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是希望的開始

12 >> 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是希望的開始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它告訴我們在做事時,要想成功,必須具備毅力和恆心。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愚公每天都去挖土,世世代代下來,甚至能夷平兩座大山,這一事實同樣告訴我們,不能輕視“小事”的力量。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願意以“這是小事”而放棄努力。因為這是小事,所以我們根本不用去費心;因為這是小事,所以我們根本不用認真對待;因為這是小事,所以我們根本不用為之努力。因為這種想法,我們常常對一些小事置之不理。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我們才能鍛鍊出解決大事的能力和經驗。

東漢時期有個叫陳藩的少年,胸懷大志,獨居一室,屋裏髒亂不堪。

有一天,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前來看望他,眼見屋裏如此髒亂就對他說:“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客?”

陳藩聽見這話大聲答道:“大丈夫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

聽見這話,薛勤立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藩立即無言以對。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和例子中的陳藩很像,十分驕傲,而且胸懷大志。當然,這種想要“掃天下”的決心是難能可貴的,但他們卻忘了,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日積月累、由小及大,任何“掃天下”的志向都要從“掃一屋”開始。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是干大事的,所以在平時工作中,總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對於一些小事,總是一副看不起的樣子。卻不知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很難取得成功。他們不明白,任何偉大的成功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的。

《致加西亞的信》一書被很多軍隊、企業奉為培養士兵、員工的必讀書,這本書中曾寫到:“世界上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細小的具體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須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開始做起,只有從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終成功。”

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做起的,但有時候,能把每件小事都做好,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孫東俠是個普通的遼寧姑娘,她的家在遼寧,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她卻終年生活和工作在茫茫戈壁中的航天城裏。

2001年,孫東俠從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電器技術專業畢業。後來,她成為一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的技術人員,並在“神七”任務中,負責遙測數據接收工作。

表面看來,這項工作沒什麼,不過是接收一些數字、時間的數據罷了。然而事實上,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甚至直接關係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臨射前30分鐘到點火后125秒鐘,這是遙測信號接收最關鍵的時間段,此時接收的數據會直接反映給故障檢查系統。一旦數據有異常,系統判斷火箭、飛船的運行狀態不正常,必須立即做出決定,是停止程序還是緊急關機。

因為關係重大,所以在工作中,孫東俠總是格外認真負責。她常說:“把很多小事做好了就是做了一件大事。”

在為“神七”任務進行準備的設備檢修檢測過程中,有幾組數據非常不穩定,孫東俠發現了這點異常。其實,她原本只需把這些數據反映給各系統就可以了,有什麼問題各系統會處理。但孫東俠還是不放心,她覺得這背後一定存在很大的隱患。於是,她開始和同事們努力查找原因,結果發現各設備的運行並沒有異常。

即便如此,她依然沒有放棄,依舊順藤摸瓜地繼續向上查找,最後終於發現出現問題的是戶外的信號通道的增益放大器。孫東俠說:“因為增益的強弱會影響信號的強弱,這樣就會使我手中設備接收到的數據不準確。數據不可信,各系統也就不能正確判斷自己設備運行狀態,這對‘神七’來說非常危險。最後我們把設備送回了廠家修理,現在我們接收的數據都是真實可靠的。”

孫東俠能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即便這件事再如何小,她都能認真努力地去做好它。其實,這種認真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種不平凡。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額外”的努力

在工作中,只是竭盡全力完成自己該做的事還遠遠不夠。在“分內”工作之外,怎樣看待“額外”的工作,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有些人在工作中總是一副敷衍了事的態度,當工作安排到他們手上,他們會去做,但並不會竭盡全力。例如讓他們與某人取得聯繫,他們會打打電話,發發微信。如果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就會理所當然地聲稱“無法聯繫上”。

還有一些人恰好與之相反,他們不但會竭盡所能地完成任務,還會在完成任務后,盡量多做一點點。例如,多收集一些資料,多做一些計劃等。

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你確實沒有義務再額外去做些什麼。但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更具備競爭力,我們完全可以自願去做這些事。

有些人總覺得,每天額外去做一些事,完全是浪費我們的時間。他們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每天多做一點點不僅能得到他人的讚譽,還能鍛煉我們的能力,讓我們更被需要。

李梅是一家著名國際公司的員工,公司里人才濟濟,長相平平、學歷平平的李梅實在不怎麼顯眼。她像大多數人一樣,每天穿梭在小小的格子間中,從來無法引起大老闆的重視。

後來,大老闆上調,公司來了一位新領導。有一天,本來已經下班的李梅因為鑰匙忘在辦公桌上了,只好重新回公司去取。當她到達公司后,發現新老闆的辦公室還亮着燈。她想可能是因為這位老闆是剛來的,對公司情況還不熟悉,所以才會工作到這麼晚吧。

