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6
——1938年春
白麗梅看過信又繼續繡花,突然間,前面的院字裏傳出來一聲駭人的尖叫。驚慌之下,她被繡花針扎了手指。她趕忙把手指塞進嘴裏吮吸,再看花撐子上的綉件沒染上血跡,才長出了一口氣。
“天!嚇死我了。”
正在院子裏陪着白麗梅納鞋底的奶娘,也被這突兀起來的驚叫聲嚇着了。她三下兩下把麻繩纏繞在鞋底上,把長針和錐子放回到笸籮里,站起來說:“姑娘,你把門插上,我去看看前院怎麼了。唉!這一天這事兒那事兒的,我還以為自己今天能納出來兩雙鞋底呢。”
春秋的鞋底比冬季的棉鞋底薄,納一雙鞋底只有五分錢,但奶娘還是領了不少回來。這幾個月干下來,她現在熟能生巧,就差摸黑也納鞋底了。
沒多一會兒,奶娘回來了,白麗梅趕緊開門。見奶娘的臉色不大好,白麗梅就問她是怎麼回事。
奶娘嘆息道:“他們家今天收到市政府轉來的喪信了,軍隊給的,他家老大和老三一起沒了。去年底就沒了。”
白麗梅倒吸一口冷氣,不敢相信地問:“一起沒的?”
奶娘點頭。然後她對白麗梅說:“這日頭高了,你進屋歇一會兒了。”
隔了一會兒,白麗梅問道:“那前院豈不是就剩了一個兒子了?”
奶娘卻答:“哪裏還有兒子了!只有一個孫子,還不到三歲。是他家老大留下的男孩子,兒媳婦就比你大了一歲。他家老二是不到十歲就夭折了。老三比咱們姑爺還小兩歲,沒成親就跟他哥哥一起去當兵了。家裏只有個十四五歲的老閨女沒嫁人。唉!”
白麗梅由前院的喪事,很自然的聯想到羅家的現狀。她忍住淚、木着臉把自己的針線笸籮拿起來,見奶娘盯着自己在看,就勉強扯出一個笑容想安撫奶娘。
但奶娘看着她長大,怎麼會不知道她心中所想呢。她端起裝鞋底的笸籮,攙着白麗梅往屋子走,嘴裏說道:“這也都是命中注定的事兒。”停了一下,她又不甘心地補充道:“雖說是生死有命,但小日本鬼子在中國造了這麼多殺孽,早晚會受報應的。”
“多早晚呢?”白麗梅吶吶。她回到廳里坐下后,端起水杯卻對奶娘喟嘆:“梨樹老宅那邊,這半年就回了我們一封信。也虧得通信不便,要不然給他們知道介亭……”
白麗梅說不下去了,奶娘當沒事兒一般,笑着說:“只有一封信才好呢。只知道彼此平安,不是好過老人家為在外的兒孫擔憂。我猜想現在老太爺子可是最高興的時候,眼看着就四世同堂了。你說是不是?”
白麗梅沉默地點頭。
“姑娘,你如今有什麼心思也都要放開了去。心思太重養不好孩子的。你好好把孩子生下來,才是正經事兒。”
類似的話,奶娘每天都會說無數次。只要白麗梅的臉上少了丁點兒笑容,奶娘就會提醒她、寬慰她告誡她:凡事要先想着孩子。
白麗梅只好把羅介亭從腦海里驅逐出去,喝了幾口水,拿起花撐子繼續幹活。
奶娘納完手裏的那半隻鞋底說:“姑娘,有身子的人要迴避白事的,前面那家的事情你就別去了。我問問左右鄰居該怎麼隨禮。”
“好。我聽奶娘的安排。”
*
午飯後,奶娘留了白麗梅自己在家,自己去跟鄰居打聽該怎麼隨禮。可是再回來的時候,她的腳步都有些虛浮了。而且她不等白麗梅發問,就急忙告訴白麗梅:“姑娘,這回是下來了一批陣亡名單,聽說咱們這一片死了十幾個人呢。搭靈棚的杆子都要不夠用了。”
白麗梅驚訝地問:“怎麼死了這麼多人?”
