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縱橫(二)
第十章縱橫(二)
阿瓦城裏繁華依舊,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擁在大街上,喧鬧着叫賣,他們彷彿忘記了此地剛剛經歷過一場規模宏大的叛亂,甚至於連緬甸曾經還存在過莽白這麼一號人物,也是記得不大清楚了。
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終究還是買賣更加重要,生活更加真實,明軍的到來並沒有讓他們感到被佔領的悲哀,好像他們真的只是來幫助緬甸王平亂的一樣。至於大明皇帝決定暫居阿瓦,更是讓他們欣喜若狂,精明的人兒一眼便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皇室向來都是消費的大頭,僅僅是他們的日常用度,便需無數的商家忙活上一年,何況如今住在阿瓦城裏的,還是大明天子,天朝上國的皇帝。
因此,對於永曆的這個決定,阿瓦城裏的百姓是舉雙手贊成,那些膽大的人,更是急急的去與永曆隨行太監聯繫,要招攬下皇室的生意,然後在夢中都要讓成堆成堆的金銀笑醒過來。此刻,至於兩個君主如何共存於一座城市,他們已經無暇再去思考,甚至於根本就是在迴避這個問題。
莽達喇則是心如明鏡,近萬明軍在此,根本容不得別人說半個不字,既然不能反抗,倒不如痛快的享受,如此,大明還未必會滅了他呢。
說起來,這個莽達喇倒也豁達。
幸運的是,永曆突然跟一個西洋和尚攪和在一起,對於大明政事極少過問,阿瓦的那些俗事就更加不加理會了。
新近被冊封為越王的白文選,也僅僅只關心軍事上的事物,其他的政務依然是緬人處理,阿瓦還是緬甸人的阿瓦,緬甸還是緬甸人的緬甸,只是稍稍的明朝在此擁有駐軍而已。
不過,明軍雖然駐紮於此,但卻奇迹般的沒有任何過分的殺戮,除了那些以莽白為首的強硬派被剷除乾淨以外,其他的貴族絲毫未傷,甚至於連他們財產都沒有遭到任何的侵犯。
這個時候,如果有誰想要渾水摸魚,搶劫這些貴族,立刻就會遭到無情的鎮壓。其實,不僅僅是那些貴族,就算是普通的商戶,最為缺乏勢力的百姓,都會受到明軍的良好保護。
一時之間,阿瓦城的秩序比明軍來到之前還要好了。
西洋的傳教士不吝於用最華美的語言來讚美明軍,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更是立刻活躍起來,因為他們知道,良好的秩序向來是商業繁華的溫床,他們沒法用大炮來征服這個國家,但絕對不妨礙他們同這個國家進行正常的商業往來。
阿瓦城裏,看着嚴守紀律的明軍,那些在叛亂中殘存下來的貴族更是滿懷欣慰,甚至於對明軍還有一點點的感激。
莽白叛亂,對於他們這些大戶人家並不是什麼好事,勢力龐大的,將會因為沒有在關鍵時刻支持莽白,而遭受極其致命的懲罰,實力弱小的,則會在亂兵的餘波中慘遭搶劫。
可是,隨着明軍的到來,莽白的勢力煙消雲散,叛軍們還沒來得及作亂,便被剷除乾淨,他們所擔心的一切全都沒有發生。
於是,幾個大着膽子的貴族開始在市場上購買日常用度的物事,然後更多的人湧出來,擠向市場,進行瘋狂的大採買。
圍城日久,這些大戶人家的家裏,現在是什麼都缺,從日常用度的柴米油鹽,到女人的胭脂水粉,幾乎是看見東西就搶,轉眼的功夫便將阿瓦城商戶們剛剛運進來的貨物搶購一空。
