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8
——1938年春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熬煎!”無伴奏的歌聲,讓真摯的感情表達的更突出。唱着唱着,有東北軍的家眷突然失控地大哭起來。可除了她身邊的抱住她,輕輕拍着她的脊背做安慰,別的人還在繼續歌唱。
“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
隨着歌聲,越來越多的女人一邊流淚一邊歌唱。一曲終了,哭的人反而更多了。東北淪亡那是四年啊!從1931年的9.18之後,留在東北的百姓就成了日本鬼子隨意踐踏的奴才。如今已經是八個年頭了。
那個剛才失聲大哭的東北女人,抹了一把眼淚,跳到孫太太才下來的凳子上,唱起了《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的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只這一句她還沒有唱完呢,其他人也跟着她唱了起來。
……
“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等大家合唱到“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原還能把持住自己的白麗梅,再也忍不住地落下了眼淚。
自己在15歲就跟着丈夫離家漂泊。如今四年都過去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到家鄉呢。
等這首歌唱完了,挨着白麗梅的女人摟住她的肩膀,悄悄地安慰她說:“你可不要哭!你懷着孩子呢。”
另一個女人也安慰她:“每次的慶功會,最後都會演變成這樣。你月份大了,以後不要來了。”
“是啊!你在家好好養胎,生下來男兒繼續打鬼子。”身邊的其他人也都紛紛開口勸她。
“指他嗎?用不着!”白麗梅前面的女人,剛才嗓門極大地唱歌的那位轉回頭,指着白麗梅的肚子說話。她很大聲地宣告般地說:“等他長大能拿槍了,鬼子早被我們的男人殺光了。他可以年年過和平幸福的生活。”
“對啊。肯定早殺光了。”周圍的女人都附和她。
“我們也能回到家鄉見爹娘了。”
“是啊是啊。”
白麗梅也大力地點頭,高聲地跟着附和。她和在場的女人心情一樣,打鬼子不用等孩子長大,她更任何人一樣盼望自己的男人能早日殺光了小鬼子,盼望自己的男人能早日回家。
這時候一個看起來挺斯文的女人,走到孫太太跳下來的凳子前開始朗誦:
“誰願毀滅,誰不要生存?
只要是有着生命的,
就是那微細的螻蟻也知道鬥爭。”
突然間從遠隔白麗梅所在的角落、不知是哪個女人提高聲音高唱了一句:“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白麗梅身前那個回頭說話的女人,立即接着那個聲音唱下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她唱的荒腔走板,倒不如說是喊的荒腔走板了。她一邊喊一邊從她們這圈子擠了出去,擠了站在孫太太指揮唱歌的凳子邊、那個還在飽含深情、文縐縐朗誦詩歌的女人。
她扶着孫太太的肩膀站到凳子上,揮舞手臂高歌:“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來參加晚宴的女人都被她激情感動了,跟着她一起揮舞着手臂喊道:“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激越嘹亮的歌聲響徹廳堂,飛上雲霄。最後的一個“殺”字中,更有白麗梅在北平參加數次游xing而沒能感受的氣概。這歌聲喊出了女人們的心愿和渴望,這歌聲不僅帶走了女人們思念家鄉的淚水,也暫時帶走了她們擔心丈夫的日夜不安。
