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十八世紀

三 十八世紀

十五法國

十八世紀為理智主義最盛之時代。文藝復興,希臘之文明,流播歐土,人心久苦束縛,遂競赴之,本其自然之情意,力與禁欲主義抗,以立主情之文學。時學術亦主懷疑實驗,破煩瑣學派(Scholasticism)之障,成主智唯理之哲學。及思潮衰落,文學亦隨以不振。哲學則緣理智為重,乃不與之轉移,自Bacon創經驗說,Descartes立唯理論以來,且益複發達,影響漸及於文學。於是向之誕放繁縟之詞,悉見廢黜。凡事一準理法,不得意為出入。是事始於十七世紀中,至十八世紀而極盛。論其趨勢,與文藝復興之運動,蓋相違忤,唯奉古代著作為師法,則差有相似者,故並稱尚古時代也。然其所尚,第在形式而非精神,又抑制情意,以就理法,亦有偏至。故及Rousseau出,倡復歸自然之說,而昔日文藝復興之精神,復現為Romanticism而代興也。

歐洲十八世紀之文學,以英法為極盛。二者之中,又以法之影響為最大。百年之內,由專製為共和,由羅馬舊教為信仰自由,由尚古主義為傳奇主義,凡此急轉,皆大有影響於世界。而推其元始,並由當代思潮所動蕩,文人學者,本其宗信,各假文字之力,宣揚於眾,以抵於成。此十八世紀法國文學之所以異於他國,亦所以異於前代者也。十七世紀之思想,雖亦力去故舊,傾向自由,然僅以個人為主,而是時則推及於人群。十七世紀之著作,其不朽者止因美妙,初不以宣傳宗旨為務,是時則多以文字傳其思想,不僅為貴人媮樂之具。凡此趨向,蓋已見於路易十四世時,LaBruyère作《人品》,於社會敝俗,已多慨嘆之辭。至十八世紀,而致意於此者,乃益多矣。

FranoisFénelon(1651-1713)在路易十四朝,為皇孫師保,取材希臘史詩,作Télémaque一書以教之。以散文作詩,以小說談教育,甚有特色。於政治道德,尤多新義,已有立君所以利民之說,后遂以是罷免。宗教上之懷疑思想,則先見於BernarddeFontenelle(1657-1757)所著《神示史》(HistoiredesOracles)。以論辨希臘羅馬托宣之俗為名,而實於景教神異之說,加以掊擊。蓋所言雖限於古代異教,而迷信起原,本無二致,鑒古征今,可知正教之奇迹,與外道之神言,相去固不一間也。及Montesquieu之《波斯尺牘》(LettresPersanes)與Voltaire之《哲人尺牘》(LettresPhilosophiques)出,而此新思潮,遂益復完全表見矣。

Charles-LouisdeSecondat,BarondeMontesquieu(1689-1755)以《法意》(Del'espritdeslois)一書聞於世。《波斯尺牘》成於一七二一年,假為二波斯人記游法所見,貽其新友之書,於當時政教社會各事,加以評騭。微言妙語之中,實寄憂世之深情。Montesquieu雖法家,亦長於文。是書托之波斯人作,則便於評議,又借東方風俗以為渲染。簡畢往來,遊人記所目睹,而故鄉消息,則舉波斯之事相告。宮闈之中,婦寺構煽,尤多隱秘,為談論之資,故其結構純為小說,而對於政教之意見,則精神仍與《法意》近也。Voltaire本名Franois-MarieArouet(1694-1778),顛到其姓以自號。以訕謗疑罪被放,后復被禁錮十一月。至一七二七年,又與豪家斗,遁居英國三年。遂作《哲人尺牘》,詳述英國情狀,而於信仰自由,尤所神往,重真理愛人類之氣,露於行間。法國當局慮其惑人,遂禁傳布,並命刑吏以一冊焚於市雲。Voltaire所作,初多詩曲,嘗仿史詩作LaHenriade,詠亨利四世事,甚行於世,至比之Vergilius,然實非其特長。《尺牘》以後,著作甚多,雖種類殊別,而思想本柢,在破迷執而重自由則皆同。六十歲后,隱居村間,多作答問小品傳布之,攻難宗教甚力。蓋天性既與宗教之神秘思想素相遠,而感覺又特明敏,多見當時冤獄,如Calas,Sirven,LaBarre等案,事至凶酷,其因乃悉由教爭。故平生以摧毀污惡為務,若其所謂污惡(L'infame)者,則宗教也。唯Voltaire雖以宗教為文化進行之大敵,毀之不遺餘力,而於政法乃頗主保守。其論藝文,亦奉古代義法,與並世文人別無所異。

