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忘記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1.舌尖現象

彷彿自相矛盾似的,記憶的一個方面存在於遺忘。實際上,要冒着記憶飽和的危險而記住每天所有影響你的信息是毫無意義的。這並不是說你不能藉助於好的“拐杖”,或者不能同時做幾件事情來確保你記憶力處於良好的狀態。儘管有時候我們想要記住東西的慾望被我們的潛意識所阻止,但那些被抑制的信息仍然在那兒。

⊙正常遺忘

記住你在上下班或者上下學途中遇到了多少個紅燈有什麼意義呢?不管怎樣,你當然看到並且記住了它們,但是這些信息只是被短暫地使用一下,很快就會被消除。

所謂的正常記憶,是消除了你一天中所接受信息的90%~95%。這種積極的遺忘,通常被叫做選擇性記憶,它事實上是保留日常生活中那些重要信息的一種方法。沒有它,你的記憶就會達到飽和。

這種積極的限制過程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夠回憶起大量的細節。比如,他們會向你描述你們見面時你的髮型和衣着等這樣微小的細節。這種記憶並不意味着這些人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只是說明這些人與世界的聯繫基於視覺印象。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因此他們不太可能記得其他的信息,諸如談話的主題,或者關係的性質。

——我們以何種方式遺忘——

當要求一組人記憶一列單詞,然後儘可能快地重述出來時,你會發現最前面和最後面的幾個單詞被記得最好(黑色的曲線)。

但如果30秒后要求被測者倒着複述時,只有優先效應起作用(白色的曲線)。這是因為,剛開始時被測者不斷在腦海里重複詞彙,並成功地把它們儲存在長期記憶中。隨着詞彙的增多,這一程序就會逐漸中斷。不過,在倒着複述時,被測者仍能記住最“前面”的那幾個詞。

由此可見,優先效應與長期記憶相連,而新近效應與短期記憶相連。

對另一些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他們忘記了所經歷的境遇的自然物質環境,並且被認為是健忘的人!他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可能更多地基於情緒和個人經歷,因而對物質的細節不是很感興趣。

許許多多的因素影響着記憶的作用,而為了提高記憶表現,你必須重視那些與你最有關聯的因素,以及為什麼有時必須忘記一些事情。遺忘的定義是沒有能力回憶、辨認,或者再生產以前學過的東西——換句話說,當有人問你“上星期一你做了什麼?”這類事時,你腦子裏一片空白。

當人們不得不說“我忘了”時,大多數人會感到非常失落甚至難堪。在你埋怨自己記憶力不好之前,應該先了解幾個遺忘的真正原因。

遺忘是正常的——我們實際上不需要記住每件事情。沒有遺忘,你的頭會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信息而發昏。所以,遺忘實際上對於記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你需要為你想要或需要記住的事情騰出地方來。

我們為什麼需要忘記一些事情?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衰退了的記憶。存在於感官記憶庫中的信息似乎很快就會衰退。如果它進入了運作記憶——聲音或形象記憶庫,也許能在那兒呆上30~40秒,然後消失,除非它被有意識地進行了加工(在聲音記憶庫里,這意味着複述說過的話或讀過的東西。在形象記憶庫里,意味着這些圖像的形象操作)。如果沒有被有意識地在短時記憶中進行加工,它就會消失。

(2)干涉。在短時記憶中的內容可能因為新信息的進入干涉而成為犧牲品。例如,你還能清楚地記得5分鐘之前在想什麼嗎?