可就算這樣,那些大戶人家派出來的家丁還尤嫌不足,對着商戶的老闆預約到,“下次進貨,可一定要先供應我家啊,咱家少爺娶親,正在四處張羅,若是短了東西,面上不好看,也丟了咱們家的臉。”
像這樣的吩咐比比皆是,因為不管明軍圍城還是不圍城,紅白兩事都是少不了的,現在明軍放開交通,自然把日子擠在一塊來了。
雖然緬甸國國勢日蹙,但緬甸貴族可是半點不窮,上百年累積的家業足夠他們狠狠的揮霍一番。因此,碰上家中大事,在鋪張浪費上面是絲毫的不甘人後。
那些孫洋雇傭的紅夷雇傭兵瘋狂的叫道,“這些東方人一定是瘋了,絕對是瘋了。”
不過,與他們一起被雇傭的土人士兵卻是像看鄉巴佬一樣的看着那些紅夷,就只差低聲唾罵出來,“蠻夷就是蠻夷,沒見過世面。”
那些紅夷雇傭兵似乎也發現了不對,一名紅夷士兵忙咳嗽了一聲,說道,“其實我們那裏的國王比你們的貴族還要奢侈,結婚都不送禮物的,直接送領地。”
“還有直接送王位的呢。”
“對,還有送王位的,這事,咱們的總兵大人就知道,他曾經說過,哈布斯堡王朝便是他們結婚收嫁妝,給收來的。”
這些話說出來,那些土人也是奇了,都是圍了過來,要聽他們說說歐洲的故事。
頓時,那些紅夷們覺得倍有面子。
他們實際上都是來自各個國家的冒險者,如果不是家裏窮,他們也不會輕易的來討這海上的營生。
這雖然是屬於大航海的時代,但是海上的風險絲毫不減,只有真正的勇敢者,才能踏足於海洋之上。
可是,如果說這些冒險者有多少學識,那恐怕就未必見得了,只聽得他們東拉西扯的,最後居然還扯到了普魯士森林裏的小仙女,甚至於連小紅帽和灰太狼都出來了。
正當他們聊的熱鬧的時候,孫洋來令,選一排紅夷士兵,三排土人士兵,跟他一起去暹羅,其他的人,在軍官帶領下,回到南面的港口,繼續在那裏徵稅。
這些軍官自然是孫永金的克隆人士兵了。
在第一次出使緬甸的時候,孫洋與王品兩人,便帶着不少的克隆人士兵,如今,孫永金又將三千克隆人士兵調於他管轄,他的實力幾乎是成倍增長,再加上他在南邊招募的土人和紅夷雇傭兵,已經算得上是孫永金手下的又一強力兵團。
此刻,孫永金也是知道,孫洋在緬甸究竟做了什麼。
他在緬甸佔了一塊土地,當起了一方小諸侯,而他所選擇的位置正是後世的仰光。緬甸經過與暹羅的多次交戰,早就壓不住手下的地方勢力,對於孫洋佔地為王的舉動,自然也只能是聽之任之,只是沒想到,最後居然讓他干出這麼一樁事情出來。
同時,孫洋在南方也是鬧得非常的風生水起,通過給過往商船提供補給,徵收稅賦,竟然能夠維持得住一支兩千多人的雇傭兵團。
於是,孫永金在聯繫上孫洋之後,當即便賦予他修建船塢的權力,這是城鎮中心另一樣升級出來的建築。
不過,此刻孫洋卻有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使命。
他的手上拿着一份地圖,上面畫著暹羅和緬甸,然後在背面歪歪扭扭的寫着幾個如同雞爪一樣的字,細細的辨認,方能看得清楚,一看便是孫永金獨特的字體,只見上面寫到,“緬甸、暹羅、世仇”。
孫洋是孫永金在克隆人里找到的另一個聰明人兒,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孫洋已經瞭然於胸。
緬甸只是一個支點,而它將要撬動的則是整個南洋。