這歌聲是她們發自內心的激憤和吶喊,這歌聲也是她們不甘心做亡國奴的抗爭心語。歌聲也成為這些帶着孩子流落異鄉而留守的女人們的共同希望:消滅敵人、回家團圓!這熱烈的希望在春夜和風裏蓬勃生長,也如燎原的火勢,瞬間吞滅了所有人。
*
孫太太一直站在凳子邊。她在鏗鏘有力的“殺”字喊出后,在領唱的女人跳下凳子后,在大家激動的熱情正是高峰時,她招手讓一個僕婦捧出捐款箱。
她將那捐款箱放在椅子上,很熱烈很虔誠地對所有女人說:“台兒庄一戰我們是勝利了。但在此戰中的臨沂保衛戰、淮河北岸之戰、決勝的台兒庄之戰,是我們的西北軍、東北軍的勇士。他們跟着龐炳勛、張自忠、于學忠、孫連仲將軍上的戰場,他們戰勝了日軍。”
靜穆的人群等着孫太太往下說。
“但這勝利的代價是西北軍和東北軍的慘重傷亡。具體傷亡人數,你們回家都能從男人的信里看到。所以,為了告慰那些離開我們不遠的英靈,在此我們只為在戰場上失去父親的孩子們募捐。希望能藉著我們的微薄之力,讓新寡的母親們能有帶着孩子活下去的勇氣,有將失去父親的孩子養大的機會。”
孫太太的演講張弛有度,短短的幾句話,就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女人。這些女人哪一個不是孩子的母親,哪一個在心底不是有隱隱的期盼——那期盼不能說出來,但大家都明瞭,那便是希望躲不過的噩運降臨到自家頭上時,有人能這樣幫助自己……
一個個女人捏着荷包向捐款箱中投入袁大頭。有的人摘下簡單的金丁香耳堵,有的人擼下指頭上的戒子,有的人拔下腕上的銀鐲子投進去。
白麗梅不由就焦急起來。
她身上沒有帶錢。唯一的首飾,是一對金鑲紅寶石耳環,寶石夠大夠艷麗,絕對不是投進捐款箱裏的一個袁大頭、一對丁香耳堵、一個韭菜葉寬度的金戒指和一個銀鐲子能比的……
她這對耳環還頗有來歷,是新婚第二日拜見公婆時,婆婆給的。前年在北平、在她和羅介亭曾因捐款而斷頓時,她有過當了這對耳環救急的意思。但羅介亭當時很堅決地制止了她,並告訴她:
“這是二叔夭折十年冥壽后不久、祖母在我大哥滿月時,將多年的私房拿出來給母親添置的首飾,用以酬謝母親對羅家傳宗接代的功勞。這是母親最愛的首飾。祖母有時候要懲戒母親時,只要看到母親帶着這耳環,便往往高舉輕落。可母親早早將這耳環傳給你,是盼望你為羅家能傳宗接代的。”
去年到了西安后,她曾將剩下的細軟都換成了袁大頭,以此來說服丈夫繼續學業。但唯有這對耳環,因其寄託了太婆婆對羅家子嗣的希望、寄託了婆婆對她的企盼,她始終留在身邊沒捨得賣掉。在得知自己有孕了之後,才日日小心地戴着,盼望這耳環能保佑自己平安生下兒子。
可隨着女人們往捐款箱裏投錢投物,她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時,白麗梅帶着耳環就光禿禿地顯露出來了。她明白這種場合不捐款意味着什麼!她忍着錐心的疼痛,忍着滿腔的不舍,小心地摘下耳環,緊緊地攥在手心裏,一步一步緩慢地朝捐款箱走過去。
急匆匆溜邊趕過來的奶娘抓住她的手腕。她低聲喝止白麗梅:“姑娘。耳環給我。”然後她把自己的銀鐲子擼下來,塞到白麗梅的手裏。白麗梅愣了一下,就任由奶娘從自己的手心裏扣走了耳環,她握着奶娘的銀鐲子,好像上刑場一般地往前走。
這雕刻了佛蓮圖案的銀鐲子是一對,那是姨娘第一次登台就唱了一個滿堂紅時,傾盡所有積攢下來的銅元,再加上班主的打賞袁大頭,立即為自己置辦的第一個救急物。那是姨娘當初被父親從戲班子贖出來時,留給十年如一日照顧她的師姐的念想和“過河錢”。
最後姨娘落葬時,奶娘把其中的一個戴到了姨娘的手腕上。現在捐出去剩下的這一個,白麗梅明白奶娘心裏的不舍,絕不會比自己捐出耳環小的。但她更明白奶娘維護自己的心意……
白麗梅挺着肚子將銀鐲子投進捐款箱,然後她竭力平靜自己對孫太太說:“孫太太,我要告辭了,來日再會。”
“好。你先回家休息吧。有什麼事兒,讓你奶娘來找我們。我們這裏的每一個人,都願意伸手幫助你的。”孫太太端莊大方地微笑。
在別人看來孫太太臉上的笑容恰恰好。但她的笑在白麗梅眼裏卻是敷衍的假笑。因為她的笑沒到眼底。作為看着嫡母臉色長大的孩子,太明白這樣的笑是什麼意思了。那裏含有我暫且記下這一筆,留待我有空再跟你算賬的意思!
