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公元36年一公元46年,共11年)

卷第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公元36年一公元46年,共11年)

卷第四十三漢紀三十五

(公元36年一公元46年,共11年)

主要歷史事件

公孫述戰敗,劉秀平定巴蜀統一中原

劉秀收回軍權,休養生息

大司徒韓歆受斥責自殺

劉秀下令重新核查墾田面積

交趾造反,徵氏姐妹自立為王

皇后郭聖通被廢,陰麗華被立為皇后

劉陽被立為皇太子,改名劉庄

“硬脖子”縣令董宣殺公主家奴獲賞

西域都護撤銷,鄯善、車師歸附匈奴

主要學習點

注意時間管理,不要有太多“興趣愛好”

不要想着徹底消滅風險

君子不辯,是不辯論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

建武十二年(丙申,公元36年)

1春,正月,吳漢擊破公孫述的將領魏黨、公孫永於魚涪津,接着包圍武陽。公孫述派女婿史興前往救援,吳漢迎擊,擊破史興,進入犍為郡界。郡中諸縣都據城固守,劉秀下詔,令吳漢直取廣都,據其心腹。吳漢於是進軍攻廣都,將廣都攻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公孫述將帥恐懼,日夜離叛,公孫述動用恐怖手段,誅滅離叛者全家,還是不能禁止。劉秀一心想讓公孫述投降,又下詔曉諭他說:“不要因為來歙、岑彭之事而不安心,如今你只要投降,保你宗族完全,我的親筆詔書,不是輕易再能得到的(望你抓住機會)!”公孫述終究沒有投降的意思。

【華杉講透】

明明已經敗了,為了個人意氣,誓死不降,讓更多人白白犧牲,這也是獨夫民賊了。劉秀仁義,在可以全取的情況下,還願意提出交換條件,減少犧牲。公孫述則視死如歸,這就是差距了。希特拉戰敗,他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不惜毀滅日耳曼民族;日本戰敗,如果沒有兩顆原子彈,也幾乎準備“一億總玉碎”。個人的視死如歸,卻要他人殉葬,這樣的歷史教訓有很多。

2秋,七月,馮駿攻下江州,俘虜田戎。

3劉秀告誡吳漢說:“成都還有十餘萬人,不可輕視,你只管堅守廣都,等他來攻,不要和他爭鋒。如果他不敢來,就向前移動軍營壓迫他,一定要等他筋疲力盡,才可出擊。”

吳漢乘勝氣盛,親自率步、騎兵兩萬人進迫成都,離城十餘里,在錦江北岸紮營,修建浮橋,派副將武威將軍劉尚率萬餘人屯於南岸,兩營相距二十餘里。劉秀接到報告,大驚,責備吳漢說:“之前給你的叮囑,千條萬端,詳細指示,你怎麼臨時悖亂如此!如今既輕敵深入,又和劉尚分開兩營,如果軍情緊急,根本無法相救。賊兵如果出一支軍牽制你,然後以主力部隊攻打劉尚,劉尚兵破,你也就跟着敗了。如果幸而還沒有發生,趕快引兵回廣都!”

詔書還沒到,九月,公孫述果然派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率眾約十萬,分為二十餘營,出城攻打吳漢,又派別將率一萬餘人突襲劉尚,讓他們兩營不能相救。吳漢與敵軍大戰一日,兵敗,退入營壘。謝豐於是將吳漢包圍。吳漢召集諸將,激勵他們說:“吾與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深入敵境,至於城下,而今與劉尚兩處受困,被敵人分割開來,其禍難測。我想秘密潛行到江南與劉尚會合,並兵禦敵。如果大家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果不能,必敗無疑。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都說:“諾!”於是犒賞士兵,餵飽戰馬,三日閉營不出,然後多樹旗幡,讓煙火不絕,到了夜裏,讓戰馬銜木條出大營,與劉尚會師。謝豐等人毫無察覺,不知道包圍的已經是一座空營,第二天,仍分兵監視北岸吳漢軍營,親自率一軍攻江南。漢兵全軍迎戰,從日出戰到日落,大破之,斬謝豐、袁吉。吳漢於是引兵回廣都,留劉尚和公孫述相拒,又向劉秀彙報前後經過,而深深地譴責自己。劉秀回復說:“你回到廣都,非常恰當,公孫述一定不敢越過劉尚來攻打你,如果他先攻劉尚,你從廣都發步騎兵全軍行軍五十里去救援,正趕上敵人危困疲憊,必破之也!”於是吳漢與公孫述軍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勝,將軍營推進到成都外城郭中。

臧宮攻克綿竹、涪城,斬公孫恢,又攻陷繁縣、郫縣,與吳漢會師於成都。

4李通希望迴避權勢,請求退休,拖了兩年,劉秀終於同意他交還大司空印綬,以“特進”身份(位在三公之下,諸侯之上)參加御前會議。後來,有司上奏請封皇子,劉秀感懷於李通首創大謀(最早跟隨劉氏兄弟起事),即日,封李通小兒子李雄為召陵侯。

5公孫述困急,對延岑說:“事當奈何?”延岑說:“男兒當死中求生,豈可坐以待斃!財物易得,不應愛財!”公孫述於是散盡金帛,招募敢死勇士五千人,交給延岑。延岑在市橋虛張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繞到吳漢軍后,突襲吳漢。吳漢軍敗,自己也落入水中,拽着馬尾上岸。吳漢軍隊只剩七天的糧食,悄悄準備船隻,想要撤退。蜀郡太守(蜀郡還在公孫述手裏,這位太守是先就職,負責招降蜀人)、南陽人張堪聽說了,飛馳前往,面見吳漢,說公孫述必敗,不宜退師。吳漢聽從,於是示弱以引誘敵人。

冬,十一月,臧宮進軍成都咸陽門。十八日,公孫述親自率數萬人攻打吳漢,派延岑攻打臧宮。延岑三戰三勝,從日出到中午,軍士沒有吃飯,都疲憊了。吳漢於是派護軍高午、唐邯率精銳部隊數萬人擊之,公孫述軍中大亂。高午在陣中奔馳刺中公孫述,洞穿胸口,公孫述墜馬,左右將士將他搶救入城。公孫述將軍隊交給延岑,當夜,公孫述死亡。第二天,延岑獻城投降。二十一日,吳漢誅滅公孫述妻子兒女,滅族,又將延岑滅族,然後放兵大掠,焚燒公孫述宮室。劉秀聽聞,大怒,譴責吳漢,又責備劉尚說:“成都投降,已經三天,吏民從服,孩兒、老母,數以萬計,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劉尚你是宗室子孫,又有官職,你怎麼忍心如此!仰視天,俯視地,想想當年秦西巴放鹿、樂羊啜羹的事(放鹿典故:魯國孟孫獵得一頭幼鹿,交給秦西巴看管,母鹿跟隨哀鳴,秦西巴就放了小鹿,還給它的母親。啜羹典故:樂羊為魏將攻中山,中山國君殺了樂羊在中山的兒子,煮成肉羹給他,樂羊坐在帳下將肉羹吃掉。魏文侯對褚師讚歎說:‘樂羊為了我,自己兒子的肉都吃。’褚師回答:‘子且食之,其誰不食?’攻下中山之後,魏文侯賞賜樂羊,但是懷疑他的心),這兩人誰仁義?你失去了斬將弔民(斬殺敵將,拯救百姓)之義!”