二子《尺牘》之出,為新思想代表,而當時絕少應和。及中葉以後,世事頓復變易,路易十五時政治日壞,弊已彰著,於是二人文字之功,亦漸成就。先覺之士,咸奮然有改革之心。此諸“哲人”(Philosophes)懷抱之旨,得以二語總之,曰理性,曰人道。既不足於現社會之情狀,乃欲以智識真理之力,破除一切偏執迷信愚蒙繆妄,合人群知力,以求人類之幸福。又以政教之敝,實由義旨之差謬,故當專務治本,以文字為道具,覺迷啟智,先謀國民精神之革新。而其影響,則崇尚理性,毀棄舊典,主思想自由,開近世科學精神之先路。護持人道,於非刑曲法之事,力發其覆,又反對奴制,非難戰爭,亦皆率先大號。其精神頗有與文藝復興時相類者。唯其為學,不求一己之深造,而冀溥及於大群。欲世界文化,分被於人人,得以上遂,至於至善之境。故對於現在,雖多不滿,而於未來則抱昭明之希望,此實當時哲人共通之意見。而其事業,則見之於編纂《類苑》(Encyclopedie)一事。為之長者,即Diderot也。

DenisDiderot(1713-1784)初佣於書肆,以賣文自給。其所宗信,由自然神教(Deism)轉為無神論,復進於泛神論。嘗作《盲人說》,假為英國學者之言,以申其意,坐禁錮三月。一七四五年,巴里書賈謀譯英國Chambers類苑,屬Diderot主之。Diderot允之,而不以轉譯為然,因招諸人,共理其事。教會忌而力阻之,共事者或稍稍引去。Diderot不為動,朝夕撰集,終得成,前後已三十年矣。其書本類書,又多草創,故未能盡美,唯傳播思想,則為力適偉,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之成功,實在於此。Diderot曾作戲曲論文。又仿英國Richardson等作小說。LeNeveudeRameau最善。當時未刊行,至十九世紀初Goethe自原稿譯之為德文,始見知於世。

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行事思想皆絕奇,影響於後世者亦獨大。Rousseau生而母死,父業造時表,使世其業,Rousseau不願,遂逃亡。少行不檢,飄流無定止。一七四一年至巴里,以音樂聞,又作劇曲得名,與Diderot等為友。偶讀報知Dijon學會縣賞徵文,論美術科學之進步與道德改善之關係,作文應之,得上賞。后又作文,論人類不平等之起原,並論其是否合於自然律,雖不得賞,而Rousseau之大事業,實已始於此。一七六一年後,LaNouvelleHélose,《民約論》(ContratSocial),mile相繼刊行,一時世論嘩然,政府公焚mile於市,欲捕治之,逃而免。Rousseau性好爭,又多疑,與Diderot絕交,又與Voltaire以文字互相詆諆。歷奔各地,皆不見容,益疑Voltaire害己。終應Hume之招,避居英國,始作《懺悔錄》(Confessions)。顧復疑Hume與謀將見陷,乃匿名返法國,至七八年七月暴卒。凡Rousseau思想,可以復歸自然一語,為之代表。意以為人性本善,若任天而行,自能至於具足之境,唯緣人治拘牽,爰生種種惡業,欲求改善,非毀棄文化,復歸於自然不可。其說與當世哲人之提倡文明,欲補苴為治者,迥不同矣。雖由今言之,或亦不無偏至,而其時發聾振瞶,為效至大。公道平等之義,由是復申於世。文藝思潮,亦起變革。其影響所及,蓋不止十八世紀之法國文學已也。

Rousseau中年所作論文,於當時虛偽浮華之俗,抨擊甚力,主復歸自然之說。Voltaire評之曰,汝使人將以四支并行矣。Rousseau意謂人生而自由,各自平等,社會後起,因被束制,強分貧富貴賤,強弱主奴之級。所言生民元始情狀,與社會起源由於契約,不與史實相合,Rousseau亦自知之。唯假以說明現狀由來,並指示未來之歸趣,則至為便捷。資財私有,實侵自然之權利,反抗權威,為個人之特權。人人相等,平民之尊,不亞於貴人學士,凡此諸義,皆得由是成立。及作《民約論》,乃由破壞而進於建設,示人以自由與政治得相調和,謂人生而自由,及其入世,乃隨處在縲紲中,故道在復返自然。然社會秩序,亦為神聖,則唯當變革社會制度,使益近自然,斯已可矣。故應本民約原旨,以投票之法,取眾人公意,立為政府,庶幾自由可得,平等可至。蓋人人以公意為意,自得自由,在民意政府之前,又人人平等故也。此Rousseau之民生思想,影響於後世人心極大。Robespierre亦私淑Rousseau之一人,至革命時而實行其說焉。

