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六雄

日本戰國六雄

1、武田信玄

日語原文武田信玄

假名たけだしんげん

羅馬字takedashingen

武田信玄畫像歌川國芳繪

武田信玄(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元龜四年,大膳大夫(從四位下),信濃守,甲斐守護,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太郎,源氏名門新羅三郎義光之後,武田信虎的嫡長子。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因任甲斐守護,而且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被人稱作“甲斐之虎”,與“越后之龍”上杉謙信可謂一時瑜亮。

時代戰國時代

出生大永元年11月3日(1521年12月1日)

逝世元龜四年4月12日(1573年5月13日)

乳名勝千代

改名晴信、德榮軒信玄

別名甲斐之虎

法號法性院機山信玄

墓所信玄墓、大泉寺、恵林寺、諏訪湖、長岳寺、竜雲寺、高野山、福田寺、妙心寺

官位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贈従三位

幕府室町幕府甲斐守護職?信濃守護職

氏族武田氏(清和源氏?河內源氏系甲斐源氏)

父母父:武田信虎、母:大井の方

昆弟信繁、信基、信廉、一條信龍、松尾信是、河窪信實、南松院(穴山信友妻)、禰々(諏訪賴重妻)

[編輯本段]晴信誕生

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1521)在武田信虎迎擊今川軍的飯田河原合戰中出生於甲斐要害山城積翠寺,當時武田軍正要與福島軍決戰,為求勝利,或說取名勝千代,母親為甲斐豪強將領大井信達的女兒(大井夫人)。父親武田信虎是甲斐守護,也是個善戰的人,平定了甲斐的戰亂,統一了甲斐。天文五年(1536)三月元服(古代日本十二歲以上男子所行的成年禮,相當於我國古代的冠禮),受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晴賜予“晴”字改名晴信。一般所稱的“信玄”是其後來的法號“法性院信玄”的簡稱。

諏訪原寬幸繪武田信玄

信虎流放天文二年(1533)晴信與上杉朝興的女兒政略結婚,不久妻子病死。天文五年(1536)七月,由今川義元牽線說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為正室(三條夫人)。信虎作為水災頻發的甲斐的領主,脾氣暴躁,濫殺無辜,並沒有在內政下狠下功夫,而是將精力花在鄰國信濃的攻略上。連年的糧食失收與連年征伐所帶來的嚴重階級性激化引起家臣百姓不滿。而且信虎認為身為嫡長子的晴信不中用,一說是畏懼兒子晴信的才能將有一日取而代之,想立武田信繁為繼承人。同七年信虎想以到駿河學習為名流放晴信,幸虧三條夫人產下兒子義信,才度過危機。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武田晴信在家臣支持下,依靠飯富兵部和老師坂垣信方的幫助於天文十年(1541)六月流放父親到駿河,交給今川義元看管,奪取了當主家督的職位權力,從此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後半生。

[編輯本段]諏訪攻略

武田晴信繼承武田家后,制定一系列甲州法度,穩定國內秩序,加強生產,開發金山,國力日見強盛。同時他積極致力於展開信濃攻略,當時信濃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濃守護)、諏訪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勢力。天文11年(1542)信玄以對流放信虎不滿為名討伐妹夫諏訪賴重。由於諏訪下社的高遠賴繼叛變,諏訪軍節節敗退,7月諏訪賴重敗降,不久自殺。9月高遠賴繼不滿未得到代表諏訪家總領的神社大祝一職,攻入上社。信玄大怒以諏訪氏遺子也是妹妹(武田禰禰)的兒子六個月大的寅王丸為總領,出兵諏訪。9月25日安國寺合戰,賴繼敗走。接着奇襲長窪城,活捉大井貞隆,並逼降了箕輪福城的藤澤賴親掃平諏訪西方眾。至此武田信玄已控制信濃國一大半地方。信玄任命坂垣信方及坂垣推薦的駿河人山本勘助治理諏訪,並娶賴重的女兒諏訪御料人湖衣公主為側室。天文十四年(1545),北條氏康進攻駿河東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軍的同時,積極策劃今川、北條間的和平工作,終於在三國間締結了和約。次年,解除了後顧之憂的信玄大舉進兵信濃。

[編輯本段]上田原與鹽尻峽

武田二十四將信玄的侵攻引起信濃豪族的不滿。天文15年(1546)佐久內山城大井貞隆子貞清叛亂,武田信玄平叛進入北信濃,引發了與北信濃當地豪族猛將村上義清的矛盾,武田軍平定諏訪地區早就刺激了村上義清,村上軍開始沿着千曲川侵入武田領地。。天文17年(1548)2月信玄不顧周圍的反對意見,在大雪中出兵信濃,意在攻取村上義清的根據地坂城地方。然而,十四日的上田原之戰,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敗陣經歷。雪中行軍而來的疲憊之師,被奮戰的村上義清軍急襲,伏兵殺得武田軍丟盔棄甲,信玄大敗。信玄早期的輔弼重臣,號稱“二職”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雙雙戰死;信玄本人也受傷,武田軍回歸甲斐。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趁機攻入諏訪,諏訪西方眾紛紛反叛,武田信玄陷於不利。7月長時在鹽尻峽佈陣(史稱鹽尻峠之戰),信玄軍從甲府出發,19日發起攻擊。在淡路守多田賴滿等的奮戰下,長時敗走,後方的信濃小豪族再次歸順武田氏。小笠原軍被截斷歸路,潰不成軍。多田率武田軍隨後追擊,佔領桐原城。另一方面駐守內山城的小山田信有攻擊倒向村上義清的佐久國人眾,武田信玄親自出馬,佔領前山城,建立了進軍的據點。天文19年(1550)6月嫁給今川義元的信玄姐(定惠院)病逝,信玄暫回甲府。

