被一般的氣功修習者所接受。經絡具體的運化在《黃帝內經》裏有詳細的論述,在這裏不再贅述。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作為每條經絡的屬性和走向,如心經、督脈、中脈等,都有他的八氣所屬,裏面的氣機不能混淆。如果不懂八氣所屬,後天靠意念強采真氣,不懂得各種氣機的經絡歸屬,會造成經絡里氣機混亂,往往會適得其反。
另外,常人對經絡的認識常常局限在人體內。其實經絡也是人體和外界進行能量交換的通道。以手上六脈為例,經絡圖上的六脈到手指就斷了,常人以為真的斷了。其實是六脈到手端後由手上射出,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手上的勞宮穴同理。經絡與外界的相通也是天人合一或人天本一的原理所在。
3.八氣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至八卦。八卦者,坤、艮、坎、巽、震、離、兌、乾。前面已論述陰陽二氣實乃正反物質。據此陰陽二氣細分又有八氣之說,即八個宮位的不同氣機。氣功態中的冷、熱、酸、麻、脹、痛、涼、溫八觸其實對應的是八個宮位的不同氣機。人體是一個平衡系統,哪一種氣機的偏頗都會帶來身體的不適,甚至表現為病症。因此氣功修習者一定要做到八氣兼修。但由於功法的認識程度不一樣,一般的修習者只能做到三到四種氣機的修習,單修一種氣機的也較少。如果不能八氣兼修,嚴重的如水火不能既濟,不懂二八易位,甚至會出現紅化,即整個人灰飛煙滅的情況。這也是所謂的走火入魔的一種表現。
八種氣機的特性如下:
坤:地有渾厚之氣;艮:山有建嶺之利;
坎:水有穿石之功;巽:風有搜毫之能;
震:雷有伸縮之性;離:火有威猛之勢;
兌:澤有吞吐之巧。乾:天有不測之機。
內外氣功
一般氣功修鍊者講得氣、氣感氣場強,其實是修鍊者內外氣動階段的一種表象。這個階段一般的修鍊者都會有冷、熱、酸、麻、脹、痛、涼、溫八觸中的一種或幾種感覺,其實是人體對坤、艮、坎、巽、震、離、兌、乾等八種真氣的不同反映。
人出生時自生的氣機分佈按先天八卦分野,一般是平衡的。長大後由於環境、社會等的影響,逐漸打破了自身的平衡,形成一種不平衡的穩定態。而氣功修鍊者後天通過對真氣的習采練習,隨着自身人體經絡中真氣運轉方式的改變、充足,從某種方式上又改變了原來的那種不平衡穩定態,因此會出現不同的體感身受。而一些人由於自身素質的優異,本身的氣機分配較合理,或自身經絡系統不是很敏感,也會出現一無所感的情況。
此節所用盤式為太極無相盤。位設法器鴻蒙化象珠,分別設入左手和右手。
法器設位:兩手手心向上,細心體會兩手手心之上有一物微旋,以心意令其加速,右旋,漸旋漸急,漸旋漸沉。此處的心意不強調意念,僅指調用,下個指令就不必去想了,則陣法有靈而自運。此時手心應有重壓感、脹等各種感覺。開始時可以一隻手訓練。鴻蒙化象珠也是太極的一種運化形式。此設位的目的是通過兩球的運化迅速開通手上的採氣大關。也是武術中講手、眼、身、法、步在手的一種最初訓練。
處於這一層次的修持者,一般來說自身的精力、神色都會有較明顯的改變。
本節心法如下:
至理難敘,大道無形。應知無中生有,常明練有至無。天下氣之練法巨萬,其理其法而不二。常有常無,是開天地之機;若開若合,是處無火之地。心虛空而誠篤,意充盈而卑謙。如是則可以體道。
2、小周天通
一般的氣功修持者通過內外氣動階段的訓練,自身真氣充足後有一個小周天通的狀態,即任督二脈通。一般的說法是從氣海關元引出一線,經會陰沿脊樑上行,經命門,大椎,頭頂百會,然後沿印堂經膻中一線入於氣海。此即一個循環。在這個過程中真氣經過泥丸宮時會沖開泥丸宮,即第三隻眼,會出透視功能。根據各門功法的設計不同,具體又有升降周天、單線周天、雙線周天等各種運化方式。
