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導論

導論

我們正在步入城市社會。城市社會的生成與轉換、成果與問題都具有高複雜性、高綜合性,亟須進行哲學沉思、人文關照。營建與推進城市哲學,對於凸顯城市變遷、城市社會的人文性,更為清晰地把握城市變遷、城市社會的全面本質,具有基礎意義。同時,營建與推進城市哲學,也為哲學走進現實生活、當代社會,貼近文明轉換的內在韻律、可能趨勢,提供了一個重要維度、可能路徑。

從研究內容看,營建城市哲學,把握城市的人文內涵、文明本性,可以從推進四個方面進行。

其一,澄清城市哲學的知識合法性。當代城市變遷取得了諸多成就,也引發、伴隨着諸多複雜性問題。城市哲學的重要目標,是揭示、呈現城市及其變遷的人文本性、人文底蘊。作為一種部門哲學、應用哲學,城市哲學的知識本性與知識合法性,同哲學的時代與生活本質深層統一。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在起源、生成與轉換中始終同生活與時代共生、共振。營建與深化城市哲學研究,是哲學在城市時代走進生活的重要維度。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知識,營建與推進城市哲學,需要哲學同城市學、建築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進行問題式對話,在這個意義上,城市哲學是一門沒有學科門類歸屬的一般城市學,在知識特徵上,城市哲學具有高度的跨界性、時代性、問題性。

其二,把握城市正義與城市權利。正義與權利在本質上是一種對象化的主體關係,是一種隨着時代語境變遷的、具有客觀與實在內容的綜合主體間性。城市正義與城市權利,是當代正義與權利研究的重要內容。隨着城市化的推進,空間與城市生產、空間與城市配置、空間與城市流動、空間與城市關係等日益成為正義與權利的重要內容;需要從一種經過時代反思與當代發展的正義觀、權利觀反思與關照城市社會、城市問題。正義與權利的生活化、微觀化、流動化,或者說生活正義與生活權利、微觀正義與微觀權利、流行正義與流動權利,是城市正義、城市權利的重要特徵。

其三,推進城市自覺與城市秩序。城市變遷是一個久遠、古老的現象與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新問題、新變數的新過程。人們在當代城市變遷中日益遭遇共同體、意義、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失序與人文衝突。城市秩序不僅是一個空間過程,城市秩序不僅是一種經濟秩序,城市變遷在本質是一種深刻的人文過程,其良性可持續發展需要人文秩序、人文支撐。推進城市啟蒙、建構城市自覺,離不開對城市制度、城市倫理、城市傳統、城市精神、城市政治等問題的哲學反思、人文確認,需要全面推進同城市變遷與城市社會相關的制度自覺、倫理自覺、傳統自覺、精神自覺、政治自覺。

其四,釐清城市社會的文明邏輯。城市是文明一個核心標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徵,城市社會是全球文明的重要方向。城市社會既具有豐富的文明多樣性,也具有深刻的文明共同性。變遷中,城市社會日益從一種人類無法左右自身命運的宿命共同體轉換為一種具有更多可選擇性與自由度的,區域與人類意義上的複雜命運共同體。城市社會的文明特性具體表現在生態、風險、創新、政治等方面,當代城市社會的生態、風險、創新、政治等邏輯日益呈現出不同於前城市社會、傳統城市社會的新趨勢、新特徵。例如,作為一個生態過程,城市社會的生態性不僅指自在自然意義上的生態性,更指向人、社會、自然互動意義上的人文生態性;城市社會的創新動力既來源於多樣異質文明的聚集與碰撞,也來源於文明共同性的不斷積澱與自覺。

城市是多樣異質文明的空間聚集,是人的主體性、社會性的對象化實現,是人們獲得確定性的重要方式。城市化不僅是一個實體空間的營建過程,一個人口城市化或產業城市化的轉換過程,更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變遷、文明轉換過程。城市社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實現形式,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展方向。需要從人文性、文明性的維度,對城市變遷、城市社會進行跨學科人文透視。從學科特質與研究方法看,作為一門跨界、跨域的新興交叉學科,城市哲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對城市進行人文向度反思,努力揭示城市及其變遷的哲學性、人文性。城市變遷不僅是一個客觀空間意義上的生產過程或經濟、人口變遷過程,更是一個深刻的人文轉換過程,揭示城市及其變遷的人文性、哲學性,是城市哲學在研究取向上區別於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城市經濟等的重要特點。揭示城市及其變遷、城市社會生成與轉換的人文性、哲學性,不能停留在原則性地指認城市及其變遷具有人文性、哲學性這個層面,而是需要結合城市史、文明史具體揭示城市的正義與權利、制度與秩序、生態與文化、風險與權力等的內涵、特點、趨勢。

