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巴江搶險

第十六章 巴江搶險

革命的形勢飛速發展,各路大軍主力早已撲向羊城市,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於1949年10月14日解放了南方最大的城市——穗城,並乘勝追擊,向桂省寧市追擊前進。我們軍大也隨後跟進,軍大本可以乘坐從北往南的火車直下穗城,但因前方某處鐵橋被炸,只得步行。

離開韶縣前,部隊進行了紀律整頓,各人對照軍校紀律檢查執行情況,開展了思想、行動上的自我批評,特別是遵守群眾紀律方面的自查。各班還邀請了住地群眾參加,聽取他們的意見。執行得不好的同志作了深刻檢查。

我們班有一位同志叫何慧敏,人生得白晳,說話像女人的聲音,尖聲嬌氣的,而且很靦腆,加上取了這麼一個女性的名字,大家常拿他開玩笑,說他是豬八戒投錯了胎——女人變的,於是就叫他“陰陽人”。

這次紀律整頓時,他拿出一塊把掌大的藍布難過地說:

“這是從店鋪里偷的,因為腳打了許多泡,天天行軍鞋襪都破了,想拿這塊布包腳,但違犯了部隊紀律。”邊說邊說哭了起來。

“真他媽的邪門,男子漢哭個球,丟大軍的臉!”鄧小林轟了他一炮。

大家看着何慧敏酸溜溜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麻子班長突然唬下臉說:“大家嚴肅點!”那個年長一點的店小二忙說:“一塊小碎布值不了一個銅子,這位同志沒什麼錯,大軍為革命流血流汗,用來包腳走路也是為革命。”

“陰陽人”小何站起來向店小二敬禮道歉,口裏念念有詞:“對不起你們,我只想到我自己,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大軍戰士,我破壞了群眾紀律,給大軍丟了臉,今後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我們看了又想笑,但不敢笑,只好用手捂着嘴。

全大隊經過一天的紀律大檢查,沒發現大的違紀現象,開拔那天(11月3日)當地市民向部隊敬獻了一面錦旗,上面綉着“一塵不染子弟兵”八個大字。我們在“向大軍學習!”“向大軍致敬!”的口號聲中,離開了韶縣,向英縣奔去。

6日到達英縣的菠蘿坑,由於部隊太多,都露宿。在這裏我們第一次見到菠蘿,到處是金黃成熟的菠蘿,住下來買了不少吃。許多人是第一次吃,不知道如何削皮,有的連菠蘿眼的刺都沒削就吃,結果吃了肚子痛,鬧了不少笑話。

部隊沿鐵路線前進,在一個鐵路岔道口的平房裏發現三具被匪徒暗殺的大軍屍體,紅領章尚在,帽子不見了,估計是夜裏睡得太死,喪失了警惕,以致罹難。這引起了我們高度警覺,晚上加強警戒,白天絕對不能掉隊。

沿鐵路南下,穿過一條隧道,出了一件既可笑又可悲的事:有個學員行軍中無意踢到一個小紙包,嘩啦一聲,幾個銀元滾了出來,他連忙俯首拾起來揣在懷裏,不經意被走在前面的人看到了,走在前面的人說:“分點給我吧?”後面的人不肯,“我走在前面為什麼沒看到呢,背時背時!”

到了目的地,他把這事報告了隊長,隊長找到拾錢的人談話,這個同志只交了四個銀元,私下留了一個。結果又被舉報了,只好交出最後一枚。部隊到菠蘿坑后,就此事展開了討論,結論是:私心太重,見財心貪,品德不好。舉報的人,動機不純,也該批評。

撿到銀元的人還不服氣,狡辯說:“這又不是繳獲來的,是我撿到的,撿到與繳獲有本質的區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只提到‘繳獲要歸公’,沒說撿到要歸公”,云云。這位同學學理論真是學到了家,學到了一套詭辯術,會鑽字眼。

鑒於他的認識態度,部隊給予他嚴重警告的處分。部隊到羊城整頓紀律時,把這件事作為反面典型,在全校批評。

11月7日抵巴縣露宿。巴江是一條小河,河面寬三四十米,河上原有一座鐵路橋,被反動軍隊炸斷了,只見某工兵連正在搶修。由於修橋的鐵軌、枕木奇缺,江水又深,一下子難以修好。為了儘快修通鐵橋,我們到達后,上級通知我們立即原路返回,找材料架橋。

大家背包一撂,立即行動,沿鐵路線走十多里路,找到了許多枕木、鐵軌、支架等架橋用的材料。扛的扛、抬的抬,一根鋼軌二、三十米長,要二三十人才能扛回來,大家流了不少汗,架橋材料找回一大堆,樂壞了架橋工兵,接着我們又幫着去架設鐵路橋。

我們用枕木架成“井”字形的底座作為橋墩沉在水底,再用抓釘固定每一根枕木,每個橋墩前後左右,用枕木、鋼軌加以支撐固定,許多人下水把鋼軌運到南岸,吆喝一聲同時把鋼軌放在橋墩上。

為了做到牢固結實、萬無一失,先在橋墩上鋪20根鋼軌,再鋪一層枕木,再鋪鋼軌、再鋪枕木,這樣共鋪三層,每層用抓釘、鐵絲等反覆紮緊、固定,以便支撐沉重的列車。在大家的奮力搶修下,鐵橋很快修好了。

南岸一火車頭,工兵連長手握小紅旗,引導車頭徐徐向橋上移動,車頭如蝸牛爬行,走一步看一步,當車頭駛上橋墩時,聽到橋墩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大家的心都提了起來,工兵首長把小紅旗用力向下揮,車頭立即停了下來,車頭馬上退回南岸。工兵戰士對木墩進行了檢查,發現橋墩地基下陷,真倒霉,鋼軌也錯了位。

工兵首長下達了“拆除橋墩重新再架”的命令,所有參加搶修的部隊,二話沒說,緊急投入戰鬥。總結上次經驗,要先深挖橋墩基礎,再加寬橋墩面積,增加受力面積。

好在河水只有二米多深,戰士們划著小船,把三四米長的鋼軌插入河底,圍成一個直徑六米的橋墩,再用鐵皮團團圍住,抽干水、挖掘橋墩的泥沙,在底部鋪上一層層枕木,四周用鋼軌支撐着橋墩枕木,使橋墩基座是原來的四倍,層層疊疊,形成下面大上面小的塔形橋墩,再用鐵軌左右支撐,形成人字形支架,產生合力,不使其左右移位。

然後在橋墩上架設橋面,最後矯正鋼軌對接無誤后,進行第二次試車。

火車一聲轟鳴,徐徐向橋墩移動,千百隻眼睛盯着那高大的木墩“怪物”,人人心裏緊張極了。司機緊握閘把,又一聲怒吼,慢慢地向北岸移動。快到江心了,司機不時伸出頭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張望,我們也捏了把汗,心想,不要出事就好了。車頭緩緩向前推進,當車頭通過最後一個橋墩時,大家再次睜大了眼睛,盯住橋面和橋墩,橋墩穩如泰山,車頭順利通過,到達北岸!

這時兩岸部隊及群眾一片歡騰:“萬歲!”“萬歲!”響徹雲霄。火車頭,再一次往回走,檢驗大橋是否結實牢固,火車頭一聲怒吼,加快速度,再次過橋,通過反覆的試壓實驗,證明大橋結實穩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這七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這七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章 巴江搶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