在這裏講的小周天有別於一般的說法,叫十線周天,暗合河圖中的十數。即在原來任督二脈的基礎上另外附設四條,左右兩邊各兩條。前後共十條,所以叫十線周天。除任督二脈外其條的八條為後設上的,作用一是加速人體自身真氣的吸采,二是以防人的素質有異時,如果一旦有部分經脈偶爾斷開時,其它各條仍然可以正常運轉,而不影響修持的進程。
附設經脈的機理在於通過正反物質的淹滅,無中生有的在人體增加一條真氣的運行通道。十線周天的目的是後面合罩用。
因為用泥丸宮極易耗損自身真氣,所以十線周天在設計時不會打開泥丸宮出現第三隻眼的情況。
這裏面還有一個問題。即一般人說小周天通時會感到真氣在任督二脈的一種運化,如有眼功有些還會看到真氣的顏色。而在十線周天裏一般是不會感到真氣在小周天裏的運行,如果照察,看到的只是清清亮亮的一種存在。機理在於就如一個透明的膠管里的水流,如果裏面的水充盈無空隙,在外看來是不會感到水的流動的。如果膠管里的水有氣泡,則會看到水的一種流動。這其中有感而不覺或不感而覺兩種情況。
另外由於任督二脈的真氣所屬,小周天裏運行的是先天真氣。輕清者上浮而為天,即先天真氣,沒有顏色。而由於部分功法着重於意念的導引,使小周天裏加入了後天真氣,重濁者下凝以為地,即後天真氣。而後天真氣一般是有顏色的,所以能看到顏色。
小周天通后各臟腑的經脈也會跟着通,所以小周天通后自身疾病一般會消失。
本節心法如下:
體道已,則其氣在,無火之機成。則其身必火盛。故曰有無相生。當此之時,或空喜以沾,或存心以慰。然不知得之於有,即已失之於無;得之於易,即存難於后;得之於長,即中的於短;立身於高,已流於其下;感之於音而必有聲以耗中氣;似躋身於前,實則已翻身人後。是故有生勿助,有為勿行,有功莫顯,有能莫求。具此,則可以養身。
3、玄關設竅
小周天通后隨着自身真氣的充盈,人周圍的真氣密度會增加。此時練功者閉眼,或在黑暗中偶爾會看到有一些亮點一閃即逝,或一些光線閃過。這些亮點或光線是真氣在人的可見光頻率範圍內的一種運動。而且隨着人自身經絡的疏通,人的可見光的頻率範圍也會增加。
隨着真氣的凝聚,在眼前漸漸會聚集成一點,而且比較穩定,閉眼即見,一般叫粟米出,此處叫玄關設竅。此處的玄關指眉心前三寸處。因為在人體外面,也是後天附設上的,所以叫玄關設竅。此階段的修鍊者如靜坐時一般會感到眉心處有一物內凝,有一些東西由眉心旋轉着進入人體內,會有一種緊迫感。這其實是真氣由玄關進入人體的一種表現,應沉心一步,眉心舒展,則壓迫感會自行消失。也有一些修鍊者睡覺前或比較安靜時就有這種感覺,這一般是由於煉功者自身素質的差異,對真氣的大量吸入一時適應不了的一種表現。隨着自身真氣的充盈及自身容量的加大,這種感覺一般會自動消失。
小亮點比較穩定后,以心意令真氣向小亮點聚集,並令小亮點旋轉,漸旋漸大。此時亮點會逐漸增大,當小亮點增大到五分硬幣大小時,如一面鏡子掛在人眼前,清清亮亮,又如一泓秋水一樣深不可測。至此,玄關設竅完成。在此狀態的修持者,可通過小鏡子實現透視、遙視等各種功能,其作用原理在於現代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具體的原理讀者可以自行查閱。因為小鏡子是後設的,所以運用小鏡子照察不會損耗自身真元,不會出現用后乏力的現象。
也有一些修鍊者此過程中雖會感到玄關的存在,但不會出現小鏡子。這是由於人的自身差異造成的。前面已經說過,此修鍊方法的進境頗速,對功能一般任其自生而不強求,只是以開發出相應層次的能量狀態、盤式運化為標準。在人體信息場的排列上見與不見是等同的。且由於人認識的局限性,得此功能后如果貪念至此,停滯不前,反而不美。須謹記“如以術示人,人皆以術求之”的劣根性,而應守心性之智,莫以妄為。當修鍊者大成之日,一切功能自會顯現。