其二,對城市哲學進行具體知識營建,努力呈現城市哲學的獨特知識全貌。城市哲學作為一種部門哲學,不是哲學原理在城市問題上的簡單公式化運用,而是從城市與城市社會的內在特性出發,建構具體揭示關於城市性、城市生成、城市趨勢的知識生命有機體、知識整體。城市哲學的知識合法性不僅體現哲學需要關注城市社會這個當代重大問題,更體現在城市哲學在知識形態上具有從城市出發的自身知識體系。探索城市生成論、城市正義論、城市文明論、城市趨勢論,對呈現城市哲學的系統知識構成具有重要價值。

其三,推進哲學與城市規劃、全球文明史、人文地理學、城市管理學等的多學科對話,探索哲學進入當代現實的新維度。營建城市哲學,尤其需要一種平等、共同參與生活的包容性、學習性的知識態度。哲學與其他學科不是一種一般學科與特殊學科的非平等關係,而是一種從不同角度關注、切入、反思對象與生活的相互交叉與互文見義關係。一方面,城市規劃學、城市管理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史學等已經對城市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反思,沒有對這些成果的了解與尊重,也就沒有城市哲學的營建。另一方面,城市哲學的重要價值、獨特方法論價值,正在於可以在參與、共享中深層推動城市規劃學、城市史學、全球文明史在城市與城市研究上的深層對話。

由於城市問題本身的重要性,也由於不同學科領域專家的共同努力,近年來,我國的空間與城市哲學研究方興未艾,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學術界一個跨學科互動研究的新的學術熱點、熱點領域。從綜合影響看,我國目前的城市研究,具有兩個特點。

其一,對城市與哲學、哲學性與城市性關係的把握不斷深化。在研究中,人們日益認識到,一方面,城市問題、城市發展亟須哲學關注。中國及世界正在進入城市型社會,不斷呈現的諸多城市問題具有高複雜性、綜合性,尤其需要從哲學層面進行反思與關照。另一方面,當代哲學也日益需要城市視野、城市情結、城市路徑。反思哲學史,哲學的產生、發展、變遷具有深刻的城市性,關注當代城市社會、城市變遷為哲學進入現實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間與可能。

其二,城市哲學研究正在產生跨學科影響,正在成為推動城市與文明研究多學科對話的重要形式。近年來,“城市哲學論壇”、“中國城市社會論壇”等相關論壇多次舉辦,諸多期刊刊發了城市哲學系列論文。通過學術研討、成果發表、學術講座等形成,城市哲學的學術共同體基本形成,產生了比較好的學術及社會影響。這種多學科共同研究,不僅為諸多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拓展了研究視域、交流空間,也為哲學及相關知識研究切入現實、走進生活、拓展創新提供了新可能、新路徑。

面向未來,在已有進展基礎上,城市哲學需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其一,從理論維度看,如何更為全面地營建有特點的城市哲學。能否處理好哲學與城市,城市與城市學、管理學、文明史等學科之間的張力,如何確認、發展城市哲學研究的哲學性、人文性,是城市哲學研究始終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城市哲學的深入,既需要更為深厚的哲學素養、人文素養,也需要更為深厚的城市史素養、文明史素養。進一步加強、結合、融合這兩方面的素養與知識,對城市哲學的深入推進,具有重要方法論意義。

其二,從現實維度看,如何把城市哲學研究同深層把握中國城市社會的特性相結合。在城市哲學的起步階段的研究,更多地注重西方資源、學理探索、思想資源探索有其合理性與價值。但如果城市哲學研究想走得更遠,就需要具有更為自覺的中國意識、中國情緒、中國資源,需要從更多地關注西方空間與城市理論,走向更加自覺地關注城市研究的本土資源、本土問題。城市哲學研究需要更多地關注、掌握中國城市史、文明史等本土資源,更為具體地揭示中國城市變遷、城市社會的人文與文明特殊性。

總之,如何進入現實是哲學始終面對的一個問題,城市哲學為探索哲學與現實生活的當代結合提供了一個有價值、有現實感的可能路徑。樹立更為自覺的文明比較意識、人文意識、本土意識,對城市哲學研究的深層化、具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空間與城市哲學研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空間與城市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