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回家
第二十四節回家
這天,又是到了趕鬧子的時候,鄭浩雖然還是像往日一樣做着徐靜川佈置的作業,但臉上明顯比
平常笑的高興些。沒想到快到中午的時候,卻只看到鄭棟輝一個人來了,鄭浩一楞,要不是鄭棟輝掛
滿一臉的笑容,他還以為彭向紅出了什麼意外。鄭棟輝看見鄭浩,興奮異常,一把將兒子舉了起來,
他好久沒有這麼干過了,因為鄭浩長得比別的小孩快多了,鄭棟輝不費一把子氣力,都舉不起來了。
“兒子,你要做哥哥啦!你高不高興!”鄭浩聽到這句話,喜出望外:“爸,你沒騙我吧?”這時,
正好逢上從小學回來的徐靜川走了進來,鄭浩一把抓住他的手,“師父,我媽媽懷孕了,我要做哥哥
了!”聽到這話,徐靜川也很高興,扭頭看向鄭棟輝,“好事啊,恭喜你了。今天在這裏吃飯吧。”
鄭棟輝連忙搖手推辭:“這怎麼好意思,浩子一直麻煩你,我就不打擾了。”徐靜川淡淡一笑:“吃
了飯,浩子和你回去一趟,看看他媽,順便帶點東西回去。”鄭棟輝一聽這話,更不好意思了,連忙
告辭,就想離開。徐靜川手一擺,“就這麼定了。”
吃飯的時候,鄭浩完全沒有照徐靜川平日裏要求的“食不言、寢不語”辦,而是吃一下飯問鄭棟
輝一句“媽媽懷孕多久了”“媽媽吃得下東西嗎?”“媽媽反應大嗎?”“不知道是弟弟還是妹妹?
”完全不像平日裏沉穩的鄭浩。徐靜川今天也只是隨他,這麼活潑天真的鄭浩,可是極少見啊,平日
里都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徐靜川眼睛裏滿是溺愛,這個入室弟子偶爾放縱一下,也挺好的!吃完飯
,鄭浩給徐靜川和鄭棟輝一人泡了一杯茶。徐靜川這茶也不是普通的茶,而是千家峒的瑤族石牌頭人
送來的,徐家清雍正時期就在永江紮下根基,一開始也只是耕讀傳家,科舉入仕,但清道光年間,有
個在廣州為官的徐家子弟見識了“十三行”的風光,致仕回家后,安排族中旁支子弟開始經商。把永
江的香米、香姜、香芋、花生以及藥材等特產運銷四方,而絲綢、陶瓷、食鹽等大宗商品運銷永江。
徐家經商更多是因為他的儒商情結,同治初年,徐家一位叫徐平意的子弟經商有方,生意興隆。童叟
無欺“富而好行其德”,其人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行善積德,取財有道,誠信待人,和氣生財,家資
日厚。發財立品,徐平意平時為人寬宏大量,當有人遇到難事有求於他時,他從不趁人之危,趁火打
劫,而是以同情之心幫助那逢難之人渡過難關。在舊社會,窮苦農民不但日子過的艱難,而且還要承
受各種災難的考驗,一旦遇上輕者則逃荒要飯,重者便傾家蕩產,如家中一場大火,房子財產一時化
為灰燼,為了重建不是借債就是變賣土地,如家人突然死去,為了殯葬也要典當和變賣土地,凡遇到
突如其來的災難需要變賣土地的農民找來,徐平意都是高於市場價收買,立契后付給銀兩,土地還可
以由賣主繼續租種,每年只交少量地租就可以了,這樣既解決了窮苦農民的燃眉之急,又可以繼續種
地,這是最好的承受緩解辦法。因此,急等用錢需要賣土地的人,都願主動的找上門把地賣給徐平意
,,這也是徐家土地越來越多的原因。對於落難上門求助的災民及上門乞討的流浪者,徐平意極為同