本節心法如下:
功為能之基,能為功之子。功薄若執於一端,或可有能。倘強求多能,是為自爭。或見他人高能日顯,英名遐邇,乃強微功以期高能,是為自盜。是故,秉能以示人,久而必傷本功,執能而類物,久則必敗自身。則須心有靈而虛化,腹有氣而實生,志有求而自弱,骨有形而自強。於己之所能,長處無知,於人之所能,常處無欲。守心性之智,莫以妄為,是為無為,可無不治之法,類如是,可以安其氣。
4、內外機起
玄關設竅后需息火一個月。原因在於先天真氣大量吸采進人體后在各丹田處彙集,由於丹的旋轉及能量密度增加過快,為了防止出現不適現象,需有一段時間對能量的運化進行調整和適應,使之由不穩定平衡狀態平穩地過度到穩定平衡狀態。後續息火的道理相同。因此內外機起應在第四月開始修持。
如前所述,人通過對機的控制達到吸采真氣的目的。隨着人對真氣的吸采和控制能力增強,人的身內身外已聚集了大量的真氣。且由於吸引力作用,身內身外真氣漸旋漸急,混而成球。在功**中已介紹,本套修持方法在修鍊者身上共設有二十七位太極。因此當內外機起時,修鍊者身上的二十七位太極已具。此階段的修持者平時舉手投足間都可能體會到人的動作可能帶動身內身外太極球的運轉方式的改變。試舉一例,如你手心向下,細心提會,則會感覺到手下有一物在往下拉你,並且在轉動。如果不去品味,則又無異樣。在心法秘要里叫“提之有物,按實有應,不品不證,聲響皆無”。
處於內外機外層次的修鍊者,如靜坐時會明顯感到頭頂百會上有一物旋轉,並向下壓,頭頂如微風吹拂,有種東西由百會旋轉着進入人體內。在一般的功法里把這叫開天門。在胸前也有一物旋轉,胸前有一種壓迫感,並且也有物旋轉着進入人體內。這是由於百會是人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的一個主要通道。胸前中丹處的太極設位也較敏感。如閉上眼,則會感到整個人都處在旋轉中,但睜開眼,又一切如舊。其原理在於,由於人在陣法中,開始時陣法的頻率比人自身的頻率要高,內外機起時,人的生物場還有沒跟上這個頻率,出現了一個頻率差,所以會出現球的運轉感覺。隨着自身功力的提高,人生物場的頻率與陣法運轉的頻率相同時,就不會感到它的運化差異了。這也如同一個人坐在轉盤中心,如果轉盤動你不動,則轉盤對你而言是轉動的;如果你和轉盤一起動,且速率相同,則你對轉盤來說是靜止的。
處於內外機起的修持者,在有眼功的人看來,身內身外有各色光球運轉,千變萬化,無始無終。此一階段的修持者由於已有化機的能力,一般的外邪如侵犯人體,則由於太極球的旋轉會令其打飛旋出,或者經過太極的運化而進行重新的安宮安位,從而達到自我陰陽平衡的境地。
本節心法如下:
有氣沖身而入,是為外太極已成。用陰為益。用陽亦為益。此陰陽將判者,生之於零。且零無所不在,其用似可不窮。索其來處,似不見之淵;考其去處,可宗萬物。當此之時,須知能者多勞,智者多憂,無能者無所求,雖則氣有塵、光、紛、銳四性,當曉其性宜措、解、和、同。其本無形象,又似存非存。提之有物,按實有應,不品不證,聲響皆無。本生於無源,是處於有旋,知此則可以入道。是為大進圈。
5、大周天動
內外機起后,身上二十七位太極已初具。此時習練者通過太極的運化,對真氣的攝入是成幾何級數增加的。此時隨着自身真氣的充盈,奇經八脈、中脈等經絡都會相繼通暢。這裏不說大周天通而說大周天動,其差別在於人出生時經絡原無不通,只不過由於後天的影響,人的採氣功能慢慢退化,部分細小的經絡漸漸不暢。而修持者通過後天對真氣吸采能力的訓練,又激活了周天的運行。