直接受命於他的雇傭兵很快到來,跟着他們一起出行的還有兩百克隆人士兵,這樣一群人非常融洽的集合在孫洋的旗幟下,然後把他們的目標直指暹羅的國都——大城。
===========================
這個時代,南洋恐怕很難有人不知道暹羅,在很多人的眼裏,這是一個窮凶極惡的名字,他曾經同緬甸發生過數次戰爭,把緬甸打得一片狼藉,他還曾經入侵過馬六甲,趕走過那裏的蘇丹。
在後世,它周旋於英、法兩個大國之間,努力的玩弄平衡之術,居然沒有徹底的淪為別人的殖民地。
暹羅的國王們似乎歷來便有這種長袖善舞的外交手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被他們分析得絲絲入扣,然後見縫插針,巧妙的運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或是保證自己的生存。
可是,明緬盟約的傳來,卻在剎那間讓暹羅國王陷入冰窟之中,坐立不安,不停的來回走動着,想要做點什麼,可又不知該如何入手。
正在此時,孫洋出使暹羅的消息傳來。
然後,一支看起來並不龐大的隊伍緩緩的步入暹羅的國都,大城。
這支來自天朝上國的軍隊沒有奢侈的華蓋,沒有神氣的儀仗,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四百多名士兵。
可是,從這四百名士兵的身上,大城的百姓和貴族們卻看見了一支久經沙場的百戰精兵。看到他們,人們忍不住發出一聲讚歎,“怪不得明軍能以區區兩萬餘人,大敗緬甸的十五萬象軍,有兵如此,縱然橫行天下,又能如何。”
此刻,這些百姓們根本沒有想到,打垮緬兵的並不是這支軍隊,而是白文選手下的一群降兵降將。他們只是非常簡單的認為,大明所有的軍隊都是一般,都是如此的厲害。再一想到,在大明西南,還有十幾萬明軍在同數倍於他們的清兵進行對陣,心中便止不住的一陣仰慕。
於是,大城的百姓們便不斷的傳揚着明緬盟約,雖然裏面有很多話極其的直白,可是這些百姓反而覺得歡喜,覺得這比那文縐縐的話語好聽和容易理解多了。
如果他們也與大明有着同樣的一份盟約該多好,那時候,便只能是他們暹羅去欺負別人,而別人卻不能去欺負暹羅。
樸實的百姓,樸實的夢想,或許不知道這份盟約誕生過程中的齷齪也是一件好事吧,不知道緬甸是被大明綁上了他們的戰車,反而讓他們的思想更加純潔吧。
不過,那些暹羅貴族們顯然對這份盟約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暹羅曾經數次入侵緬甸,這種仇恨是刻骨銘心的痛,他相信阿瓦城裏的莽達喇時時刻刻都記着,無時無刻不想報復,只是緬甸國國力日衰,內部諸侯蜂擁而起,他們能夠暫時維持住表面上的穩定已經是難能可貴,那裏還有精力來入侵別人。
可是,一旦同大明簽定協議,那便大不一樣了。緬甸王根本就是抱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心思,到時候,緬甸與暹羅一旦開戰,大明的軍隊肯定會南下,到時候或是兩線夾擊,或是與緬甸合營一處,他們可不敢打包票一定能夠抵擋得住能夠以兩萬***敗十五萬象兵的明軍。
一旦暹羅大軍遭遇重大挫折,安南絕對會落井下石,使得他們面臨三國瓜分的局面,甚至於連老撾都有可能跑進來插上一腿,讓他們更加雪上加霜。
想到這裏,他們心中不寒而慄。