(3)存儲失敗。有時記憶沒有得到適當或完全地存儲,因此就難以從記憶庫中再現。這意味着那兒根本就沒有記憶,無法再現。如果某個記憶只有片段的存儲,同樣也很難再現。

⊙舌尖現象

我們通常會有這樣惱人的經歷,那就是知道的事偏偏記不起來。我們對這種現象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其實這種現象叫做舌尖現象,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認知心理學家們就對這種頭腦堵塞或記憶暫時缺失進行了研究。現在已經可以全面揭示這種現象了。主流理論認為,當缺少必要的能使人回想的暗示時,一個詞會堵在腦中出不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通常想不起來的詞會在幾分鐘后浮出水面,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這種堵塞沒有清除的情況下找到一個新思路,或找到與之相關的東西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如何避免“舌尖”現象——

你應該注意以下情況,以便避免

“舌尖”現象的發生:

精神不集中或被打擾;

焦慮、壓力大、性急;

興奮或者抑鬱;

疲勞或者生病;

酗酒或者吸毒;

缺少日常知識的積累;

生活缺少變化;

受時間影響無法進行思考整理。

如果你有上述情況,請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快速記憶你想要記住的事情;

用相關的圖像或聲音幫助記憶;

放慢節奏,注意休息;

恢復理智,集中精神,排除干擾;

在合適的時間去記憶新的東西;

對於這些遺忘的情形,壓力往往是罪魁禍首。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痛苦的經歷,明明知道試題的答案,但由於時間緊又必須趕緊往下做,儘管記憶沒有恢復,但一個與那個詞密切相關的或發音相似的詞已經在你腦中形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阻礙着你找到那個確切的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最好想點別的,過一會兒再說。在腦中重組事件順序、具體情形以及相關概念或按字母表順序查找可能的聯繫,這些都可以幫你找到丟失的線索。

另外一種對於舌尖現象的解釋是記憶構成出了問題。想想看,要回憶起一本索引缺失或者目錄不完全的書中的內容是多麼困難。自己的記憶很有可能以一種相似的模式在運轉。我們非常清楚我們知道哪些東西,但有時就是想不起來。例如,當我們被問到瑞士的鄰國都有哪些時,如果只是用腦子想,很有可能會想不全或者出現錯誤;但是假如給出一些選項讓我們從中做出選擇的話,就會立刻給出正確的答案。所以,大腦中的記憶是處在混亂狀態的,除非我們很好地理順這些記憶,做出一些標記,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回憶出自己想知道的事。但當我們在一些特定的環境或者在面對一些選擇的時候,我們就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在記憶英語單詞的時候,我們應該依靠發音、拼寫和詞義來記憶詞彙。想要記起時就可以通過聲音、圖像以及具體含義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還能有效地降低“話在嘴邊說不出”現象的發生頻率。例如,最近老是想不起compound(複合物)這個詞,於是就在腦海中想像一個瘋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他把兩種物質混合到一起,而且想像com-position這個詞的發音來幫助記憶,這樣就再也不會忘了compound這個詞。

2.遺忘規律

——艾賓浩斯曲線

絕大部分人認為:遺忘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卻是必然的;這個過程是持續不間斷的;隨着時間的流逝,記憶就像是一個泄露的容器,慢慢地漏空所學的所有內容。但是,這其實只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1850~1909年)是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遺忘規律的第1人。在實驗中,他以自己為被試驗對象,測試自己對於無意義音節的記憶,並且記錄不同時間間隔自己所能回憶起的音節數。根據測試的結果,艾賓浩斯繪製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曲線圖,真實再現了人腦的遺忘過程。

這條公認的遺忘曲線糾正了我們關於遺忘機理的一貫錯誤認識。事實上,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而是遵循着一個對數曲線的變化規律,逐漸減慢。最初遺忘得很快,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遺忘逐漸減緩。遺忘過程是伴隨着學習過程的開始而開始的。幾個小時之後,我們能夠回想起來的不足百分之七八十。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向我們展示了最初時期的驟降趨勢。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通過對經驗論關於記憶的區別和本質的研究,發現要記住一系列無聯繫的音節所需要的曝光量。艾賓浩斯曲線顯示(如上圖)大部分新信息在1個小時內被遺忘;1個月後,80%被遺忘。遺忘曲線在心情壓抑時起伏很大。

