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要懂得對自己的時間做精細化管理

10 >> 要懂得對自己的時間做精細化管理

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有一天,一位顧客來到富蘭克林報社前的商店裏,在猶豫了很長時間后,他終於開口向店員問道:“這本書多少錢?”店員回答:“1美元。”

顧客覺得1美元有點兒貴,他希望店員可以便宜點兒。然而無論他怎麼說,店員還是堅持原價。最後,顧客強烈要求見一見店長富蘭克林先生。迫不得已之下,店員只好答應了顧客的請求。將富蘭克林先生從印刷室中請了出來。

見到富蘭克林先生后,顧客繼續問道:“先生,這本書你能給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富蘭克林毫不猶豫地答道:“1.25美元。”

“什麼?剛才你的店員說這本書的標價是1美元。”

“他沒說錯,不過這是剛才的價格。事實上,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想離開我的工作。”

富蘭克林的話讓顧客十分驚訝,他覺得已經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必要了。於是他接著說道:“那好,你就說說這本書最少需要多少錢吧。”

“現在,我能給出的最低價格是1.5美元。”富蘭克林答道,語氣冰冷。

這位顧客想了想,掏出1.5美元放在桌上,拿起書默默地離開了。

為什麼這本書的價格會一直往上漲呢?因為對富蘭克林來說,時間就是金錢。那位顧客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主動照富蘭克林給出的價格付了錢。

很多成功者都跟富蘭克林一樣,他們對於時間非常重視,正是因為懂得了如何分配、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們才有別於失敗者,站在了人生的頂端。

對我們來說,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樣要懂得對自己的時間加以管理。

在所有時間管理的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確定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如果一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最後往往事倍功半。曾經看過一個小寓言,表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位農夫在砍樹,但他的斧頭實在太鈍了。所以每一斧下去,大樹只會破一點點皮。

這時,一位哲人恰好經過此地,看見這樣的情形就問道:“你的斧頭太鈍了,怎麼不去磨一磨再砍呢?”

誰知農夫答道:“我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

顯然,農夫就是個典型的分不清輕重緩急、優先順序的傢伙,所以就算付出成倍的努力,最後也只能得到一點點成績。

在時間管理工作法中有一種四象限工作法,這種工作法的意思是說,無論什麼工作,都可以分為四個類別:

第一種是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這種工作一般要求我們必須馬上做,或者近期內必須完成。它具有絕對的優先處理權。當然,之所以會比較緊急,很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拖延造成的。但此時,顯然已經不能再拖延了。所以必須立即着手處理。

第二種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這種事有很多,例如養生、全家旅行等,這些事因為關係到你的健康和家庭,所以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往往並不需要立即着手,而可以等到有空再去做,甚至有可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三種是緊急但不重要的工作。這種工作因為緊急,所以往往需要立即行動,所以優先級要僅次於第一種。

第四種是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工作。這種通常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做不做都可以,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如果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按照這種工作法將事情分類,事情的輕重緩急自然一目了然,我們也就能據此來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現在回想一下,你昨天一天都做了什麼?你的時間是否得到了最合理的分配?昨天有多少事是你“非做不可”的?又有多少事是你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是在浪費時間的?

有些人每天看起來忙忙碌碌,哪怕是偶爾的休息時間也要用來處理一些文件。可實際上,這種超負荷的方法並不合理,因為你的頭腦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很容易產生疲勞感,這樣一來,你在處理問題時出錯的概率就會變大。所以,雖然你看起來一天完成了很多工作,似乎很有效率,但最後很可能為了補救某項錯誤而花費更多時間。

所以,不如從一開始就將事情分好輕重緩急,針對不同種類的事情分配不同的時間。並且根據事情的緊急程度,確定處理事情的先後順序。

美國第39屆總統吉米·卡特被大家公認為“最繁忙”的總統,他總是事無巨細,所有事情都一手抓。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在他的任期內,並沒有創造出什麼突出的政績。

因此,在美國民眾眼中,他着實不算個功勛卓著的總統。所以,他下台時的支持率才會只有22%,並且沒有得到連任。這個支持率算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來,包括尼克遜總統在內的所有總統中最低的了。

作為一國總統,在做事時,應該分清輕重和主次,不能什麼都抓在手裏。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應該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來做更多的事。