[編輯本段]信濃初定

天文19年(1550)7月在大町豪族仁科道外指引下,武田軍分路攻入信濃。信玄攻佔深志城定為信州主城,以馬場信房為守備。另一方面因硬攻難以奏效,信玄召原信濃豪族海野棟綱子真田幸隆為家臣,展開了對義清控制下信濃豪族的拉攏勸誘工作,真田在北信濃奔走,徐徐但有效地動搖了義清的根基,瓦解了村上勢力。九月信玄趁村上義清與高梨政賴交戰,攻擊戶石城,義清家臣多人反正。但戶石城地形複雜,攻城失敗。義清迅速與高梨和解回軍救援,村上義清與小笠原長時兩面夾擊再度擊退了武田軍的進攻,武田軍後撤,橫田高松等戰死。(史稱戶石崩)天文20年(1551)5月,村上義清出兵救援小笠原被保科仁信隊所阻止。真田信隆趁機攻取戶石城,同時武田軍攻破平瀨城,小笠原勢力濱臨崩潰。天文21年(1552)正月高遠賴繼反叛失敗自殺,五月小笠原長時離開信濃,到處流浪,無力復國。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信玄修建攻略信濃的軍用道路,克服地形不利,武田軍三路進擊征伐村上義清,北條氏康也傳令關東北條勢支援,義清已難以抵禦信玄的攻勢,北信諸城陸續落城或反正。村上義清與小笠原長時一起逃往越后投靠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由此引出了信玄終生的強敵。

[編輯本段]兩雄對決

由於村上義清、高梨政賴請求越后的上杉謙信支援,奪回領地,天文二十二年(1553)上杉軍在八幡與武田軍交戰。從此兩軍在北信濃川中島地區進行了五次會戰(1553,1555,1557,1561,1564)。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五次川中島大會戰,(史稱川中島合戰)被認為是日本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會戰,由於雙方勢均力敵且都精通戰法,總體上並沒有決定性的戰果,上杉氏保存了北信的據點,武田信玄也平定了信濃地區。相對應的謙信被稱為“越后之龍”,信玄則為“甲斐之虎”。其中最慘烈的要算是永祿四年第四次戰役,信玄親弟武田信繁,軍師山本堪助,老將諸角虎定等都戰死。在此同時,信玄調解駿河今川,相模北條間矛盾。天文二十三年(1554)在太原雪齋斡旋下的三家互相建立姻親關係,於善德寺三國會盟。信玄得以專心平定信濃,弘治元年逼降信濃木曾谷的木曾義昌,並將女兒許配給他。又陸續讓兒子部將繼承信濃各豪族的家督,進一步控制信濃各地。

[編輯本段]武田家變

永祿三年(1560)桶狹間合戰後,今川義元戰死,繼承者今川氏真懦弱無能。第二年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武田氏又損失慘重,信玄逐漸改變戰略。嫡男義信由於與信玄存有許多矛盾,並在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中犯下大錯,家中地位不穩。永祿八年(1565)正月,義信謀叛被發現,老師飯富為保護義信而切腹,義信被幽閉在東光寺。11月不顧家臣反對讓四男勝賴娶了織田信長養女遠山氏。兩年後武田氏近親家臣遞交對武田信玄的忠信文書,送回義信妻今川氏,與今川家決裂,義信自殺。同年遠山氏產子信勝后死去,織田信長為保持姻親,為長子信忠與信玄女兒松訂親。破關東的上杉屬城箕輪城,佔據西上野。並以嫡子勝賴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編輯本段]駿河侵攻

永祿十一年(1568)二月,與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12月擊退北條援軍,佔據駿府,三國同盟解體。第二年三月德川與北條今川和解,信玄遭到德川氏和北條氏、上杉氏的夾擊。信玄從容應對,一面鼓動上杉家臣叛亂牽制上杉軍,一面採用軍事行動,10月於三增峽擊敗北條氏政(史稱三增峠之戰),攻入伊豆相模,一度包圍小田原城。元龜2年(1571)駿河全境壓制,開始攻略遠江三河。與將軍足立義昭,越前國的朝倉義景,近江國的淺井長政,本願寺顯如等結成信長包圍網,進入與信長敵對狀態。10月北條氏康死,子北條氏政改變戰略,甲相聯盟再開,牽制了上杉勢力。

