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功利主義
第二節功利主義我們看到,羅爾斯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主要是針對功利主義,因為在羅爾斯提出其自己的正義原則時,來自邊沁(JeremyBentham,1748-1832)、西季威克(HenrySidgwick,1838-1900)和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傳統的功利主義是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哲學。功利主義既是一種規範個人行動的倫理哲學,又是一種規範社會結構的政治哲學。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它主張,一種社會安排是否正義,要看其是否能夠增加這個社會所有成員的總體福利或者平均福利。在一個社會的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總體福利和平均福利是一致的。但如果人口總數發生變化,這兩者就不一樣。例如一種社會安排如果比另一種社會安排導致更多的人口,那麼它可能導致更多的總體福利但較少的平均福利。羅爾斯所針對的主要是強調平均福利的功利主義。他對功利主義的批判是它只關心一個社會的平均福利,而不關心這些福利在一個社會中是如何分配的。因此如果一個社會經過某種改造,其總體福利或其成員的平均福利提高了,功利主義就會認為這樣的改造是公正的,即使經過這樣的改造,大多數人的生活比以前更艱苦,只是少數人的生活有幾何級數的提高。羅爾斯認為功利主義的問題在於它把整個社會看作是單個人。一個人可以決定今天生活得艱苦一些,只要今天受的苦能使自己明天過得比今天如果不受這個苦而會過的生活更好。一個人也可以決定犧牲一隻手以保住自己身體的更重要的部位。這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今天受苦的人和明天享受的人,犧牲手的人和保住更重要的身體部位的人,是同一個人。但是一個社會是有不同的成員構成的,因此其中一個成員受的苦,不能因為另一個成員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幸福,而看成是公正的。簡而言之,羅爾斯認為,功利主義對不同個體之間的獨立性不夠注意,因而至少為極端的不平等提供了可能。
在當代政治哲學中,功利主義仍有一定的市場。由於羅爾斯對功利主義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當代的功利主義者不能不對這樣的批評作出回應。其中有些人認為,與羅爾斯的說法相反,在他的原初狀態中的人所選擇的可能不是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而是功利主義的正義原則;還有的則認為,其實羅爾斯的兩個政治原則本身就是功利主義的政治原則;而更多的人則試圖說明,功利主義的政治哲學並不具有羅爾斯所說的問題。筆者想這最後一種回應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納維森(JanNarveson,1936)主要說明了兩點。第一,功利主義為了增加社會成員的平均福利而要求某些人作出一定的犧牲,只要這樣的犧牲能夠為別人帶來更多的幸福。羅爾斯認為,處於原初狀態中的人不會為了人家得益而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納維森指出,由於羅爾斯規定在原初狀態中的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對別人的福利不感興趣,因此羅爾斯的結論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納維森看來,這說明羅爾斯對原初狀態的設計本身就有問題。事實上,理性的人常常作出這樣的自我犧牲。而且很明顯:
任何有點說服力的正義理論都可能要求人們接受某種損失,只要這種損失(特別是根據羅爾斯自己的理論)為改善別人的命運必不可少。例如,很清楚,羅爾斯的差別原則要求上層階級接受一些損失,接受比他們在自然狀態中所能獲得的較差的位置。
這個回應在筆者看來比較缺乏說服力。有人願意為別人而作出某些犧牲是一回事,但一個社會要求某些人為別的人作出某種犧牲是另一回事。要求那些不願為別人的利益而作出自我犧牲的人去作出這樣的犧牲(當然社會沒有必要對那些本來就願意為別人作出自我犧牲的人提出這樣的要求),確實有某種不公正性。而羅爾斯的差別原則,實際上並不是要求社會的上層為社會下層作出某種犧牲,而是容許社會上層比社會下層得益更多,因此是社會下層作出了某種犧牲,因為沒有了差別原則,所有人都會分得相同的社會財富。而社會的下層願意作出這種自我犧牲(即容許社會上層比他們得益更多),並不是為社會上層考慮,而是為他們自己考慮,因為如果這些天生聰明的人與他們得益一樣多,他們(社會下層)能分得的社會財富就會比他們在不平等社會中分得的更少。
相對來說,納維森提出的另一個回應也許比較有說服力。羅爾斯對功利主義的主要批評是它只關心一個社會的總體福利或者其成員的平均福利,而不考慮這些福利是如何分配的,這就使它有可能導致極端的不平等。但納維森指出,這在邏輯上確實是可能的,因為功利主義的唯一原則就是一個社會的總體福利或者其成員的平均福利,而不管這些福利是被一個人享用,還是為大家所分享。如果為大家所分享,也不管這種分享是否平均。但是,納維森指出,事實上,功利主義不會導致極端的不平等,這是因為經濟學上漸降的邊際效用規律在發生作用(關於這種純粹邏輯的可能性與事實的不可能性)。例如,隨着一個人的錢越多,每次新增加的相同數目的錢對這個人的功用就越低。假如我們有一百元錢,我們把它給一個窮人所造就的福利就遠比把它給一個富人所造就的福利要多。在這個例子中,由於功利主義主要關心的不是一個社會擁有的錢的數目,而是這些錢所能造就的社會福利。因此,雖然功利主義本身不關心錢的如何分配,而只關心由錢導致的社會福利的總量,但由於邊際效用規律的作用,將這些錢平均分配能夠產生比將它分給少數幾個人產生更多的福利,事實上,功利主義也有導致社會平等的傾向。
撇開功利主義本身固有的問題(即比較不同社會安排所導致的不同福利之理論上的可能性和實際上的困難甚至不可能性),筆者想當代功利主義政治哲學家所做的,最多只是對羅爾斯的批評作出了某些成功的回應(即說明其不會導致羅爾斯說它會導致的問題),但還遠沒有說明其功利主義正義理論,較之其他正義理論(特別是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的優越性。而且在筆者看來,他們所訴求的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理論是否真能避免其所可能導致的社會的極端不平等,還是一個問題。一個常用的例子是:假如大多數人喜歡看角斗這種必有一方被刺死的遊戲,功利主義就有可能被用來證明讓這種角斗存在的正義性,因為成千上萬個觀看角斗的人所得到的快樂很有可能多於少數角鬥士所經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