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煙
聖煙
吉列爾莫·卡夫雷拉·因方特[吉列爾莫·卡布雷拉·因方特(GuillermoCabreraInfante)]是古巴作家,著名的小說有《三頭憂傷的老虎》(英譯《三頭被困的老虎》)和《因方特的煉獄》。最近,他出版了一本新作,卻不是小說,而是專講雪茄,名叫《聖煙》(HolySmoke)。
《聖煙》比較特別的地方有兩點:首先,卡夫雷拉·因方特是古巴人,又喜歡吸雪茄,由他來講家鄉的土產,資料真實詳盡,使人對雪茄了解更深;其次,作者以往一直用西班牙文寫作,這一本新作卻用英文,行文流利,全書充滿文字趣味。難怪蘇珊·桑塔格說:真奇怪,如今似乎人人能用多過一種語言來寫出色的散文讓我們驚訝。像納博可夫、貝克特,以及卡夫雷拉·因方特。
說起來,關於南美的一切,似乎都該由哥倫布說起,吸煙也不例外。話說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一日晚上十時,哥倫布在“聖泰瑪利亞”[聖瑪利亞]號的甲板上,看見前面有亮光。他到了美洲。哥倫布到新大陸的目的是黃金(錢可以使地球團團轉,也可以使你繞着地球團團轉),可惜,他並不知道,煙草就是黃金。哥倫布派了羅德里戈·地[羅德里戈·德]赫雷斯到內陸探察,結果,回來的報告是發現了煙囪人。許多許多年以後,煙草就由南美傳遍歐洲。
哥倫布不喜歡吸煙,可是羅德里戈卻愛上了煙草,回到了西班牙,成了煙民。妻子發現他躲在房間裏吸煙,以為他中了邪,還去告發他,結果,這個可憐的人被判死刑,綁在柱上,燒成了一支大雪茄。
卡夫雷拉·因方特一九二九年在古巴希花拉[吉希拉(Gibara)]誕生,希花拉正是當年哥倫布第一次見到“步行的煙囪”的地方,也是盛產香蕉和甘蔗的地方。卡夫雷拉·因方特的曾祖父是西班牙人,原居西班牙,十九世紀時到古巴來打游擊隊,當時是古巴第一次獨立戰爭,後來娶妻生子,在古巴定居。夫婦都喜歡吸煙,丈夫活到一百零三歲,妻子也活到九十一。不過,他們的子女都不吸煙。
作者的父母不吸煙,所以,《聖煙》的扉頁上寫着:獻給八十四歲還不曾吸煙的父親。不知如何,作者很小的時候就吸煙了,用一頁記事簿的紙包着一些印第安人的干樹葉,氣味和滋味都極差,可實驗成功,因為有煙出現了。結果是挨了父親四十下板子。
夏灣拿[哈瓦那(LaHabana)]產煙葉,葉子種類繁多,顏色不同,有一些葉子在種植時要由乾酪包布蓋罩,過濾太猛烈的陽光。對於喜愛雪茄的人來說,抽雪茄是吸煙草,抽香煙只是吸紙。雪茄的構成全部是煙草,外層是整片的煙葉,裏層是碎葉,煙葉必需完好無瑕,從樹上摘下來,要經過發酵,才出煙味。有些煙葉需要半年至一年的發酵期,有的要十八個月,甚至三年。
卷雪茄是高度的手藝,一名技師一日約可卷三十支,後來利用機器操作,每分鐘的產量高達三千,但最好的雪茄仍然是人手製成。一間煙廠內通常有數百名捲煙工人一起工作,按照傳統,工人出錢請一名說書人在場讀書,一日三次。早上,說書人多數讀報紙的新聞,下午則有兩次讀小說,每次九十分鐘。當時的熱門作品是《鐘樓駝俠》[《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十九世紀中葉,古巴的監獄也有讀書的習俗,每日由一名囚犯給其他的囚犯讀小說,讀得最多的正是《悲慘世界》。卡斯特羅上場后,雪茄工場內禁止朗讀《雙城記》,因為主角缺乏革命意識。
沙特[薩特(Jean-PaulSartre)]於一九六〇年訪問古巴,之後,卡斯特羅每年送他一盒夏灣拿斯[哈瓦那雪茄]。到了一九六八年,沙特因卡斯特羅支持蘇聯入侵捷克,拒收古巴禮物。那時,駐法國的古巴文化大使是小說家卡彭鐵爾,把著名的雪茄送去給沙特,這位《存在與虛無》的作者,選擇了虛無。
卡夫雷拉·因方特是影評人,看過無數電影,《聖煙》可以說也是一本關於“電影與煙”的書,除了對煙的鑒別、吸法、處理等等內行的看法外,作者還以電影為例,講了許多雪茄、煙斗和紙煙的趣事。比如奇連伊士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他扮演獨行俠,老是咬着雪茄,作者就說,他咬的是意大利托斯肯諾[托斯卡納(Tuscany)]煙,正確的方法,該把煙一切為二來吸才對。又比如電影裏常常有一名女子,拿起一支雪茄放在耳邊轉轉。這一動作,真是胡攪,他說,雪茄可以辨顏色、聞氣味,至於聽,那是什麼也聽不出來的。
雪茄最好藏在冰箱裏。雪茄不該當香煙一般到處分派,也不該為生孩子送給別人。每天吸一支雪茄就夠了,不該一面吸一面看電視。最初想出放雪茄方法的人,是把一個香檳瓶塞放在碟子中央。戴維朵夫[大衛杜夫(Davidoff)]的雪茄還不錯,他們在古巴設有工廠,可改壞了名字,因為都是法國的酒名。關於雪茄、煙斗和紙煙,卡布雷拉的確講了很多有趣的事,還包括吸血殭屍、科學怪人、福爾摩斯、王爾德、魯濱遜等等,全書最後的一百多頁,引的全是文學作品中提到煙的段落。
唉唉,煙有百般好處,可也後患無窮。看《聖煙》時,我想起德國小說家伯爾,他在戰時吸煙成習,後來患上脈管炎,這毛病德文稱為“煙腿”。伯爾因吸煙失去五個腳趾,並安接了人造靜脈。去年“煙腿”複發不治,我們就失去伯爾了。
一九八六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