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郭家神將
贊曰:
覆沒阿拉伯,
橫掃十字軍,
東天一神將,
傲然立霄頂。
在上海某圖書館翻書時,曾看到哪裏某文化館長之流的寫過一本郭守敬傳,讀到郭家困苦不堪、郭守敬自幼底層掙扎時我就讀不下去了。麻痹啊,郭大人可是韃子朝堂重臣。想那在韃子的統治下等級森嚴,正經漢族文人都九儒十丐了,哪有步步高升入中樞之理?郭大人這蒙古關係杠杠的。郭家,那是蒙古得以入主中原的扛鼎之力啊。
同樣,很早以前,曾在日本某圖書館裏翻書,翻到一本介紹中華名將的,裏面介紹的都不熟,排名第一的完全不認識,翻完完全刷新三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郭侃這一人物。小日本做事確實猥瑣,一面說“崖山以後無中國”,一面又說神風之戰是中國侵略日本(大混賴范文虎出盡風頭)。所以,把郭侃抬舉到中華第一的高度這件事,大見可疑。
當然,從戰績上講,韓白衛霍英衛,韓四年一統、多多益善;白號稱人屠、未嘗一敗;衛霍北趕匈奴、縱橫大漠;英衛撐起整個大唐、西驅突厥;都是不世之功。但是郭侃從東海之濱打到地中海沿岸,驅滅萬國,打伊朗、打阿拉伯、打大馬士革、打小亞細亞、打歐洲。。。多少中國鐵血宅男夢寐以求之念,他都實現了。這足以使多少中華名將汗顏的履歷啊,李廣利駐足大宛、甘英望斷地中海、高仙芝遺恨怛羅斯。。。真是望塵莫及也。
郭侃的第一輪吹捧,出自元史。“侃字仲和,幼為丞相史天澤所器重,留於家而教養之。弱冠為百戶,鷙勇有謀略。壬辰,金將伯撒復取衛州,侃拒之,破其兵四萬於新衛州。遂渡河,襲金主,至歸德,敗其兵於閼伯台,即從速不台攻汴西門,金元帥崔立降。以功授總把。從天澤屯太康,復以下德安功為千戶。壬子,送兵仗至和林,改抄馬那顏。從宗王旭烈兀西征。癸丑,至木乃兮。其國塹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萬,下一百二十八城,斬其將忽都答而兀朱算灘。算灘,華言王也。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擔寒山上,懸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築夾城圍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將火者納失兒開門降。旭烈兀遣侃往說兀魯兀乃算灘來降。其父阿力據西城,侃攻破之,走據東城,復攻破殺之。丁巳正月,至兀里兒城,伏兵,下令聞鉦聲則起。敵兵果來,伏發,盡殺之,海牙算灘降。又西至阿剌汀,破其游兵三萬,禡拶答而算攤降。至乞石迷部,忽里算灘降。西戎大國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傳四十二世,勝兵數十萬。侃兵至。又破其兵七萬,屠西城,破其東城,東城殿宇。皆構以沉檀木,舉火焚之,香聞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燈檠。兩城間有大河,侃預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灘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縛詣軍門降。其將紂答兒遁去,侃追之,至暮,諸軍欲頓舍,侃不聽,又行十餘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處水深數尺。明日,獲紂答兒,斬之,拔三百餘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將住石致書請降,左右以住石之請為信然,易之不為備,侃曰:“欺敵者亡,軍機多詐,若中彼計,恥莫大焉。”乃嚴備以待。住石果來邀我師,侃與戰,大敗之,巴兒算灘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又西行四十里,至密昔兒。會日暮,已休,復驅兵起,留數病卒,西行十餘里頓軍,下令軍中,銜枚轉箭。敵不知也,潛兵夜來襲,殺病卒,可乃算灘大驚曰:“東天將軍,神人也。”遂降。戊午,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浪。侃喻以禍福,兀都算灘曰:“吾昨所夢神人,乃將軍也。”即來降。師還,西南至石羅子,敵人來拒,侃直出掠陣,一鼓敗之,換斯干阿答畢算灘降。至賓鐵,侃以奇兵奄擊,大敗之,加葉算灘降。己未,破兀林游兵四萬,阿必丁算灘大懼,來降,得城一百二十。西南至乞里彎,忽都馬丁算灘來降…”文中的各種“算灘”,當蘇丹講。破城都是幾百座起,滅敵都是幾十萬起,各種算灘來降如雨下紛紛。。。真是令人有科幻感,東天將軍---神一般的存在。
這第二波吹捧,則來自日本。日本人居心叵測,把一個在中華文化中屬於邊緣化的武將吹捧成壓制住主流武將的第一名將,真是好手段!所以叫我說,徐福是日本最高天皇,鄭芝龍是日本第一名將,不服來辯!
第三波,則是從射鵰熱播開始。郭侃被附會成是郭靖的原型,(另一說是郭侃的祖父郭寶玉。)反正替蒙古大軍征戰的郭姓嘛。金大俠這節操,也是沒誰了。
不過,這種吹捧歷史上就已經有人看不慣了。清有丁謙「辯《元史·郭侃傳》之虛偽不足據」一文。“余讀《元史·郭侃附傳》,見偉烈宏勛突過祖若父遠甚。迨取劉郁《西使記》及洪氏所補《西域》、《木剌夷》、《報達》等傳參互細校,但覺疑竇甚多。如《本傳》侃從宗王旭烈兀西征時,官止千戶,僅附偏稗之末,乃以西域全功歸於一人,可疑者一。”云云。
確實,旭烈兀西征,從伊爾汗往下數,有怯的不花、拜住、不花帖木兒、失克禿兒、孫札黑等人,郭侃作為一個從征漢將,又是區區一個千戶那顏,能排到哪裏去?西征的豐功偉績,他又能分到多少?說難聽點,奪冠隊伍里看飲水機的,照樣能得到冠軍戒指,但你拿着冠軍戒指去挑戰別的隊的扛鼎球星,就搞笑了。
元史是明初一班腐儒修的,相對於蒙古,文化不通,文字又不通。元史一般在史學界地位不高,研究蒙古史根本排不上號,遠不如《蒙古秘史》,甚至不如中亞及阿拉伯文獻,在中國也不如畏兀兒字與八思巴文的文獻。所以那班腐儒逮着一個漢將可勁兒吹也是可以理解的。
郭侃出自陝西華州,乃是汾陽王郭子儀正根。(郭子儀八子七婿、兒孫滿堂,貴顯朝廷、五福俱全,應該是存在感滿滿的吧。《滿床笏》《打金枝》等等名滿天下.)在我看來,神將連乃先祖的維持社稷的戡亂之功也趕不上。故此郭家是大家族,其祖郭寶玉叛金投蒙后,就成為蒙古的漢人集團中的諾大勢力。郭寶玉從征成吉思汗打花剌子模,正與郭靖經歷一致;乃父郭德海與乃叔郭德山都是蒙古幹將,一家子都是死心塌地為蒙古效勞的。攻金攻宋之役,都沒有少參與。
所以,本來是與宋沒有大幹系的郭家,因着伴隨蒙古大軍入寇,不得不在此記一筆。
謬史氏曰:還是那句話,夷入夏則夏,夏入夷則夷。本來,沒事的情況下,你在異國傳播一下中華文化,也是極好的;但你要打我們,我們抗擊而已,你是什麼血統重要嗎?你為異國立下的豐功偉績,為什麼要與我們國家的名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