避開雞毛蒜皮的瑣事

有位教授在給他的學生上課,他拿來一個大玻璃罐子,並在裏面小心地裝上了一些拳頭大小的石頭。他將罐子裝得很滿,直到再也放不進去一塊石頭為止。

然後,他衝著自己的學生問道:“你們快看這個罐子,它滿了嗎?”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滿了。”

聽見這樣的回答,教授轉身從身後拿出一罐沙礫。他毫不猶豫地又把這些沙礫倒進了罐子裏,並且晃了晃玻璃罐子,讓那些沙礫填滿了石頭的縫隙。看見這樣的情形,學生們都沉默了下來,心有所感。

這時,教授再次問道:“這回呢?滿了嗎?”學生們回答:“或許還沒滿。”

教授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從身後拿出一罐細沙,再次倒入了玻璃罐子裏。就這樣,沙礫和石頭的縫隙又被細沙填滿了。

他又問:“這回怎麼樣?滿了嗎?”信心大增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沒滿。”

教授高興地笑了,然後從身後又拿出一罐水來,再次倒入了玻璃罐子裏。水一點點浸入罐子裏沙石的縫隙中,直到罐子口才停止。

這時,教授抬頭問道:“誰能告訴我,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地答道:“這說明只要你肯努力擠一擠,時間總是會有的。”

聽見這樣的回答,教授搖了搖頭說:“不是這樣的,我想說明的道理很簡單。看看這些大石塊兒,我想說的就是,如果我不先把它們放進去,那我就再也沒有機會把它放進去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丟了西瓜撿芝麻”,意思是說抓住了小的,把大的給丟了,也就是說重視了次要的,把主要的給忽視了。這和上面的例子說的是一個道理,都是告訴我們,不要因小失大,因為一些瑣事而忽略了真正的大事。

那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呢?所謂的大事指的是那些能夠對我們的人生造成嚴重影響的事,例如我們的夢想、我們每一時期對自己人生的規劃。至於小事,則是指那些不能對我們的人生構成什麼影響的瑣事,例如今天上班要穿什麼衣服、要換一款什麼樣的新手機等。

著名的職業顧問羅賓斯曾規勸我們說:“別把精力放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多想想大事!不要讓那些瑣碎的小事情絆住了偉大的靈魂。”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只把目光放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顧及那些大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必須學會合理巧妙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分得清哪些事是大石塊,哪些事是沙礫,哪些事又是沙子和水。我們的罐子只有這麼大,如果不先考慮大事,那就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顧慮到。一旦你在罐子裏填滿了瑣事,那些真正的大事就再也放不進去了。

凌靜是個做事很乾脆爽利的女孩,她有一個原則,不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例如她夏天的襪子是肉色和黑色各一打,冬天的羊毛衫也一樣,一個款式黑、白兩色各買幾件。這樣她就不用把時間花費在挑衣服上了,也不用擔心襪子配不成對。她更願意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在工作中,而不是浪費在穿着打扮上。

凌靜有個好朋友叫李曉,兩人同在一家公司上班。不過性格卻天差地別,李曉是那種不化好妝絕不出門的女孩,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逛街。

有一次,李曉搬了新家,約凌靜周末陪她一起去買窗帘。凌靜覺得不過是買個窗帘,早上8點出發,兩個小時應該足夠了,並不會耽誤她下午的工作安排。於是,在李曉的軟磨硬泡下,凌靜答應了陪她一起去。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逛就是一整天。最開始去的兩家店,李曉嫌人家的樣式太老。後來的幾家又挑顏色,不是太艷了,就是太淡了。好不容易顏色相中了,她又嫌價錢太高,光在那兒和老闆磨價錢就花了一個小時。好不容易價錢講妥了,她又忽然覺得應該再去別家轉轉,說不定有比這個還合適的。於是,二話不說拉着凌靜就走,那家店的老闆臉都綠了。

出來后,凌靜說道:“不就是個窗帘嘛,差不多就得了,不值當為此花費這麼多時間。”李曉卻不同意她的說法,她認為這個窗帘事關重要,簡直決定了她的生活質量。

凌靜真是弄不明白,她的生活質量和一條窗帘有什麼關係?但也沒辦法,只能繼續陪李曉東奔西跑。

一整天,她們幾乎將整個市裡賣家紡的地方都逛遍了。最後,好歹算是勉強找到一條令李曉滿意的,顏色適中,價錢也適中,樣式也不錯。但在凌靜眼裏,這條和第一家看見的幾條沒多大區別。好在一陣砍價還價后,李曉終於乖乖地掏錢付了賬。此時的凌靜長舒一口氣,自己終於解脫了。