再者,這裏的大周天指的是三花大周天,和一般的周天有所不同。以手上三陰脈為例,以三陰脈為實,在三陰脈之下另設三條對應的虛幻脈,在人體外另設三條對應的靈脈,成實、虛、靈共九條經脈,以全太極實、虛、靈之意,並暗合河圖。這裏僅指三花而不是三華。三花指已全實界、虛界、靈界三界,而三華指實、虛、靈三界精華暗合而歸於無。
大周天動後身上經脈俱通,合於周天之運,人的平氣平機能力已極強。此時人體相當於一個粉碎機,任何氣機進入人體后經過太極的旋轉、運化,重新安宮安位,然後根據屬性不同而入於不同的經絡。達到此一層次的修持者,具有的一個能力就是常人所說的百毒不侵。即一般的中草毒藥,如狼毒、草烏等,吃下去后全無事,只會長功力。其實所謂的毒藥只是某一氣機極盛,常人無法運化而已。如一般人理解的一棵人蔘大補、五棵人蔘是毒藥的道理相同。
大周天剛動時可能會感道氣機的運行很強,和內外機起時一樣,是外機過強、融盤不夠的表現。當內外機達於平衡時,修持者反而會一無所感。此時身上太極的速率運化反而愈快,已具有相當的動能。所煉周天如為外顯周天,如果有人近身來襲,則太極自旋,自會令來襲之人飛出。武林中的沾衣十八跌功夫即出於此。這也是《道德經》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道理所在。此套練法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在本初功法的設計上已屏蔽了此功能。如萬一外顯,會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此時只須手心內收,不要手背發力,則此狀態立消。
由於人體周圍的真氣聚集已相當可觀,並且由於實、虛、靈三脈已全,此層次的修持者已具有對實、虛、靈界的調控能力,即常人所說的空間搬運。此時當須謹記功宜勤修久練,術善少用常添。
本節心法如下:
氣機強時未必真強,氣機弱時,未必真弱。強本弱之證,弱本強之伏。練氣之道,在於勿索勿棄。須知,機有自變,術有自旋。人意違之,不測災生。是故功宜勤修久練,術善少用常添。
6、祖竅失形
大周天動后,全身經絡、關竅俱已啟動運行。並且隨着真氣吸采量的增大,實位脈及後設的虛幻脈和靈脈的經絡通路已容不下新增的真氣。此時經絡內的真氣會逐漸淹滅經絡通道周圍的虛中實物質,使經絡變粗變大。因為這個淹滅過程是在虛界完成的,所以在實界體現不出來。
隨着經絡的不斷變粗,終至於脈脈無隙。即哪裏都是經絡,也就無所謂經絡了。這個過程就叫祖竅失形。這裏的祖竅指的是經絡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的關竅所在,即平常所說的穴位。當祖竅失形后,每個穴位都是不停變換的。此狀態的修持者可以達到的一個效果就是所謂的乾坤大挪移,即任何點穴功夫都對此層次的修持者都將失去作用。
祖竅失形后二十七位太極初步混成為一個太極,且隨着運轉頻率的增加,漸漸接近或等於大宇宙的本徵頻率。當等於宇宙的本徵頻率時,此時的一個特徵就是修持者脈搏、心跳停止,當此之時應勿驚勿懼,須知是與宇宙的一種共振現象。如果頻率接近,則是所謂的龜息**。
此層次的修持者丹田中真氣已足,如有眼功,可看到圓滹滹、光爍爍的一團物質在下丹處旋轉,並且周身有六獸遊走。六獸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勾陳、螣蛇,為五行化合之物,暗合天道之運。六獸的一個作用是將來嬰兒成像時在傍邊予以護持。
本節心法如下:
零之為物,起於空化;丹本非丹,映於玄遠。腹中有感,鏡像之由;莫名生物,起於空圓。存之綿綿不息,自能至其大道;用之不動本丹,方可成其久遠。
祖竅失形當在第七月完成。第八月為息火月。
7、嬰兒成像
經過前八個月的修習,下丹田中真氣已足,此時將進入嬰兒成像的修持階段。大家也許會問,為什麼為出現嬰兒呢?大家都知道人體為一小宇宙,且經過前階段的修持,人體信息場已暗合河洛之數。造物之巧,則小宇宙中孕育出生命也不足為奇。
此一階段的修持者小腹有時可能會有跳動感。如有眼功,則有時可看到嬰兒在裏面戲耍。
此階段的修持者如不懂結丹成胎之途,則會感覺下丹有一團冷氣內旋,疼痛難忍。如只懂苦守,而無結胎之法,則易出現各種嚴重的不適癥狀,重者有生命之憂。
本節心法如下:
空本非生,零自無亡。非生者自無其質,無亡者何來其形。知上下四方乃宇之所延兮,其小無內;明運功乃宙之所駐兮,其獵無點。無外兮其必無形,無內兮其必無質,無端兮其必無先,無點兮其必無存。然宇宙之大非我之所居,則宇宙之大必我之所有。知乎?!大道初成。
8、嬰兒離體
丹中真氣已足,嬰兒長成。清輕者上浮而為天,由於嬰兒為先天真氣組成,因此在第十月當成嬰兒離體。具體的途徑是嬰兒從下丹處升起,經中脈,至中丹,成龍虎大交會,兩丹將分將合時會生成一個FA輪,即佛像胸前的那個圖形。然後繼續上升,經百會出體外。
龍虎大交會,即太極演宮射盤時的二八易位,水火既濟。如控制不好,會出現如紅化等嚴重出偏的情況,造成**灰飛煙滅。本套修持方法的太極因是雙S線,所以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嬰兒在離體后,在體外戲耍遊玩。此時當須注意不可讓嬰兒走遠。因為此時修持者對嬰兒的操控能力還不夠,還沒有達到合二為一、隨心所欲的情況,萬一走遠則有可能找不回來。
本節心法如下:
行止向高兮,人之所好。過世留名兮,人所同求。須知就低無名者,雖人之所惡,乃實道之所仲。而眾所不居,我之所室;眾所不舍,我之所棄;眾所不求,我之所得;眾所不求,我之所欣;眾所不喜,我之所珍。知此,則其氣貴常自葆,且布氣之法,其居也善;品氣之思,其心也善;施氣之意,其與也善;求氣之情,其言也善;調氣之機,其動也善。則氣有地之渾厚,淵之深幽,仁之親喜,信之誠厚,治之有序,能之高遠,時之知達。練氣至此,方可易性而無憂,是為氣至。
9、嬰兒入盤
在第一章的層次論中已有闡述,本套修持方法不會讓嬰兒長大,不走百千億萬化身一途,而會讓嬰兒再次入盤。其中的道理就在於要保持嬰兒的全真之體。此節中嬰兒會由百會經中丹再次入於下丹,成為一個鎮宮本主。在入盤的過程中原有的上中下三丹將散去,能量均勻的分佈在人體信息場中,封閉太極中的所有漏洞,陰陽融合,成空無的狀態。即所謂的合罩。
合罩后的狀態是站在其外有其空,站在其內成其無。這也為下一步的修持打下了基礎。
本節心法如下:
人所何譽,己所何求?期人之所譽,必有所盈。利己之所求,必致示銳。盈則有失,銳則易挫。而況功高運化,恰似金玉滿堂。加之玄機帷幄,更如富貴而驕。故而,須知易法初成,神庭切忌常滿;嬰兒有意,玉堂不可驕寵。惟念及明鏡高懸,僅知身退至先天,是為合罩而運夷。
五、身法八要與實虛互化
前面四章我們從功理和功法兩個層面對氣功修持給出了某些看似合理的解釋。但對於剛開始修習氣功的人來說,我認為本章的內容更為重要。其原因一是對於剛開始接觸氣功的人來說,所有的陣法和盤式運化作為一種存在,是傳功者直接加在你身上的,叫**加身,你所做的僅是調好頻道接收而已。打個比方,就象你要身體好必須呼吸新鮮的空氣,但為什麼呼吸新鮮空氣會有益於你的健康,其中的原理你知不知道其實與你的健康程度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二是身法八要作為對氣功修習者最直觀的身形動作要求,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是修習者接受信息、能量的最佳的狀態,也最容易把握和捉摸,是氣功入門的最直接的一個法門,氣功修習者做得到位的程度直接決定了修習的效果。特別是到較高層次后,身形如不到位,更會出現渾身倦痛、頭昏等不適癥狀的出現。
