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給李前程灌輸一點新東西
楊皓雖說答應教幾個孩子,不過他接下來確實事情多。
而且他也覺得二房暫時也沒適合他用來教學的場所。
所以跟楊柏德說好,要下半年才開始。
楊柏德自然也不會勉強他。
而這個時候,李承乾仍還給楊皓寫信來。
這封信中,李承乾終於說到標點符號的事。
那小子還裝模作樣的,說是覺得方便,就與李郎君說了。
結果被“家父拿去”才被散播了出去,還請楊皓“不要見怪”。
楊皓能見怪嗎?
反正又不是他的創造發明。
而且那樣的東西,他自己收着又不能生崽養來吃。
誰要用就用唄。
再說了,李世民還算厚道。雖然是為了給李承乾作名,但也給起了個“楊氏符號”的名頭。
這就很好。
說明李世民還是承認他的“貢獻”的。
他在回信中告訴的李承乾:
他做了一個東西,可以不用尺子也能量多距離的東西:“一次可測量數百丈,逐次測量,便可測量出相距數百里的兩地的真實距離,更能同時測量兩地高差。”
又說:他打算用這個工具,在三日後前去測量修建水壩的最佳地點。
信送出后,第二天果然又收到了李承乾的來信。
李承乾在信中說:“乾也去。”
在楊皓要出發去測量的那天,李承乾果然來了。
這次是他自己來的,只不過帶着八個護衛。
楊皓看他有八個護衛了,自己就只帶了席君買一起去。
一行人進入甘谷,在山路中行進兩三里,就到了楊皓之前選好的第一個建壩備選地點。
一個三腳架,上面有一根木方。
木方邊上有一塊刻了黑線半圓木板。
三腳架中間,有一根木頭。木頭邊上綴了一個鉛墜。
看着楊皓在那裏擺弄,李承乾看得好奇:“六郎,這東西就是你說的那個,不用尺子就能測量距離的東西?”
楊皓點頭說:“正是。乾小郎君你且看着。等會實操中,皓再與你解說更直觀理解。”
李承乾只好繼續等着。
他看着楊皓小心擺弄三隻支架,似乎是要使鉛錘的線與下面木杆平行。
楊皓也不求非常精準。
畢竟,這東西本來就沒辦法精準的。
大概水平之後,他就讓席君買將他扛着的黑白相間的標尺拿過來,量度測繪儀的高度。
然後拿出一塊板子,上面有紙,紙上畫了一個表格。他在第一個表格中寫了第一個數字。
他寫的,是阿拉伯數字。
李承乾見了就想問,但有想到楊皓剛才的話,只能先等着。
又聽楊皓讓席君買拿着那標尺往山谷中走:“那塊山石邊上。小心站穩。記住,標尺要要垂直水平面。”
席君買點頭:“明白,要讓鉛錘與標尺平行。”
楊皓指點着席君買將標尺豎在他指定的位置,然後操作了一番,就記下了第二個數字。
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了:“六郎,你這東西是如何計算距離?你寫的這些又是什麼意思。”
楊皓也不跟他多說,讓他站在測繪儀後邊,說:“你從這頭上邊的鐵片,對準木杆另一頭的鐵片。當兩個鐵片成一線時,再看的席君買手中的標尺,是不是能得到標尺一個讀數?”
李承乾按他指示做了,點頭說:“的確實如此。”
楊皓朝席君買招手,示意他可以先回來了。
然後再給李承乾說:“你看,我在測量之前,就記下了一個數字。這是從地面到兩根鐵片之間的高差。”
又翻了一張紙,畫了一個示意圖:“你再看,如果兩個鐵片如果是水平的,那麼我們的視線就是水平的,水平視線看到標尺的上的高度讀數,就是我記下的第二個數字。對了,這個是阿拉伯數字。”
他頓了頓,說:“在野外作業,如果用我們的‘一二三’標記,比較麻煩,用這個數字記就方便多了。可以提高效率。”
李承乾一想,還真是這樣,不過他還有疑問:“方才六郎你擺弄支架,可是在讓鐵片水平?”