坐在回家的車上,凌靜心裏有些懊惱,昨天真不應該答應李曉的邀約,如果把這個時間花在工作上,她應該已經做完了這個月的財務報表,離自己的升職更近了一步。

買條窗帘而已,真的是件小事,完全沒必要為此花費這麼長時間。只有生命中的那些大事才值得我們花費如此多的時間思索來思索去,反覆比較鑒別,最後做出決定。例如買房子、結婚。因為這些大事才真正關係到我們的一生,影響我們生活的質量。至於那條窗帘,相比之下,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瑣事上,那你的一生恐怕也就沒時間做什麼大事了。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將自己從那些瑣事中解脫出來,千萬不要捨本逐末。

一隻鼬鼠向獅子發起挑戰,但沒想到的是,獅子毫不猶豫地拒絕應戰。於是,鼬鼠說:“怎麼?你害怕了嗎?”獅子看了看它答道:“倘若我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以後所有的動物恐怕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寓言雖小,裏面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它告訴我們,對於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我們完全沒必要投入過多時間和精力。如果想要成功,我們就不能讓瑣事牽絆住了腳步,而是應該緊抓自己的目標,大步向前。

別把工作拖到最後一刻

如果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銀行都會給你的賬戶打入8.64萬元。但是,每天晚上,這個賬戶會被清零。如果是這樣,我們最好的做法應該是什麼?答案很簡單,當然是每天都把這8.64萬元拿出來用掉。

其實,這8.64萬元就是我們每天擁有的全部時間,如果你這一天的時間沒有得到合理安排,最後剩餘的也無法累積到明天,只能白白浪費掉。

所以,我們做事時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要“物盡其用”,千萬不要拖延,否則你昂貴的時間就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浪費掉了。

話雖然說的沒錯,但在現實中,依然有很多人願意將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後一刻不得不去做。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這種情況稱為“最後通牒效應”,也可以叫最後期限效應。這種現象指的是很多人在從事某種活動時,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例如準備不足之類的,而將事情一拖再拖,可是如果到了不能拖的情況下,或者已經到了規定的時間,這也一樣能完成任務。其實說白了就是,總將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

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從人格結構動力理論上來看的話,可以說人格中的“本我”遵循快樂主義原則,天性就喜歡避重就輕。所以對於那些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的事,自然會下意識地想要逃避,或者希望可以走捷徑。而“超我”遵循“理想主義”原則,有完美主義情節,總覺得提前的準備工作還沒做好,應該有更完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可是,事情這樣拖延下去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因為有了更好的準備而圓滿完成,反而會因為時間的倉促,最後不得不敷衍了事。

2014年,世界盃的比賽在巴西舉行。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到4月23日距離比賽正式開始還有50天的時候,巴西對世界盃的籌辦工作依然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例如,原本定於2013年12月31日竣工的12座世界盃場館依然有3座沒有完工、而大部分世界盃球場內外的基礎工程,如交通、網絡等也遠未達標。

除了拖沓的工程進展外,還有很多地方陸續發生暴亂。這也給巴西世界盃的安全造成很大隱患。

更有甚者,因為這種不明原因的拖延,很多球場內網絡檢測和更新都沒有完成,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甚至坦言,很擔心巴西世界盃會成為一屆記者無法發稿的世界盃。

這話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原本為了改善網絡,電信運營商要求的是至少提前120天讓他們進駐場館安裝相關器械。可是,在距世界盃開賽只有50天時,有些場館還沒交付。所以,最後他們不得不派出一百多名技術人員不分晝夜地鋪設網絡,但負責人還是說,網絡死角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不能按照預定計劃去完成目標,非得將所有事拖延到最後一刻去完成,很容易造成巴西世界盃這種混亂的局面。而且因為時間不充裕,所以不可避免地會遺留下很多問題。

不僅如此,如果總將事情拖延到最後,我們就不得不一下子做很多事,身體很容易因此感到疲憊,頭腦和精神也會不濟。這樣一來,我們就會事倍功半,原本只需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事,我們很可能需要花費兩個小時來干。

