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山區小學(六)
區里供銷社新進了一批“王冠”牌加重自行車,售價一百多塊,也就是一千斤水稻的價錢。
一次最多可載運兩三百斤重量的貨物,很是適合賣冰棍、收山貨這樣的長途行商。
王世川毫不猶豫買下了一輛,騎在鄉村的機耕路上,開心的都快飄起來了。
80年的中國農村,自行車才剛剛興起,是富裕農民的第一代身份標籤。
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泡妞找對象的利器,其中的殺傷力不亞於今天的寶馬和大奔。
電影《人生》裏,高加林劉巧珍騎着自行車逛縣城的畫面,已經很遙遠了,卻是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記憶。
他們的青春歲月就是這樣的,騎着自行車去追逐遠方和愛情,或者是行走在求學的路上。
但對於農民王世川來說,自行車當然不是用來炫富和顯擺的。
和先前的木板車一樣,是他忍痛投資的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今後能否帶領全家人致富奔小康,就靠着它了。
幾十年後回過頭,縱觀農民商人王世川這輩子的人生軌跡,也是一個從徒步到運輸工具不斷升級的過程。
木板車、自行車、摩托車,再到大貨車時代,他的人生也達到了巔峰。
等到私家車、小汽車在廣大鄉村流行的時候,王世川他們這一代農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暮年。
不斷升級的大時代不但帶走了他們的青春,連農民身份的認同也日漸模糊了。
呆在城市的水泥叢林中,總覺得自己是個農民。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卻早已面目全非。
就像電影《蕎麥瘋長》裏表達的那樣:去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活着,才是最大的意義。
古往今來,所有的鄉愁其實都是身份認同上的困惑。
老一代農民王世川如此,他的兒子新生代農民大學生王家成也是如此。
運輸工具有了,盛裝山貨的容器卻讓王世川絞盡了腦汁。
化肥袋子、陶盆陶罐肯定不行。麻袋勉強湊合,但無法盛裝桐油、土漆這樣的液體。
還有茶葉、蜂蜜、野雞野豬之類,小小自行車的後座如何架得住這些東西,都是有大學問的。
王世川花了幾天時間,向供銷社、集市上的同行們虛心求教,終於找到了可行的辦法。
編織兩個長形竹筐,固定在後座兩側。盛裝山貨的桶桶罐罐、麻袋蛇皮袋,全都放在竹筐里。
這樣在顛簸的山路上騎行時,就無需擔心車輪鏈條的摩擦或綁繩散架了。
其實就是民間獨輪車的原理,過去馬幫的駝隊長途運貨也是這樣做的。
至於容器,大隊供銷社運送散裝燒酒的塑料桶,裝桐油、土漆、蜂蜜肯定能行。集市上裝茶葉的都是白鐵圓桶,到縣裏的洋鐵店定做便是。至於松菇、野雞、野豬這樣的乾貨,多準備幾條麻袋就OK了。
等王世川把所有的行頭備好,風塵僕僕的趕到紅石灣小學,離他對老父親王世川的承諾,已整整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世川,你怎麼到現在才過來啊!我的頭髮都等白了!”
見到兒子后王元初如釋重負,眾人合力卸下竹筐,小車老師已經迫不及待的扶上自行車,藉著兩個學生的幫扶,在操場上轉起了圈圈。
那個時候鄉村年輕人學騎自行車的狂熱,絲毫不亞於今天的駕校學車。
打穀場上、學校操場、機耕路上,互幫互學全民參與。
自行車也成了改革開放后民間新婚嫁娶最早的“三大件”之一,另外兩件好像是縫紉機和收音機。
有着深深的時代烙印,也滿含着不同時期的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爸,你以為轉行那麼容易啊!這兩個竹筐就花了我一個禮拜的時間,這兩裝茶葉的洋鐵桶都是定做的!這五個塑料桶,我轉遍了整個陸安州的所有供銷社,最後還是托熟人買到的!還有這些文具!家裏這幾天正栽秧,衛蘭一個人忙裏忙外都累死了!你還嫌我來遲了!哈哈哈!”
王世川又飢又渴,端起父親的茶壺就咕咚咕咚的狂飲了一通。
騎行了一天的山路,他全靠三個冷饃撐到了現在。
“來了就好!王兄弟來了我們這些山貨就有着落啦!”
老張趕緊給爺倆圓場,一邊回頭呼喊小車。
“車老師不要玩啦!快過來跟王老闆把山貨交接一下,看看有多少賺頭!”
畢竟是王世川的第一單生意,也是紅石灣小學山貨店的第一樁買賣,大夥都有點等不及了。
“二哥,自家的生意你這價錢肯定要公道啊!我們山裡娃們也不容易!”
小車滿臉掛着汗珠跑了過來,笑吟吟的對王世川道。
“肯定公道!呵呵,老父親的生意我敢不公道嘛!”