楊皓說來也是鬱悶得想吐血。沒有水準儀,他只能用這種麻煩的辦法。
他點頭說:“沒錯。不過我用的是兩個校準工具。一個是這塊半圓板。你看着半圓板是與上面測量部件是固定的。這裏有一根直木條。當鉛錘與連着測量部件的垂直木杆平行時,說明三腳架安放到位了。而木板上下面的直線與這橫木條完全重合,也就可以測量桿水平了。”
然後他又說怎麼計算兩個點的高差。
李承乾對這個計算聽得不是很明白,不過他還有更大的疑問:“那你測量這個有什麼用?”
“我們這是是要選擇修水壩的地點,是不是?”
看到他點頭了。楊皓繼續說:“這是大工程,為了讓水壩修成后達到最大效益。修多高的水壩、能蓄多少水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在開建之前就計算好。
“而水壩修得越高,就越容易潰堤。我們在修之前,計算越多,設計出來水壩效能最越好。
“修建水壩時花的每一分錢,都才能最有價值。而不至於浪費。同時修建好之後,水壩就越安全。
“要是為了多蓄水,盲目加高水壩,一旦潰壩,只會讓下游百姓遭殃。又或者為了防止水壩潰壩,不敢建高,修好了水壩,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結果只能蓄一點水,建了不如不建。”
李承乾聽了,不得不點頭。
又聽他說:“這東西,不僅可以用於設計修建水壩。還可以用於開挖水渠運河。也可以用於修路。
“在開挖運河修路時,可以找到最經濟,也就是花錢最少,最容易修建的線路。
“而且可以在開工之前,就能做出比較準確的預算,也就是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李承乾一聽還有這樣的用途,忙說:“六郎,你說的這些,我怕記不住。你可否寫下來?”
楊皓正想給他灌輸一些東西,笑說:“那我回去后,寫好了給你送去。”
李承乾一喜,忙說:“那晚上便寫。”
因為有李承乾在,楊皓他們也只是簡單測量這第一個備選地址。
而李承乾在五豐村留宿了一晚。
晚上,楊皓在寫測量儀的用途和用法時,還跟李承乾說:“這東西,是先師想到的。他說,這東西用勾弦定理可以測出天下精確地形。
“只可惜,皓只記住了皮毛。先師說,這樣還是很簡陋的。還說算學,才是真正的道。要是精通算學,可計算天地萬物。”
李承乾不信:“算學雖重要,只是能計算天地萬物,是否太誇張?”
“你不信?”楊皓停下筆,說。“你可知月亮與我們多遠?”
李承乾傻眼:“這如何能知?”
“可先師用那粗陋測量儀測算出,月亮與我們相距六十至八十萬里之間。只可惜測量條件過於簡陋,無法測出準確值。”
“六郎莫非是吹牛?”
李承乾將信將疑。
楊皓也不寫了,拿來一張紙,又做了一個示意圖。
“先師在分別在兩年中的同一日,以日落開始,以漏計時,在同一個時間內,在相距約兩百餘里的一東一西兩處海邊,用那測量儀測量月亮角度。”
他又說:“可還記得那測量儀上的半圓板?那就是可以用來計算角度的。”
他在紙上畫了一個三角形:“每年的那一天,都是下弦月。兩地海面高程大體一致。先師兩次,都對準下弦月一角測量。在月亮升到同一個角度時進行測量,月亮與我們大地相對位置理應相同。
“兩地的測量,可得到一個角度差,利用這個角度差,便可計算月亮與我們的大致距離。只可惜測量設備更精密,先師無法算出精準數字。”
李承乾看着示意圖,隱約覺得其實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但還是嘴硬:“便是測量出月亮距離,又有何用?”
楊皓沉聲說:“我師徒去到大秦國邊境時,凌晨忽然見到天空中有流星劃過。天空有一火球自西南東北墜落。而往西走了數日之後,聽人議論火球。說是早晨太陽初升時見到同一火球。”
他問李承乾:“若是天圓地方,太陽升起后,應當各地各處均同時見到太陽。為何東西兩地在同一時刻,卻一處已經天亮,一處仍是黑夜?”
李承乾想了一會,不確定說:“可是因為高山擋住了太陽?”
“若是住在山邊,便是看不見太陽,天上也會發亮。”
李承乾想了一會,終於明白他想說什麼,只瞪大了眼睛:“六郎是說,大地並非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