【華杉講透】

吳漢在成都投降三天之後,放兵縱火搶劫,多半是攻城前給士兵們的承諾——進城之後,成都財物由你們任取!所以士兵們拚死作戰,城池攻下,就要兌現獎勵,任由他們搶劫。放火的目的,是毀滅證據,到時候朝廷派人來點檢戰利品,就說都被火燒了。這也是軍隊激勵的潛規則,是戰爭的慣例。所以劉秀雖然痛心,痛罵,卻也不能問罪,只是責備劉尚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身為皇室宗親,帶的又是“朝廷軍”,卻不能制止暴行,違背了伐罪弔民之義。

吳漢本人並不貪財,史書記載,吳漢出征后,妻子在家購置田業。吳漢回來后,責備妻子道:“軍師在外,官吏士卒供養不足,何必多買田宅?”於是盡數分給昆弟們和外家。古今名將,能打勝仗,都是因為士兵們願意為他拚死作戰。而士兵之所以願意拚死,能發財也是重要因素。

當初,公孫述徵召廣漢人李業為博士,李業堅決稱病不起。公孫述羞於請不動他,派大鴻臚尹融去脅迫李業,說:“如果出山,就接受公爵之位;如果不出,就賜以毒酒。”尹融開導他說:“方今天下分崩離析,誰知道孰是孰非,你何必以區區之身,投入不測之深淵?朝廷仰慕你的名德,為你空着官職,已經七年。四季珍饈,一直按時給你供應,沒有忘掉先生。上奉知己,下為子孫,身名俱全,這樣不好嗎?”李業嘆息說:“古人危邦莫入,亂邦莫居(《論語》裏孔子的話,危險的國家,不要進去,混亂的國家,不要居住),我就是為這個緣故。君子見危授命(還是《論語》裏孔子的話:‘君子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意思是:見到利益的時候,想想自己該得還是不該得;見到危險的時候,肯付出自己生命),何必用高位重利為餌來引誘呢!”尹融說:“那您找家人一起商量一下吧!”李業說:“大丈夫心中早有決斷,還找妻子兒女說什麼!”於是飲毒而死。公孫述恥於有殺賢之名,遣使弔祭,贈送綢緞一百匹。李業的兒子李翚逃走,不肯接受。

公孫述又招聘巴郡譙玄,也是派使者拿着毒酒去脅迫。太守親自到譙玄家,勸他起行,譙玄說:“保全志高,死而無恨!”接受了毒藥。譙玄的兒子譙瑛泣血叩頭於太守,願奉家財千萬為父親贖命,公孫述同意。

公孫述又徵召蜀郡王皓、王嘉,怕他們不來,先綁架了他們的妻子兒女,派使者對王嘉說:“趕快起行,妻子兒女還可保全。”王嘉說:“馬尚且認識他的主人,何況人呢!”王皓自刎(以死來回答使者),使者將其首級交給公孫述。公孫述怒,誅殺了王皓家屬。王嘉聽說后嘆息道:“我落後了。”於是也在使者面前,伏劍而死。

犍為費貽不肯做公孫述的官,把漆塗在身上,長滿漆瘡,假裝發瘋以逃避。同郡人任永、馮信也託詞患青光眼,推辭徵召。

劉秀既已平定蜀地,下詔追贈常少為太常,張隆為光祿勛。譙玄已經去世,用中勞(一頭羊、一頭豬)祭祀,下令所在地官府發還財產,又表彰李業所居的街閭。徵召費貽、任永、馮信,正趕上任永、馮信都病故,唯獨費貽出仕,官至合浦太守。公孫述部將程烏、李育有才幹,都得到擢升任用。於是蜀地人民都很高興,無不歸心。

當初,王莽任命廣漢人文齊為益州太守,文齊訓農治兵,招降蠻夷,各民族融洽和平。公孫述時期,文齊固守據險,公孫述拘捕他的妻子兒女,又許諾他封侯,文齊拒絕投降。後來聽說劉秀即皇帝位,派使者從小道前來彙報。蜀地平定后,徵召文齊為鎮遠將軍,封成義侯。

6十二月初一,揚武將軍馬成代理大司空職務。

7這一年,羌族參狼部落聯合幾個部落進攻武都,隴西太守馬援擊破之,降者萬餘人,於是隴西清靜。

馬援着力於廣開恩信,寬以待下,具體職責都交給下屬,自己只掌握大原則,而賓客故舊日夜高朋滿座。下屬諸曹有時來向他彙報外面的事務,他就說:“這是丞、掾負責的事,怎麼拿來煩我!你們也可憐可憐我這老頭子,讓我悠遊自在。如果有豪強欺負小民,或者狡黠的小吏不聽從政令,那才是太守要管的事!”旁縣曾經發生有人報仇相攻的事件,官吏人民都傳言羌族造反,百姓奔逃入城,狄道縣令直奔馬援府大門,要求覲見,閉城發兵。馬援當時正與賓客飲酒,大笑說:“羌虜怎麼敢再來侵犯我!告訴狄道縣令,回到自己衙門去,實在是害怕,可以躲在床下!”之後秩序恢復正常,一郡皆服。

8劉秀下詔:“邊關官吏,力不足以戰則守,追擊敵人,自己評估敵情,不必拘泥於逗留法。”(逗留法規定:軍行逗留畏懼者斬。劉秀的詔書意思是,追擊敵人追多遠,自己衡量敵情來決定進退,不必拘泥於逗留法,非要直取勝敵。)

9山桑節侯王常、牟平烈侯耿況、東光成侯耿純都在這一年薨逝。耿況病重時,劉秀乘輿數次探視,又任命耿弇的弟弟耿廣、耿舉為中郎將。耿弇兄弟六人,都戴着青紫色綬帶(都是高官),侍奉醫藥,當世引以為榮。

10盧芳與匈奴、烏桓連兵,數次進攻邊境。劉秀派驃騎大將軍杜茂等人率兵鎮守北邊,修治飛狐道,築建亭障、烽火台,與匈奴、烏桓打了大小數百戰,始終不能取勝。

11劉秀下詔,命竇融與五郡太守一起入朝。竇融等人奉詔而行,官屬賓客相隨,車隊一千餘輛,馬、牛、羊漫山遍野。到了洛陽,竇融趨赴城門,繳還印綬(竇融身兼屬國都尉、涼州牧、安豐侯)。劉秀下詔,派使者將安豐侯印綬還給竇融,並接見竇融,賞賜恩寵,傾動京師。之後,拜竇融為冀州牧,又任命梁統為太中大夫、姑臧縣令孔奮為武都郡丞。姑臧在河西最為富饒,當時天下未定,官吏們都沒什麼節操,做縣令的上任幾個月,就能聚集大量財富。孔奮在職四年,力行清廉,為眾人恥笑,說他泡在油脂裏面,都不能讓自己潤膚。那些跟從竇融一起入朝的郡守縣令,都是帶着一車又一車的財貨,恨不得把當地山川河流都搜刮乾淨全部帶走。只有孔奮沒有什麼資財,就一輛車上路,所以劉秀特別獎賞他。

【華杉講透】

竇融有雄才大略,但沒有野心,既不妄想當皇帝,也不非要做地方勢力,只想保一家平安,或者有一點富貴,能再做點事就做點事。所以在一開始歸順劉秀時,就主動要交出地盤和權力,但當時時機並不合適,隗囂未破,劉秀也還需要他。如今天下已定,劉秀實際上要將他和當地勢力全部連根拔起,他也二話不說,帶着整個涼州上層勢力,各自帶着家財,就交出了權力。

竇融這種態度,可謂“聖之時者”,無可無不可,好人一生平安。不過,平安也不是一勞永逸,需要不斷獲取,我們往後看,竇融要全家平安也不容易。

劉秀任命睢陽縣令任延為武威太守,臨行親自接見,告誡他說:“好好侍奉你的上司,不要失了名譽。”任延說:“臣聽說,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履正奉公,是臣子之節。如果上下雷同,不是陛下之福。善事上司,臣不敢奉詔。”劉秀嘆息說:“你說得對。”

建武十三年(丁酉,公元37年)

1春,正月初一,大司徒侯霸薨逝。

2正月二十九日,劉秀下詔說:“郡國進獻山珍海味,請太官(御膳房)不要接受!遠方送來祭祀宗廟的飲食,可以照舊制辦理。”