[編輯本段]上洛之戰

在結束相模方面的憂患后,元龜三年(1572)織田信長轉戰各地攻擊反對勢力,雙方漸漸陷於精疲力竭的狀態,本願寺要求信玄打擊信長同盟家康的勢力。10月3日應與織田信長敵對的將軍足利義昭之請,信玄從甲府領起兵三萬餘上京,目標直指京都,討伐織田信長,獲取天皇冊封以號令天下。大軍以山縣昌景為先鋒,出兵時信玄一度感到不適,為抓住機會,大軍繼續進發。武田勝賴攻破遠江二俁城,山縣昌景也陸續攻略東三河諸城。別隊秋山信友攻破美濃岩村城。12月22日武田軍主力與德川織田聯軍在三方原交戰(史稱三方原合戰),雙方一度膠着,隨後織田的援軍部隊被武田騎馬隊突破,全軍總崩。家康雖逃得性命,已無力阻擋武田軍。第二年乘勝前進陸續攻破三河諸城,信玄方面雖然越前朝倉氏未按約出兵,但信長方面也沒得到上杉的援助,然而在即將展開與信長一決雌雄的大戰時,信玄肺癆病突然惡化(傳說是腦溢血,一說受重傷傳說是武田信玄經常在一個地方聽見有人吹笛子,被織田信長知道而派人在那附近用鐵炮狙擊,武田信玄重傷。不過對於信玄來說這麼輕易被敵人摸清楚行蹤不太可能。有可能是織田方為了抬高織田信長的說法。)而不得不暫停上京計劃,武田軍被迫經信濃歸陣。

[編輯本段]幻的天下人

次年,即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武田信玄歿於信濃的駒場,時年僅53歲。根據信玄的遺言,三年秘不發喪,而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遺體才正式下葬於惠林寺,信玄未能完成統一大業,一生努力和夢想最後成了一場空。據說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謙信也感到很悲傷,決心不再與甲斐作戰。武田信玄死後僅兩年,其子武田勝賴在長筱合戰中慘敗於德川織田聯軍,武田家走向衰落。1582年,在織田和德川的進攻下,武田勝賴與兒子武田信勝在天目山自殺,武田家滅亡。

武田信玄將領土從甲斐一國擴展到遠江國,信濃國,甲斐國,伊豆國,駿河國及美濃國,飛驒國,上野國,相模國,三河國的一部分,而且周圍對手都不弱小,足見他的非凡軍事政治才能。武田信玄之用兵方略與為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頗具影響的一筆。所舉“風林火山”(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軍旗(也稱孫子四如真言之旗),語出《孫子兵法》,威震一時。信玄在用兵上尤擅於指揮甲州精銳的騎兵,以靈活機智的戰術取得勝利。開創了“甲州流”兵法。武田信玄以傑出的軍事指揮聞名,卻又與一般黷武的將軍不同,信玄也是個出色的民政家,天文十六年(1547),信玄制定的俗稱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條,詳細規定了主君與家臣的關係及家臣應遵奉的準則等,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分國法的代表之一;其傾心於領地內的治理,尤其窮半生精力在甲斐的釜無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採用最先進的築堰分流技術,是戰國時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澤及後世,被後人稱作“信玄堤”,至今仍在發揮作用。信玄還以擅長培養人才著稱,手下著名的“武田四名臣”、“二十四將”、三彈正等聚集成了戰國時代最優秀且忠誠穩固的家臣團。江戶時代<甲陽軍鑒>出版,甲州流兵法成為傳奇,信玄被公認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信玄篤信佛教,本人就是天台宗的大僧正。宗教信仰是信玄治國的重要內容。武田家的名將原虎胤就曾因信仰問題(虎胤信奉日蓮宗)而出走。信玄的宗教政策也體現着戰國大名特有的現實性。例如,允許僧侶交納一定的役錢后娶妻,這一做法對於當時已近乎公開泛濫的僧侶娶妻的現象,顯然比強行禁止更為合理。

[編輯本段]相關人物

家臣

甲陽五名臣:橫田高松、原虎胤、小幡虎盛、山本勘助、多田滿賴

武田四名臣五虎二十四將

武田四名臣:馬場信春高阪昌信山縣昌景內藤昌豐

武田家五虎:甘利虎泰小幡虎盛飯富虎昌原虎胤諸角虎定

武田二十四將: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一條信龍

馬場信房山縣昌景高坂昌信內藤昌豐

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原虎胤小幡虎盛

飯富虎昌土屋昌次原昌胤小幡昌盛

真田幸隆秋山信友橫田高松多田滿賴

真田信綱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山田信茂

妻妾

正室:上杉朝興之女、三條夫人

側室:諏訪御料人(由布姬)、油川夫人、禰津夫人

子女

長男:武田義信

次男:海野信親

三男:西保信之

長女:黃梅院

次女:見性院

三女:武田真理

四男:武田勝賴

五男:仁科盛信

四女:桃由童女

六男:葛山信貞

五女:武田菊姬

六女:武田松姬

七男:安田信清

人物評價

其用兵方略與為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頗具影響的一筆。所舉“風林火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軍旗,語出《孫子兵法》,成為了武田軍的一種象徵。

信玄積極開發耕地,克服了甲州耕地不足的問題,尤其窮半生精力修築的信玄堤至今仍在發揮作用。信玄利用甲州領內大量金礦,積極開採金礦的事業,引入先進的採金技術,發行全日本最初的定額金幣甲州金。信玄重視民政,其制定的《甲州法度》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分國法之一。

信玄曾迷戀春日源介(即高坂昌信),現今留下了信玄寫給春日的書信。

信玄入侵駿河后,積極招攬水軍加入,當中包括了間宮武兵衛、間宮造酒丞、小濱景隆、向井正勝、伊丹康直、間宮忠兵衛等人。

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記載,信玄的馬桶是沖水式,面積為六席,在便器周圍放塌塌米,裏面用薰香除臭,清理時是使用洗澡水清理,信玄曾說:草木(和臭同音)不絕,因此稱之為(甲洲山)。