王世川開懷的回應小車,已經拿出桿秤準備做交易了。
所有竹筒盛裝的山貨全部提溜了出來,也就是五大類:桐油五十斤、土漆三十斤、晒乾的松菇一百斤,野茶百十斤、連着蜂膠的野蜜二十斤。
桐油、土漆山外的行情王世川熟悉,便直接給了收購價。
松菇、蜂蜜在集市上的售價是多少還沒有統一定論,一般都是買家和賣家隨行就市現場決定。
小車和老張、老吳商量了一下,就自作主張給出了賣價,松菇五毛一斤,蜂蜜兩塊一斤。
這些山貨本來就是娃們拿來抵書學費的,如今看來,僅僅桐油一項就遠超他們的學雜費了。王元初老校長山貨抵學費的構想,目前看來已經成功,還使每個孩子的文具費、甚至中午在學校的伙食費都有了着落。
“我先收着,集市上如果能賣到高價錢,我再退點給你們!山裡娃不容易,我不能賺昧良心的錢!”
王世川接受了小車的報價,把一桶桶透着甜香的野蜜緩緩倒進塑料桶里,一邊真誠道。
“二哥,有你這句話咱這山貨生意就有的做了!不過醜話說前頭,你要是虧本了我可沒有錢退你!”
這麼大的交易量遠超小車老師的預期了,她滿心歡喜的對王世川說,生怕對方反悔了一般。
“不會虧的!如今的集市你們不知道,城裏人買東西就像不要錢一樣,啥玩意都能賣掉!小車,你這山貨店的買賣要擴大,只靠學生們這點貨肯定不行!”
王世川行家一般搓揉着茶葉,一邊答道。
“你也是頭一次做山貨生意,等你這邊的路子打開了我們再擴大。不然收多了砸手裏也不好辦!”
老張樂呵呵道,王元初為了避嫌,在大夥做交易時已經遠遠的躲開了。
“這茶葉不行,跑氣了,一點香頭都沒有!內山的野茶在外邊都是好東西啊!我聽城裏供銷社的售貨員講,清明前後的內山野茶,二十塊一斤都能買斷貨!”
王世川對茶葉是個外行,但也能聞出小車收上來的野茶沒有味道,品相也不好看。
“這些茶缺道老火,回鍋烘焙一下就好了。我岳父是老茶師,明天讓他帶傢伙過來幫我們拾掇拾掇,小車你也跟後邊學着點!”
老吳一直背着手在旁邊觀看交易很少言語,聽到王世川埋怨茶葉不好,便開金口道。
“這樣最好,這些茶不處理一下拉到集市上,肯定就是大葉茶的價錢!”
“我也知道跑氣了,先前不是沒有法子嘛,沒地方裝啊!二哥這兩個茶葉桶太適用了!明天老師傅過來我肯定拜他為師!”
小車歡喜道,她這山貨店經理的角色已經有點上路了。
“茶葉交易是這樣的,我打聽過了。城裏各家商店都是先供貨,等茶葉賣完后再付款。這茶葉錢我暫時還不能給你。”
所有的山貨生意中,茶葉從來都是最主要的買賣。
一百斤野茶就算是十塊錢一斤,那也是一千塊的巨款了。
頭一樁買賣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要他一次性預付這麼多的貨款,王世川還沒有這個膽量,於是便找了這樣的借口。
“好說好說!只要能賣出去怎麼著都成!”小車爽快的應道。
“紅石灣的茶葉也是大別山裡一等一的好茶,可惜遠在深山無人識啊!小車,以後我們只收茶草,找師傅集中烘焙。世川,你想辦法幫我們統一銷售。山貨這塊其他都是副業,只有這茶葉前途無量,幹得好能掙來萬貫家財!麻埠街你們都知道吧?”
王元初今天沒做木匠活,佈置完學生作業又走了過來,見幾個人正在談茶葉便插話道。
“水庫下面的麻埠街?當然知道!沒修水庫之前我們紅石灣離麻埠就二十多里的山路!”
老張答道,當年興修水庫時他還是個小娃,親眼見到繁華的麻埠街淹入水底。紅石灣通往山外最近便的一條山間水路,從此變成了綿延幾十里的高峽平湖,也把他們牢牢困在了這片山旮旯里。
“從明朝以來,麻埠街就是我們皖西北一帶最大的茶市,其中進貢朝廷的極品山茶“江北蜂翅”,就出產在紅石灣這一帶!”
王元初年少時在淠西中學讀書,離麻埠街不遠,對這座繁華的鄉土古鎮印象深刻,所以敘說起前事當然是娓娓道來。
“老校長見多識廣啊!我岳父解放前就是麻埠街上一戶茶商家的夥計,他炒茶的老手藝都丟掉好多年了!你講的沒錯,茶葉就要集中烘炒,集中分揀才能出好茶、出名茶!”
老吳由衷的讚歎道,如此說來紅石灣茶產業的前景,還真是不可限量啊!
王世川卻不以為然,他還看不到那麼遠的未來。
只知道城裏人、公家人喜歡喝茶,鄉下人基本上沒有幾個品茶的。
飯桌上一年到頭清湯寡水,喝茶颳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