而所謂的身法八要即坐胯、松腰、含胸、撥背、沉肩、墜肘、虎項、虛靈。它是所有內家拳修習的基本功,俗稱“行如風、站於松、坐如鐘、卧如弓”,在道家叫先天之態,在佛家叫坐立卧行四威儀訓練。大家到市廟裏看佛的塑像,都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和慈悲。修行的人也會讓走近他的人感到一種平和與慈祥。武警戰士的挺拔會讓人感覺到他的精氣神明顯與常人不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的日常行為規範,坐立卧行嚴格按身法八要的要求來做。而身法八要的要求是符合人的先天性的一種行為方式。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眼神漆黑明亮有神,上身挺拔,腿微彎,津液滿口,有一種朝氣。但隨着歲月的增長,社會的影響,特別是人的惰性使然,成人漸漸變成為腿直身彎,形態不再是孩童時的神態,人的先天真氣運行也就慢慢不暢,也就慢慢失去了小孩子所具有的神韻。古人講形神兼備。上面的要求就是要求成人經過後天的一種自我糾正,讓人的形體重返童年時的一種狀態,久而久之,自身氣血、真氣的運行也就會恢復成童年時的狀態,氣血充沛旺盛,也就達到了健康的目的。這也是老子《道德經》裏的“能嬰兒乎”的一方面。因此身法八要如能做到位,無形中就會給人一種恬靜、從容的謙謙君子之風,又自含一種威嚴。道家的“法天地王象之機,處萬物平和之氣”講的也是這個。
身法八要的具體要求及達到的效果如下:
坐胯:要求人之兩腳與肩同寬,以保證胯位於人之中軸線上。一般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二處就會對坐胯有一個體會。胯的松沉在於提肛溜臀,圓襠開胯。
松腰:松字不好理解,我們不妨從其對立面“緊”上體會一下。緊腰者,必脊柱下壓,底胯上提(實位丹道若行此,意有它指者,當另當別論)、且腹部前鼓。松腰則相反,腹部向後微收,上下舒展胯與脊。可知:松本非松。松腰達到的效果是,胯與腰處之脊柱位於上下一條直線上,便於下丹田處(關元、氣海一帶)太極之自如旋轉。
含胸:含者,今之口,故含不是動作,而是狀態。所含者,中丹田(膻中)處一位太極也。故含胸不是收縮胸部,而恰恰相反,在於舒展胸部,便於太極流轉自如。
拔背:挺拔背部,保持脊柱在一直線上。故而,含胸與拔背是一致的,側重防止背部后傾,而坐胯和松腰側重防止腹部前鼓。
沉肩:使肩部處於自然下沉狀態,恰如雙手各提同樣重量重物時肩之狀態,必不是向上聳肩,也不是向前收肩,而是雙肩略向後向下舒展下沉,與含胸效果一致,必打起肩上太極旋轉。
墜肘:雙肘自然松垂,如下墜重物,打起肘部、腕部與掌中太極。
虎項:脖頸象老虎的頸項一樣挺直,下頜微微內收,保證上從百會、頸項、脊柱至尾閭,處於一條直線上,且在上丹田(印堂處,佛家密宗法印即在此一帶)旋起一位太極。
虛靈:前七個狀態的實現,上中下三丹田之太極本然流轉,百會之上守司門戶之太極與全身各部太極全部打起,上下貫通虛靈一脈成一線,同時左右之靈脈與前後之靈脈亦各一線貫通,往複周流不止。虛靈勁一個明顯的體感就是頭頂好象被一種勁力往上拉,整個人有一種躍躍欲飛的感覺。
