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多難我重來(6)
萬方多難我重來(6)
三游洞外有一大幅摩刻:"庚戍季chun,時嚴親知重慶府事,權嘉定,邀假之省部令,兼查省鹺政,道經斯洞,遊覽騁懷。乙卯年,奉差檢閱水警,時大雪至此,三宿焉。今戊午以糖稅差此,冬月又隨王樹功師長、孫保滋道伊同仁來游。先後三登,恰與洞名數印,串成聯語,勒諸懸崖,以正異ri雲。民.國七年冬禾川段世德"。
此壁刻是三游洞所存民.國時期zui早的一方石刻。題刻者段世德,生平不詳,從以上這段跋中可以讀出其父為重慶知府,並代行嘉定知府之職。他數次來宜,均系官差;游三游洞時,還有北洋陸軍第十八師師長王樹功、道尹孫保滋等地方官作陪,也是chun風得意之時。段世德的題刻很有深意:"一洞凌虛佛自在,萬方多難我重來。"上聯說的是三游洞有佛家"太虛"之境界,到此一游,自然可以放鬆心情、逍遙自在;下聯說的是正值山河破碎、軍.閥混戰之時,重遊此地,自是感慨萬千。
翻了一下歷史,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9月,身在廣州的孫.中.山向全國發出通電,否認馮國璋為總統、段祺瑞為總.理的北京政.府,宣佈段祺瑞為"民.國叛逆",聲稱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號召討.伐,史稱"護法運.動"。其實,護法運.動就是北洋軍為首的北方系部隊與南方以桂系、滇係為首的"護國.軍""靖國.軍"之間的地盤之爭,北洋軍想藉此機會實現"南北統一",桂系和滇系想拉大旗作虎皮,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說的更簡單點:當時的北洋軍可以算作是後來的正規野.戰軍,而南方軍隊都可以算作是地方武.裝,所以當湖北、湖南與四川告急,向北京政.府求援時,正中下懷的北洋軍開始南下,將這兩個地方輕而易舉的納入自己的囊中。而孫.中.山成.立的軍政.府從一開始就把支持他的軍人沒放在眼裏,所以戰場上遭到敗績的南方軍人立刻改組了軍政.府,至於孫.中.山,"則宜遊歷各國,辦理外交"。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除了宣佈辭去大元帥的職務還能怎麼辦?
先是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12月,荊州石星川的湖北靖國.軍第.一軍在宜昌城外白馬山(伍家崗)、磨盤山(磨盤溪邊)與守軍激戰;被推為"湖北靖國聯軍總司令"的黎天才率部攻入宜昌,可惜立足未穩就被趕了出來。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1月,黎天才再次發起對宜昌的進.攻,第.二次佔領宜昌。可惜在北洋軍的反攻下不得不再次撤出宜昌,一直撤到秭歸,趁機在平善壩布兵設卡,徵收入境川鹽稅款,以補充軍餉。自此,靖國.軍再未能向宜昌前進半步。
關於孫.中.山的那段似乎和很多人熟知的歷史不大相符,其實真正的歷史並沒有教科書上那麼高大上的。關於護法運.動中位於川鄂咽喉的宜昌處於兩軍激.烈爭奪之中,得而復失也罷,失而復得也好,遭受重創的除了地方經濟就是當地民眾。所以段世德才會說"萬方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