情,凡求上門來的災民都是隨來隨開付,但凡遇到大災之年,徐家都要開粥棚賑災。每到歲未年初,
青黃不接之時,徐家都設有粥棚,並不僅僅開設在徐家所在的桃川,永江諸鎮也設了粥坊,救濟面達
永江全縣,這是一般財主所做不到的,徐家賑災所惠之人數不勝清,祖輩皆感恩戴德,徐家最後幾十
年,人丁稀少,直系嫡傳瘳瘳無幾,所以解放之後,各種政治運動來襲,徐家雖是家財散盡,但大家
卻也默視忽略徐家的政治成份,沒有人去揭發、批鬥徐家。就這樣徐家的人身安全卻得到了保障。
徐家在永江經商時一視同仁,與永江的少數民族瑤族的瑤老、石牌頭人關係極佳,與瑤民商貿時
,也從不欺詐,深得瑤民信賴,直到解放后,徐家衰敗,但淳樸的瑤民還是不斷將山裏的特產送至徐
家。
所以,雖然現在普通人家都有食物緊缺的感慨,而徐靜川卻有着大量的高營養的吃食來滿足鄭浩練武
時的身體的大量營養需求,用各種各樣的吃食將鄭浩喂得像頭小牛犢子。
喝完茶,休息了一會,徐靜川翻出不少東西,例如永江出名的香米、香芋,瑤族山民送來的各種山
珍野味,裝了滿滿一背簍,要鄭棟輝背回去,鄭棟輝連連推辭,徐靜川微笑着:“你不背,讓浩子背
,我這做師父的講的話,他一定會聽的。別看浩子年紀小,這點東西他還是背的起的。”沒辦法,鄭
棟輝只好背上背簍,帶着鄭浩,向徐靜川告別,踏上了回農場的路,再耽擱,天晚了,就不大好了。
現在這幾十里路對鄭浩而言,根本不算什麼,鄭棟輝背着東西走不快,鄭浩帶着小黑時不時要在前
面等一下,等了幾回,鄭浩不耐煩了,“爸,我不等你了,我帶着小黑先回去了!”自從鄭浩拜徐靜
川為師之後,他身邊的“?、哈二將”大黑、小黑就拆夥了。大黑留在了茅草地工區,小黑跟着來到
了徐靜川家裏,雖然鄭浩現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調教它了,但也還是形影不離。
一人一狗飛奔在山間的小路上,很快就到了吊索橋,搖搖晃晃地弔橋根本沒有讓鄭浩慢下來,但他
看見離吊索橋不遠處桃水河上,有個漁民架着一架竹筏子,上面站着**只魚鷹(鸕鶿?),正在捕
魚。用魚鷹捕魚是桃水河畔漁民的老傳統。因為魚鷹脖子下面有一個囊,可以裝下好幾條魚,它有個
特性就是捕到魚后不會馬上吃掉,而是把魚暫時存放在囊中,人們就是利用魚鷹這個特性用繩子把魚
鷹這個儲物囊的下部紮起來,等到魚鷹想把魚吃到肚子裏時,整個吞咽的動作無法完成,漁獲就全部
歸漁民了。不過把不能把所有的魚鷹脖子都紮起來,因為只有看到其他同伴吃到魚,那些被扎了脖子
的魚鷹才會更賣力捉魚,如果全部紮起來,那就沒有肯抓魚的啦。當脖子被扎的魚鷹捕了五六條魚后
,漁民就用竹竿把魚鷹接到竹筏上,輕輕翹開下顎,手沿着魚鷹脖子往上一捋,魚鷹就一股腦把魚全
部吐在竹籮里。鄭浩看着這些腿被綁着的魚鷹被驅趕着在竹筏附迎邊游邊捕魚。看的這一小會魚鷹就
抓了大概一小筐魚,數了下有將近幾十條小魚。鄭浩想了想,決定今天下水抓幾條魚,給彭向紅蒸着
吃。
雖然現在是冬天,但南方本就不像北方那樣寒冷,鄭浩身體來就好,又兼練了這麼久的武功,所以
現在也只穿着單衣單褲,他把衣褲一脫,讓小黑好生守着,活動了幾下身體,就下了水。
鄭浩像那些正在捕魚的魚鷹一樣,浮在河水裏,那刺蝟一樣的寸發頭,和黑油油的脊背,時而淺沒