想到這裏,她忽然停住了離開的腳步,心想也許老闆現在對公司各處還很陌生,說不定會需要她的幫助。

於是,李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開電腦,開始繼續做今天未完成的工作。過了一陣兒,新老闆推開辦公室的門走了出來,開始站在原地左右張望。

李梅起身過去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李梅的出現讓老闆有些驚訝,但他還是說道:“哦,是這樣,我辦公室的打印機好像沒墨了,我想換上一個,但不知道大家平時都把墨盒放在哪兒?”於是,李梅幫新老闆找好墨盒並換上,然後回到座位上繼續工作。

就這樣,從那以後,每天下班李梅都會多留一會兒,有時是繼續做今天未完成的工作,有時是整理明天需要的東西。而新老闆在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會招呼李梅幫忙。

又過了一段時間,新老闆對公司的環境已經十分熟悉,所有工作也都上了正軌,所以下班后很少再留下來。可李梅卻一如既往,她已經養成了每天下班多做一點兒的好習慣。因為她發現雖然只是留一會兒,但這時的工作效率卻很高。而且因為前一天多做了一點兒,第二天的工作就會變得很從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忙忙碌碌了。

半年後,新老闆的助理辭職了。當人力資源主管詢問老闆是直接從外面重新招人呢,還是從公司內部提拔時,新老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梅,李梅順利地得到了提升。

養成每天多做一點點的習慣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它會培養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從其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還能防止我們在安逸悠閑的環境中變得越來越懶散。

除此之外,積極主動地去做一些額外的工作還能為我們帶來機遇。如果這件事原本不該你做,但你能主動去完成,無形中你就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

1923年,余彭年出生於湖南省婁底漣源市,父母都是小商人。少年時,他曾去長沙求學,畢業后幫父親打點生意。然而,當時時局動蕩,生意並不好,迫不得已之下,余彭年決定獨自去上海闖蕩,在上海做各種小工。

1958年時,余彭年從上海申請去往香港。他剛到香港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想要找個工作非常不容易。後來,經過幾番努力,他終於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雜工的工作,每天的任務就是打掃衛生、收拾廁所。

對余彭年來說,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所以他十分珍惜。每天,他都會把廁所和員工辦公室收拾得乾乾淨淨。不僅如此,即便是休息日,當別的勤雜工都回家休息時,余彭年依然照常工作。平時的工作是他應盡的職責,可休息日的工作卻是他自願做的。他知道每個周末都會有員工來加班,他覺得自己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環境。

就這樣,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余彭年從來沒有休息過。後來有一天,公司老闆恰好在星期天來加班,發現了余彭年的舉動,當他得知這半年來每個休息日他都這麼做時,立即把他叫到自己辦公室,給了他一個在公司辦公室工作的機會。

余彭年不但工作勤奮,而且頭腦靈活,所以之後不斷地被提拔,一直做到公司總經理。幾年後,他覺得自己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想要自己開公司。當他將這一想法告訴給公司老闆時,得到了老闆的大力支持。這位老闆相信余彭年的能力,不僅同意他辭職創業,而且還在資金上大力支持他。

隨後,余彭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涉及地產、旅遊等多個方面。他成為香港知名商人,是歷任香港元朗博愛醫院總經理、富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以及彭年酒店董事長。同時,他還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建立超十億美金民間慈善基金會的慈善家。

正是因為能在工作中多做一點兒,多出一份力,余彭年才獲得了取得更大成功的機會。

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不被重用,卻從不反省自己的行為。無論做什麼,他們都敷衍了事,幸運之神又怎麼會眷顧他們呢?與他們相比,那些好運氣的人往往是願意付出更多努力的勤奮者。他們願意做得更多,願意堅持得更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算每天多走一步,一年下來,他們與目標的距離也會縮短三百六十五步。

每天多做一點點,並不是件難事。我們只要明確自己心中的目標,向著那個方向多想一點兒,比其他人再多做一點兒。總有一天,這個目標不會再如此遙不可及。

怎樣吃掉一頭大象?一口一口吃

生活中會面臨很多問題,有些問題複雜棘手,常使我們還沒開始就已經被嚇倒了,將它誤認為是“不可能解決的事”。那如果將這些難辦的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呢?那樣還難解決嗎?

