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董其昌識拔吳三桂 袁崇煥計斬毛文龍
第一回董其昌識拔吳三桂袁崇煥計斬毛文龍
吳三桂是山東高郵人,祖先在關外販馬為生,於是成為遼東人。他父親叫吳襄,鎮東將軍李成梁派他購辦戰馬,因功升至千總。經略大臣楊鎬率雄兵二十萬討伐滿洲,在撫順戰敗。那時吳襄隨軍出征,在兵敗后劫回滿洲戰馬三百匹。因此撫順之戰,諸將都有罪,唯獨吳襄因功升為副將。那時吳三桂已二十多歲。
吳三桂平日練習射箭騎馬,研究戰術。等到崇禎帝即位,知道國家危難,於是決定發展軍事,就提拔吳襄為提督京營,命大宗伯董其昌主持武舉考試。吳三桂那時已弓馬嫻熟,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聽說董其昌選拔武將,便告知父親吳襄,前往應考。
那時董其昌當政,知道國家危急,選拔武將非常緊要。那天去見吳襄,問:“你是武將,誰是可以當大將的,不妨告訴我。這是國家公事,請不要避嫌。”吳襄道:“大宗伯既然這麼說,小弟不敢不說。以小弟所知,首推我兒子三桂,其次就是白遇道。”董其昌道:“你兒子這麼出色,真是可喜可賀。我這次將錄取令郎,這是為國家選人才,不是為你家謀富貴。”說完便走了。發榜之後,排在第一的不是別人,就是吳三桂。
自從武生考場發榜,吳三桂竟排名第一。凡參加考試的,沒一個不知道吳襄與董其昌有些交情,只說董其昌有意提拔三桂,不管他武藝如何就取中頭名,更有說吳三桂武藝不高強不應獲選的。吳襄讓吳三桂拜見董其昌,認為師生。又因吳襄官居提督京營,兒子便應有個蔭襲的官職,董其昌便保奏吳三桂為都督指揮使。
那時東北邊境戰事吃緊,自從經略大臣楊鎬討伐建州敗於撫順之後,更時時告警。由於孫承宗繼楊鎬擔任經略后沒什麼改觀,就罷免了孫承宗,任命高第暫時擔任薊遼經略。又任命將軍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籌備防務。
董其昌與毛文龍是姻親,聽說毛文龍領兵出關,便邀文龍到家裏,說道:“國家多變故,邊防日益危險,朝中各官員只知道巴結宦官,現在將軍奉命平遼,責任重大,不知將軍帳下可有得力的人嗎?”毛文龍道:“人才難得啊。老兄如果知道有可以相助的人才,希望推薦給我。”
董其昌推薦三桂。毛文龍道:“我也早就聽說了,我會重用他。”毛文龍告知吳襄,請三桂出關相助。吳襄正希望兒子為國效力,立即回復毛文龍,讓三桂拜見毛帥。
一見面,三桂汗流如雨。毛文龍問:“本帥以至誠相待,你怎麼怕成這樣呢?”吳三桂道:“我自從來京津,見過的人不少,都很平庸,全不在卑職眼內。都督氣象威嚴,眼光四射,因此不禁害怕。”毛文龍心想此人必能為我所用。正想像間,吳三桂講道:“聽說都督受命出關,看得起我,收在帳下,卑職自然感激。只怕才幹平庸,難當大任。”毛文龍道:“不必過謙。早就聽說你了,昨天董宗伯提起,推薦了你,因此請你相助。此後當如叔侄一樣。只是現在國家用人之際,不知有什麼人可為國家出力的,不妨推薦。”
吳三桂此時方知自己是董其昌所薦,便道:“有兩個同窗。一是曹變蛟,有膽略,善騎射,現流落遼東。其次就是白遇道。所知的只此二人,其他的不敢推薦。”毛文龍大喜,一面令吳三桂招來曹變蛟,一面邀請白遇道,調齊人馬,擇日出關。
沒幾天,曹變蛟、白遇道都到了。文龍帳下已先有副將數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新近又得吳三桂、曹變蛟、白遇道,計共六人。因此毛軍中兵精將勇。
毛文龍又選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為四大驍將,領本部人馬先到達遼西,將地形審察一會,便與各部將商議道:“遼西是建州衛往來要道,在此築城重兵駐守,即使十萬騎兵也不能飛過去。遼西險要全在皮島,前可以阻水師,后可以阻陸軍,當建造堅固。國家若能任命我五年駐守此地,養精蓄銳,必可破敵。”
毛文龍便令孔、耿、尚、吳、白五總兵分領本部,大興土石,營建皮島。毛文龍又鼓勵將士不惜勞苦,歷時半年多,方告竣工。果然把一座皮島經營得十分完固。把情形奏報朝中,朝廷君臣大為歡喜。只有大宗伯董其昌出班奏道:“毛文龍如此經營,可以免得邊患。臣知毛文龍武勇有餘,可稱一員悍將,只是他性情強悍,怕不受約束,非常可惜。總之,今日毛文龍為國家安危所系,不能不用,也不能專用。陛下應下手諭,一面獎他,一面又告誡他。”
皇帝便嘉獎告誡,又以重恩籠絡。果然毛文龍在皮島數年,敵人不敢犯境。即使有侵擾,都被毛帥平定。因此建州百姓,不免有被毛軍殺死的。