2、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又名長尾景虎,うえすぎけんしん,uesugikenshin)

【戰**神】(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

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越后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育有三名養子,名字為景勝、景虎和上條政繁。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並先後得到任關東管領的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出家后法號謙信。由於他擁有很高的軍事統率能力,所以在後世被稱為越后之龍,一般通稱為軍神。官位為從四位下彈正少弼以及從四位下近衛少將,死後贈回正二位。1548年,謙信成為長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統一了越后。此後努力恢復室町幕府的舊秩序,與南方的武田信玄,東南的北條氏康多次作戰,其中與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合戰,與北條氏康的關東出陣——小田原攻防戰都是日本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

1577年,由於織田信長消滅室町幕府的舉動,謙信開始對織田信長進行遠征,並在手取川大敗織田軍(史稱手取川之戰)。但於次年在春日山城因腦溢血而死。

謙信雖然戰無不勝,被譽為“越後之龍”、“戰國最強”的武將,但是卻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尤其信奉佛教的戰神:毘沙門天,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高舉“毘”戰旗進行聖戰。由於崇尚“義”,其行為在戰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日本史學界的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斗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可謂是非常精闢的總結。

[編輯本段]【經歷】

早年

享祿三年(1530)一月二十一日,越后守護代長尾為景的幼子誕生於春日山城。因為當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為虎千代。這個孩子成年後稱長尾景虎,也就是後來馳騁於戰國亂世的“軍神”上杉謙信。四歲喪母,六歲時改名叫喜平二景虎。

天文五年(1536)八月,為景進攻越中之前,預計到進程可能不會很順利,先將家督之位讓給了長子長尾晴景。十二月,長尾為景在越中旃檀野與一向一揆作戰時中計敗死(另有病死說)。

為景一死,本來就不太平的越后國更加動蕩,各地豪強佔據一方,各自為政,儼然是個“小戰國”。當時虎千代年僅七歲,穿着盔甲送為景下葬,國內的混亂可見一斑。按照室町時代武家的傳統習慣,沒有繼承權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於是這一年虎千代受戒於春日山麓的林泉寺(長尾氏的菩提寺)名僧天室光育門下,學習禪與文武之道。

繼承越后守護代的長尾晴景,比謙信(為方便起見,以下統一稱“謙信”)年長十八歲,是為景生前最疼愛的兒子。然而,晴景體質虛弱,沒有作為武將的統領之才,被國內的其它勢力所輕視。為緩和自己的窘境,天文十二年(1543),晴景嘗試着讓十四歲的謙信(當時剛剛“元服”,改名長尾平三景虎)協助強化統治權,入駐越后中部的栃尾城,在確保長尾家在越后中部領地的同時,牽制本莊房長、色部勝長、中條藤資等敵對勢力。一開始,附近的豪族們根本沒把這個小毛孩子放在眼裏。但謙信到城后,得到母親家的古志長尾氏和栃尾城代本庄實乃等人的援助,多次擊退敵對勢力的來犯,並很快將安田長秀、北條高廣、小河長資等豪族收伏於帳下。在栃尾城的一系列作戰是謙信最初的戰爭經歷。天文十四、十五年(1545~1546),守護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兩度佔據黑瀧城謀反,謙信代兄長晴景率兵平叛,表現神勇,最後依守護上杉定實之命消滅了黑田一族。

謙信的聲望迅速壓倒了晴景,國中漸漸有了改立謙信為守護代的苗頭,這是晴景始料未及的。終於,難以容忍的兄長聯合長尾政景(上田長尾氏)、黑川清實等人,打出了討伐自己弟弟的旗號。內戰中,謙信雖然兵少,卻以攻其不備之法大敗晴景軍。天文十七年(1548)十二月,雙方由上杉定實做調解人達成和議:晴景引退,謙信作為晴景的養子繼承家督和守護代職。當時謙信十九歲。

天文十九年(1550)二月二十六日,越后守護上杉定實病死。定實沒有兒子,守護家絕了后。兩天後,將軍足利義輝承認謙信有白傘袋和毛氈鞍覆的使用權。這樣,謙信實質的國主地位得到了認證。次年,一直不承認謙信地位的長尾政景降服於謙信麾下,越后長尾一族實現了統一。天文二十一年(1552),謙信被授予彈正少弼,從五位下的官位。

與武田、北條的衝突

天文二十一年(1552),上野平井城的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抵擋不住北條氏康的攻勢,逃到越后求助於謙信。這成為謙信後來十四次進軍關東的起因。下一年,信濃國的小笠原長時(守護)、村上義清、高梨政賴等來越后泣訴,請謙信幫助回復被武田信玄佔領的信濃領地。以謙信的性格,自無不允,當年八月就爆發了對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島合戰。是役雖然只是小規模的接觸(雙方大名均未出戰),卻介紹了謙信和信玄這對宿敵的相識,對其後整個戰國形勢的發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當年九月,謙信進京,為此前接受彈正少弼,從五位下的官位向皇室獻禮。后奈良天皇授予謙信天杯、御劍和“討伐對鄰國懷有野心之徒”的敕命。無疑,這等於給了謙信攻擊武田、北條的名分。

