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如來只在剎那

見如來只在剎那

見如來只在剎那

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

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六祖惠能

怎樣進入禪道?六祖說:“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意思是,禪要我們當下認識自我,不要去攀緣其他,走遍千山萬水,若無頓悟,也是徒勞,那裏沒有佛,佛只在頓悟的霎那。”

頓悟的佛性又是什麼呢?佛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至誠心、深情心、迴向發願心;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心;是真實究竟圓滿覺悟的心;是憐憫一切眾生的心;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菩提心真誠到極處,一個妄念都沒有,眾生皆平等,社會地位、美醜妍媸、貧富貴賤,在菩提心中沒有一絲差別,甚至超越仇恨冤愆。

一次,屢次陷害佛陀的提婆達多生病,很多醫生都沒能把他醫好。身為他的堂兄弟,佛陀親自來探望他。佛陀的一個弟子問他:“您為什麼要幫助提婆達多?他屢次害你,甚至要把你殺死!”佛陀回答說:“對某些人友善,卻把其他人當做敵人,這不合乎道理。眾生平等,每個人都想幸福快樂,沒有人喜歡生病和悲慘。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個人都慈悲。”於是佛陀靠近提婆達多的病床,發願說:“我如果真正愛始終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達多,就像愛我的獨生子羅侯羅的話,我堂兄弟的病,立刻會治好。”於是提婆達多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記載着六祖惠能寬容度人的故事。惠能與神秀分別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北宗門徒惟恐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惠能之事廣為天下人聞知,遂買通俠客張行昌前往暗殺六祖。六祖勸諫刺客說:“以正劍任俠者,不應該有邪心。以邪心用劍者,必無正當的俠行。我只欠你錢債,並未欠你命債!”張行昌有所悔悟,便向六祖懺悔,並希望立刻隨六祖出家。慈悲的六祖先將黃金送給他,並安慰他說:“你暫且回去吧!我擔心身邊的徒眾若知道這件事,必不肯容納你。日後等你變裝再來,我會接受你的!”

行昌秉承六祖指示,連夜遁逃而去。後來在其他寺院出家受戒,法名志徹,精進修行。爾後,因對《涅槃經》經義不解,而再度就教於六祖。六祖見面的第一句話是:“我一直都挂念着你,你怎麼這麼晚才來?”

志徹感愧交加,立志追隨六祖弘法利生,以報師恩於萬一。

真心跟鏡子一樣,我們笑,它也笑;我們哭,它也哭,我們笑哭有心,它笑哭沒心,它表演的雖然逼真,卻沒有心,它是高度圓滿的智慧。

有位禪師在佛殿裏隨眾課誦,忽然咳嗽了一聲,就將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糾察師看到以後非常生氣,就責罵他道:“豈有此理!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這位吐痰的禪師又再咳嗽了一下,對糾察師說:“請您告訴我,虛空之中哪裏沒有佛?我現在還要再吐痰,請問那裏沒有佛?”

這位禪師已經悟到“佛性遍滿虛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而那位糾察師仍在迷惑中,惑於對佛像的執著遵從上。前者看似撒野,心底卻是一片澄明;後者看似莊嚴,心底依然黑暗。

佛菩薩有真感情,真感情叫慈悲。真感情決定是清凈、是智慧。慈悲心就是對人、對己要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積功累德多少其實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去做,以真心積的小功小德,也能往生。只要有一個眾生,你不喜歡他、討厭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沒有菩提心。念念想眾生,念念想社會,菩提心就現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沒了。

佛慈悲一切,神愛世人,那個愛是平等,沒有差別。平等決定沒有傲慢把一切眾生都看成諸佛如來。關懷、愛護、全心全力幫助四方眾生,這是菩提心發揚起來了。

日本著名的禪僧良寬禪師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腳下一間簡陋的茅棚,過着簡單貧苦的生活。一天夜裏,他從外面講經回來,正好撞見一個小偷光顧他的茅廬,小偷看到禪師回來了,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寬沒有露出嫌惡生氣的表情,只是和悅地對雙手空空的小偷說:“沒找到可偷的東西嗎?你這一趟大概要白跑了,嗯,我身上的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寬禪師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無限感慨的說:“可惜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美麗的月亮”,象徵著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物?禪師惋惜不能將美麗的月亮送人,不能度化小偷。人人都有佛性至寶,何必淪為竊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見如來只在剎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