奶娘一邊數錢準備冥儀,一邊回答說:“募兵時一起當兵的唄。”
羅介亭是很用心地選租了這個小院子的。鄰居里不少人家有子弟參軍了,再不就是西北軍的家眷,只有極個別的是東北軍的家眷。
奶娘把藏在廚房裏的錢罐抱過來,左一遍右一遍數着罐子裏的銀元和銅元。半晌之後,嘆道:“一家二百文,這個月,唉!”
白麗梅心裏捨不得,卻還要開口相勸:“奶娘,別這麼說。他們到底是為了打小日本鬼子犧牲的。”
“我知道。唉!你這起早貪黑地忙乎一個月,還不夠去這些人家的。”奶娘心疼自己的姑娘。“我也想大大方方地每家送一個袁大頭。可是現在咱倆每個月的進項就只夠吃飯、租房子的。等回頭你生孩子,我想好了得去找洋大夫。那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白麗梅微微嘆氣,沒了兩個大伯子的資助,沒了丈夫每個月做參謀的薪俸,在這亂世里,自己和奶娘維持溫飽都艱難。她忍不住說道:“奶娘,我要是像喬太太那樣,是高中畢業生就好了。”這由衷的羨慕語氣,是白麗梅甚少表現出來的。
“別做夢了。你太太都不識幾個字,她怎麼肯送你去洋學堂讀書。你要不是個閨女,你信不信你沒可能長大。”奶娘一邊戳刀子,一邊心疼手裏不多的袁大頭。等數好了銅元,一份份地包好,把剩下的錢放去罐子裏。她看白麗梅那悵然的模樣,到底心疼自己照顧大的姑娘,有說些開解的話。
“人要知足,不能看着人家好就羨慕,恨不能自己個兒也有。那喬太太啊,看著錶面溜光水滑的都挺好的,但她那親爹娘就選不到般對般一樣年齡的小夥子嗎?給人做填房,哪有原配夫妻好。且那喬團長比她大那麼多,又一身的傷,最後還不是要剩下她一個。”
白麗梅任奶娘嘟囔這一大串話,她只微笑着聽奶娘嘮叨,卻不肯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前院的那長子和他媳婦倒是般對般大小,可這不還是扔下她一個人了……至於更多的,她不願去想、也不敢想,她堅信丈夫一定會活着回來的。
奶娘這一下午,把周圍辦喪事的人家都跑了一遍。自家沒有男人在家,遠親不如近鄰,這鄰居關係還是要處好的。所以,她每到一家都要跟主家說明白:“我家羅參謀傷好了八分,就回軍隊打鬼子去了。我家太太雙身子不便過來,還請多多包涵。”
故而,羅家的喪儀送過去了,周圍的鄰居們也都知道了,那羅家當家的小夥子,為什麼好幾個月都不見了。
*
這一晚的哀哭聲,一陣陣地飄進白麗梅的耳朵里。她和奶娘在晚飯後就躲進屋子裏,可不知是那一家雇了哭喪的人,整點就要哭一次。直到夜深了,她還是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
睡在廳里的奶娘就問:“姑娘,是不是還沒睡?”
