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卦第五十二

艮卦第五十二

艮卦第五十二——審時度勢定進退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譯艮卦象徵抑止,抑止於(人的邪欲)背後,這樣人尚未察覺到是邪欲時,就不知不覺地制止住,行走在庭院中兩兩相背,更看不見對方所抑止之邪惡,沒有災禍。

◎《彖》解釋道:艮,抑止之意。該止的時候就止,該行的時候就行。不論是行還是止,都要適當而不喪失時機,如此則抑止的道理自然就會光輝燦爛。“艮其(止)背”,止於他的處所;相應的上下爻剛柔相敵對,不是一剛一柔的相助,所以“不獲其身”,好比行走在庭院中兩兩相背,看不見對方所抑止之邪惡這樣無災禍。

◎《象》解釋道:兩山並立,象徵“止”;君子因此所思所慮也抑止在適當的場合,不超越本位。

【智慧解讀】

動極生靜,震極艮止。艮卦由震卦轉來,它反應的是事物經過大震蕩之後又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艮卦是由單卦的兩個艮卦組成,它是一陽爻居於兩陰爻之上,陽爻主動,陰爻主靜。二陰在下不動,一陽在上想動也動不了。所以,從爻象上看,艮卦反應的是靜止的意思。艮又為山,兩山相疊,其象也是止而不動。所以,從卦形上看,艮卦反應的也是靜止的意思。但是,從卦辭分析,這種“止”也不是單純的止,而是止於止是止,止於行也是止。這就是說,不論是行還是止,都要掌握適當而不失時機。它告誡人們:某種思想或行為是錯誤的,一經發現,就要立即停止;某種思想或行為認為是正確的就要堅持——“止”於這種思想或行為上。

【要訣】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例解】

有兩個年輕人一起爬山,其中有經驗的那位看起來很瘦弱,但是他總是能大氣不喘、輕快安閑地走在前面,而那位看起來強壯的新手,則老是喘着氣跟在後面。新手問老手:“為什麼你體力不如我,卻能那麼輕鬆地爬山呢?”老手說:“因為我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該走的時候走、該停的時候停,勻速前進,也不過量地休息;而你總是看着周圍環境,遇到陰涼的地方就休息很長時間,如果沒有陰涼的地方又連着走很久,有時還加速趕超路人,這些都是登山的大忌。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你才會走得更快更遠。”的確,人生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譯初六,開始就抑止其腳,這樣就不會受害,而且將有利於長久堅守正道。

◎《象》解釋道:開始就抑止其腳,未違正道。

▲商紂王叔比干像

【智慧解讀】

“初六”以陰柔而居陽位,本不得位,且居於艮卦之下,有大山壓頂之象。但是正如爻辭所說,“初六”知道不可為,就穩住腳趾,只要腳趾不動,就邁不出步伐。所以,它仍不失其正,並且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告訴我們:在知道事情不可為的最初階段,就要“止”而不能行,把不當的行為抑止於萌芽階段,否則,一旦行為產生,再去抑止糾正,那就會事倍功半,以致無法挽回。

【要訣】知不可為,始即不為。

【例解】

殷商末年有三個智者:比干、微子、箕子,他們都是商朝的皇族。比干看不慣紂王無道,便直言而諫,最終被紂王以查看九曲玲瓏心為由挖去了心臟。箕子與微子因看到紂王無道已達極致,殷商必亡無疑,因而辭官歸隱,微子“雖降志而不枉己”,箕子“雖辱身而不求合”,這屬於“知不可為而不為”的賢人作風。因此,對“為”與“不為”應做辯證的理解。“為”而不偏執;“不為”絕不是貪生怕死。高明之士可以審時度勢,在為與不為之間做一抉擇。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譯六二,抑制小腿肚的運動(使之不能自主),無法舉步上承本應隨從的人,自然心中不會快樂。

◎《象》解釋道:“六二”無法舉步上承本應隨從的人,又無法退而聽從抑制之命。

【智慧解讀】

“六二”處於艮卦之下體,與上體“六五”不成對應的關係。同時又受到“九三”的制約,雖然它柔中得正,但是山阻水隔,沒有一點兒主動權。就像人的小腿被抑制一樣,當行不能行、當止不能止。此爻提示我們:在客觀環境限制我們有所作為的時候,不能過分強求。

【要訣】隨機應變,不過分強求。

【例解】

東野稷十分擅長駕馬車。他憑着自己一身駕車的本領去求見魯庄公。魯庄公接見了他,並叫他駕車表演。只見東野稷駕着馬車,前後左右,進退自如,十分熟練。他駕車時,無論是進還是退,車輪的痕迹都像木匠畫的墨線那樣的直;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旋轉打圈,車轍都像木匠用圓規畫的圈那麼圓。魯庄公大開眼界,他滿意地稱讚說:“你駕車的技巧的確高超。看來,沒有誰比得上你了。”說罷,魯庄公興緻未了地叫東野稷兜100個圈子再返回原地。一個叫顏闔的人看到東野稷這樣不顧一切地駕車用馬,於是對魯庄公說:“我看,東野稷的馬車很快就會翻的。”魯庄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沒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顏闔,心裏想着東野稷會創造駕車兜圈的紀錄。但沒過一會兒,東野稷的馬果然累垮了,它一失前蹄,弄了個人仰馬翻,東野稷因此掃興而歸,見了庄公很是難堪。魯庄公不解地問顏闔說:“你是怎麼知道東野稷的馬要累垮的呢?”顏闔回答說:“馬再好,它的力氣也總有個限度。我看東野稷駕的那匹馬力氣已經耗盡,可是他還要讓馬拚命地跑。像這樣蠻幹,馬不累垮才怪呢。”聽了顏闔的話,魯庄公也無話可說。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譯九三,抑止在腰胯之處,致使聯結上下人體的結合部斷裂開來,十分危險,如同烈火燒灼他的心一樣。