在這種擔憂中,孫洋已經到了王宮的門口,正當他要一腳跨進去的時候,突然朝外面的暹羅貴族來了一個笑容。
笑容是如此的燦爛,彷彿在他們陰鬱的天空中,灑下一縷陽光,然後把整個烏雲都驅散開來。
此刻,那些暹羅貴族們感覺到,孫洋的到來或許是一個好消息,局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
暹羅國王當然也希望孫洋帶來的是好消息,雖然孫洋自稱這是一場非正式訪問,但是暹羅國王絲毫不敢怠慢,高規格的接待了孫洋,以及他的衛隊。
滿堂之中,儘是暹羅高官,在座的也多是國中勛貴。酒宴之中,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朝着前排看去,一個極端年輕的少年安然的坐於離暹羅國王最近的位置上,言笑晏晏,雖然舉止之中,頗有一些不和禮儀的地方,不過在座的高官勛貴沒有一個人敢因此而小看他。
此人在緬甸南方駐紮着數千精銳軍隊,都是極其悍勇之徒,聽說這些軍隊之中,還有數百紅毛夷。
對於這些紅毛夷,暹羅國可是很有着幾分了解,當年緬甸的東吁王朝偏居一隅之時,據說正是從一個叫做葡萄牙的紅毛夷那裏借來精兵,一舉挫敗了緬甸其他競爭者,奠定了他們如今在緬甸的地位。
同樣也是緬甸的一個封建主,夥同沙廉的葡萄牙紅夷一舉攻破過阿瓦,很是把東吁王朝***過一番。
可以說,這些紅毛夷可是讓緬甸刻骨銘心的存在,正是從那些紅毛夷身上,緬甸國學會了使用鳥槍、火炮。
同樣,暹羅也因此了解到了那些紅毛夷的厲害。
如今,這個年輕人能夠像使用自己人一樣使用紅毛夷,可見本事非凡。
不過,真正讓他們覺得可怕並不是這些,而是這個年輕人身後的勢力,他是大明新貴楚王殿下的新貴,代表着楚王殿下的意志。
楚王殿下是誰,正是那個在騰越展開絕地大反攻,一舉殲滅清兵雲貴主力的傳奇人物。暹羅的貴族們不是一群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夜郎自大的人,他們非常清楚清兵的恐怖實力,更知道吳三桂部下的強悍戰力。
可是,在他們眼裏不可戰勝的力量,就這樣敗了,而且敗得如此的凄慘,甚至於他們還隱隱的聽說,一舉打敗緬甸十五萬大軍的白文選,只不過是帶領了楚王殿下俘虜的一群降兵降將而已。
如果讓楚王殿下親自帶兵出師緬甸,那又該是怎樣恐怖的一種場景。
再加上楚王殿下現在聲望日高,坐擁重兵,永曆又當上了甩手掌柜,他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大明的意志了。
因此,孫洋在此刻說的每一句話,都極有可能在大明和暹羅兩國之間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儘管他本人聲稱這僅僅是一場非正式的訪問,代表的只是他個人的意見。
當孫洋輕輕的把酒杯放下,似乎有話要說的時候,整個宴席之中,居然沒來由的安靜下來,無數的眼睛看向最前面,然後聽見那個年輕人緩緩的說道,“看來國王陛下和諸位大臣也感到大事不妙了,是嗎?”
在座的暹羅大臣們沒想到孫洋說話會如此的直白,一下子便點破了他們的心思,一些最有頭面的大臣皆是默然無語,倒是一個地位低一點的大臣站了出來,說道,“孫總兵何出此言,我暹羅國兵強馬壯,國泰民安,那裏有什麼大事不妙。”
“是嗎?”孫洋依然是微微笑着,不慌不忙的吐出幾個字,“暹羅、緬甸,世仇也!”