其他要求:
兩腳平行:任何時候,兩腳都不要內外字或外八字。其中道理在於外八字通任脈堵督脈,內八字通督脈堵任脈。久習會出現心窩堵。
雙肩平展、即不要一肩高一肩低、經常面對明鏡觀察自己、令貌端神和、雙唇等寬輕合、平軟舒適自然,舌頭圓軟輕接上齶、巧舌即小舌頭懸垂如珠、津潤滿口。
手展開,經常搓手,揉弄雙手,消去手上白氣點,使雙手柔軟。
初習正法訓煉,全身似嬰兒般骨節全開、出神力,必須時刻伸展中正心情快樂、至神力不斷加強、以此力做一切事而不再使蠻力、以免骨節像散架一般疲倦疼痛。原本骨節有已粘結處者、初習骨節全開后、有幾天感覺脖腰腳骨處痛酸癢屬正常、僅學會飛天上浮力做事當下就好了。此類人當知此處過去久習不伸展中正致有此弊。
時刻伸展、中正、端正身心,神力,極樂。做好此身法八要,身心康泰,並可獲得無上的體智。久習自知。
以身法要求為實,以陣法運化為虛。身法端正利於陣法的接受,陣法的運化促進身形的更加伸展、端正。兩者實現良性的互動,神力自增。此謂實虛互化之一義。
六、參靜法要
習練氣功的人都會遇到一個所謂的入靜問題。然而何為入靜,沒有一個明確標準。一般人認為坐在那裏不動就是在練靜功了。如果是這樣,山上的石頭在那裏千萬年不動,早就成道了。也有人認為只有練到胎息層次的才能叫入靜。這也是把不動作為入靜的標準。即使你胎息了,甚至心臟、脈膊也能練到停止子跳動,但你的微循環系統、你的細胞也還是在運動的。即使你的細胞、微循環等也能練到停止,但你也還在和地球一起轉動。如果這樣說,你還是沒有入靜。也有人說入靜就是什麼也不想,但古人早說過“孰能靜以久,動之徐生”。因此,在這一章里,我會從幾個入靜的方法、靜的層次、靜的物理意義等三個不同的側面來談談。
首先,談一談入靜的問題。你坐在那裏說我要練靜功了,然後閉上眼,想讓自己平靜下來,什麼也不想。但不到一分鐘,你腦中各種念頭就紛至沓來。也許想到你白天的工作還沒做完,也許想到你孩子的學費還沒着落。等等。揮之不去。因此,你又想了一招,既然不能什麼都不想,那我就數數。從一,二,三,到一百,周而復始。在禪宗里他有一個法門是專門講這個系列的。這個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當你走到較高層次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心有所礙。因為念頭也是一種能量的運化,你的這個念頭就會幹擾到天道在你身上的運化,使你無法達到真正的天人合一的那麼一種狀態。
六組曾說過“過而不留方為靜,自性不起才是禪”的道理。其實最好的入靜方法就是這句話。用現代的話說叫任腦中思慮及眼前景象來去自如,自生自滅。不管你想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都不要去管他。腦中愛想啥想啥,愛出現什麼幻象就出現什麼幻象,你只要把住自心不動就行了。這樣這個狀態過去十幾分鐘,你就會達到一個所謂的混沌狀態。當你再睜眼的時候,可能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這個狀態就接近於入靜的一種狀態了。