“嗯。奶娘,我怎麼也睡不着。你過來這邊炕上睡吧。”白麗梅坐起來招呼奶娘。
奶娘摸索着進屋,嘴裏說著:“姑娘,這可不是你小時候了。奶娘不好再跟你睡一炕的。”
白麗梅見奶娘沒有點燈,就跪爬過去拉開窗帘。溶溶月光透過窗戶紙,讓屋子裏的人見到些微的亮光。
白麗梅撒嬌道:“奶娘,你搬進來睡啦。你在我身邊,我心裏還安寧一些。不然這一晚上聽着哭聲,我總覺得心裏發毛。”
奶娘想了想說:“好吧。”姑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自己和姑娘在一個炕睡覺也不礙事兒。她把自己的鋪蓋卷搬過來,挨着白麗梅放好,拉上窗帘說:“姑娘,睡吧。”
可是這衚衕里、前後院的,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哭聲,彷彿是找到了門縫和窗縫鑽進來似的,連綿不斷地纏繞在白麗梅的耳邊。奶娘見白麗梅的狀態實在是不好,就東拉西扯地跟白麗梅說些閑話。
哭聲直到午夜才消失。白麗梅也熬不住了,她渾渾噩噩地眯糊過去。可她覺得自己好像剛睡着,就又被哭聲喊醒了。
黎明時分,新一輪哭喪又開始了。
“天!這麼下去我也不用活了。”白麗梅拽被子捂腦袋。
奶娘弄了兩個棉花團給白麗梅,說:“先堵上耳朵,看能不能再睡一會兒了。我去給你煮點粥。”
白麗梅無奈地塞了耳朵。她看外面根本還沒亮天呢,就說:“還早着呢。奶娘,你再陪我睡一會兒吧。”
奶娘看看白麗梅的模樣,再看看天色真的還早,就又躺下去。可是那哀切入骨的哭泣,彷彿縈繞在她的耳邊。她用手指頭堵住耳朵,但根本不管用。尤其是她昨天下午挨家靈前上香所看到的死者遺像,開始一幅幅地在她眼前排隊出現。
“多好的小夥子。多精神的小夥子,就這麼沒了。可惜了的。你們為國為民而犧牲,菩薩會保佑你們來世有個好人家。”奶娘在心裏不停地念叨。等黎明的這起哭喪結束后,她立即就睡著了。
一小時后,白麗梅和奶娘再度被哭靈聲吵醒。倆人見天光微明,就起身洗漱,準備早飯。可推開門,就見晨風裏送來一片片黑色的紙灰。那些紙灰打着旋兒不肯落下。白麗梅剛想伸手,就被奶娘喝止:“別動,趕緊進屋去。”
白麗梅聽話地轉身回屋,奶娘用掃炕笤帚把她全身掃了一遍,然後警告她說:“這紙灰不落是有靈性的,你雙身子可沾染不得。”然後她朝門外拜了拜,說:“打鬼子而死的好小夥子們啊,咱們羅家的小夥子一個沒拉地也跟你們一樣上戰場了。你們一路走好,別擾了羅家唯一的根苗。”
※※※※※※※※※※※※※※※※※※※※
*
民國貨幣
1銀元: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擔任臨時大總統。他以銀元作為貨幣單位,並規定每單位的銀幣總重量為庫平銀六錢九分七厘。由於當時國民政府鑄造的銀元上印着孫中山的頭像,因而又被稱為“孫小頭”,不過因為鑄造的數量不多,所以在市面上並不常見。
不久以後,袁世凱在北京稱帝,也公佈了《國幣條例》,並把“圓”作為貨幣單位,每個銀元的重量是庫平六錢4分八厘。就在當年的12月,天津造幣廠鑄造了一批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被稱為“袁大頭”,次年,國內開始大批量鑄造“袁大頭”,在九年時間裏,一共鑄發了7500萬枚。
民國初年,“孫小頭”和“袁大頭”的重量都是7錢3分左右,而100個銀元則價值73兩白銀,這個重量很難帶在身上,所以如果商人要進行大宗交易的時候,一般都不會使用銀元,而是用錢莊的“庄票”。
當時的月工資情況,普通工人大概可以賺20塊大洋,教師、醫生、記者等人員的月工資大概有一二百大洋,魯迅先生當時的月工資大概是300塊大洋。(各地、各時期存在顯著差異)
當時一個大洋可以買到50斤左右的大米或是20斤的豬肉(羅家每個月開銷的根據出於此)。
題外話:截至2020年2月,一枚普通的袁大頭銀元,其收藏的價格在550-700元之間。
2銅元
孫中山頒佈的“暫時大總統令”中還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上海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天下大量刊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
3銅元的歷史地位
中國最早的銅幣(機制銅幣)由兩廣總督張之洞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奏准創建廣東造幣廠,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始生產機制銅元,這是我國錢幣史上稱謂"機制幣"的開始。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銅元每枚重2錢,含銅95%、白鉛4%、錫1%。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寶廣"二滿字,周圍有"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
銅元在貨幣史上的地位:銅元的誕生,標誌着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
4.民國初期銅幣,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發行的銅元。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混亂程度很嚴重。
民國中期,指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發行的銅元。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銅元,根據地也發行有自己的銅元,日偽政權則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也發行了銅元。因此,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
民國後期銅幣,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發行的銅元。此期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
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