水下,時而露出水面。他嘴裏叼着根長而堅韌的三棱草,兩臂略略張開探入水下,兩手十指成放射狀
分叉開來,掌心向下,欲貼未貼地滑在河底軟泥上,輕輕的搜尋着。要知道摸魚全憑兩隻手的感覺,
一旦碰到了游魚,出手要准要狠,不然,只能碰到魚打手,卻逮不住魚。鄭浩摸魚有絕招。他不是下
到河裏胡亂瞎摸,那樣不但摸不着魚,甚至連一片魚鱗也抓不到。鄭浩知道哪裏有魚,而且,什麼魚
呆在什麼地方,他似乎隔着河水看見似的,他知道,鯰魚常躲在河邊的岩石旁,鯉魚好隱在深水底,
鯽魚成群結隊扎水草叢,泥鰍、黃鱔則鑽在爛泥窟窿里。最難摸住的是白鰱竄子,因為它不着東,不
靠西,常常是頂着水浪子在水表亂竄。每摸到一條小魚,鄭浩就要摘下嘴角咬着的三棱草,穿了魚鰓
,復叼在嘴上,叼了青青三棱草穿着一串小魚的鄭浩,樣子憨憨的可愛。待鄭浩俯下身繼續摸魚的時
候,那三棱草串成的小魚串兒,便在水面亂撲棱,弄得鄭浩一臉水珠。
一連摸了幾條小魚,鄭浩有點不滿足了,他想摸兩條大一點的魚,這樣就可以紅燒着給鄭棟輝下
酒吃。鄭浩走到岸邊,把那幾條魚系在河邊蘆葦根上,任那幾條小魚在淺水裏,撲棱撲棱,拉得那蘆
葦棵子亂晃。他站在蘆葦叢邊仔細看着河面。
看了一會,河面上出現了一圈泡泡,看清位置后,鄭浩小心翼翼地沉進了水裏。很快,本來還顯
得清澈的河水就變得渾濁了,鄭浩在水裏撲騰,雙腳忽上忽下,就像捕魚時的魚鷹。突然一陣“嘩啦
”,鄭浩在水裏撲騰,雙腳忽上忽下,就像捕魚時的魚鷹。突然一陣“嘩啦”的水聲,鄭浩從水裏露
出腦袋,右手高舉着一條剛剛抓到的鯉魚,這條鯉魚全身通紅,看樣子有二斤多重!鄭浩抓着鯉魚走
到岸邊,折了根稍粗一點的柳枝,穿了魚鰓,和開始那幾條小魚系在一起,不過這下動靜可比開始那
幾條小魚鬧騰的大多了。魚系好后,鄭浩又開始像先前一下看着河面,很快,又發現了魚蹤,這次抓
的魚比開始的要小,只有一斤多。抓了這麼多的魚,鄭浩覺得收穫差不多了,他也沒去穿上長衣長褲
,就一手提着魚,一手拿着衣服向茅草地工區跑去。
這天,又是到了趕鬧子的時候,鄭浩雖然還是像往日一樣做着徐靜川佈置的作業,但臉上明顯比
平常笑的高興些。沒想到快到中午的時候,卻只看到鄭棟輝一個人來了,鄭浩一楞,要不是鄭棟輝掛
滿一臉的笑容,他還以為彭向紅出了什麼意外。鄭棟輝看見鄭浩,興奮異常,一把將兒子舉了起來,
他好久沒有這麼干過了,因為鄭浩長得比別的小孩快多了,鄭棟輝不費一把子氣力,都舉不起來了。
“兒子,你要做哥哥啦!你高不高興!”鄭浩聽到這句話,喜出望外:“爸,你沒騙我吧?”這時,
正好逢上從小學回來的徐靜川走了進來,鄭浩一把抓住他的手,“師父,我媽媽懷孕了,我要做哥哥
了!”聽到這話,徐靜川也很高興,扭頭看向鄭棟輝,“好事啊,恭喜你了。今天在這裏吃飯吧。”
鄭棟輝連忙搖手推辭:“這怎麼好意思,浩子一直麻煩你,我就不打擾了。”徐靜川淡淡一笑:“吃
了飯,浩子和你回去一趟,看看他媽,順便帶點東西回去。”鄭棟輝一聽這話,更不好意思了,連忙
告辭,就想離開。徐靜川手一擺,“就這麼定了。”
吃飯的時候,鄭浩完全沒有照徐靜川平日裏要求的“食不言、寢不語”辦,而是吃一下飯問鄭棟
輝一句“媽媽懷孕多久了”“媽媽吃得下東西嗎?”“媽媽反應大嗎?”“不知道是弟弟還是妹妹?