“你的意思……”
那個站出來的大臣剛剛說出這麼幾個字,便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有些東西,在筵席上心裏明白便好,不用說出來,特別是像他們這樣不能決定大局的官員,於是忙將後面的話吞了進去,作為一個暹羅大臣,他也不能表現得太傻不是。
其實,不用孫洋點出這麼幾個字來,暹羅的重臣們對於那份盟約的利害,已經是心知肚明,暹羅國王更是心如明鏡一般。此時,聽到孫洋的話語,更是暗加讚歎,想不到大明重臣之中,居然有人能把南洋諸國之中的複雜關係理得如此清楚,實在難得啊。
此刻,倒也不是什麼矜持的時候,否則,說不得便有亡國之禍,於是對着孫洋說道,“不知孫總兵有什麼主意。”
孫洋知道暹羅諸臣都是極其精明的人,特別善於左右逢源,便如他對待大明與滿清一樣,一邊派遣使團去北京進貢稱臣,一邊收留大明***大臣,為李定國抗清提供支持,但是有時候,人是必須徹底的站穩立場。
於是,只聽得孫洋緩緩的說道,“其實,國王陛下已經有了主意,不是嗎?緬甸能夠與我大明訂立盟約,那麼暹羅為什麼不能跟我們訂立盟約呢,甚至於我們三國組成一個同盟也不是不可以。”
“暹羅與我大明歷史源遠流長,諸位先輩原是我雲南布政司之民,當年為了躲避元兵迫害,方才來到暹羅,然後在此立國,開創出一番基業,雖然分為兩國,實則血濃於水。若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刻,我大明絕不願與暹羅兵戎相見,同室操戈。”
“不過,我大明也是極為重視信譽的,若是緬甸與暹羅起了爭端,我們定然不會將盟約棄之不顧。”
“如此一來,難免傷了兩國情誼,何況國王陛下在我軍抵禦韃子進攻的時候,多有幫助,實在不願意傷害到暹羅子民。因此,***思夜想,便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特來與國王陛下和諸位大臣商量商量,若是暹羅有意,我倒可以在中間撮合。”
孫洋的每一句話,暹羅君臣都是聽得極為仔細,其實,在明緬盟約剛剛傳來的時候,他們便萌生了與大明結盟的念頭,只是想到一旦與明軍結盟,便要跟清廷徹底的決裂,心中不免猶豫。
畢竟現在清兵勢強,明軍勢弱,一旦將來大明戰敗,他們恐怕難以承當整個中國兵力的雷霆之怒。
孫洋當然知道,結盟之事,絕對不可能在酒席之中說上一說,便能讓對方的滿朝君臣輕而易舉的答應,暹羅可沒有被明軍兵臨城下,更不存在內亂可以利用,對他們越是逼迫,越是適得其反,於是對着暹羅君臣說道,“結盟事大,絕非筵席之上,三言兩語可以決定的,國王陛下不妨再考慮考慮。”
這一句話點中了暹羅國王的心思,更讓暹羅諸臣放下心來,於是借坡下驢,笑着說道,“好,咱們今日定要不醉不歸。”
頓時,雙方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
酒宴雖過,但孫洋所說的那些話,彷彿投入湖中的石子,久久不肯消散。暹羅王宮,說話最有分量的幾位大臣聚集一堂,就在暹羅國王的跟前說著話兒,而其中的話題自然便是結盟一事。
暹羅乃是大明的不征之國,對明朝向來親厚,雖然順治九年便遣使進入北京,但是明裡暗裏都在支持着明軍。當晉王李定國被清兵挫敗,退入孟定之時,暹羅就曾提議讓李定國退入暹羅境內,暫時整頓,然後反撲。
雖然這中間多多少少的有一點希望明軍在前面擋住清兵的意思,但總算還是偏向大明一邊。
因此,向來精明的他們,在明緬盟約傳來的一剎那,就萌生了與大明結盟的念頭,以應對緬甸所可能帶來的威脅,孫洋的到來,則讓這個念頭直接搬上了暹羅國的議事日程。
休論大明與緬甸之間還有着一紙盟約,就算沒有,憑着緬甸幫雲南渡過這個危機,將來緬甸與他們交戰,大明也極有可能站在緬甸的那一邊,何況一旦破滅暹羅,他們還能從中割走大片的領土呢。
特別是明軍在北方的戰事不順時,極有可能會夥同緬甸一起,拿着暹羅開刀。
想到這裏,暹羅重臣也顯得有點心焦,在那裏說道,“國王陛下,其實結盟一事倒也是個機會,咱們緬甸、暹羅本就是南洋大國,現在再與明軍聯合,此地還有誰人可擋,縱然是安南,恐怕也擋不住我們三國的聯軍。”
暹羅國王微微點頭,然後說道,“這等道理,我如何不知,只是擔心明軍抵擋清兵不住,最後惹得清兵大軍入境,這才是最大的危險。”