然而,與進京的成功同時而至的是巨大的花銷,圍繞着這些費用的徵收問題在家臣中出現了爭執。敏銳的武田信玄立即抓住了這一機會。天文二十三年(1554)十二月,越后刈羽郡北條城主北條高廣在信玄的煽動下自立,但三個月後就失敗投降了。北條高廣是鎌倉幕府的名臣大江廣元的後人,越后國人中的實力人物,平日自負武略不遜於謙信,常懷異志。謙信待高廣卻顯得極為寬大,後來還讓他去上野廄橋城經略關東。十三年後的永祿十年(1567),高廣受北條氏康支持再度謀反。然而越后和相模同盟(越相同盟)時,謙信又一次饒恕了高廣,依舊像從前那樣重用他。越后鬆散的主從關係由此亦可見一斑。

武田信玄幾乎沒有給謙信喘息的機會。緊接着在弘治元年(1555)七月,因為締結了三國同盟而無後顧之憂的信玄大舉進兵川中島,謙信亦駐軍於善光寺與之對抗。兩雄對峙了一百五十多天,各自滴水不漏,互無建樹。最後由今川義元出面調停,議和罷兵。第二次川中島會戰結束了。

收兵回國后謙信面臨的是一場內亂,有力家臣間的領土紛爭不絕。謙信被各種訴訟糾纏得心灰意冷,於弘治二年(1556)三月在給自己的老師天室光育的信中留下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話,宣告隱退,欲獨自一人前往高野山(或說比睿山)出家。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晴天霹靂般地令家臣們大吃一驚,宇佐美定滿和長尾政景二人慌忙召集重臣商議,以“景虎乃越后統合之中心,舍此無人可內服眾將,外御強敵”故,說服了中條藤資,驅逐了欲乘亂謀反的大熊長秀(朝秀),極力懇請謙信復出。謙信趁機要求諸將提交聯合署名的起誓文書,並向春日山城送出人質。對此當然無人再敢表示異議。謙信的隱退可能只是一種計謀,但在內憂外患前,這出苦肉計式的隱退戲的確帶來了強化家臣團統治的好結果。這一年謙信二十七歲。

從越后逃亡的大熊長秀到甲斐國投靠了武田信玄,上杉、武田間的和約至此破裂。弘治三年(1557),武田軍進逼栃尾城,謙信親率大軍迎戰。素來以戰法穩健著稱的信玄極力避免打硬仗,只是以先鋒部隊作了試探性的攻擊。信玄曾趁夜埋伏下騎兵五十和步兵三百,次日清晨故意放出三匹驚馬,意在誘使上杉軍奪馬而騷亂(曹操在延津誘敵戰術的迷你版,但三匹馬也太吝嗇了點兒)。謙信任由三馬在陣前狂奔了許久,視若無睹。關於第三次川中島會戰的記載很不明確,大體上是沒有決戰就不了了之了。

同年,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再度逃到越后,將關東管領職、系圖、重寶等一起轉讓給了謙信。為此謙信在永祿二年(1559)第二次進京,由朝廷和將軍正式認許了這一繼承。時值正親町天皇新立,同樣賜予謙信天杯和御劍。

永祿四年(1561)3月,謙信以關東管領的名義,集合了關東諸侯共計十一萬五千兵馬,討伐“逆臣”北條。北條氏康的居城小田原城被大軍圍困了逾一個半月,但絲毫沒有要陷落的跡象。同時,謙信在陣中收到了北條的盟友武田趁虛進兵信濃的探報,無奈之下只得放棄攻取小田原的打算。謙信先順路去了鎌倉,在鶴岡八幡宮舉行了關東管領的正式就職儀式,接受上杉憲政的“上杉”姓和“政”字改名為上杉政虎(同年十二月又受將軍足利義輝賜予一字而稱“輝虎”)。從鎌倉往越后的歸途中還攻取了北條方的武藏國的松山城。

而武田信玄和決戰的機會,終於在永祿四年(1561)夏的第四次川中島會戰中被謙信抓到了。

謙信駐軍妻女山,與海津城的信玄對峙了十日,雙方都有些一反常態:謙信雖然兵力只有信玄的三分之二,且已近缺糧,卻還是打打小鼓,哼着謠曲《八島》,悠閑地過着每一天;信玄在優勢兵力下毫無進展,倒有些坐不住了,採用了軍師山本勘助的建議,由高坂昌信、馬場信房、真田幸隆等率一萬兩千人的別動隊夜襲妻女山,信玄本陣八千人則守候于山前的八幡原(“啄木鳥戰法”)。然而,謙信可不是樹中的蟲。九月九日傍晚,在慶祝了重陽佳節后,謙信照例在山頭遙望海津城,發現武田軍的炊煙比平時濃密,從而預感到了武田的行動。九月十日天明,決戰的時刻到來,原來意圖守候伏擊的武田本陣遭受了幾乎上杉全軍的突擊。據《甲陽軍鑒》載,當時有一位頭纏白絹,只露出雙眼的越后武士,騎馬突入武田中軍,揮刀直砍坐在折凳上指揮的信玄。信玄不及拔刀,只得以軍配團扇抵擋。第一刀使團扇碎裂,后兩刀砍傷信玄肘、肩部。信玄的近侍二十餘人急來救主,原虎胤挺槍刺傷越后武士的馬屁股,馬驚而載着武士逃去。雖然《上杉年譜》說這位武士是謙信的“影武士”(為迷惑敵人而使用的主將替身)荒川伊豆守,《北越軍記》又說遭突襲的也是信玄的影武士,但民間依然傳說這是謙信與信玄的單挑。岌岌可危中的武田本陣因別動隊的及時來援而起死回生,後來豐臣秀吉評說道:“卯時至辰時上杉勝勢,辰時至巳時武田勝勢”。是役乃少見的惡戰,雙方均死傷慘重(儘管諸說不一),戰後信玄一直迴避與謙信的正面對決。