那時敵國見毛帥厲害,不敢侵犯,只說願與明朝和好。敵人既稱和好,不免時時暗通朝臣。因為年年被毛軍鎮壓,又加上建州百姓曾有被毛軍殺害的,因此總說毛軍兇悍,邊關人民常被禍害。因此朝臣中有與敵人暗通的,都說毛文龍好挑動邊境戰爭。
那時正值崇禎帝即位不久,許多朝臣進讒言說文龍久擁邊兵,好挑兵釁,實在可慮。崇禎帝想出一個兩全之策,就想起一個人來。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任兵部尚書時,是有名的幹才。崇禎當即下了一道諭旨,任命袁崇煥為督師,與毛文龍協調邊防事務,賜以上方寶劍。那時崇禎之意只想袁崇煥懾服毛帥,本無殺他的意思。袁崇煥卻不懂,就領命出關。
那時文武大臣交相宴請袁崇煥,詆毀毛帥,請嚴懲毛帥的居大半。到了薊遼,袁崇煥向各位下屬訪察文龍的罪惡。原來毛文龍非常勇猛,只是性子暴躁,因此下屬官員恨之入骨,在袁督師面前使勁說他壞話。袁崇煥聽了,覺得說文龍該殺的十居其九,便決意除去文龍。即傳令以閱兵為名泛舟皮島,欲與文龍會見時出其不意殺之,為朝廷除去強悍。
袁崇煥既定了主意,即點齊本部親兵,並選數名勇健將校護衛,內穿戎裝,外穿文官袍服,身佩上方寶劍,借閱兵之名直往皮島而來。所經各島嶼,都登岸察看形勢,覺毛文龍佈置也頗完密,心中躊躇道:“毛某經營邊備也有條理,實為不可少之人才。只可惜他性情強悍,蔑視綱紀,蹂躪遼人,罪至不赦。今日殺之,也實在可惜。”
袁督師也知毛文龍羽翼眾多,防有泄漏密謀,因此每經一島,從不發言,因此毛文龍不知袁督師用意,不敢怠慢。一面偵察袁督師行程,預備恭接。
第二天到文龍營中,彼此交拜,然後分賓主而坐。袁督師道:“遼東海外,只本院與貴鎮二人,務必同心共濟,方能成功。本院歷險來到了這裏,原要與貴鎮會商軍國大事。本院有個良方,不知貴鎮肯服此葯否?”毛文龍道:“敝鎮在海外數年,倖免敵患,也有許多功勞。只以小人多讒,動多梗阻,致馬匹錢糧缺乏,因此終不能大償心愿。然小戰百數十,未嘗少挫。若貴督師更有良謀,定當拱聽。”袁崇煥即故露愉悅之色,文龍並沒有一些猜疑,旋即辭回。督師又執文龍手說道:“只因船上不便,敢借貴鎮帳房侍酒。”文龍欣然領諾。
第二天,袁督師帶了扈從親丁詣毛帥帳中。毛帥接見后,即帶袁督師周覽皮島,只是每見一將校,袁督師都問他的姓名,但大半答稱是姓毛。原來毛文龍害怕將校不得其力,因此凡稍屬勇敢的人都是子侄,都令他姓毛,以為如此可以得力。此時袁督師聽得,心中以他遍招黨羽,大為不悅。隨回帳中,只見毛帥親丁都佩劍環衛,袁督師道:“我們兩人同為國家大事,有軍政密商,安用佩劍相隨?”於是把毛帥親丁一概斥退,便與毛帥談到二更方散。袁督師密召副將汪翥到自己行營帳中,議至五更,商拿殺文龍之事。汪翥道:“觀毛文龍舉動,只為小人所讒,似無什麼跋扈。且觀其軍容將令,也井井有條,袁督師可否為國留人,赦其前罪,饒他一死。”袁督師道:“吾料他原本畏吾,以吾曾領上方寶劍來也。我若不能制他,后益難制。吾志已決矣。”
到了第二天早晨,袁督師即約毛帥打獵,毛帥欣然願從。袁督師道:“貴鎮受海外重寄,合受本院一拜。”袁督師拜罷,毛帥也答拜,然後起行。袁督師即令參將謝允光密傳號令,將營兵四面圍定,把毛帥隨護的將校親丁共百餘名統通包在圍內。把上方寶劍提出來,兩軍都為之變色。毛軍的將士見袁督師已帶上方寶劍,只道是朝廷命他來殺毛文龍。且文龍在事前又不知有此意外,因此不曾防備,部下將士都不敢說話。那時毛帥已心驚,仍說道:“本帥多負功勞,乃得薦升重鎮。向不曾受過天子半點罪責之言,雖小人進讒,餉源見阻,軍心咸怨,本帥仍是勤勞邊備,撫慰軍心。本帥是個武夫,或有不諳禮節得罪上官,只是自問於籌劃邊防責任可告無罪。若說本帥是悍臣,目無詔命,怕當糧道困難軍心積怨之時,本帥以十萬之眾反軍而西,已不復北面稱臣了。但本帥並無此心。”袁崇煥道:“你欺君罔上,屠戮遼民,殘破高麗,變人姓名,你罪大矣。尚有何說?”毛文龍道:“哪件是欺君罔上,我不懂得。只是遼民通敵寇邊,我的確殺之。高麗助敵興師,我的確破之。至若改人姓名,不過約束將士,希望借力。若因此責本帥,本帥知罪。”袁崇煥道:“你尚有得強辯?年來遞上朝廷彈劾你的折章,到本院面前控告你的稟稿,已多了,難道都是誣你的不成?”文龍道:“既然如此,文龍解任回京,與貴督師對質。”袁崇煥聽了大怒道:“你道你可欺瞞朝廷,可與本院相抗耶?”說著便指揮左右屬下,立令把文龍斬首。文龍明知辯也無益,只得俯身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