如何吃掉一頭大象?答案很簡單,一口一口吃。這裏面蘊含的智慧很深。有些大事看起來很難,甚至遙不可及,但只要我們將它分解開,每次都專心解決一些小事。總有一天,這個大象會被我們吞入腹中。

在法國德龍省羅芒以北的Hauterives村,有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被稱之為“郵遞員希瓦勒的理想宮”。在1969年時,此地被批准成為文化遺產。

然而,他的建造者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郵差。自從第一次在送信的路上發現了石頭的奇特和美麗后,每次送信,他都會撿一些石頭帶回來。

這中間也曾有人嘲笑他,說他是平白給自己增加負擔,但他依然沒有放棄,甚至萌生了想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個城堡的想法。於是,之後每次送信時,他都會推一個獨輪車,將那些看中的石頭帶回來。

白天送信、撿石頭,晚上回來堆砌建造。就這樣,他花費了33年時間,終於將這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為世界現代藝術史上增添了最獨特的一筆。

用撿來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在很多人眼裏,這都是一個笑話,是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可是,希瓦勒卻將這個大問題分解成了小問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每天在送信的同時,撿回一些石頭,並把它們擺到合適的地方去。剩下的,只要交給時間就可以了。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每一個大成功都是由一個個小成功積累起來的。我們的能力也許不夠,想要獲得巨大的成功也許很難。但想要得到一個小成功卻很容易,也許一個小成功什麼都改變不了,但無數個小成功積累起來,我們依然會成為巨人。

伯森·漢姆在1983年因徒手攀登上了紐約帝國大廈被賦予了“蜘蛛人”的稱號,與此同時,他還創造了吉尼斯紀錄。

得知這一消息的美國恐高症康復聯席會向他發出邀請,希望漢姆能擔任此聯席會的顧問。

接到聘書後,漢姆打電話給諾曼斯,請這位聯席會主席查一查1042號會員的名字。很快,這位會員的名字就在電腦上顯現出來——伯森·漢姆。原來,他們要聘請的這位顧問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這一事實讓諾曼斯非常驚訝,就算是一個普通人,站在高處都會有畏懼感,更何況是一位恐高症患者呢?為了解開這個謎題,諾曼斯決定親自去拜訪一下伯森·漢姆。

然而,當諾曼斯來到漢姆的住所時,卻被另一景象吸引住了。現場的大多數記者竟然圍繞在一位老人的身旁,主角漢姆反倒在一旁無所事事。心中疑惑的諾曼斯向周圍的人打聽情況,最後得知原來這位老人是伯森·漢姆的曾祖母,今年已經94歲了。為了慶祝漢姆創造了吉尼斯紀錄,她特意從100公裡外的葛拉斯堡羅徒步趕來。她的這一行為真可謂錦上添花,不僅讓漢姆更顯榮耀,而且無意中還創造了一位老人徒步百里的紀錄。

有位記者向老人問道:“您已經這麼大歲數了,竟然還徒步走了這麼遠,難道您就不擔心自己的身體嗎?”老人笑了笑,大聲地說道:“小夥子,如果讓你一下子走完100公里,這顯然是件很難的事,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這樣做。可是,如果只是讓你走一步呢?這是誰都能辦到的,簡單得很。所以,你只要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上百公里總是會走完的。”

聽到這裏,諾曼斯恍然大悟。此時,他終於明白伯森·漢姆是怎樣克服恐高症,徒手攀登上四百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的了。原來,漢姆使用的方法和他的曾祖母並沒什麼區別。對於四百多米高的大廈,漢姆也許會有恐懼。但對於“一步”的距離,他卻並不害怕。他最後之所以會成功,不過是因為他像自己的曾祖母一樣戰勝了無數個“一步”而已。

如果我們的目標十分難以達成,那不妨學學伯森·漢姆,將它們分解成“一步、一步”的高度。每走完一步,我們就等於創造了一個小成功,總有一天,複雜的大問題會被解決,我們也會站在成功的高處。

其實,有些人也並不是不願意為了理想付出。可是,他們卻希望只付出一點兒努力就能成功。

有位畫家向朋友抱怨,說他花了一天畫的東西竟用了一年才賣掉。朋友想了想對他說:“那你為何不反過來呢?如果你肯花一年時間去畫點什麼,估計要想賣掉它,可能連一天都用不到吧。”

只有失敗者才會指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因為真正的聰明者十分清楚,成功從來是一步步得到的,它需要不斷地從部分成功中吸取經驗。無論何事,在做好之前,我們都必須努力。

我們必須記住:如果我們能付出和別人一樣的努力,一定不會比他差到哪兒去。而如果我們能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我們就比他更接近成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12 >> 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是希望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