那名重臣也是點頭稱是,再接著說道,“酒宴之上,老夫坐在明使身邊,當時聽見明使說到,只有高風險,才會有高回報。雖然語氣之中滿是銅臭,更兼幾分市儈的味道,但如今細細想來,確實如此,清兵勢大,明軍勢弱,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的事情。可也正是這樣,明軍才急切的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對於清兵來說則是可有可無。何況縱然我們向清兵示好,便能保證以後他們不會侵略我國嗎,韃子無信,要我說,倒是明軍的盟約更加可靠。”
聽到這裏,暹羅國王更是不住的點頭,韃子南下,一路屠城,他是早有耳聞,當年元軍入侵大理的慘痛教訓還歷歷在目,他們實在不願像先輩一樣再承受一次這樣的厄運。
那名重臣本來就是地道的親明派,雖然現實讓暹羅不得不向滿清低頭,但對明軍是充滿同情的,見國王已經心動,便再加一把勁,繼續說道,“西南殘破,明軍遭遇重挫,連大明天子都避難於緬甸,從表面上看,似乎明軍確實希望渺茫,但實則不然,清兵得以順利的殺入雲南,全賴孫可望內訌,李定國不能及時整頓明軍,收攏降將,方才有了機會。可是楚王殿下、晉王殿下、還有白文選殿下皆是在戰火中結下的友誼,又是豁達謙恭之人,輕易不會內訌。楚王殿下又於昆明豎忠烈祠,收降將之心,如今大明上下,同仇敵愾,只盼着於韃子一戰,士氣高漲,民心可用。反觀清廷,雲南慘敗,雲貴主力毀於一役,八旗精銳更是避敵畏戰,早已不復當日入關之時勢如破竹的氣慨,而他們綠營士兵地位低下,若是滿清強盛,倒還沒什麼,若是滿清顯出虛弱之象,恐怕遍地皆是反卒,無處不是叛亂。其實,我觀清軍這十幾年的戰事,都是藉助明軍內訌之際,乘機漁利,有時候,他們根本就是借用漢人之手,來剷除漢人的勢力,所以滿清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強大。”
看得出來,這名重臣很是做了一番功課,下功夫研究過大明的戰事,這才能夠說出這麼一番話出來,洋洋洒洒的,頓時說得滿堂重臣皆是頻頻點頭,在那裏說道,“看來大明與韃子之間,咱們還真得好好的思量思量。”
“其實,這根本沒什麼好思量的,韃子雖強,但離我們還遠,明軍再弱,也是近在咫尺。若與我國交好,自然兩利,若與我國交惡,則大禍臨頭。”
其實說到這裏,暹羅國王已經是被說服了,說道,“看來與大明結盟,也許還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時,那名重臣又是說道,“若是能夠建立一個三國同盟,更加有利,就是怕緬甸王莽達喇沒有那份胸懷,放不下這份仇恨。”
聽到此言,暹羅國王和在座的各位重臣都是哈哈一笑,暹羅與緬甸交戰多年,大多數都是緬甸吃虧,自然不介意與緬甸和解。
======================
和解,對於緬甸王莽達喇來說,這是他字典里從來沒有過的詞語,至少是在面對暹羅的時候,是從來沒有的。對於暹羅,他只有休兵罷戰,絕對不存在和解。
可是,孫洋卻給他帶來了一個極度挑戰情商的消息,暹羅不僅想與他和解,而且想締結攻守同盟,共同進退,在南洋的地區事物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幸好緬甸王莽達喇還是一個能控制住的情緒的人,雖然臉色變得異常的難看,但卻把即將噴發的火山硬生生的壓下去了。
孫洋當然知道緬甸王的心思,笑着說道,“國王陛下可是想着要揮師東進,與我們大明一起兩面夾擊,一舉攻佔暹羅。其實這樣的想法雖好,可是卻難以實現。暹羅本來就是南洋的大國,兵馬強盛,縱然你我聯手,攻下大城,難道你認為真的便能就此征服暹羅嗎?若是沒有十數載的功夫,暹羅絕對不會屈服。”
不能不說,孫洋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暹羅是南洋大國,能跟後世的英、法兩國周旋,本身沒點實力,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於這點莽達喇並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甘心。
這時,孫洋又是說道,“若是咱們大明、緬甸、暹羅能夠結成同盟,放眼南洋,還能有誰是我們的對手。聽說緬甸西面的孟族死灰復燃,蠢蠢欲動,頗有謀反的跡象,相對於暹羅,恐怕國王陛下更要擔心的應該是他們吧,若是能夠擁有一個穩固的同盟作為支撐,這些勢力恐怕又要多幾分考慮吧,還有緬甸國中的各個諸侯,在這麼穩固的同盟下,想必他們同樣會有所顧慮。實際上,緬甸想要發展,不一定非要朝着暹羅這樣的大國下手,你說對不對。”
一席話,說得緬甸王若有所思,再想到阿瓦城內駐紮着近萬明軍,嘆了一口氣說道,“罷了,便聽你們的吧!”