三年後的第五次川中島會戰其實並未交鋒,雙方相持六十餘日,武田與上杉在信濃的拉鋸就這樣結束了。信濃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又沒有統一的勢力,自然成為武田擴張領地的突破口;而對於上杉來說,撇開道義上的原因,信濃也是越后聯絡關東的通道之一,更是保護越后安全的屏障。兩雄的爭奪在所難免。但是,正因為謙信與信玄棋逢對手,難解難分,二人把一生的過多時間耗費在信濃,錯過了進取天下的大好時機,從而使織田信長的成功省了不少力。這也許是川中島會戰最大的意義。

關於謙信的戰法之猛烈,後來在大坂之戰中表現神勇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感狀(對武士功績的褒獎文書)的上杉家臣杉原常陸說:“我等追隨謙信公時,歷大戰小戰不計其數,其酷烈無可相比者;縱不期生還之惡戰,亦未足得一感狀。今之戰猶如小兒投石打鬧,彷彿賞花游山而得褒賞。”

永祿六年(1563),北條氏康發兵五萬進攻武藏松山城。謙信率軍援救,未至,城已陷,遂移兵附近北條方的私市城。該城背依大湖,建於險要之地,難以卒拔。城的本丸臨湖,築得很高。謙信巡視時,見從本丸通往二丸的廊橋上張着竹簾,湖水中映出橋上站的一個穿素白單衣的人影。謙信三次見到這樣的人影,推測本丸中拘有不少作為人質的婦孺,就先令柿崎景家帶隊猛攻正門。待城內的注意力都被轉移到正門時,派人拆毀附近的民房,用柱子結成大筏投入本丸后的湖中,並故意發出很響的水聲,佯裝要從水路進攻。本丸的婦孺着實被嚇了一跳,紛紛奪路逃向二丸。把守正門的兵將不明真相,見到本丸突然大亂,只道是城內有內應已佔據了本丸,頓時無心再戰,自殺的自殺,投降的投降。謙信遂拱手而取此堅城。可見謙信用兵之機略。

在關東反反覆復的爭紛又持續了好幾年,各方都沒有什麼大進展。永祿十年(1567),武田信玄開始把矛頭轉向昔日的盟友今川氏,而三國同盟的另一端北條則站到了今川一邊。為了一起對付武田氏,北條氏康甚至與長年敵對的謙信和好並結成短暫的越相同盟。鑒於甲斐是內陸山國,而越后國、駿河國、相模國都是沿海國,今川氏真建議三國共同停止向甲斐運鹽作為制裁。提議得到了北條氏康的贊同,但謙信知道后卻說:“斷鹽而使甲州的民眾受苦,非有勇之人所為。勝負當在戰場上分曉,敵國之民亦人眾也,不可採取此等殘忍手段。”遂命藏田五郎左衛門運鹽往信濃深志的集市販賣。

元龜二年(1571),北條氏康死,武田信玄與北條氏政重新結好后,攻德川家康的三河國,開始了他的進京作戰。織田信長與謙信締結了同盟,謙信出兵信濃長沼,遙相聲援德川家康。時駐守信濃的武田勝賴部僅有八百餘人,勉強前來迎戰。謙信贊其勇,不欲以眾克寡,竟引兵退去。次年四月,武田信玄突然病死於進京途中。死前曾囑勝賴與謙信修好,並以為依託,由此可見其對謙信人格的肯定。謙信知信玄死,亦為之傷感,嘆道:“吾國之弓箭將不利矣。”隨即絕音曲三日,並遣使往海津城弔唁。有老臣進言趁機收複信濃,謙信以“乘人之危之舉,不齒為之”,未予採納。后武田勝賴違背信玄“死後三年不可出戰”的遺言,強行出兵,在長筱慘敗於織田、德川,元氣大傷(史稱長筱合戰),越后諸將復請乘虛進攻武田,謙信以同樣理由未准,至死不曾為難勝賴。

西征及晚年

信玄死後,謙信與信長雖然還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決裂已只是時間問題。信長消滅室町幕府之舉使謙信認定信長是天下動亂的禍首,而被驅逐的將軍足利義昭也請求謙信進京再興足利家。從越後進京的道路是順着北陸道,經越中、加賀、越前至近畿。為此,謙信的軍鋒首先指向了越中和能登。越中、能登原本都是守護畠山氏的領國,但能登(畠山氏所在)的實權早已旁落入重臣游佐氏、溫井氏、長氏、三宅氏等手中,形成所謂重臣合議體制。重臣之間明爭暗鬥,可是把畠山氏傀儡化卻是一致的。永祿九年(1566),欲奪回權力的畠山義續、畠山義綱父子被群臣逐出了能登;繼承守護職的畠山義慶(義綱長子)還只是個娃娃,天正二年(1574)也不明不白地死於變亂;其弟義隆上台後兩年就病死(多半是被謀害);群臣中勢力最大的長綱連索性扶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幼兒為主。能登實際上處於極度混亂的無主狀態。至於越中,更早已是豪族與一向宗勢力林立,其中不少以武田信玄為後盾。信玄進京的同時,謙信也曾出兵奪取了越中的大部分地區。