LaNouvelleHélose者,以小說而言家庭之改良。書仿Richardson,用尺牘體,言Saint-Preux愛Julie,而女從父命歸Wolmar,Saint-Preux斷望出走。后復還,遇Julie,歷諸誘惑,皆不失其守,未幾Julie以保育過勞卒。其書上卷,蓋以寫人間本性,發於自然。次卷則示其與社會之衝突,而終以節制,歸於和解。唯其本旨,乃在寫理想之家庭,簡單真摯,與世俗之虛偽者不同。mile者,Rousseau言教育之小說,述mile幼時之教育,一以自然為師法。生而不束襁褓,俾得自由。五歲就外傅,使親近生物,嬉戲日光顥氣中,凡虛偽造作諸事物,悉屏絕不使聞見。十二歲讀書,觀察實物,習為勞作,讀RobinsonCrusoe,學自助之道。十五知識初啟,教以悲憫慈仁之德,讀Plutarchos與古賢相接,讀Thucydides以知世事,讀LaFontaine以知人情。十八歲乃可教以信仰,進以美育,以成完人。Rousseau教育學說,本出理想,非經實驗而得,然至理名言,至今弗改。自Froebel以後,兒童教育,大見變革,實mile為之創也。

《懺悔錄》凡十二卷,為Rousseau自傳。自少至長,纖屑悉書,即恥辱惡行,亦所不諱。而顛到時日,掩飾事迹,亦復恆有。Rousseau性格,亦因此益顯其真。其為是書,意蓋欲自表白,謂天性皆善,第為社會所污,雖能自拔以至於正,而終為世之所棄。同時Saint-Simon亦自作傳記,於一己感情,鮮有敘及,蓋當時之思潮使然。Rousseau此書,則為寫精神生活,處處以本己為中心,導主觀文學之先路。且其愛自然重自由之意氣,亦浸潤而入於文學,為傳奇派之一特色。故言近世文學,於傳奇主義之興,不得不推Rousseau為首出也。

十七世紀以來,法國文體,歸於雅正,小說亦漸改觀。AbbéPrévost(1697-1763)初為牧師,后棄去,漫遊荷蘭英國各地。比歸,以著述自給。譯Richardson諸小說,又自作小說甚多,唯ManonLescaut一種稱最。其書蓋承LaFayette之餘緒,而更進於美妙。Manon既愛Grieux,復眷現世之安榮,Grieux知其不貞壹,而不能不愛,數經離合,終乃追隨至美洲荒野,及見Manon之死,實一世之傑作也。當時LeSage作GilBlas,仿西班牙之Picaresca,而實寫世相,稱百折之喜劇,Marivaux作ViedeMarianne,分析女子性情,多極微妙,皆為長篇佳制。十七世紀中葉而後,哲學思想,漸及小說,與感情主義溷合,於是面目又一變。Rousseau之LaNouvelleHélose,則具代表。寫人世之愛,發於本然,而歸於中正,讚揚物色之美偉,稱述理想之家庭,蓋以藝文抒情思,並以傳教義者也。繼其後者,為BernardindeSaint-Pierre(1737-1814),其PauletVirginie一書,上承Rousseau,下啟Chateaubriand,為新舊時代之聯鎖。Saint-Pierre幼讀RobinsonCrusoe及耶教傳道紀行,即有志遠征,立Utopia於荒島,棄人治而任天行,期造一美善之社會,后以政府遣,往Madagascar為工師,歸而作遊記,極贊自然之美。Rousseau方隱居巴里,甚相善,而Saint-Pierre亦病,幾發狂易,后漸愈,乃致力於學,作《自然研究》三卷,意見與Rousseau略同。謂自然慈惠而諧和,唯社會暴惡,實為之障。天地間事物,悉為人群樂利而設,瓜之大,以供家人之分享,而瓠尤大者,以備與鄰共之也。又以為欲求真理,當藉情感,不能以理性得之。當時人心已漸厭理智主義之寂莫,復生反動,Saint-Pierre之意見,遂為世人盛賞。一七八八年,《自然研究》第四卷出,PauletVirginie即在其中。言二人相悅,見格於姑,終至死別。寫純摯之情,以熱帶物色為映帶,成優美之悲劇。作者旨趣,蓋以自然與情愛之美大,與文明社會及理智人物相反比,而明示其利害。思想本之Rousseau,題材則取諸希臘Longos之DaphninkaiKhloen。唯薈萃成書,則為Saint-Pierre一己之作。書出,舉世嘆賞,那頗侖亦其一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近代歐洲文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近代歐洲文學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三 十八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