當時異國有獻來名馬的,日行千里,又進獻寶劍,價值百金。劉秀下詔,寶劍賜給騎士,千里馬用來拉鼓車(乘輿法駕后儀仗隊大鼓的車輛)。劉秀的性格,不喜歡聽音樂,手裏也不拿珠玉。曾經出城打獵,車駕夜還,從東門進城。門侯、汝南人郅惲拒絕開門。劉秀令隨從上前隔着門縫相見,郅惲說:“燈火太遠,看不清你是誰。”於是不受詔。劉秀被迫轉回,從東邊中門進城。第二天,郅惲上書說:“之前文王不敢沉迷於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日,把宗廟社稷放在哪裏呢!”奏書呈上去,劉秀賞賜郅惲布一百匹,將東中門侯貶為參封縣縣尉。

【華杉講透】

郅惲說:“昔文王不敢槃於游田,以萬民惟正之供。”典故出自《尚書·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周公說:“啊!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先知道農業的艱辛,知道庶民的苦衷。貪圖安逸呢,就知道小人之所依念。看那些小人,父母勤勞耕作,兒子卻不知道稼穡之艱難,貪圖享樂,粗鄙荒誕,以至於還瞧不起父母,說什麼:‘你們從前的人沒有見識。’”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於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說:“啊!只有我周太王、王季,剋制自己,保持敬畏,恭敬慎重。文王有條不紊地成就了安定人民和開墾土地的事業。善仁謙恭,安撫庶民,施德孤寡。從早晨到中午,以至於太陽偏西,都沒有工夫吃飯,全用於和諧萬民。文王不敢逗留於遊獵,恭恭敬敬操勞政事。文王中年即諸侯之位,在位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於觀、於逸、於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

周公說:“啊!今後繼承王位的,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過分貪圖歡樂,貪圖安逸,貪圖遊玩,貪圖遊獵。要為萬民的事盡心儘力。比方說:‘今日痛快玩一次吧。’那不是在教民,也不是在順天。這樣的人是有過失的。不要像紂王那樣廢於迷亂,喝酒沒有節制啊!”

作為一個領導者,不能有太多“興趣愛好”,你的興趣愛好應該就只有治國理政,只有工作學習。如果你沉迷於所謂興趣愛好,所謂生活品位,就會玩物喪志,就會吸引來一大堆陪你玩的玩家弄臣,在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玩的水平越來越高,玩的成就感越來越大,這樣就把正事荒廢了。

所有的成就都是時間積累,要注意自己的時間管理和分配。劉秀已經很好,不愛音樂舞蹈,不愛珠寶珍玩,也不講究美食,但是,還有一項愛好,喜歡打獵,天黑了還意猶未盡,不願意罷手,所以郅惲諫止他。

3二月,遣捕虜將軍馬武屯駐滹沱河以防備匈奴。

4盧芳攻打雲中,久久不能攻下,其部將隨昱留守九原,想挾持盧芳投降。盧芳得到消息,與十餘騎逃亡入匈奴,其部眾全部歸順隨昱,隨昱於是親自到洛陽宮門前投降。劉秀拜隨昱為五原太守,封鐫胡侯。

5朱祜上奏說:“古代人臣受封,不加王爵。”二月二十七日,劉秀下詔:長沙王劉興、真定王劉得、河間王劉邵、中山王劉茂皆降爵為侯。二月二十八日,改封趙王劉良為趙公,太原王劉章為齊公,魯王劉興為魯公。當時,宗室及封國被撤銷而後裔得到封侯的,有一百三十七人。

富平侯張純,是張安世四世孫,經歷王莽時期,因為敦厚謹慎,得以保全之前的封爵。建武初年,劉秀登基,他最先來歸附,所以侯爵如故。這回有司上奏:“列侯不是宗室子弟的不得復國。”劉秀說:“張純擔任宿衛十幾年,不要廢除他的封國!”改封為武始侯,采邑大小隻有之前富平縣的一半。

6庚午日(二月無此日),封紹嘉公孔安為宋公,承休公姬常為衛公。

7三月十二日,擢升沛郡太守韓歆為大司徒。

8三月十七日,代理大司空馬成恢復舊職為揚武將軍。

9吳漢從蜀振旅而還,經過宛縣,劉秀下詔,特許他回鄉上墳,賞賜穀米兩萬斛。夏,四月,吳漢率軍回到京師,於是犒賞將士,功臣加封增邑的共有三百六十五人,其他外戚和加恩受封的四十五人。鄧禹受封為高密侯,食邑四個縣;李通為固始侯;賈復為膠東侯,食邑六個縣;其他各有等差。已經死亡的加封其子孫,或者改封其他旁支庶子。

劉秀在軍旅中時間久了,厭倦武事,而且知道天下疲耗,大家都希望得到休養生息,所以自從隴、蜀平定后,只要不是緊急事變,不再輕言軍旅。皇太子曾經向他請教攻戰之事,劉秀說:“當年衛靈公問軍陣之事,孔子不回答(《論語》: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回答說:祭祀的事,我聽說過;軍旅之事,我沒學過)。這不是你所能勝任的。”

鄧禹、賈復知道劉秀一心要偃干戈,修文德,更不想讓功臣在京師擁有重兵,於是交出軍權,一心修養儒學。劉秀也希望保全功臣爵位和封地,不要讓他們擔任官職,然後因為過失而被剝奪爵邑,於是撤銷左、右將軍官職。耿弇等人也上繳大將軍、將軍印綬,只保留列侯爵位,回到自己家宅,朝會時以“特進”身份出席。

鄧禹品行敦厚完備,有十三個兒子,讓他們每人至少精通一部儒經,休整閨門,教養子孫,都能夠成為後世表率。家中資財用度,只收取封國中的稅收,不從事生產營利(不與民爭利)。

賈復為人剛毅方直,有大節,回到私邸,闔家修養威重。朱祜等人舉薦賈復為宰相。劉秀正以吏事督責三公,對功臣都不予任用。當時,列侯中只有鄧禹、李通、賈復三人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劉秀雖然制御功臣,但是也能包容保護他們,原諒他們一些小的過失。遠方進貢的山珍海味,一定先遍賜諸侯,以至於御膳房都沒有多餘的。所以功臣們都能保全他們的爵祿,沒有被誅殺或貶謫的。

【華杉講透】

都知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不知道光武帝早已垂範在先。王夫之說:“三代以下,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焉。”

10益州傳送公孫述朝廷的樂師、郊廟樂器、葆車(葆,指合聚五彩羽毛;葆車,是用五彩羽毛編篷蓋的車輛)、輿輦(人力車,帝王或后妃乘坐),於是皇家禮器法物,才開始齊備。當時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書、徵調、徭役,一切從簡,到了現在,也才恢復過去的十分之一而已。

【柏楊曰】

自從新王朝末年群雄並起,到東漢王朝掃滅群雄,再度統一中原,20年的戰亂,人民死亡1000餘萬。根據公元2年的統計,全國戶數1323萬,人口5959萬。而公元104年統計,全國戶數999萬,人口4915萬。戶數減少300餘萬,人口減少1000多萬,100年都不能恢復。而本年的戶數和人口,當然更少。

11四月二十六日,任命冀州牧竇融為大司空。竇融認為自己並非舊臣,一旦入朝,地位還居於功臣之上,所以每次朝會覲見,容貌辭氣,都非常謙卑恭敬,劉秀因此對他更加親厚。竇融的性格,小心謹慎,始終不能自安,數次請辭爵位,上書說:“臣有一個兒子,朝夕教導他以儒家經術,不讓他觀天文,識圖讖,就是希望他能恭敬嚴肅,心懷畏懼,恂恂守道,不願意他有什麼才能,更何況還要將連城廣土的封邑傳給他,讓他享有過去諸侯王的封國呢!”於是又反覆請求單獨覲見,劉秀不許。之後一次朝會結束,竇融不走,在座席后逡巡磨嘰,劉秀知道他又要辭讓,命左右傳旨把他攆走。他日朝見,進宮時讓使者迎面事先傳詔給他,說:“那天知道你又要辭讓官職,交還封邑,所以告訴你天氣太熱,請你出去涼快涼快。今天相見,有別的事情要談,你不要再提讓職還土的事!”竇融於是不敢再提。

