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帝
說起前朝皇帝嘉明帝,不得不說真是一代傳奇。
晚唐時期,內政腐敗,宦官當政,又有各地節度使虎視眈眈。
先是憲宗於大明宮為宦官所殺,太子李桓繼位后又是各種荒淫無度,這時宦官便已將神策軍(唐代中央禁軍的名稱)收入囊中。在內把持朝政,操控黨爭,於外勾結各地豪強,致使民不聊生,叛亂四起。
從盛唐的萬番來朝到唐末的易子而食也不過百來年而已。
嘉明帝便生在這樣一個極度動亂的時代,出生時便被遺棄在寺廟門口,被一個念經的老和尚撿了回去。倘若你以為這是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故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嘉明帝在寺中的日子還是非常不錯的。
說來也是好笑,盛唐時期佛教大興,及至唐末國勢衰微,影響最小的也偏偏是各地的寺廟僧侶。
後世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記載“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當時各地稍有規模的寺廟都坐擁頗多“佛田”,並雇傭許多佃戶為其勞作。
甚至憲宗時期,皇帝為求長壽還曾以”千金迎佛骨”。更進一步擴大了佛教的影響力。
身處其中,起碼可以說衣食無憂。
據說明帝自幼聰慧異常,極得老和尚喜愛,在寺中也頗有些地位。但平素謙遜有禮,對歸附於寺廟的諸多佃戶也多有寬容,遇上個災年還會勸說寺中前輩減免租金,甚至會親自教一些農戶子念書識字,在當地極得人心。
待到各地叛亂四起,嘉明帝順勢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揭竿而起,追隨者甚眾。且每每攻佔一個城池,便嚴加約束軍士,不可有擾民之舉,違例者,必有重責。
但到了世家豪強這裏,便沒有這般客氣了。建立“議罪台”,將素日裏欺壓民眾的各地豪強當眾宣判罪行。雖說初時受到許多阻礙,甚至嘉明帝本人幾度遇刺。但是最終成果斐然,畢竟這是亂世,像來是槍杆子出政權的。有兵有武器自然也就有了話語權。
且嘉明帝本人也是極其大方,當時收繳的財務大多分予諸位將士,甚是連小兵卒也能偶得一二賞賜。所得田產也悉數分給貧民。
可以說,除了地方豪強之外,他這一舉措可以說是邀盡人心。而嘉明帝彷彿天生精於政務,又得多位能人輔佐。其所轄之地,不出幾年,民眾的生活條件便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仁義更是廣為百姓所稱頌。
得民心者得天下,真不是隨便說說的。據說明嘉帝攻城之時,還有城內百姓偷開城門相迎,甚至還有些個兵將不戰而降。
但這位卻又是極為穩的住的,在眾多藩王爭相對外擴張之時,反而守着其下的幾座城池,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其後更是許多流民百姓爭相來投,才順勢擴張領土。
這樣緩慢的擴張之路也是持續了許多年。待到勢成之日,可以說是勢不可擋。最終在嘉明帝四十又五之時,建立華朝,完成了全國真正的大一統。避免了五代十國的亂像。
嘉明帝在位期間,可以說是勵精圖治,極力發展農業,更是派遣船隊出海搜尋良種,數次后終於有所收穫。並在各地實驗后推廣,且在國庫豐裕後幾次減免賦稅,這些舉措更是使嘉明帝的威望到達了頂峰。
其後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更是大力扶持寒門子弟,在各地建立官學,且在其中設立藏書閣,供學子借閱。據說這位原本是想在各個府城設立藏書樓,以供天下學子,後來卻不知為何不了了之了。也是一大遺憾之處。
但其對於佛門的做法,卻令人頗為詬病。按理來說,明帝幼時長於佛門,謀事之時也多得佛門幫助,上位后理應對其有所憂待。
但事實正好相反,就如宋□□趙匡義,黃袍加身之後立馬便是杯酒釋兵權。登基之後更是對武將多番打壓,重文輕武的明明白白。及至最後,被外族欺辱至此也未嘗不是這個原因。
同理,正因為嘉明帝長於佛寺,所以更清楚這佛門的能量及其盛行的弊端。
要知道佛寺的那些個佛田,僧侶可都是不用繳稅的,偏偏其下良田眾多,人口也不少,唐朝中後期均田制崩潰以後,更有大量人口藏匿於寺院當中。這對國家經濟可以說極為不利,很難為當權者所容。
當時佛門一些睿智之人恐怕也看出來了這點,所以才會極力支持明嘉帝奪位。