孫洋臉上露出一抹笑容,他知道,南洋已經再難平靜,緬甸這個支點正在悄悄的翹起整個南洋的局勢。
但見明緬同盟的餘音尚在這塊天空飄揚,另一個同盟又如一聲炸雷一般的出現在南洋這塊土地上。
大明、緬甸、暹羅,三個在南洋有着極大影響力的強國奇迹般的會盟與雲南邊境,然後信誓旦旦的宣稱,締結三國同盟,共同進退。
此刻,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出現在三國會盟期間,瀾滄王國的使者,哭着喊着來到會場之上,莫名其妙的的痛斥滿清一番,對於大明的遭遇深表同情,然後說出了此行的目的,瀾滄王國,也就是老撾居然主動要求加入同盟,為人類的和平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一時之間,眾人啞然。
不過雷鳴般的掌聲很快傳來,大明代表首先對瀾滄王國的這份正義之心給予高度的讚揚,再對他們的問候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同時支持瀾滄王國加入這個同盟的大家庭。
然後,眾人決定給自己的同盟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孫永金髮話,就叫南洋條約組織。
聽到孫永金那沒營養的名字,眾人表示一陣鄙視,就連大明的臣子也顯得很不好意思,堂堂的楚王殿下,實在太沒文化。
可是,真要決定取什麼名字的時候,眾人仍然是爭論不休,只得暫定南洋條約組織這麼一個古怪的名字。
會盟過後,再度詔告天下,眾人頓覺意氣風發,雖然這個什麼條約組織還什麼事情都沒幹過,但說出去還是挺唬人的,這可是南洋的幾大強國組成的同盟。
如果真的可以同心協力的話,在南洋,沒有任何一個勢力可以抗衡與如此龐大的一個組織。
此時,眾人唯一覺得遺憾的,便是這個同盟的名字實在太沒文化了,連南洋的大臣們都覺得不好意思說出口。
不過,正是這一個很沒文化的名字,第一時間便傳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耳里,然後飛快的傳入巴達維亞,讓那裏的荷蘭殖民者一片愕然,喃喃的念叨,“香料群島多事了!”
安南國王更是直接從他的飯桌上跳將起來,抓着那名報信的,大聲喊道,“大明想幹什麼,是不是想來打我們!”
報信的使者結巴着說道,“不知道,不知道想幹什麼。”
“該死的東西!”安南國王怒聲罵道,這時,他想起了一件事情,廣西還是廣東的某個大明將領在被清兵擊敗之後,準備***於安南,被他拒絕了。
想到這件事,他心中打了一個寒顫。
居住在北京城裏的八旗老爺們儘管反應遲鈍,但還是得到了姍姍來遲的盟約消息,然後一片納悶的說道,“暹羅、老撾是個什麼東東,偽明真是莫名其妙。”
消息傳到洪承疇的耳里,他顯得更加蒼老了,喃喃的說道,“南洋多事,中國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