【華杉講透】

竇融有點過了,不中庸了。做人趨利避害,但也不能有利必趨,有害必避。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安全也不能一勞永逸地獲得,而是需要不斷地獲取。我們需要規避風險,但不能徹底消滅風險,要和風險共存,帶着風險前進。徹底消滅風險,本身是不可能的,而且還可能製造出更大的風險。再則,不能過度為子孫做主,不要認為自己能塑造自己的兒子。要教導兒子,就把自己的智慧和本事傳給他,而不是讓他不要管這些事,要他做老實人。這樣他沒有學到父親的智慧,卻天生有自己人性的慾望,結局將適得其反。

劉秀讓皇太子不要了解軍事,竇融不願兒子有才能,都是一種“父親的傲慢”,兒子得不到父親最起碼的尊重,他怎麼會聽父親的話?竇融的兒子,就長成了一個驕縱不法的狂徒,讓他自己都沒能保全晚節,更不用說子孫之福了。

12五月,匈奴進攻河東。

建武十四年(戊戌,公元38年)

1邛谷王任貴遣使呈上三年的計簿,當即被任命為越嶲郡太守。

2秋,會稽郡發生重大的傳染病疫情。

3莎車王賢、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獻,說西域苦於匈奴剝削,都希望做漢朝的屬國,請求漢朝廷恢復設置西域都尉。劉秀因為中原剛剛安定,不同意。

4太中大夫梁統上書說:“臣見元帝初元五年,死罪減刑的有三十四件,哀帝建平元年,死罪減刑的有八十一件,其中四十二件是親手殺人,也獲得減刑免死。從此之後,成為慣例。所以人民輕於犯法,官吏輕易殺人。臣聽說立君之道,仁義為主,仁者愛人,義者正理。愛人以除暴為務,正理以去亂為心。刑罰的關鍵在於適中,而不在於從輕。當初高帝承受天命,制定政令法律,都很恰當。文帝僅僅是去除了肉刑和連坐之法,其餘的都依高帝舊制。哀帝、平帝時期,在位時間較短,判決案例不多。到了王嘉擔任丞相的時候,穿鑿附會,擅自改變先帝舊約成律,數年之間,一百餘案,或者不合於理,或者不得民心。我將其中尤其有害政體的挑選出來,做一報告。願陛下宣詔於有司,詳細研究選擇法律條文,選擇好的,定為不易之典!”

事情交給公卿們討論,光祿勛杜林上奏說:“大漢初興之時,去除苛政,海內歡欣。到了後來,法令越來越繁苛,以至於送一點水果蔬菜,也成為行賄的贓物,小小的過錯,無傷大義,也被判死刑。以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互相掩護,弊病更深。臣以為宜如舊制,不宜更改。”

梁統又上書回復說:“臣之所奏,並非要嚴刑峻法。《尚書》說:‘爰制百姓,於刑之衷。’治理百姓,刑法要衷,衷就是中,不輕不重的意思。從高祖到孝宣皇帝,海內都稱頌其治,到了初元和建平年間,盜賊越來越多,都是因為刑罰不中,愚人輕易犯法所致。由此看來,刑罰越輕,反而生大患,恩惠加之於奸惡之人,而禍害及於良善百姓。”

事情被擱置,不再討論。

建武十五年(己亥,公元39年)

1春,正月二十三日,大司徒韓歆被免職。韓歆性格耿直,說話直來直去,毫無顧忌,劉秀時常不能容忍。韓歆在劉秀面前預言將要發生飢荒,指天畫地,言辭剛切,所以被免職回家。劉秀還不解恨,又遣使宣詔斥責他。韓歆及兒子韓嬰皆自殺。韓歆一向有重名,無罪被逼死,眾人心中都不服。劉秀於是又追賜錢穀,以完整的禮儀安葬。

【司馬光曰】

當初殷商高宗(武丁)對宰相傅說說:“如果葯吃了不讓人頭昏眼花,就治不了病。”痛切直言,並不能給說話的臣子什麼好處,而是國家之福。所以人君日夜求之,生怕得不到。可惜呀!在光武之世,竟有韓歆因直諫而死,也有損光武的仁明吧!

【華杉講透】

劉秀絕非暴君,韓歆也不能簡單地說是“直諫亡身”。他已經不是直諫,而是經常毫無必要地侮辱激怒皇上,指天畫地,言辭剛切。皇上又不是要幹什麼禍國殃民的壞事,至於指天畫地嗎?韓歆搶佔道德高地,自以為絕對正確,絕對正義,這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而不是忠誠,最終陷劉秀於“激情殺人”,自己父子丟了性命,也讓劉秀留下歷史污點。

儒家思想,一向鼓勵人臣直諫,但人臣要直,也要有禮,有“人臣之禮”。韓歆已經超過了“直”,成了一種語言暴力,挑戰君王的忍耐極限。君王不是聖人,他也是普通人,而且有生殺大權。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激起他殺無罪之人,本身也是一種罪。用所謂“忠心”對君王進行道德綁架,成就自己的直諫美名,給君王帶來殺忠臣的惡名。這件事,是劉秀的污點,又何嘗不是韓歆的污點?

歷朝歷代都有這種直諫殺身成名的人,歷史的“判決”似乎總是對君王不利,但為人臣者也該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忠心的“純臣”嗎?

2正月二十九日,昴星之旁出現孛星。

3以汝南太守歐陽歙為大司徒。

4匈奴入寇搶掠越來越嚴重,州郡不能禁止。二月,朝廷派吳漢率馬成、馬武等人北擊匈奴,遷徙雁門、代郡、上谷吏民六萬餘口,安置在居庸關、常山關以東,以避胡寇。匈奴左部於是進入邊塞之內居住。朝廷為此憂患,增派邊防部隊,每部各有數千人。

5夏,四月十一日,封皇子劉輔為右翊公,劉英為楚公,劉陽為東海公,劉康為濟南公,劉蒼為東平公,劉延為淮陽公,劉荊為山陽公,劉衡為臨淮公,劉焉為左翊公,劉京為琅琊公。四月十七日,追謚兄長劉縯為齊武公,兄長劉仲為魯哀公。劉秀感傷劉縯功業未成,撫育他的兩個兒子劉章、劉興,恩愛篤厚,他們很小就獲得了尊貴的地位,又安排他們熟悉政事,讓劉章做平陰縣令,劉興做緱氏縣令,其後擢升劉章為梁郡太守,劉興為弘農太守。

6劉秀認為全國上報的墾田面積,很多都不確實,而且戶口人數每年各有增減,下詔讓各州郡檢核查實。於是刺史、太守大多弄虛作假,乘機牟利,以量度田土為名,將百姓聚集在田土中間,房屋裏弄,一寸寸地都要計算在田土面積之內,人民奔走道路,啼哭呼號。而對豪強大姓,卻加以優待,專門苛待貧弱百姓。

當時諸郡都遣使上京彙報,劉秀看見陳留郡的公文上夾了一張便條,一看,上面寫着:“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劉秀詰問來人,什麼意思?那官員不肯承認,只說:“在長壽街上撿來的。”劉秀怒。當時東海公劉陽年僅十二歲,在帷幄后說:“這是郡守對信差的指令,要他打聽其他郡縣田土測量情況,來做一比較罷了。”劉秀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河南、南陽不可問?”答:“河南是京師,多近臣,南陽是皇帝家鄉,多近親,田宅都超過規定,所以沒有參考價值。”劉秀令虎賁武士詰問那官員,他才如實承認,和劉陽說的一樣。劉秀於是對這個兒子大為欣賞喜愛(為立劉陽為太子埋下伏筆)。

派謁者考核查實二千石官吏徇私枉法者。冬,十一月初一,大司徒歐陽歙被控之前在汝南太守任上時,量度田土不實,收受賄賂一千多萬,被逮捕下獄。歐陽歙之前教授《尚書》,家族八代人都是博士,他們的門生到宮門前為他求情的有一千多人,以至於有自處髡刑(剃光頭髮)的。平原人禮震,當年十七歲,請求代歐陽歙而死。劉秀始終沒有赦免,歐陽歙死在獄中。

