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舍下,方為真舍下

心裏舍下,方為真舍下

心裏舍下,方為真舍下我們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事實上,回頭未必是岸,所以人要自救。有一種說法,人會身處苦海,是因為心中橫亘着一根梁木,只要將這根梁木放下,就能做生命之舟的船槳,帶我們離開苦海,駛向無憂的彼岸。

彼岸人人想去,難的,是放下。弘一法師出家時,離別了兩位妻子,這萬縷柔情一頭牽曳着兩位幽怨女子的苦心,一頭牽曳着無上光明的法心,怎麼斬、怎麼斷?可是法師毅然放下了,一去不回頭。這是萬緣放下自逍遙的洒脫。

有位中年人,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非常沉重,生活的壓力太大,想要尋求解脫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禪師求教。

禪師給了他一個簍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條坎坷的道路說:“每當你向前走一步,就彎下腰來撿一顆石子放在簍子中,然後看看會有什麼感受。”

中年人照着禪師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簍子裝滿了石頭后,禪師問他一路走來有什麼感受。

他回答說:“感到越來越沉重。”

禪師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都背負着一個空簍子。我們每往前走一步就會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因此才會有越來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問:“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人生的重負呢?”

禪師反問他:“你是否願意將名聲、財富、家庭、事業、朋友拿出來捨棄呢?”

那人默然,不能回答。

這人嚮往解脫,但禪師告訴他解脫的方法時,他就默然了,由此可見,放下有多難。

放不下,是因為沒看破。佛法在分析人生的基礎上更是看破人生。看破人生實際上是對於人生價值的肯定,因為我們只有透過醉生夢死的虛幻人生,看破功名利祿是過眼煙雲,把人生的惡習一點一點克服掉,才能夠顯示出人生的價值。不看破這虛幻、迷惑的人生,我們人生的價值是永遠不會顯現出來的。看得破就能“放下”,“放下”了也就看破了,也就不再執著於小我,這樣就能步入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撫州石鞏寺的慧藏禪師,出家前是個獵人,他最討厭見到和尚。

有一天他追趕一隻獵物時,被馬祖道一攔住。這位討厭和尚的獵人,見有個和尚干擾他打獵,就掄起胳膊,要與馬祖動粗。

馬祖問他:“你是什麼人?”

石鞏說:“我是打獵的人。”

馬祖問:“那,你會射箭嗎?”

石鞏說:“當然會。”

馬祖說:“你一箭能射幾個?”

石鞏說:“我一箭能射一個。”

馬祖哈哈大笑:“你實在不懂射法。”

石鞏很生氣:“那麼,和尚你可懂得射法?”

馬祖回答:“我當然懂得射法。”

石鞏問:“你一箭又能射得幾個?”

馬祖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鞏叫道:“彼此都是生命,你怎麼會忍心射殺一群?”獵人雖以殺生為本,但殺取有道,這叫不失本心。

馬祖語含機鋒地問:“哦,看來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義,可怎麼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則去射呢?”

石鞏說:“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讓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馬祖高興地說:“呵!呵!你這漢子曠劫以來的無明煩惱,今日算是斷除了。”於是,石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馬祖為師。

慧藏禪師真可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慧根,是機緣,其中的因果妙不可言。殺生的獵人,轉眼間就成了救世的和尚。所以說,放下,不在明天,不在後天,就在此刻。

有人想放棄什麼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總是猶猶豫豫,一次一次下決心,一次一次要改過,卻總沒能成功。本來可救渡你的梁木,總橫亘在心中,沒有成為槳的機會。可笑,可嘆,又可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舍與得的人生經營課大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舍與得的人生經營課大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心裏舍下,方為真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