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察人之能世無雙,關中已定段煨亡
待眾人都抱拳離開,空蕩蕩的大帳中僅只剩下十三人,楊彪露出一絲苦笑:“諸君既然願意與吾北上遼東,便也早些下去歇息吧!至於其中事宜,吾等且到了幽州再作商議。”
翌日清晨,楊彪軍營中人聲鼎沸,一眾文武大臣早已收拾好行裝集結好部眾,迫不及待的要去實現自己的“大計”。
聽聞外面的喧鬧聲,掀開大帳,今日顯然天氣還不錯,楊彪眯了眯眼領着幾個親衛往校場走去。
一眾文武早已集結好部眾,此時都眼巴巴的盯着楊彪的主帥大帳,見楊彪出來,意氣風發的黃琬率先大步上前躬身抱拳道:“末將黃婉,拜見太尉。”
看了一眼盔甲嶄新身披大紅錦袍的黃婉,楊彪眼中冷光一閃,黃琬此人乃是王允黨羽,雖才能有限野心卻不小,若非其在關東世家豪族中頗有名望,自己此番.......
停住腳步揮了揮手,楊彪淡淡的道:“黃校尉無需多禮,既已集結好部眾,便去吧!你且記住,吾等身負皇命,你此番率眾歸鄉當好自為之。”
看着話語冷厲,不待自己回應便轉身離去的楊彪,黃琬眼中閃過一抹厲色,緩緩站直身子,黃琬露出冷笑,大聲喝道:“左軍,隨吾出發。”
隨着黃琬一聲令下,過半的兵馬舉起旗幟跟隨黃琬緩緩行進,車駕前方碩大的黃字大旗尤為顯眼。
“太尉此番放黃琬離去,恐非朝廷之福啊!”朱儁盯着黃字大旗,沉聲道。
黃埔嵩搖了搖頭苦笑道:“跟隨黃琬離去的文武已然過半,便是太尉不放其離去又能如何?當今天下梟雄四起,這黃琬卻也算不得什麼。”
“楊太尉,此番且恕屬下不能隨太尉北去遼東。”張孝朝楊彪深深抱了一拳。
楊彪聞言擺了擺手:“人各有志,況且如今朝局糜爛,吾北上卻也未必便是對的,你且去吧!”
張孝頓了頓,突然單膝拜倒在楊彪面前:“太尉,屬下此番與諸君前往冀州,定然極力說服袁紹舉兵勤王,吾部下的這些兵馬便託付給太尉了。”
楊彪聞言一愣,張孝在如此關頭將兵馬託付給自己,這倒是有些出乎楊彪意料:“楊彪與張孝並沒有太多交集,只知道張孝亦是將門出身,昔日乃是大將軍何進的部屬。”
趕忙扶起拜倒在地的張孝,楊彪搖了搖頭:“張將軍何須如此,袁紹雖有禮賢下士之名,卻.......”
“袁紹如今正處在與公孫瓚爭鋒的緊要關頭,你領部眾前去,說服袁紹勤王的可能便也更多了幾分。”
“太尉,屬下.......”
楊彪擺擺手打斷張孝話語:“無需多言,你且去罷!”
“太尉保重!”
“保重!”
看着含淚離去的張孝,楊彪不由怔了怔,看來自己之前到是小瞧了這張孝。
隨着黃琬張孝離開,校場上的兵馬已不足四千,楊彪走上點將台掃視沉默不語的眾人一眼,穆然拔出長劍高聲道:“爾等之前雖非朝廷兵馬,但卻也是漢家子弟,吾等漢家子弟受皇命出關,便是不能平亂,卻也要守邊。”
“吾等家眷此番皆隨兵馬出征,今後,北關便是吾等之家!”
“北關為家,誓守邊疆!北關為家,誓守邊疆!北關為家,誓守邊疆!”
一聲聲高喝直衝雲霄,但不足四千人的隊伍卻又顯得如此單薄,整個校場上透露着深深的悲壯。
“報!”
“稟主公,楊彪出潼關后兵分三路而去,由黃琬領一路南下進入兗州,張孝領一路東進冀州,而楊太尉親領一路兵馬北上,如今已是進了幽州。”
李炎聞言,對前來稟報的斥候道了聲辛勞,擺手示意其下去歇息,便轉頭朝正與自己對弈的郭嘉微笑道:“奉孝以為楊彪此番兵分三路卻是何意?”
郭嘉放下手中棋子,捻了捻頜下短髯:“楊太尉此番兵分三路只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東徵兵馬本就是諸大臣家兵死士,楊彪即便威望甚高又得皇命在身,卻也未必能使眾人臣服。”
“奉孝所言甚善,只是這三路兵馬卻又打的是何主意?”
郭嘉聞言露出一抹笑意:“黃琬此人乃王允黨羽,既無才能又不能用人,且此人行事剛莽,此番主公故意放其出關,其便領部眾直奔家鄉兗州,想必其早已迫不及待欲行袁紹、曹操之事了罷!”
“哈哈!奉孝察人果然非常人所能及,只是這黃琬選擇去曹操的地盤卻也選錯了地方。”李炎嘴角露出玩味的笑意。
郭嘉接着道:“主公,這張孝乃昔日何進門下,與袁紹也曾共事過,他領部眾東進,必然是去投袁紹,只是呂布如今早已到了冀州,張孝那區區幾千兵馬卻未必能得袁紹看中。”
“反倒是這楊太尉領兵北上,屬下卻一時有些看不出他意圖何在,按理說如今幽州劉虞已然為公孫瓚驅逐居無定所,楊彪不會去投劉虞,更不可能去投驅逐劉虞的公孫瓚,那他北上.......”
“報!”
“稟主公,張遼將軍求見。”
侍衛的稟報打斷了郭嘉的沉思,李炎擺擺手道:“楊彪兵馬不過數千,再加之他如今身份特殊,已是難有大作為,奉孝無需糾結於此。”
“且讓文遠進來見我。”
見抱着木盒大步進來的張遼,李炎露出笑意:“文遠辛勞了!”
張遼聞言拜倒在地:“屬下張遼,拜見主公,幸不辱使命,取得段煨首級。”
看了一眼木盒中已有些灰白的頭顱,段煨,這位原本歷史上斬殺李傕之人,如今頭顱卻被呈到了自己面前。
段煨已亡!至此,關中郡縣盡入李炎之手。
指着牆壁上巨大的地圖,李炎笑意不減:“如今涼州、雍州已歸吾所有,并州吾也已得三成,今冀幽爭雄,中原諸侯混戰,天下並無諸侯西進征討,吾欲舉兵北上,奉孝以為如何?”
雖早已與李炎定下取漢中巴蜀,而後東進中原的大計,然郭嘉也不是不知變通之人,如今漢中巴蜀穩固,而並幽冀混亂,卻是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