7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關內侯戴涉為大司徒。

8十二月,盧芳從匈奴南下,又入居高柳。

9這一年,驃騎大將軍杜茂被控指使軍吏殺人,被免職。派揚武將軍馬成替代杜茂職務,修繕亭障要塞,每隔十里設置一個瞭望烽火台,以防備匈奴。派騎都尉張堪率領杜茂部隊,擊破匈奴於高柳。拜張堪為漁陽太守。張堪視事八年,匈奴不敢侵犯邊塞,勸導百姓農耕,以至殷實富足。百姓編歌謠唱誦說:“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採桑之後修剪掉枝條,來年可以長得更加茂盛。小麥長出兩個麥穗,是吉祥的徵兆。)

10安平侯蓋延薨逝。

11交趾郡麊泠縣雒將(部族首領)的女兒徵側,十分雄勇。交趾太守蘇定用法律制裁她。徵側忿怨。

建武十六年(庚子,公元40年)

1春,二月,徵側與其妹徵貳造反,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蠻夷響應,佔領城池六十五座,自立為王,定都麊泠。交趾刺史及諸郡太守僅能閉城自守,不能反擊。

2三月三十日,發生日食。

3秋,九月,河南尹張伋以及諸郡太守十餘人皆被控量度田土舞弊,下獄死。後來,劉秀神色自若地對虎賁中郎將馬援說:“我後悔之前殺郡守和封國宰相太多了。”馬援說:“死得其罪,何多之有!只是死者已死,不可復生了。”劉秀大笑。

4郡國群盜處處並起,郡縣追討。官兵一到,賊眾就鳥散,官兵一走,他們又聚集起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尤其嚴重。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發佈文告,讓盜賊們相互舉報攻擊,五人共斬一人後來降的,免罪。官吏們過去逗留迴避或故意放跑盜賊的,都不追究,允許他們戴罪立功。州牧、郡守、縣令等之前因境內有盜賊而不收捕的,或者畏懼懦弱,棄城而逃的,都不問罪,以抓獲盜賊的人數多少為考核排名。只有窩藏盜賊的才問罪。於是盜賊們互相追捕,全部瓦解。將盜賊頭目遷移到其他郡縣,發給田土,讓他們安居樂業。於是全部平定,牛馬放牧都不用趕回棚廄,城門夜間不用關閉。

5盧芳與閔堪遣使請降,劉秀立盧芳為代王,閔堪為代相,賞賜綢緞兩萬匹,並要他們和匈奴媾和。盧芳上書謝恩,自陳希望到京師朝見。劉秀下詔,讓他明年正月入朝。

當初,匈奴聽說漢朝懸賞緝捕盧芳,貪得財帛,所以故意派盧芳請降。沒想到盧芳以自己投降為功勞,絕口不提是匈奴派他來的。單于恥於說出自己之前的計策,於是得不到賞賜,由此大為懷恨,對邊境地區的攻擊,更加深入。

【華杉講透】

單于是應該對自己的智商感到羞恥,如果貪圖賞賜,那就自己把盧芳抓來,哪有派人去投降的。盧芳知道匈奴已經不支持他,自然會自己投降漢朝,換取交換條件,哪能把自己賣了,讓單于數錢呢?

6馬援上奏,應該恢復五銖錢(王莽始建國元年廢除五銖錢)。劉秀採納,五銖錢發行,天下人都感到便利。

7盧芳入朝,走到昌平。劉秀下詔,讓他停止,明年再來。

建武十七年(辛丑,公元41年)

1春,正月,趙孝公劉良薨逝。當初,懷縣大姓李子春的兩個孫兒殺人,懷縣縣令趙憙深入查究,二孫自殺。趙憙又將李子春逮捕。京師貴戚為之求情的有數十人,趙憙始終不聽。等到劉良病重,劉秀親自探視,問他有什麼遺言。劉良說:“我一向與李子春關係親厚,如今他犯罪,縣令趙憙要殺他,我希望能為他乞得一命!”劉秀說:“官吏依法辦事,我也不能徇私枉法。您還有其他什麼願望嗎?”劉良不再說話。等到劉良薨逝,劉秀追思他,於是赦免李子春,擢升趙憙為平原太守。

2二月三十日,發生日食。

3夏,四月初二,劉秀前往章陵。五月二十一日,返回洛陽。

4六月二十九日,臨淮懷公劉衡薨逝。

5妖賊李廣攻陷皖城,劉秀派虎賁中郎將馬援、驃騎將軍段志討伐。秋,九月,攻破皖城,斬殺李廣。

6郭皇后寵衰,不斷抱怨,劉秀怒。冬,十月十九日,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為皇后,下詔說:“異常之事,不是國家之福,不得慶賀祝福。”郅惲對劉秀說:“夫妻之間的事,就是父親也不能干涉兒子,何況臣子還能議論君王嗎?所以臣也不敢言。不過,願陛下自己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不要讓天下人議論國家社稷。”劉秀說:“郅惲善於換位思考,知道我不會有所偏倚而輕視天下人的反應!”劉秀加封郭皇后的兒子、右翊公劉輔為中山王,把常山郡也劃歸中山國,郭皇後為中山太后,其餘九位皇子,都從公爵加封為封國國王。

【華杉講透】

郅惲進言說:“願陛下念其可否之計,無令天下有議社稷而已。”似乎是暗指太子之事。皇后被廢,自然就危及太子廢立。劉秀說:“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輕天下也。”表示他知道輕重。

兩人說話,都點到為止。太子暫時沒事,不過事態還會發展。

7十月二十二日,劉秀到章陵,修繕墓園祭廟,在舊宅祭祀,觀覽田園廬舍,置酒作樂,賞賜鄉里。當時宗室前輩伯母、舅母、姑母、嬸娘們酒至半酣,高興地議論說:“文叔(劉秀別名)年輕的時候謹慎守信,跟人從不敷衍,不過率直柔和而已,沒想到能有今天!”劉秀聽到了,大笑,說:“我治天下,也要以柔道行之!”十二月,劉秀從章陵回京。

8這一年,莎車王賢又遣使奉獻,請封西域都護。劉秀賜給賢西域都護印綬和車旗、黃金、錦緞。敦煌太守裴遵上奏說:“夷狄不可授以大權,而且給了莎車,又讓其他諸國失望。”劉秀於是下詔,收還西域都護印綬,另外賜給賢“漢大將軍”印綬。莎車使者不肯給,裴遵強行奪回。賢於是對漢朝懷恨,而仍然詐稱大都護,移書西域諸國,諸國也都服從歸屬他。

9匈奴、鮮卑、赤山烏桓連兵入塞,殺掠吏民。劉秀下詔,拜襄賁縣令祭彤為遼東太守。祭彤有勇力,敵人每次進犯,他都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數次擊破敵軍。祭彤,是祭遵的堂弟。

10徵側等寇亂連年。劉秀下詔,命長沙、合浦、交趾等郡,建造車船,修建路橋,鑿通山谷,儲備糧秣。拜馬援為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南擊交趾。

建武十八年(壬寅,公元42年)

1二月,蜀郡守將史歆造反,攻太守張穆。張穆翻城牆逃走。宕渠人楊偉等起兵響應史歆。劉秀派吳漢等率一萬餘人討伐。

2二月甲寅(二月無此日),劉秀抵達長安。三月,到蒲坂,祭祀後土。

3馬援沿着海濱進軍,順着山勢開道一千餘里,抵達浪泊,與徵側等交戰,大破之,追擊到禁溪。徵側軍潰散逃走。

4夏,四月十五日,劉秀車駕回宮。

5戊申日(四月無此日),劉秀巡幸河內郡,四月二十九日,回宮。

6五月,發生旱災。

7盧芳從昌平回去后,心中疑懼,於是再度叛變,與閔堪相互攻打數月。匈奴派數百騎兵迎接盧芳出塞。盧芳留在匈奴十幾年,病死。

8吳漢徵發廣漢、巴、蜀三郡士兵,包圍成都一百餘日,秋,七月,攻破成都,斬殺史歆等。漢軍於是乘竹筏沿江而下,直取巴郡,楊偉等人惶恐解散。吳漢誅殺叛軍首領,將其他黨羽數百家遷移到南郡、長沙,然後班師。