白麗梅心神不安地靠着奶娘往家走,不太長的路,中間她不得不停下來歇氣。
“姑娘,你怎麼了?是感覺有什麼不好了?”奶娘急得額頭見汗。她這輩子沒嫁人也沒生育,她不懂懷孩子生孩子會有些什麼事兒。但為了白麗梅,奶娘初到北平時,就去協和醫院扎紮實實地做了幾個月的義工。
白麗梅歇了一會兒,才打點起精神頭,勉強對奶娘笑笑:“大概是剛才屋子裏擠的人太多,我有些上不來氣。這會兒已經好多了。就是那鐲子,奶娘,你趕緊回家拿了錢去贖回來。”
“不啦。你姨娘留給我那個鐲子,本來就是救急的。捐出去接濟那些新寡的女人,是合你姨娘心愿的積德之事。”
“奶娘,用錢也是一樣的。”
“不一樣。那是你姨娘的一片心。我希望這點點能庇護到你肚子裏的孩子。”奶娘頓了頓,又說:“你那耳環再別戴了。”隔了許久,倆人走到家門口了,她復又嘆息道:“孫太太啊,唉!”
※※※※※※※※※※※※※※※※※※※※
*
4月6日的台兒庄會戰告捷,是中國軍隊正面直剛日軍的勝利。
有關台兒庄戰役的一點題外話:
把台兒庄戰役視作“桂系抗戰”之典範,乃是大錯特錯。
①台兒庄戰役開始階段的滕縣保衛戰,參戰國軍為第2集團軍第122、124師,此為王銘章指揮的川軍。
②關鍵的台兒庄保衛戰中,與日軍血戰的孫連仲所部第2集團軍,屬西北軍。孫連仲予蔣公電報“……連日激戰,結果第27師僅余戰鬥員千餘人,第31師千餘人,第30師2千餘人,獨立第4旅2千餘人。負傷官兵之未退出者,誓與陣地偕亡,殺聲振天,足寒敵膽……”戰後統計,第2集團軍傷亡2萬餘人。
③在淮河北岸小勝日軍的,卻是于學忠的51軍,屬東北軍系統。
④李宗仁所屬的桂軍,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廖磊的第21集團軍,奉命在津浦線南段一帶堅守,防備、監視日軍救援部隊。
⑤戰後論功行賞,孫連仲、湯恩伯、馮□□等被授予□□勳章;其他參戰將領,被授予四等寶鼎勳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勳章等,被授勛者無一人出自桂軍。
顯然,將台兒庄戰役貼上“桂系”標籤,是李宗仁的戰功,是不符合史實的。
同屬桂系領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灣接受中研院訪談,曾明確言及:“湯恩伯司令用兵適宜,當敵攻擊台兒庄之際,迅速抽調進攻嶧縣而逞膠着狀態之兵力,反包圍台兒庄之敵人與孫連仲部相呼應,同時,並調關麟征、周碞二部擊破敵人由臨沂派來解圍台兒庄之沂州支隊,於任務完成後,仍回師台兒庄,此為其用兵靈活、合適之處。
至於該役之捷的具體成色,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曾如此向蔣公報告:“台庄之捷,固由於我之將士用命,而亦由敵之不即增援;敵之不即增援,非其實力不足,一以留兵備俄,一以意見紛歧。”
可見湯恩伯與孫連仲的“裏應外合”,是制勝關鍵。
正如歷史學者韓信夫所言,“沒有孫集團軍在台兒庄堅持陣地戰,便沒有台兒庄的勝利;同樣,沒有湯軍團在台兒庄側背的運動戰,也不可能有台兒庄的勝利。它們在台兒庄戰役中一守一攻,相輔相成。”
所有資料來源網上。
**
詳細出處
《李宗仁回憶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535頁。
史軍:《偏師往事——第20軍團台兒庄戰記》,《國際展望》2005年第17期。
韓信夫:《鏖兵台兒庄》,重慶出版社2008年,第225、3頁,以及第33—44頁。
(台)中研院近史所/編印:《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上),1985。
付勇、潘家德:《台兒庄戰役中中國軍隊的合作》,《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