天正五年(1577),謙信平定了越中最後的幾個據點,並順勢掃平了能登除七尾城(名義上是畠山的居城)以外的所有地方。七尾城中群臣之首的長綱連與織田素有親交,一面閉城堅守,一面遣其弟長連龍向信長求援。九月,正在圍攻七尾城的謙信接到了探報,以柴田勝家(一說為織田信長)為主帥的五萬織田大軍渡過加賀的手取川攻入能登(史稱手取川之戰)。當時七尾城內已發生了傳染病,許多士兵因而病死。十五日,倒向上杉方的游佐續光、溫井景隆等發動叛亂,誅殺了長續連、長綱連父子及其一族,七尾城在困守四十餘日後陷落。謙信隨即率三萬五千人馬迎擊織田軍。織田軍已在手取川前背水列陣,且人數佔優,但聞知七尾城已陷,謙信親自統兵前來時,竟畏其名而戰意盡失,乘夜撤兵。謙信隨後追擊,恰逢手取川漲水,織田軍難以渡回,登時混亂,在謙信的猛攻之下潰不成軍。戰後留在岸邊的織田軍屍體有千餘具,另外數倍於此的人淹死在河裏或被河水沖走。織田氏與上杉氏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以慘敗告終。因為北條在關東有所動作,得勝后的謙信沒有乘勢進兵,而是退回了越后。

翌年正月,謙信下達了關東征討的總動員令(一說待越后積雪溶化後進京與信長決戰)。然而,謙信的生命也正隨着越后的積雪一起漸漸消逝(實在是天佑信長)。即將出陣前的三月九日,謙信突然昏倒於廁所,並失去知覺。謙信是戰國有名的酒豪,甚至騎在馬上也不忘飲酒(由此需要出現了專用的“馬上杯”),因飲酒過量而造成腦溢血。四天後的三月十三日(公曆4月29日),一代名將與世長辭,行年僅49歲。相傳留有辭世歌“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只是如夢中”,法號為“不識院殿真光謙信”。謙信死後由上杉景勝繼承上杉家。

[編輯本段]【信仰】

謙信信奉佛教,曾經因為信仰打算往高野山出家,引起了家內的紛爭。特別信奉佛教的戰神:毗沙門天,自詡為毗沙門天的化身,高舉“毗”戰旗進行聖戰。由於崇尚“義”,其行為在戰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編輯本段]【人物】

謙信是身高六尺(約合188公分)的偉男子,作為武將的另一面,也是熱心的學徒。常請儒者山崎專柳齋秀仙解說四書五經;也學習老莊學說;請書道大家、安國寺的名僧建松繕寫《孟子》,等等。天文二十一年(1552)進京時,更是與京都的名僧、文人廣泛交遊。謙信先拜訪關白一條兼冬、右大臣西園寺公朝,求教歌道的秘訣;又向大納言公光質疑《源氏物語》、《伊勢物語》中的不解之處。將軍足利義輝也和謙信交流和歌。

圍攻能登七尾城時,謙信嘗詠漢詩一首:“霜滿軍營秋氣清,數行過雁月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憶遠征。”在孤寂的軍營看着能登(“能州”)的山景,想到與它相連的越后群山,不禁激起了思鄉之浮想。情景交融,感人肺腑,體現了長年征戰在外之人對樸素、自然的本心的渴望。從中也可以看出謙信在詩歌上的造詣。

受母親虎御前的影響,謙信自幼崇信神佛,終生不近女色。參謁高野山金剛峰寺而從阿闍梨清胤學密宗佛教;天文二十二年(1553)受戒於紫野大德寺,得法號“宗心”;元龜元年(1570)在春日山城腳下的林泉寺祈禱平定越中,得該寺高僧宗謙的一字而改法號“謙信”。天台宗座主營建大講堂時,謙信捐黃金200枚。其後還進獻寶刀、馬、砂金給凈土真宗的本願寺證如上人(光教)。本願寺遭信長攻打時,謙信每每輸送兵員、物資援救之。天正二年(1574)十二月剃髮而為密宗法印大和尚,天正四年(1576)正月任阿闍梨權大僧都。

由於上杉謙信終身未娶,被部份人懷疑他是女性,此事在日本引起了一番的爭論,到現時謎題仍然還未解開,但一般來說相信謙信為男性。上杉謙信鎧

謙信非常喜歡喝酒,甚至被人稱為酒豪,他的死因可能因為喝酒過多而死。加上辭世詩句有提及“酒字”,所以一般認為謙信為好酒之人。

一般而言,謙信的內政能力比較弱,實際上他在領內實行精密的統制,謙信死後,仍然擁有大量軍資金,以維持軍略。

謙信的漢語造詣極高,且雅好詩文、琴曲,有大量漢詩流傳於世,因此被認為是文武兼優的名將。攻陷能登國七尾城著有七言絕句:“霜滿兵營秋氣清,數行過雁夜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懷遠征。”