”完全不像平日裏沉穩的鄭浩。徐靜川今天也只是隨他,這麼活潑天真的鄭浩,可是極少見啊,平日
里都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徐靜川眼睛裏滿是溺愛,這個入室弟子偶爾放縱一下,也挺好的!吃完飯
,鄭浩給徐靜川和鄭棟輝一人泡了一杯茶。徐靜川這茶也不是普通的茶,而是千家峒的瑤族石牌頭人
送來的,徐家清雍正時期就在永江紮下根基,一開始也只是耕讀傳家,科舉入仕,但清道光年間,有
個在廣州為官的徐家子弟見識了“十三行”的風光,致仕回家后,安排族中旁支子弟開始經商。把永
江的香米、香姜、香芋、花生以及藥材等特產運銷四方,而絲綢、陶瓷、食鹽等大宗商品運銷永江。
徐家經商更多是因為他的儒商情結,同治初年,徐家一位叫徐平意的子弟經商有方,生意興隆。童叟
無欺“富而好行其德”,其人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行善積德,取財有道,誠信待人,和氣生財,家資
日厚。發財立品,徐平意平時為人寬宏大量,當有人遇到難事有求於他時,他從不趁人之危,趁火打
劫,而是以同情之心幫助那逢難之人渡過難關。在舊社會,窮苦農民不但日子過的艱難,而且還要承
受各種災難的考驗,一旦遇上輕者則逃荒要飯,重者便傾家蕩產,如家中一場大火,房子財產一時化
為灰燼,為了重建不是借債就是變賣土地,如家人突然死去,為了殯葬也要典當和變賣土地,凡遇到
突如其來的災難需要變賣土地的農民找來,徐平意都是高於市場價收買,立契后付給銀兩,土地還可
以由賣主繼續租種,每年只交少量地租就可以了,這樣既解決了窮苦農民的燃眉之急,又可以繼續種
地,這是最好的承受緩解辦法。因此,急等用錢需要賣土地的人,都願主動的找上門把地賣給徐平意
,,這也是徐家土地越來越多的原因。對於落難上門求助的災民及上門乞討的流浪者,徐平意極為同
情,凡求上門來的災民都是隨來隨開付,但凡遇到大災之年,徐家都要開粥棚賑災。每到歲未年初,
青黃不接之時,徐家都設有粥棚,並不僅僅開設在徐家所在的桃川,永江諸鎮也設了粥坊,救濟面達
永江全縣,這是一般財主所做不到的,徐家賑災所惠之人數不勝清,祖輩皆感恩戴德,徐家最後幾十
年,人丁稀少,直系嫡傳瘳瘳無幾,所以解放之後,各種政治運動來襲,徐家雖是家財散盡,但大家
卻也默視忽略徐家的政治成份,沒有人去揭發、批鬥徐家。就這樣徐家的人身安全卻得到了保障。
徐家在永江經商時一視同仁,與永江的少數民族瑤族的瑤老、石牌頭人關係極佳,與瑤民商貿時
,也從不欺詐,深得瑤民信賴,直到解放后,徐家衰敗,但淳樸的瑤民還是不斷將山裏的特產送至徐
家。
所以,雖然現在普通人家都有食物緊缺的感慨,而徐靜川卻有着大量的高營養的吃食來滿足鄭浩練武
時的身體的大量營養需求,用各種各樣的吃食將鄭浩喂得像頭小牛犢子。
喝完茶,休息了一會,徐靜川翻出不少東西,例如永江出名的香米、香芋,瑤族山民送來的各種山
珍野味,裝了滿滿一背簍,要鄭棟輝背回去,鄭棟輝連連推辭,徐靜川微笑着:“你不背,讓浩子背
,我這做師父的講的話,他一定會聽的。別看浩子年紀小,這點東西他還是背的起的。”沒辦法,鄭
棟輝只好背上背簍,帶着鄭浩,向徐靜川告別,踏上了回農場的路,再耽擱,天晚了,就不大好了。
現在這幾十里路對鄭浩而言,根本不算什麼,鄭棟輝背着東西走不快,鄭浩帶着小黑時不時要在前
面等一下,等了幾回,鄭浩不耐煩了,“爸,我不等你了,我帶着小黑先回去了!”自從鄭浩拜徐靜
川為師之後,他身邊的“?、哈二將”大黑、小黑就拆夥了。大黑留在了茅草地工區,小黑跟着來到