◎《象》解釋道:抑止在腰胯之處,說明“九三”此時的危險像烈火燒灼他的心一樣。

【智慧解讀】

“九三”是艮卦下體的主爻,它的上下爻都是陰爻,又處於水險“坎”中,因此不得動彈。而“九三”以陽爻得陽位,是為陽剛得位,該動不該止,因此處境維艱。正如爻辭所說,被抑止在腰胯之處,人的上下體結合部斷裂,必然是十分危險,一定有鑽心之痛!此爻提示我們:在事情發展到關鍵的時刻,一定要講究進退,該進取則一定不能停滯不前。

【要訣】審時度勢,進退得時。

【例解】

從前,有一個既膽小又貪心的富人發現了一隻金獅子。他自言自語地說:“我不知道這事到底該怎麼辦,我心裏很亂,無法打定主意。我一方面想要它,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發現。捉住獅子吧,又害怕我可能會因此招來強盜,使我原來的財富都失去。我心中的慾望催促我去拿,我膽小的性格卻勸我退後。唉!好運來了,可我不敢接受。這寶物並沒有使我快樂。這是怎麼回事?我要怎麼辦,要採用什麼方法呢?我得回去把家人帶來,憑藉他們許多人的力量來捉住它,我自己可以站得遠遠地觀望!”這個人看着金獅子,不停地絮叨。旁邊一隻青蛙呱呱地說:“你這個笨蛋,不知道要考慮到什麼時候。好東西總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你這樣前怕狼后怕虎的,看來是和這個寶貝無緣,我就等着看金獅子被人搶走好了。”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譯六四,抑止自己上身不妄動,沒有災禍。

◎《象》解釋道:抑止自己上身不妄動,說明“六四”能自己抑止自己,固守本位。

【智慧解讀】

“六四”陰爻居陰位,位得其正。雖然沒有中和之德,卻能心靜身安。它處於艮卦的上體,所以在抑止的時候,不再是止於一點,而是止於全身。正如爻辭所說,止於全身而不妄動是沒有災禍的。此爻提示我們:只要善於控制自己,反躬修身,就能夠平安無事。

【要訣】控制自我,固守本位。

【例解】

18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海軍準將是托馬斯·吐魯克斯頓。他治軍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所有人都要固守本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離職守。1799年2月,他率“星宿”號在尼維斯島附近巡邏時,與法軍偶遇交火。因為帆船在風力的作用下傾側得很厲害,吐魯克斯頓大膽選擇下風位置以便不斷使用其發射重炮彈的主炮群。“星宿”號駛到“起義軍”號艦尾下風側時,一陣舷側齊射打進了“起義軍”號的艦體。結果,法國水兵傷亡過半。美軍傷3人、死1人。死的這名士兵不是死於敵人的炮火,而是因為擅離炮位,被依法處決的。有人認為這名士兵死得有些冤枉,其實若非如此嚴厲的管治,吐魯克斯頓的超越常規的戰術也不可能快速實施。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譯六五,抑止自己之口不妄說,說話很有條理,悔恨自當消亡。

◎《象》解釋道:抑止自己之口不妄說,說明“六五”能有中和之德。

【智慧解讀】

“六五”以陰爻居陽位,居位不當,但“六五”得中,又有它上面的陽爻相和,是有中和之德。同時它居於震之上、艮之中,已遠離震源又快到山頂,所以爻辭說,只要抑止自己之口而不妄說,悔恨就會自行消除,很快就會獲得吉祥的。此爻提示我們:在生活中,說話必定要有根據,不可妄言。

▲《史記》書影

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堅持言必有據,不因為上位者的威嚇而歪曲歷史。

【要訣】言不輕發,發必有序。

【例解】

改革開放初,老張在武漢做鋼材生意,他為人豪爽,喜歡吹牛,常喜歡隨口應事,很多事答應了也不能辦。後來老張的生意有些困難,資金慢慢地周轉不開,就四處求人幫忙。有個結交不久的朋友答應給他一筆貨,但是要求他快點回款。可是當他借了高利貸準備付定金時,卻得知這個朋友把貨給別人了。因為這個人聽說老張說話常常不算數,所以有些害怕,不和他合作了,老張只好吃了這個啞巴虧。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譯上九,以敦厚篤實的品質抑止邪欲,吉祥。

◎《象》解釋道:以敦厚篤實的品質抑止邪欲而獲得吉祥,這說明“上九”能夠具有敦厚篤實的品質從而將抑止保持到最後。

【智慧解讀】

“上九”以陽剛處艮卦之極、高山之顛,本有物極必反之象,即由艮止而放縱。但是“上九”具有敦厚篤實的品質,能夠知足知止,他將抑止保持到最後,從而獲得大吉大利。從“初六”止於趾,“六四”止於身,“六五”慎止於口,到“上九”止於頂,說明行事做人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尤其是到最後關頭。

【要訣】行事做人,不可半途而廢。

【例解】

東漢時,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在妻子的鼓勵下,出遠門拜師求學。一年後,他就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什麼回來,他說自己想家,就回來看看。妻子聽了很生氣,拿起一把刀,要把織布機上的絹帛割斷。她對丈夫說:“讀書如果半途而廢,跟我割斷織的絹帛有什麼兩樣?”樂羊子聽了,非常慚愧,馬上回去重新學習,一連七年沒有回家。待學業有成后才回到妻子身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易經的智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易經的智慧
上一章下一章

艮卦第五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