其實,這就和我們常說的“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一個道理。有些人覺得事到臨頭的感覺更有刺激性,會讓他們更快地完成工作。然而細細想來,這種做法其實相當危險:第一,因為可以用來完成工作的時間變短了,所以產生錯誤的概率就會變大;第二,因為時間緊迫,可能有些錯誤你都來不及發現,就算髮現了,也可能來不及改正;第三,一旦出現臨時變故,就會讓你措手不及,很可能無法正常完成任務。

所以,千萬不要總是把事情拖延到最後一刻才去做,我們應該制訂合理的多步目標和計劃,而且每一步我們都要保證自己能夠負荷。除此之外,還有對自己能支配的時間進行分段管理,逼迫自己在約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計劃好的任務。

零碎時間,值得重視的話題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還有人說,只要知道一個青年怎樣度過他的業餘時間,就能預言出這個青年的前程怎樣。

每一天,總有很多人不停地嚷着自己有多忙。他們忙着做這,忙着做那,唯獨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他們總是在不停地等待,等着一個能有幾天或幾星期的假期出現。於是,那些細碎的時間就在這種等待中,一點點溜走了。

1903年的紐約數學學會上,有一位叫科爾的科學家,他通過令人折服的運算論證,證明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在人們的驚詫和讚許之餘,有人向科爾問道:“這個課題您花費了多少時間?”

科爾回答:“3年裏的全部星期天。”

科爾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業餘時間加以利用,依然能有很大的成就。

在少年時期,富蘭克林生活的環境十分艱苦,他是家裏的第十五個孩子,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兒子。家裏孩子太多,錢財方面自然捉襟見肘。所以,十歲時,富蘭克林輟學了,回到家裏幫父親做蠟燭維持生計。算起來,在他的一生中,只在學校待過兩年。

當他十二歲時,他去了一個小印刷店當學徒,這一干就是十年。可是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富蘭克林從未放棄過學習,他將所有閑暇時間利用起來,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有時整夜不睡覺,以便於將借來的書讀完,儘快歸還。而且他所讀的書涉獵的範圍極為廣泛,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學術論文,他都會閱讀。

後來,富蘭克林成為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商、印刷商、慈善家,同時還是記者和發明家。避雷針就是他的發明。那句眾所周知的“時間就是金錢”正是出自他口。

我們相信,富蘭克林之所以能在各方面都取得非凡的成就,和這一時期利用閑暇時間積累的大量知識有很大關係。

成功的人總是善於利用他們的業餘時間,尤其是早上,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與其早上躺在被窩裏睡懶覺,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

要知道我們的頭腦在早上是最清醒的,因為它已經經過了一整夜的休息。所以,如果這時能做點兒運動或者讀幾頁書,會讓我們的精神更加飽滿,在面對新的一天時更加積極。

現代的年輕人大多睡得晚起得也晚,所以很多時候,甚至來不及吃早飯就開始着急忙慌地趕地鐵、趕公交車。最多在路上買些小吃,在到公司之前狼吞虎咽地吃完,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我們的健康。

如果我們能早起一點點,就能享受一頓美味可口的早餐。這樣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會讓你擁有一個好心情,在工作時更有效率。而且早上是氧含量最高的時候,所以如果我們能早起一點兒,在戶外鍛煉一小會兒,無論是對我們的身體,還是對我們的工作,都會有很大幫助。

對於那些不善於利用業餘時間的人,希望他們能牢記15分鐘原則,有些著名的作家正是利用這個原則完成了一本本書稿的寫作。

首先,我們要必須確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保證自己每天會在這件事情上花費至少15分鐘。無論發生什麼,出現什麼意外情況,都必須保證這15分鐘的順利執行。

15分鐘的時間並不長,但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其形成的力量無疑是可怕的。如果不算星期日,每周六天,每天15分鐘,那一年下來,我們就會在這件事情上花費78個小時,這個時間着實不短。

不僅如此,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就算不在15分鐘之內,一些其他的閑暇時光,你的腦海中也會一直想着自己想做的事,偶爾還會冒出一些新奇的點子。這樣一來,到了最後,你會發現1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你會將那些閑暇時間都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在那兒抱怨自己太忙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10 >> 要懂得對自己的時間做精細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