9冬,十月二十四日,劉秀巡幸宜城。回程祭祀章陵。十二月,車駕回宮。

10這一年,撤銷州牧,設置刺史。(州牧是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刺史是代表朝廷監察地方的官員。撤銷州牧,設置刺史,是為加強朝廷集權的措施。)

11五官中郎將張純與太僕朱浮奏議:“按照禮制,為人之子,當尊奉大宗,降低自己親生父親的規格。如今,應該撤銷章陵陛下父祖的四座親廟,替代以立先帝四廟。”大司徒戴涉等上奏:“應立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座祭廟。”劉秀自己認為,按照昭穆次序,他是元帝的堂侄,應該是元帝的後人。

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年)

1春,正月十五日,追尊宣帝為中宗,開始在太廟祭祀昭帝、元帝,在長安祭祀成帝、哀帝、平帝,在章陵祭祀舂陵節侯以下。長安、章陵的祭祀,由當地太守或縣令、長吏陪同祭祀。

【胡三省曰】

光武帝雖然是漢朝第十二任皇帝,但是從輩分來講,和成帝是同輩兄弟,比哀帝高一輩,比平帝高兩輩,都不能做他們的後代繼承人。所以上繼元帝而為第九代。

在長安、章陵的宗廟,皇上派使者去祭祀,不能由當地宗室祭祀,因為諸侯不能以天子為祖先。皇上使者前來祭祀時,就由當地地方官陪同祭祀。

2馬援斬徵側、徵貳。

3妖賊單臣、傅鎮等人相聚入原武城,自稱將軍。劉秀下詔,命太中大夫臧宮等人率兵包圍,數攻不下,士卒死傷。皇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都說:“應該重金懸賞。”唯獨東海王劉陽說:“這些人在神棍巫師的裹挾下造反,不可能持久,其中一定有後悔想逃跑的,只是外面包圍太緊,跑不掉而已。應該放鬆包圍,讓他們逃亡。而逃亡之中,一個亭長就足以把他們抓捕了。”劉秀同意,馬上命令臧宮撤除包圍,賊眾即刻瓦解分散。夏,四月,攻陷原武城,斬單臣、傅鎮等人。

【華杉講透】

劉陽講的道理,《孫子兵法》裏叫“圍師必闕”。闕,同缺。意思是,包圍敵人要給他們留一個缺口,放一條生路給他們跑。《司馬法》說:“圍其三面,闕其一面,以示生路也。”這裏的意圖,是不要讓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人人死戰。而是讓他跑,在跑的過程中再設伏兵擊他們。最好是在他們的歸路上多設伏兵,跑一段,吃他們一口;再跑一段,又一支伏兵吃他們一口,多吃幾口就消化完了。

劉陽本年十六歲,就有如此見識,難怪劉秀越來越喜歡他了。

4馬援進擊徵側餘黨都陽等,追擊到居風縣,都陽投降。馬援與越人申明舊制,恢復施行之前的制度,從此以後,南越土著一直遵行馬將軍的規定。

5閏四月二十五日,加封趙公劉栩、齊公劉章、魯公劉興為王。

6郭皇后既廢,太子劉強心懷恐懼,不能自安。郅惲對太子說:“久處疑位,上違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辭位以奉養母親。”太子聽從,數次通過左右近臣和其他親王向劉秀誠懇地表明心跡,願意做一藩國諸侯。劉秀心中不忍,拖延了數年也沒有回復。這年六月二十六日,劉秀下詔:“《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劉陽,是皇后之子,應該繼承大統。皇太子劉強,崇執謙退,願備藩國。以父子之情,我也不願長久地違背他的心愿。所以,封劉強為東海王,立劉陽為皇太子,改名劉庄。”

【東晉史學家袁宏曰】

國家冊立太子,是為了尊重正統,統一民心,只要沒有大惡於天下,是不可以撤換的。始祖中興漢業,正應該遵守正道,為後世建立表率。如今太子之德,並沒有任何虧損,而光武帝自己內寵太多,以至於嫡長子失去了他的地位,這真是光武帝的過失了。所幸的是,劉強回歸藩國之後,謙恭之心更加篤實,漢明帝繼承大統之後呢,對兄長的友愛之情也更加親密,雖然長幼易位,一興一廢,但是父子兄弟之間,仍然毫無芥蒂。就算以三代之道來處理,也不過如此吧!

7劉秀任命太子舅舅陰識代理執金吾,陰興為衛尉,輔導太子。陰識性情忠厚,在朝中雖然積極參議朝政,但回家與賓客談話,從不談論政事。劉秀非常敬重他,經常指着陰識告誡貴戚,激勵左右。陰興雖然禮賢好施,但門客中沒有遊俠,與同郡人張宗、上穀人鮮於裒關係不好,但是知道他們有才能,仍然稱讚他們的長處而舉薦他們。與張汜、杜禽是好朋友,但是知道他們華而不實,只是私下給他們財物資助,從來不為他們說話求官職。所以世人都稱頌陰興的忠誠。

劉秀任命沛國人桓榮為議郎,負責傳授太子儒經。劉秀車駕駕幸太學,正看見博士們辯論於前,桓榮辨明經義,都是以禮讓服人,而不以言辭之長取勝,儒者沒有一個趕得上他的。劉秀對他特別加以賞賜,又下詔讓諸生奏樂雅歌,一直到晚上才結束。

劉秀派中郎將、汝南人鍾興傳授皇太子及宗室諸侯《春秋》,賜爵關內侯。鍾興辭讓,說自己沒有功勞。劉秀說:“先生教導訓練太子及諸王、列侯,不是大功嗎?”鍾興說:“臣的學問,來自少府丁恭。”於是劉秀再封丁恭,而鍾興始終堅辭不受。

【華杉講透】

陰氏家風,可見一斑。陰麗華數次辭讓皇后之位,陰識、陰興也能忠誠謹慎。陰麗華的兒子劉陽,從小聰明睿達,最終也成為一代明君,謚號為孝明皇帝。

桓榮辨而不辯,學問之道,博學、慎思、審問、明辨、篤行,是辨析的辨,而不是辯論的辯。辨明經義,是大家一起討論,朝着共同的目標,一起合作,把真理辨明。而辯論呢,則是對抗比賽,是為了壓倒對方,為了爭勝,這就會變成“屢變以求勝”,每個人都沒有固定觀點,變換各種角度攻擊,以讓對方詞窮為目標。而且在辯論中,每個人會自己綁架自己的面子和權位,不斷加碼,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私利,而不是對真理和國家利益的忠誠。

君子不辯,辯是對抗,辨才是合作。學者當熟玩焉!