艾賓浩斯也提出某些因素能夠影響再認和遺忘。例如,記憶方法。當我們記憶一組無意義虛詞時,所用的方法和記憶一首詩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記憶材料的性質、記憶者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習方法(例如記憶策略的應用、心理表象、聯想記憶等等)都會影響信息的再認。

艾賓浩斯還注意到對於一連串的信息,開頭和末尾的部分比中間的更容易記憶。這種趨勢叫做首位效應和末尾效應,U形的曲線可以很好地說明這種趨勢。

艾賓浩斯還發現最大化記憶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複習,直到他所說的“過度學習”的時候為止。

想鞏固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就要知道該什麼時候複習。右面是經過試驗認可的複習時間表,它對於學習大多數種類的材料都極為有效。

可以按照上面的“五步法則”來複習這本書中的有些練習。練習本身就是第1次複習,按照前面建議的那樣,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回到練習中重新測驗自己,以確保這些信息能留在長時記憶中。

3.拒絕進入

⊙影響記憶進入和存儲的因素

某些信息根本就沒有進入記憶庫,它們僅僅成為感覺記憶或工作記憶。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你沒有給予它們足夠的關注嗎——你並沒有真正地聽進去,沒有理解它們,也沒有真正留心記住它們?還有可能是你被其他事情分了心,或者認為沒必要非要記住它們。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信息是如何進入的,以及什麼能影響它是否被適當地存儲。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不和諧的噪音、圖像、情感,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嘈雜,它們不停地從大腦的感官存儲庫被搬進運作記憶。就在此時此刻,這個系統正在你的大腦中不停地轉動着。你可能正在思考幾分鐘甚至是幾天前發生的某件事情。它從感官注意來到大腦意識——運作記憶。同時,你的注意力正試圖幫助你,告訴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來。

⊙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

我們的眼睛和耳朵不斷受到信息的轟炸。你的記憶系統幫助指引哪些對於當前的“思考”目的(你想要得到的)是重要的,比如完成一項指定的任務。它似乎可以處理或過濾外部的信息,以便讓你能集中精力,並且拒絕任何被認定是不重要的東西進入記憶。如果沒有這些,記憶就會負載過度。

⊙演練以及失敗的緣由

我們會在記憶的不同階段產生遺忘是有具體原因的。過去通常的看法是,某件事情一旦被你反反覆復地重複過(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演練),就會被存儲在長時記憶里。所以,導致遺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信息重複得不夠。例如,我們知道,如果你不在運作記憶中對一些事情進行重複或加工,信息就會消失或衰退。如果有人要求你對在小學時看過的一個歷史主題談一下看法,你會感到做這件事情有壓力。它可能並不是你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因此它在你的記憶深處。而如果你開始閱讀一點有關這個主題的資料,就會發現信息又一點一點地回來了,你的記憶恢復了。某些早期的研究支持這樣的看法:如果你要求人們重複一串數字或單詞,他們通常會在以後記得起它們。這個方法通常被運用在教育之中,並被稱為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學習法。然而,你可能曾經記得反覆查找過某個電話號碼並撥打過它,但是它從未在你的腦海中留下烙印。有證據證明,簡單重複通常並不足以或最有效地使記憶長期保存。

在這幅圖像中,你可能看到一個少女,或者是一個老婦人,卻很少可能同時看到兩個人,但是通過不斷演練,你就可以做到。這種發生在兩個圖像之間的轉換活動發生在視覺皮質。

維護性演練使東西保留在運作記憶中,而編碼性演練則使之從運作記憶進入長期存儲。兩者之間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這意味着遺忘可能是因為相信自己的重複已經足夠了,而不再需要其他附加的策略。

