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廚娘娶親》閱讀筆記
故事簡述:通過兒童的視角陳述了廚娘被逼婚嫁給馬車夫失去自由的全過程。
矛盾點:廚娘不情願結婚和周圍人迫切想要她結婚產生的衝突
故事中的廚娘最終嫁給了一個惡劣的馬車夫,講述了一個女人壓迫女人的惡毒世界,卻巧妙的利用了兒童的視角來講述這樣一個殘忍故事,讓人感覺到在童趣、善良之餘,感受到了現實的悲涼。在題目上,巧妙的運動了“娶親”這一個詞,讓人感覺到了廚娘才是這個家庭主要的頂樑柱,卻和實際內容產生了強大的反差,也是在挑戰人們既有的認知。
1、故事線及其角色的整理:
在本篇小說的第一段,完整的描述了一個場景下的三個人:馬車夫、保姆和廚娘。通過衣着和動作來描寫三個人之間詭異的氣氛,把糖塊嚼得生響的的馬車夫、臉上嚴肅又有着喜悅的保姆,還有手抖、臉色如同彩燈變化、不願意回答問題的廚娘。
下面,我們按照全文劇情來梳理一下三個富有代表性、符號化的配角。
馬車夫:婚姻的男主人,只出現在第一次見面和結尾處結婚和婚後第二天。第一次見面,他在保姆的暗示下沒有喝酒,還表示了自己【也許還有能力讓別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從後文廚娘和保姆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繼續了解到這個馬車夫還沒滿四十歲(暗示即將到四十歲),並且長相嚇人。我們對這個角色更多的反感是來自廚娘的不樂意,至少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初見結婚的概念。馬車夫為什麼自己都養不起,還要娶廚娘呢?在倒數第二段,我們得到了結果。馬車夫新婚的第二天,來到了主家,首先感謝了太太,其次希望保姆繼續管教廚娘。最後請求太太從廚娘的薪水中拿出五個盧布。這是因為太太是管着廚娘的錢,而保姆是從長者的身份上約束了廚娘的行動自由和思想自由。文中馬車夫冷冷看了廚娘一眼,讓人從細節處感覺他並不是愛着廚娘,而是愛着廚娘身份帶來的便捷和金錢。
保姆:作為一個保姆她在本文的作用是一個逼迫力量,因為保姆的存在,不斷成為壓制廚娘的主要力量。首先在第二段,我們可以看到保姆稱呼了車夫的名字,並且殷切的邀請對方喝點酒。並且露出了狡猾的神色。原文中【狡猾的神色】和後文中馬車夫的神色形成了一個相呼應。可以讓我們猜測一二,是否這種狡猾有着不約而同的目的地。在勸酒失敗后,保姆詢問了車夫的收入來源。在第二十三段中,因為廚娘向女主人(媽媽)抗議后,保姆在另外一件房間對着廚娘發脾氣,並且一度貶低廚娘,甚至開始污衊她的清白,聲稱對方朝着家庭教師拋媚眼。接着保姆便不斷勸說廚娘。值得我們關注的,在第二天的描述中(第三十三段)【只有保姆穿上了新披肩,神情激動,還經常外出一兩個消失,顯然是到某個地方去談事情了。】作者在這裏強調了一個新披肩,其中的意味悠長。最後對保姆的描寫只有兩句話,一句是【士官從桌子上抓起一個大麵包,與保姆並排站着,開始說喜慶話】【媽媽一直在生氣,因為保姆嘴裏有伏特加的味道】。
保姆並非本文的女主角,契科夫在對保姆的描寫上不超過五百字,卻活靈活現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壓迫、自私、油滑的老太太形象。她是這場婚姻的促成者,也是這次婚姻的得利者。
媽媽:作為這個家庭里的女主人,屬於中上階層。她對下人的終身大事並不是很感興趣,甚至從自己所在階層去看待廚娘娶親這件事情,從頭至尾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下人代表的價值。首先,她的第一次發話是【他不喝酒,也很穩重】,並且從這次對話中,媽媽已經得知了馬車夫並不被廚娘喜歡,甚至廚娘喊出了“不嫁給他”的宣言,但媽媽並沒有幫助廚娘,反之默認了保姆努力撮合的結果。以至於在餐桌上,爸爸對媽媽發脾氣說出了“這關你什麼事情?”太太的關心看上去是真的關心,實際上就是一種敷衍的善良。後續中,媽媽出現了兩次正面描寫,一次是要求廚娘不能在外面過夜、馬車夫不能主在這裏(可以看出這是媽媽身為女主人的責任、但又顯示了她的殘忍。)至少從這段話來說,媽媽已經默認了兩人是未婚夫婦的關係,這一步從上至下的壓在廚娘身上。如果媽媽可以幫助廚娘,那麼廚娘便八成不會嫁給車夫,很可惜媽媽沒有這麼做。就連舉行婚禮的時候,媽媽也在生氣,因為保姆喝酒,同時也因為沒有人伺候了。反觀,當廚娘想要找一個人來安慰傾訴時,故意躲在媽媽的房間裏,卻沒有一個人搭理她。這種冷漠是攻擊着廚娘的社會環境。廚娘和太太本身就象徵了兩個階層,這一段的描寫將個體的冷漠,放大到了整體社會的冷漠。而媽媽的價值觀以利己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自私、冷漠的女主人。
這三個角色,個人看來,分別代表了:男性的壓迫(性別)、長者的壓迫(輩分)、資本的壓迫(金錢)。而廚娘就是在三方壓力和暴力下的女性受害者。
2、兒童的視角和思維
如此的悲劇,作者為什麼要用一個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呢?首先我認為,契科夫在選擇時,用孩子的視角第三人稱展現了整個劇情,同時還充滿了憐憫、童趣和同情。這幾點分別從孩子給廚娘蘋果、認為廚娘是娶親等小細節來反應出來。
通過孩子的思維,我們可以確定兩件事情:1、娶親,是女孩子娶了男孩子。他的思維里認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媽媽姐姐一樣,娶了體面的男人。正是這種優渥的生活,讓孩子無法意識到廚娘為什麼要娶車夫。
其次,通過孩子家庭的描寫和觀察,烘託了廚娘的恐懼。描寫廚娘做菜很咸,全家人都不滿意的時候,正是一個反襯托,全文並沒有把廚娘為什麼恐懼直面寫出來。
到了最後,我認為作者有意為之將關於金錢問題,交給一個孩子思考。甚至明白地點出來廚娘將要失去行動和財產的自由。
假設,這個第三人換成了成年人,那麼我們對於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作為感覺到氣憤,但當視角換成了孩子,一切都能得到解釋和諒解。最後作者安排了一個小小的暖心的童趣動作:拿了一個蘋果給廚娘。
這個設計,是在殘酷世界裏給廚娘的一點溫暖。
總結:雖然有備註,作者是從小男孩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的。但本質上這是一個第三人稱視角故事。我感覺到童趣的部分比例不大,作者將更多的筆墨花費在廚娘不斷的抗拒中,這種抗拒在受到不同的打擊,最後虛弱的熄滅了。而這種掙扎是微弱的、細膩的、無聲無息的。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要用兒童視角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