8陳留人董宣為洛陽縣令。胡陽公主(劉黃,劉秀的姐姐)的家奴白天殺人,因為藏匿在公主家裏,官吏不能將他逮捕。等到公主出行,由那個家奴陪坐乘車,董宣在夏門(洛陽北面西頭城門)外萬壽亭等着,攔住公主車隊,以刀劃地,大聲指責公主過失,呵斥那奴僕下車,當場格殺。公主即刻還宮,向劉秀投訴。劉秀大怒,召董宣,準備刑杖打死。董宣叩頭說:“希望說句話再死。”劉秀問:“你有何話說?”董宣說:“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臣不願被刑杖,請得自殺!”即刻以頭撞柱,血流滿面。劉秀命小黃門宦官抓住他,要他叩頭向公主道歉。董宣堅決不從,宦官強迫把他往下按。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趴下去。公主說:“文叔做百姓的時候,藏匿逃亡的死刑犯,官吏都不敢上門,如今做了天子,反而下一個命令的威風都沒有了嗎?”劉秀笑道:“做天子和做百姓不是一回事。”於是下令:“硬脖子縣令出去!”賞賜董宣錢三十萬。董宣全部分給手下小吏。從此更能搏擊豪強,京師貴戚無不震駭畏懼。

【華杉講透】

董宣一案,青史留名,劉秀說董宣是“硬脖子”,歷代也都稱頌他不畏權貴,殊不知那只是他的性格而已。他攔下公主車隊,沒有跪伏在地上,給公主面子,讓手下去干那拖拽抓捕殺人犯的活,而是以刀劃地,呵斥公主,然後強行抓人,當場格殺。事後在皇帝面前,皇帝給他台階,讓他給公主一個面子,他也決不妥協。他就是那種不怕天,不怕地,只要自己暢快的人。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上的上級,才是真正老謀深算的“硬脖子”。洛陽是首都,滿城都是皇親國戚、三公九卿,多少權貴子弟,桀驁狂奴。選拔洛陽的縣令,如果脖子稍微軟一點,這京師就亂了套了。所以只有找到董宣這樣的“硬脖子”“一根筋”,才當得了這個縣令,京師才能成為全國首善之都,否則就是首惡之城了。

劉黃在朝堂上、百官面前稱呼劉秀,不稱“陛下”,而稱呼劉秀小名“文叔”,那是她自己還沒有完成從革命者到統治者的身份意識轉換,而董宣和他背後的官僚階層、孔子門生,就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統治者。

9九月二十一日,劉秀到南陽,然後又到汝南郡南頓縣館舍,設酒會,賞賜吏民,免除南頓縣田租一年。南頓父老上前叩頭說:“皇考在此居住時間很長,陛下也熟悉這裏官府衙門(劉秀父親曾任南頓縣令),希望陛下開恩,給我們免稅十年。”劉秀說:“天下重器,我都唯恐自己不能勝任,過一天是一天,哪敢說十年的事?”吏民們都說:“陛下捨不得罷了,何必這麼謙虛呢?”劉秀大笑,又增加一年免稅,接着又巡視了淮陽、梁國、沛國。

10西南夷棟蠶部落造反,殺死地方官。劉秀下詔,命武威將軍劉尚征討。大軍過境越嶲郡,邛谷王任貴擔心劉尚平定南邊,朝廷的法律推行后,自己就不能為所欲為了,於是秘密集結部隊,又準備大量毒酒,準備先慰勞劉尚軍隊,用毒酒把全軍放倒,然後襲擊劉尚。劉尚收到情報,即刻分兵先襲取邛都,突擊任貴,將他斬殺。

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

1春,二月初十,劉秀車駕還宮。

2夏,四月初三,大司徒戴涉被控故意陷害前任太倉令(掌國家糧庫)奚涉,下獄,死。劉秀認為三公職責相連,於是又下詔將大司空竇融免職。

3廣平忠侯吳漢病重,劉秀車駕親臨探視,問他有什麼遺言。吳漢說:“臣愚鈍,沒有什麼知識,唯願陛下謹慎,不要隨意赦免罪犯而已。”五月初四,吳漢薨逝。劉秀下詔,葬禮規格參照當年大將軍霍光先例。

吳漢性格堅強,每次跟從劉秀出征,只要劉秀還沒安頓好,他就小心翼翼地侍立一旁。諸將見到戰事不利,往往驚慌失措,吳漢則意氣自若,整頓軍械,激勵將士。劉秀有時派人去看大司馬在幹什麼,回來都說正在修治攻戰之具。劉秀讚歎說:“吳公基本上還能讓我滿意,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國軍隊。”每次出征,吳漢早上接到命令,晚上就出發,行裝都不收拾。在朝廷的時候,一舉一動,謹慎質樸,形於體貌。有一次,吳漢出征,妻子在後方買田置宅,吳漢回來,責備她說:“軍隊在外,將士們都用度不足,咱們還在家裏買田買房嗎?”於是將田宅全部分給自己兄弟和妻子家族。所以吳漢能享功名以善終。

【華杉講透】

劉秀說吳漢“隱若一敵國矣”,這是將道。《吳起兵法》說:“出門如見敵。”出了門,就像所見一切人皆敵人,要保持警惕,隨時嚴陣以待。《論語》裏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出了門,就像所見所有人都是尊貴的客人,要保持熱情和尊敬,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每次出征,早上接到命令,晚上就出發,行裝都不收拾。這是臣禮,叫“急趨君命”。《論語》裏孔子說:“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國君有事召見,傳命一來,都不等車駕準備好,馬上就走,步行急趨。步行,難道比車還快嗎?為什麼不等車呢?這是禮!家人自會準備好車駕追上來,再上車。所謂急趨君命,出行而車駕隨之。所以吳漢不是不要行裝,而是先去執行任務,行裝由家人隨後收拾好送來。

4匈奴進攻上黨、天水,逼近扶風。

5劉秀苦於風眩症(高血壓),病得很厲害,命陰興兼任侍中,到雲台廣室接受臨終遺言。後來,恰好病好了,召見陰興,希望他接替吳漢的大司馬職務。陰興叩頭流涕,堅決辭讓,說:“臣不敢愛惜自己身體,只是我實在才德都配不上這樣的高位,怕有損陛下的聖德!”至誠之情,發自內心,感動左右,劉秀於是聽從了他的意見。

太子太傅張湛,自從郭皇后被廢,就稱病不朝。劉秀強迫他出山,想任命他為大司徒。張湛堅決以生病為由,不肯再上朝任事。劉秀於是將他免職。

六月十四日,任命廣漢太守、河內人蔡茂為大司徒,太僕朱浮為大司空。十六日,任命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代理大司馬職權。

6六月十九日,中山王劉輔改封為沛王。以郭況為大鴻臚,劉秀數次到他家做客,賞賜金帛,豐盛無比,京師的人都把郭況家稱為“金穴”(郭況是郭皇后弟弟,劉秀補償被廢的皇后家族)。

7秋,九月,馬援從交趾回來,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勞他。馬援說:“方今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邊,我想自告奮勇,前往征討。男兒當死於邊野,馬革裹屍還葬而已,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身邊呢?”孟冀說:“對!烈士就應該這樣!”

【華杉講透】

這就是“馬革裹屍”成語的由來,馬援因為這四個字,千古留名,但是,這恰恰違背了將道。戰士當不怕死,但不能輕視死亡,不能有必死之心。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性格,一種高風險偏好。《孫子兵法》說: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將領有五種性格缺陷,是最危險的:

一、不怕死,一味死拼,就會被敵人所殺。

二、貪生怕死,一心求生,又會被俘虜。

三、憤怒急躁,經不起刺激,會中人激將計,憤而出戰送死。

四、廉潔,愛惜名譽,經不起污辱,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洗清別人潑到自己身上的髒水,而不顧性命地出戰,從而中計。

五、愛護居民,也會被人利用,或讓他為掩護居民而煩勞,或驅使人民為炮灰,讓他不忍作戰,而敵人就藏在裏面。

領導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性格。反之,領導者的災難,往往也是一種性格缺陷。這五種性格缺陷,都是將領的過錯,用兵的災害。軍隊覆滅,將領身死,都是由於這五種危險造成的,不可不警惕!