⊙缺乏聯想

長時記憶的工作就是把一件件有意義的信息存儲在一起,並使它們與相關的方面相連。雖然大多數存儲在我們長時記憶中的東西本來就是有組織的,但我們有時仍需要稍微花些功夫有意地創造聯繫。所以,當某人說他已經忘記了某事時,可能意味着信息只有部分被存儲起來或者沒有被歸類到正確的地方,仍然在標為“雜項”的區域。如果信息沒有得到適當的存儲,就會衰退。

⊙缺乏理解

要牢記信息,就必須理解它並讓它具有意義。研究者曾經對11歲的孩子做過一個研究,要求他們記住一段寫飛鏢的短文。其中一組比另一組記得快得多。當調查員問他們是怎麼做的時,許多孩子回答說他們自動地對短文提些問題(飛鏢是用來幹什麼的?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它們是哪兒來的等等)。記得不太好的那些孩子就沒有問這些問題。那些問問題的孩子讓他們的聯想有了意義,因而也就把這個信息記得更好。他們把新信息同已經在記憶中的東西聯繫起來了。

4.拒絕訪問

⊙影響再現的因素

當你訪問記憶時,你並不是簡單地重放一盤磁帶。實際上,你是在重新創造一段經歷、重寫一個劇本。那麼,是什麼在影響再現呢?這個讓人感興趣的答案就是——任何事情。在信息進入存儲的路途中,一直有東西影響着再現的發生與否。

⊙加工的深度和廣度

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信息的首次加工越精細越好,這樣就越不容易被遺忘。注意,在前面的學校案例中,那些真正記憶力好的人並不只問“飛鏢是什麼”,而且進行了想像——它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他們在加工時不但把它當做是一幅視覺的圖像,而且是一套有意義的詞語,甚至可能還有一首打油詩:“小小飛鏢頭尖尖,孔雀衣服穿上邊。”這使得信息能高度地在再現時被訪問,因為它已經有了深度和廣度。

如果幾個星期後有人要求孩子們回憶這些圖片,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然能記得很清楚——只要他們用好的深度和廣度對它進行了正確的編碼。但他們可能不如親眼看見的那天記得清楚,並且不得不猜一下是美麗的孔雀、彩色羽毛,還是飛鏢。隨着時間的推移,記憶,甚至是長時記憶也會被淡忘,並且不容易再現。

⊙識別與回憶

有些種類的記憶比其他記憶保存得更穩定。識別性記憶能識別你以前看到過的東西,並且可能十分可靠,而回憶性記憶可能就不行。如果你看着一張學校的畢業照,你可能認得許多張臉,但發現難以再現任何姓名。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人的名字,你可能就能記得起他姓什麼。

⊙干擾

同編碼一樣,再現也會受到干擾的影響。想像一下看完一串詞語后緊接着再看另一串詞語。如果在第2天要你回憶第1串詞語,你可能會把第2串中的幾個詞也說進去,因為第2串干擾了你對第1串的記憶。非常類似的信息可能比有着明顯區別的信息更容易混淆。

⊙上下聯繫和暗示

影響記憶再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上下聯繫。很可能有許多暗示在一個環境中丟失了,卻又在另一個環境中出現。大多數人知道環境的上下聯繫:如果你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中看見你認識的某個人,你可能會知道你認識他卻又想不起他是誰。一些研究顯示,被要求在有着明顯香味(例如肉桂)的房間裏學習有關信息的人,在有着同樣香味的房間裏考試時記憶力更好。

另有研究顯示,如果某個記憶測試有特定的上下聯繫,信息在這個特定的上下聯繫下被回憶起來就要容易得多。這就是當我們為了某事走進一個房間卻又想不起究竟要幹什麼時,再回到開始的地方通常又能記起來的原因。

還有內部暗示。想像一下你喝了幾杯酒並和某人聊了一些有趣的話題。你可能還記得聊過天,但可能已經記不完整聊天的所有內容。當你下一次和同一個人喝酒時,可能會回憶起更多你們所談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級記憶術大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超級記憶術大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