但是結果依舊難如其意,嘉明帝登基后,便開始多番打壓佛門,雖說沒有做出強令僧侶還俗這般過激之事,但幾番軟刀子割下來,也是令佛門元氣大傷。
要知道這位嘉明帝從小在寺里長大,又曾參與其中管理,可以說對其中章程極為熟悉,再加之一國之君的身份地位,幾番運作下來,佛門便是難以招架,好在明嘉帝也未趕盡殺絕,只是佛門自此之後地位便是一落千丈,在不負當年風光。
其實照他來說,對於佛門來講,明嘉帝登基遠比其他人要好很多,一個宗教無論好壞,發展到如此地步,對國家經濟都造成了相當大的阻礙。只要是有識之君,便不可能放任其發展。明嘉帝好歹給佛門留下了傳承。
要是換成別人,說不定勒令還俗更甚者行“滅佛”之舉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沈煊本人對這位明嘉帝還是非常欣賞的,可惜其在位時間太短,畢竟幾度征戰,又在打壓豪強之時多遭刺殺,不過登基不過十年便英年早逝。許多政策都未推行下去,繼任者又無此魄力,畢竟開國皇帝的威嚴是空前的,而後繼者難免被頗多利益集團束縛。
若是這些政策能順利推行下來,說定華朝也能多存幾代。
但即使只有不足十年的皇帝生涯,嘉明帝的許多措施依舊影響至今。甚至本朝皇帝對其都頗有推崇,這也是這本《嘉明帝本紀》至今不為人所忌諱的原因之一。
起碼各地官學的建立,給了多少寒門子弟出頭的機會,否則在師資力量與書籍資源上均與世家子弟相差如此之遠的情況下,寒門子弟想要出頭何其艱難?
說實話,看到這位的生平,沈煊心中也是複雜難言。
都說偉人創造時代,庸人適應時代,愚人抵抗時代。他一直以來的目標不過一庸人爾。
他想着科舉有成不過為了在這個時代更有尊嚴的活着,源於他對於古代封建制度的極度不安之感。也會想着讓爹娘引以為傲,但從未真正想過真正在些個時代留下些什麼。
想到那位嘉明帝,絕對是個目標極為明確之人,人家在他這個年齡說不定已經在為以後的大事積蓄力量了。
且觀其生平,他是真的在為這片土地而兢兢業業一生。
說實話,作為男子,有哪個沒有些建功立業的想頭?身為農家子,他更是清楚這時代農民的不易。
即便有着外來的良種,嘉明帝在世時也多番改革稅制,有些到現在仍在沿用,但每年餓死的百姓,丟掉的嬰兒依舊不計其數。整日勞作不息,一場天災下來依舊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想到四年前那場乾旱,雖然只持續了不過半年,但他已經陸續見過好幾次村子裏賣女兒的場景,想到那些個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哭聲,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這種時候連一些德高望重的族老們都不會說什麼,畢竟連生存都是問題了,臉面又算的了什麼?
一向厲害潑辣的二姐嚇得一整天都沒出過聲,之後幾個月有什麼活都搶着做,像是生怕沒有用會被賣掉似的。他娘看在眼裏,也只是嘆了口氣,卻沒說安慰的話。眼神里的複雜看的他當時一陣心驚。而大嫂更是緊緊的抱着巧姐兒,勒到巧姐兒直哭才微微鬆手。
再大點他就知道那些小姑娘好點的是給縣裏人家做丫鬟,差點的被賣到哪裏誰說的准?還有做人家童養媳的,那就是一個免費丫鬟,整日裏干不完的活兒,還動輒打罵。
猶記得當時村裏有個一袋糧食換來的童養媳,在路上被一群子二流子逮住給調笑了幾句,便有人起鬨說給她未來的丈夫聽了,說實話至今他都不敢相信,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能狠毒至此,據說那姑娘活活被打掉了半條命去。
彷彿那不是他未來的妻子,而是一頭牛馬。不過若真是牛馬,肯定愛護的很,誰讓這年頭牛馬都比人值來的錢呢!
就這樣還有幾位不怕事大的婦人們在那裏起鬨到“哎呀,大嬸子,要我說你們對那丫頭就是太好了,縱的她什麼樣子,就得好好教訓一頓,她都到年齡了,你們家狗娃可還小呢,要不好好管教,誰知道野成個什麼樣子?”
“是呀,大嬸你就是心太軟,這買回來的還真當是正經兒媳婦了。”
貧窮與愚昧滋養出的醜惡有時真讓人心底發寒。
他雖非悲天憫人之輩,但也不是鐵石心腸之人,都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若有一日,他能真的科舉有成,不求高官與厚祿,只求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也能在為在這片土地上掙扎求存的人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