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使組織更為有效率是管理者工作的根本價值
(二)使組織更為有效率是管理者工作的根本價值
雖然,對管理者的素質要求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知識、能力、品德等,管理者的基本職責是使工作有效率,對管理者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將正確的事處理得盡善盡美。管理者的任務在於如何更好地使用那些具備各類專門知識的人。既然我們不能夠增加資源的供給,就必須增加資源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有效性就是一種重要的手段,它能使知識和能力產生更多和更好的成果。從實現組織目標的要求出發,管理者有效性佔有更為優先的位置。
在《有效的管理者》中,德魯克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所應具備的五種心智上的習慣有:
有成效的管理者要知道他們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應用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系統地進行工作。
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外部的貢獻上面。他們的努力是為了成果而不是單純為工作。
有效的管理者依賴的是力量——自己的力量,上司、同事、下屬的力量,依賴現實中的力量,那就是依賴他們的實際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要把精力集中在少數主要領域,在那裏出色地工作將會生產出卓越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要在最後做出有成效的決定。他們也知道一個有成效的決策總是一種判斷,這種判斷上要在意見分歧而不是一致的基礎上做出,他們也知道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決策而不是令人目眩的戰術決策。
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下,效率來自管理者對規則的崇尚和遵守,來自管理者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規則不僅是對人們行為的約束,更是提高整個社會、組織效率的保障。管理是一種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前人、他人已在他們的管理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一整套科學的旨在提高效率的規則、流程。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遵守這些規則和流程后,針對我們所處的環境,進行權變式的實踐。
很多年前,在《讀者》雜誌上,讀到一篇留學生的文章,談到作者在美國大學校園裏的經歷。校園裏公告欄的使用規則是任何公告,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的,必須被保留兩天才可被替代。這位留學生正在看公告,一位美國女生(學校某一社團的負責人)拿着一張海報準備張貼卻發現公告欄已全部被貼滿了,且均未滿期限,急得滿頭大汗並自言自語地說:糟糕、糟糕,來不及了。留學生心想:真笨!看我的。他說:來,貼在這裏,並伸手去撕自己正在看的那張個人求購的海報。美國女生的一聲大喊:NO!嚇得他收回了手。女生說:“這個還沒有到期,不能撕,這是規則。”抱着Ladyfirst的風度,留學生又指着公告欄兩邊的圓柱子說:貼在這兒吧,反正你是為社團貼的,時間又這麼緊。女生說:不能把柱子弄髒,這也是規則,你這個人怎麼老破壞規則。留學生想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看你怎麼辦!女生對着柱子看來看去,轉身回去了。留學生幸災樂禍地說:死守規則,什麼也辦不成,老美的腦筋這麼不靈活!很快那位女生帶着一個同伴又回來了。他們先在柱子上纏上了一圈五顏六色的紙,然後把海報粘在了紙上。那張海報顯得格外醒目。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管理,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應具備高度的規範化,克服靠經驗辦事,杜絕憑主觀願望做事和碰運氣的做法。規範化是一種意識,它有助於培養組織全體成員按科學的規律辦事;規範化是組織內部的一種教育語言。員工在一個規範化較好的組織里工作,會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規範化管理是組織成長的“地基”,它可以促使組織的行為更多地具有理性的特點,是組織風險的“減振器”。
管理規範化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管理者的素質。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初,營業額最大的1000家公司的總裁們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90%畢業於高等院校,505人具有碩士學位(主要是工商管理碩士和法律碩士),其中許多人畢業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管理教育專業比較成功的學府。在1000名總裁中,只有24人未受過大學教育(高風儀:《美國大企業精英群體畫像》,《光明日報》,1994年1月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