馬援就佔了第一條,他最後的災難性結局也是因為這一條,他死不要緊,他帶的士兵卻也要白白跟他送死。孫子一定不願意戰死疆場,他一定要安安穩穩死在床上。再引用一句巴頓將軍的講話:“士兵們!我不要你們為國捐軀。為國捐軀,那是敵人的事。”

8冬,十月二十日,劉秀巡視魯國、東海國、楚國、沛國。

9十二月,匈奴進攻天水、扶風、上黨。

10十二月二十八日,劉秀車駕還宮。

11馬援自請出擊匈奴,劉秀批准,派他出兵屯駐襄國縣,下詔命百官送行。馬援對黃門郎梁松、竇固說:“大凡人得了富貴,還可能又歸於貧賤。卿等如果不想再貧賤,居於高位,就要好好把持住自己,經常想想我今天的話!”梁松,是梁統之子;竇固,是竇友之子(都是馬援晚輩)。

12劉尚進兵棟蠶,連戰連捷,將他們擊破。

建武二十一年(乙巳,公元45年)

1春,正月,劉尚追擊到不韋縣,斬棟蠶部落酋長,西南夷全部平定。

2烏桓與匈奴聯軍侵犯邊境,代郡以東地區受烏桓摧殘尤為深重。烏桓基地接近邊塞,早上出發,傍晚就抵達邊塞城下,沿邊五郡民眾,家家戶戶都深受其害,以至於郡縣損壞,百姓流亡,邊陲蕭條,沒有人煙。秋,八月,劉秀派馬援與謁者分別修築堡壘要塞,重新整頓郡縣,或者先任命郡守、縣令和地方官長,召還人民。烏桓居住在上谷塞外白山的部落是其中最強悍的,馬援率領三千騎兵前往攻打,無功而返。

3鮮卑一萬餘騎兵侵犯遼東,太守祭彤率數千人迎擊,親自披甲,衝鋒陷陣,鮮卑大敗奔逃,投水淹死者過半。祭彤窮追出塞,鮮卑人急於奔命,都拋棄兵器奔散而走。從此鮮卑震怖,畏懼祭彤,再也不敢來了。

4冬,匈奴進攻上谷、中山。

5莎車王賢逐漸驕橫,想要兼并西域,數次攻打其他諸國,勒索賦稅。諸國愁懼,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都派遣兒子入侍漢朝,獻上珍寶,等到接見時,都叩頭流涕,請求得到西域都護保護。劉秀認為中原初定,北部邊境還沒有賓服,把他們送來做人質的王子再送回去,只是厚厚賞賜。諸國聽說漢朝拒絕設置西域都護,並且將王子們都送還,大為憂恐,送信給敦煌太守說:“希望把王子們留下,以示莎車,就說王子們都留下了,西域都護將要出塞,讓莎車停止軍事行動。”裴遵彙報上來,劉秀同意。

建武二十二年(丙午,公元46年)

1春,閏正月十九日,劉秀巡幸長安。二月己巳日(二月無此日),返回洛陽。

2夏,五月三十日,發生日食。

3秋,九月初五,發生地震。

4冬,十月十九日,大司空朱浮被免職,二十日,任命光祿勛(總領宮內事務,宿衛宮殿門戶)杜林為大司空。

當初,陳留人劉昆為江陵縣令,縣裏發生火災,劉昆對着火叩頭,火一會兒就滅了。後來,升任弘農太守,老虎都背着幼虎渡河跟着去。劉秀聽說后,深為驚異,徵召劉昆接替杜林為光祿勛。劉秀問劉昆:“之前你在江陵,轉變風向滅火;後來到弘農,老虎都渡河跟着你去。你是行的什麼德政,得到這樣的感應?”劉昆說:“偶然而已。”左右皆笑,劉秀嘆道:“這真是長者之言!”下令旁邊的史官把這件事載入史冊。

【華杉講透】

董仲舒建立了天人感應的學說,君王行仁政德政,天就以祥瑞鼓勵;君王行暴政或有過失,天就以災異懲戒。這一年,從《資治通鑒》記載上看,前有日食、地震,後有蝗災。一般情況下,都要朝議自檢自糾哪裏做錯了,朝臣往往也藉機諫勸君王,或將天變感應栽在政敵身上,打擊政治對手。而劉昆卻用“偶然耳”三個字,將自己身上的祥瑞輕輕拂去,大有意味。

5這一年,青州發生蝗災。

6匈奴單于輿去世,子左賢王烏達鞮侯即位,沒多久又死了,其弟左賢王蒲奴即位。匈奴境內連年旱災蝗災,赤地數千里,人畜飢餓,再加上瘟疫,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單于畏懼漢朝乘人之危來攻打,派使者到漁陽,請求和親。劉秀派中郎將李茂回訪匈奴。

7烏桓乘着匈奴虛弱,擊破之。匈奴向北遷徙數千里。瀚海沙漠以南成為無人區。劉秀下詔,撤除諸邊郡亭障偵察兵及邊防官兵,以財帛招降烏桓。

8西域諸國王子久留敦煌,都愁思家鄉,想要逃回去。莎車王賢知道漢朝沒有設置西域都護的意思,於是擊破鄯善,又攻殺龜茲王。鄯善王安上書說:“希望再派王子入侍朝廷,並請求設置西域都護。如果漢朝不設都護,我們只能跟從匈奴了。”劉秀回復說:“我國的使者軍隊都無法派出,如果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你們願意歸附誰,都自己決定。”於是鄯善、車師都歸附匈奴。

【班固曰】

漢武帝時代,一心想要制伏匈奴,擔心他兼并西域,聯盟南羌,於是在河西地區設置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開玉門關以通西域,截斷西域右臂,隔絕南羌、月氏。單于失去外援,於是遠遁,瀚海沙漠以南,不再有匈奴王庭。那時候,正是文景之後,從高祖、孝惠帝、呂后、文帝、景帝,人民休養生息已經經歷五世,財力有餘,士馬強盛,所以,看見犀牛、玳瑁,就建立珠厓七郡;想到蒟醬(一種胡椒科植物做的醬)、竹杖,就開闢牂柯、越嶲;聽說天馬、葡萄,就打通大宛、安息,從此之後,遠方珍奇異物,四面而至。於是修治園囿,擴建宮室,盛張帷帳,美服珍玩,酒池肉林,招待四夷賓客,做魚龍、角抵的遊戲,以供觀賞娛樂。至於賞賜贈予,萬里相送,師旅之費,不可勝計。結果國用不足,就壟斷酒類專賣、食鹽專賣、鐵器專賣,又改換貨幣,鑄百金幣、皮幣,稅收之密,一車一船都要交稅,馬、牛、羊、豬、狗、雞都要交租。民力用盡,財用枯竭,再加上凶年,寇盜並起,道路不通,就開始派出欽差使者,穿着繡衣,拿着斧鉞,斷斬於郡國,才鎮壓下去。所以,在漢武帝末年,才決定放棄輪台屯田,並下達哀痛罪己之詔,這不就是仁聖之君,也有了悔意嗎?

況且,要通西域,近有龍堆,遠有蔥嶺、身熱、頭痛、懸度等險惡地勢,淮南王劉安、杜欽、揚雄等人的議論,都認為這正是天地用來分界地域,隔絕內外的安排。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散弱小,不能統一,雖然他們歸屬匈奴,但是並不親附。匈奴能得到他們的馬匹、牲畜、氈子、毯子,但是並不能真正統率他們,與之共進退。西域與漢朝隔絕,道路又遠,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盛德在我,不需要到西域去取。所以,自從光武帝登基以來,西域思念漢朝的威德,都希望歸附,數次遣使,送來王子做人質,希望派出西域都護統治他們。聖上遠覽古今,因時制宜,辭而不許。當年大禹善待西戎,周公拒收白稚,太宗不接受千里馬,他們的遠見卓識,光武帝都兼而有之了。

【柏楊曰】

大禹善待西戎部落,不是為了壓制他們,貪圖貢物,而是為了謀求和平。南方越棠部落給周成王進獻白色野雞,周成王問周公。周公說:“恩德沒有加在他們身上,就不應該接受他們的獻禮。政令沒有到達他們那裏,就不應該接受他們為臣屬。”太宗劉恆不接受千里馬,參見公元前179年記述。

【華杉講透】

西域並非不願獨立,非要做漢朝臣子,他們是要漢朝提供軍事保護,替他們和匈奴作戰罷了。劉秀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加上他的性格,本身沒有那麼大征服欲,在建國大業中,仗也打夠了,厭倦了軍旅之事,只想休養生息。到了下一代,就又有資本徵伐了。班固西域之論:“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盛德在我,無取於彼。”墨跡未乾,他的弟弟班超,就要在西域建功立業,名垂青史了。

三千年歷史,無非此一時,彼一時。俱往矣,經驗屬於過去,教訓還看今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公元36年一公元46年,共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