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青蛙落池間

一沙一世界,青蛙落池間

一沙一世界,青蛙落池間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威廉·布萊克(英國)

一粒塵埃,多麼渺小,多麼不起眼。一個世界,那麼廣大,那麼光焰耀人。

俗人看不見塵埃,只看到世界,一如求佛之人,認為佛在天外,仰望星空,渴望得到佛的回應。

六祖惠能說:“佛不在遙遠的西方,佛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佛就是紅塵俗世上的芸芸眾生。一粒塵埃找到自己的佛性,就是整個世界,整個世界丟了佛性之後,就是塵埃。”

六祖惠能圓寂之前,諸弟子惶惶然,不知師尊故去后,本門家法如何傳承。六祖惠能安詳如故,他指點眾弟子說:“當世人陷入迷惘的時候,若能知道佛就在自家心中,便得解脫;如果脫離自家,即使經歷許多磨難,亦不可得。永恆的佛不在別處,就住在眾生的身上,佛不是有意要讓世人迷惑,而是世人看不透。”

他還說:“佛陀和平常人沒有什麼兩樣,眾生切不可看輕了自己。佛陀又不是普通人,因為他在菩提樹下參透空空大道,破除執著的念頭,找到內心的平和。若佛陀沒放下,那他就是眾生。”

地上的小草、水中的蝌蚪、飛翔的麻雀,眾生在自然界自在地生活。惟有人在焦慮和煩惱,常常會感到迷惑,尋求解脫。六祖說:“沒有得道的佛陀也曾如此困惑,直到他發現本心中的佛性,從種族、階級、性別、貧富等等人為設置的枷鎖中解脫出來,用慈悲的心關照世人,如黑暗中一束光明,為眾生暗黑的心靈點燃一盞燭火。”

眾生是變化的,而佛性是永恆的存在,不僅僅是佛陀一個人的高尚品質,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靈根。因為有佛性,短暫的生命可以得到永恆;因為有佛性,霎那可以變永恆。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說: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

剎那含永劫。

(宗白華譯)

齊天大聖縱身一躍,十萬八千里,仍在如來手掌中,如來輕輕一翻手,沙漏走過五百年。對於不生不滅的猴兒,五百年只是一瞬,這期間滄海桑田、花開花謝,而他仍停留在生命的一個層級上,時間之於孫大聖,沒有意義。俗人渴望永生,卻忘了生命價值恰恰在於其有限性,佛陀將其發現,消解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平緩人們的焦慮。花朵就是世界,塵埃即是天國,當向外的迷惘轉為內在的洞明時,人就能夠在時空中自由穿梭,你不信,那就試試吧。

法演禪師的《呂中升座偈》云:

白雲相送出山來,滿眼紅塵撥不開。

莫謂城中無好事,一塵一剎一樓台。

出家人要修行,自然得躲避萬丈“紅塵”,所以步入深山修道。“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佛陀起初也持此念,離開王宮,來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獨自思考。後來他獲得證悟之後,轉回紅塵,一些弟子不理解,暫時離開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有在這“撥不開”的“紅塵”之中,才能找到自己修行的道場!“一塵一剎”——既是塵世,也是凈土,更是自己修行成道的場域!

日本俳句聖手鬆尾芭蕉說:“古池冷落一片寂,忽聞青蛙跳水聲。”(羅傳開譯)古池,是歷史的存在,當下的青蛙,撲通一聲,躍入古池,激起水花點點,一響之餘,復歸於“寂”。青蛙與古井,冷落與水聲,與禪有什麼關係?說到底,禪就是解決生之有限與欲之無限的心結,當青蛙落水那一刻,二者得到和諧圓滿的解決。參禪若看不透這一關,後面也就無從談起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一沙一世界,青蛙落池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