其次,靜有形、意、心三品之說。你在那裏專心做事,心無二用,會覺得時間很快。這個時候雖然你有動作但你其實已經在靜的一種狀態中。或者你在思慮中達到一種渾然忘我,心無二用的狀態,如你寫作時會文思泉湧,或讀書時和書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所謂的莊周夢蝶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這個叫意靜。更有心靜一說。就是佛教所說的以心印心、以心傳心法門。在靜坐中入於道法之機,明了宇宙萬物之動,認識心之本性。這個叫心靜。靜的層次不同,所證到的也各有不同。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形、意、心三品又實無層次之分。因為不同的人可根據自己的特點皆可從不同的途逕入道。如董海川、丘處機、達摩就是分別從形、意、心三方面直入道化之機的。
最後,從物理意義方面來說,靜也有它的一個含義在。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造字是很有學問的,裏面包含着許多科學的道理。靜者,爭青也。紅、橙、黃、綠、青、藍、紫。頻率漸次增大。紫氣東來。紫氣為入道之色。而藍色是紫與青的合成色。當你自身真氣的頻率越過青色就是紫色了,所以說青色是近道之色。所謂的入靜也就是入於道。
這裏還要強調一點,在自身經絡沒有完全通透之前,不要盤腿靜坐。這樣只會增加皮肉之處,一無是處。經絡通絡之後,跌跏坐是自然的事,自在五層輪寶全。
當然,靜也還有許多其它深的含義,容學者自參。
七、真本太極與八氣兼修
千古以來,習功修道者如過江之鯽。有能開聲布氣、令人體搖肢顫者,有能隔空取物、千里遙視者,有能益壽延年駐顏者。然能直創先天門、敢言明心見性、入於道化之機者廖若晨星。其中緣由,與修習者不能八氣兼修有直接的關聯。
前面已有論述,從九宮八卦的角度來考慮,得道的過程其實就是自身盤式結構通過不斷射宮易位,使之與整個宇宙運化的盤式結構同一的一個過程。這一入道的標準就提出了修習者必須八氣兼修。因為如果你僅修習其中的幾種氣機的話,一來你八個宮位的氣機無法達成平衡,會造成失重、失控等問題,二來在氣機的易宮易位過程中會出現餘氣周天的情況,無法與大宇宙的周天同一。從這兩個方面考慮,八氣兼修是保證入道的一個前提。
在這個氣機易宮的過程中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各個宮位的氣機依靠什麼樣的通道、路徑運行來實現易位。從太極層面考量,易位是通過太極中間的S線來完成的。這裏面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先天真氣和後天真氣相遇時會發生淹滅效應而產生大量的能量,那麼如果按單線的S形路徑,兩種氣機在這一條路徑是肯定會相遇。如乾宮本氣和坤宮本氣互換時相遇,則肯定會因淹滅而產生大量的能量,這樣造成的結果輕者會出現五雷轟頂、焚心等現象,嚴重的會造成肉身的灰飛煙滅。而社會上一般的功法修持都是以這個單S線為修持藍本的,如上所述,無法保證八氣兼修和易宮易位中的安全性。這也是一般的功法修持很難達達到入道這樣一個目的的原因所在。
因此,為了保證八氣兼修,本貼中介紹的修持方法中所佔位的太極不同於大家所熟悉的那個單S線太極,而是雙S線的。如下圖所示。在這裏我把它叫做真本太極。它同一般的太極圖相比多了三個區域,即中間上面的鴻區,下面的蒙區,和中間的小圓零區。這個太極圖存在的意義是,一來它保證了不同宮位的氣機在易宮易位時會依據兩條不同的路線行走,確保中間不會相遇,二來增加了鴻、蒙、和零區,說明了陰陽兩種物質混而成無的這樣一個過程。三者,如果你按本貼中的方法修持,可能在功修的過程中會見到一張太極圖,而見到的這張太極圖正是下圖所示的這個圖形,而不是一般的那個單S線太極。
作品中的功法便是據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