了徐靜川家裏,雖然鄭浩現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調教它了,但也還是形影不離。
一人一狗飛奔在山間的小路上,很快就到了吊索橋,搖搖晃晃地弔橋根本沒有讓鄭浩慢下來,但他
看見離吊索橋不遠處桃水河上,有個漁民架着一架竹筏子,上面站着**只魚鷹(鸕鶿?),正在捕
魚。用魚鷹捕魚是桃水河畔漁民的老傳統。因為魚鷹脖子下面有一個囊,可以裝下好幾條魚,它有個
特性就是捕到魚后不會馬上吃掉,而是把魚暫時存放在囊中,人們就是利用魚鷹這個特性用繩子把魚
鷹這個儲物囊的下部紮起來,等到魚鷹想把魚吃到肚子裏時,整個吞咽的動作無法完成,漁獲就全部
歸漁民了。不過把不能把所有的魚鷹脖子都紮起來,因為只有看到其他同伴吃到魚,那些被扎了脖子
的魚鷹才會更賣力捉魚,如果全部紮起來,那就沒有肯抓魚的啦。當脖子被扎的魚鷹捕了五六條魚后
,漁民就用竹竿把魚鷹接到竹筏上,輕輕翹開下顎,手沿着魚鷹脖子往上一捋,魚鷹就一股腦把魚全
部吐在竹籮里。鄭浩看着這些腿被綁着的魚鷹被驅趕着在竹筏附迎邊游邊捕魚。看的這一小會魚鷹就
抓了大概一小筐魚,數了下有將近幾十條小魚。鄭浩想了想,決定今天下水抓幾條魚,給彭向紅蒸着
吃。
雖然現在是冬天,但南方本就不像北方那樣寒冷,鄭浩身體來就好,又兼練了這麼久的武功,所以
現在也只穿着單衣單褲,他把衣褲一脫,讓小黑好生守着,活動了幾下身體,就下了水。
鄭浩像那些正在捕魚的魚鷹一樣,浮在河水裏,那刺蝟一樣的寸發頭,和黑油油的脊背,時而淺沒
水下,時而露出水面。他嘴裏叼着根長而堅韌的三棱草,兩臂略略張開探入水下,兩手十指成放射狀
分叉開來,掌心向下,欲貼未貼地滑在河底軟泥上,輕輕的搜尋着。要知道摸魚全憑兩隻手的感覺,
一旦碰到了游魚,出手要准要狠,不然,只能碰到魚打手,卻逮不住魚。鄭浩摸魚有絕招。他不是下
到河裏胡亂瞎摸,那樣不但摸不着魚,甚至連一片魚鱗也抓不到。鄭浩知道哪裏有魚,而且,什麼魚
呆在什麼地方,他似乎隔着河水看見似的,他知道,鯰魚常躲在河邊的岩石旁,鯉魚好隱在深水底,
鯽魚成群結隊扎水草叢,泥鰍、黃鱔則鑽在爛泥窟窿里。最難摸住的是白鰱竄子,因為它不着東,不
靠西,常常是頂着水浪子在水表亂竄。每摸到一條小魚,鄭浩就要摘下嘴角咬着的三棱草,穿了魚鰓
,復叼在嘴上,叼了青青三棱草穿着一串小魚的鄭浩,樣子憨憨的可愛。待鄭浩俯下身繼續摸魚的時
候,那三棱草串成的小魚串兒,便在水面亂撲棱,弄得鄭浩一臉水珠。
一連摸了幾條小魚,鄭浩有點不滿足了,他想摸兩條大一點的魚,這樣就可以紅燒着給鄭棟輝下
酒吃。鄭浩走到岸邊,把那幾條魚系在河邊蘆葦根上,任那幾條小魚在淺水裏,撲棱撲棱,拉得那蘆
葦棵子亂晃。他站在蘆葦叢邊仔細看着河面。
看了一會,河面上出現了一圈泡泡,看清位置后,鄭浩小心翼翼地沉進了水裏。很快,本來還顯
得清澈的河水就變得渾濁了,鄭浩在水裏撲騰,雙腳忽上忽下,就像捕魚時的魚鷹。突然一陣“嘩啦
”,鄭浩在水裏撲騰,雙腳忽上忽下,就像捕魚時的魚鷹。突然一陣“嘩啦”的水聲,鄭浩從水裏露
出腦袋,右手高舉着一條剛剛抓到的鯉魚,這條鯉魚全身通紅,看樣子有二斤多重!鄭浩抓着鯉魚走
到岸邊,折了根稍粗一點的柳枝,穿了魚鰓,和開始那幾條小魚系在一起,不過這下動靜可比開始那
幾條小魚鬧騰的大多了。魚系好后,鄭浩又開始像先前一下看着河面,很快,又發現了魚蹤,這次抓
的魚比開始的要小,只有一斤多。抓了這麼多的魚,鄭浩覺得收穫差不多了,他也沒去穿上長衣長褲
,就一手提着魚,一手拿着衣服向茅草地工區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