[編輯本段]墓所。靈廟

遺骸安置於米澤城內,維新後改葬於米澤藩歷代藩主長眠的上杉家廟所。而在春日山林泉寺(新潟縣上越市)與高野山亦有謙信公之墓。明治5年(1872年)於米澤城本陣遺迹處興建上杉神社供奉謙信公。上杉神社於大正8年(1919年)米澤大火中燒毀,但在大正12年(1923年)由伊藤忠太博士設計重建完成,並保存至今。

[編輯本段]【家臣】

國人眾:直江景綱、柿崎景家、千坂景親、長尾景信、色部勝長、色部顯長、色部長實、齋藤朝信、鬼小島彌太郎(小島貞興)、山本寺定長、本庄實乃、松本景繁、島津忠直、安田長秀、安田景元、安田顯元、鮎川清長、鮎川盛長、荒川長實、河田長親、山吉豐守、上條政繁、北條高廣、吉江景資、大熊朝秀、本庄繁長、井上清政、村上義清、村上國清、春日元忠、大石綱元、高梨政賴、甘糟景繼、須田滿親、新發田重家、新發田長敦

上杉二十五將

寬文9年(1669年)時、德川幕府在『上杉將士書上』所提出的二十五名將。:

長尾政景、長尾景秋、宇佐美定滿、新津義門(勝資)、金津義舊、北條景廣(長國)、色部長實(長真)、本庄慶秀(實乃)、本庄繁長、甘糟清長(景持)、杉原親憲、齋藤朝信、安田能元(順易)、高梨賴政、柿崎景家、千阪清風(景親)、直江實綱(景綱)、竹股慶綱(朝綱)、岩井經駿(信能)、中條藤資、山本寺孝長(景長)、吉江定仲、志田義秀(義分)、大國賴久、加地春綱

上杉四天王:柿崎景家、直江景綱、宇佐美定滿、甘糟景持

3、德川家康

【個人簡介】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いえやすtokugawaieyasu)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

;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

征夷大將軍。被稱為“戰國第一忍者”、“戰國最大的忍者”,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生於名古屋

附近的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的正室水野於大之子(長子為阿久所生),原姓松平氏,小名竹

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發跡於三

河地方的一個土豪,在戰國時代逐漸上升為戰國大名,到松平廣忠這一代時,松平氏已經是西三河

的大豪族。但其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154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為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

的人質,但中途被田原的戶田氏(戶田康光)所奪,與天野三之助.阿部德千代同被送往織田氏的熱

田,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野)。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

年擔任今川軍師的太原雪齋指揮七千大軍攻陷三河的要衝安祥城並擄獲了守將織田信廣,雪齋遂跟

織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廣交換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岡崎,僅十日

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為人質住在駿河。

1560年桶狹間合戰,織田信長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

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竹之內波太郎等人的支持以及各寺院的煽動

,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半年的征戰,最終用攻心的方法瓦解了起義,

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

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姊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史稱

“姊川之戰”,此後率軍攻克遠江的曳馬野,並將治所遷往曳馬野(遷移居城時已改名濱松)。但

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傾甲斐、信濃、駿河三國之兵三萬五千人意圖進軍京都,途徑德川家康

的三河國。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五千人及織田信長援軍三千餘迎戰於三方原。史稱三方原會戰

。(傳說家康遭武田軍山縣昌景追擊時,曾嚇到拉大糞。他讓人當場繪下自己愁苦的樣子,作為日

后激勵之用。該畫像現在仍存在。)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

織田聯軍大敗,織田援將·平手凡秀戰死。此戰德川家死傷一千六百餘人,其部下分四批陸續扮成

德川家康吸引了信玄軍兵力,德川家康本人遂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

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房(又稱馬場信春)事後對信玄說:“看了

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

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

一雄”的名聲。至於武田信玄則繼續西征,但攻下野田城后突然折返,原因是信玄病重,折返的時

候病逝,結果德川家逃過了被滅亡的一劫。武田信玄死後,織田信長同年消滅了室町幕府以及淺井

和朝倉氏,整體上威脅織田和德川的勢力暫時結束。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

家的武田勝賴率一萬五千人攻打奧平信昌率五百人駐守的長筱,德川氏聯合意欲一口氣掃平武田氏

的織田氏於“長筱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

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1582年,織田和德川攻打武田領地,首先是木曾義昌背叛武田家,

接着信長和家康分三路攻擊武田的根據地,武田軍不斷失據。在天目山敗戰後,勝賴與妻子切腹自

盡。而家康因其戰功,被信長增封家康駿河一國。家康積極招降武田家的遺臣,與織田信長殺害遺

臣有所分別。

織田信長以“天下人”自居,進入京城,並且受封為右府將軍,委任家臣明智光秀督建浩大工

程安土城,並且開始進攻中國(日本中海道地區),意圖號令天下。家康被信長招待到安土城,部

下嫌料理難吃,信長當場懲處主辦人明智光秀。1582年6月,明智光秀髮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

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

家康正在堺市(又稱“堺港”),因急取近道需經伊勢返回三河,期間由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

等護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后,正想出兵攻打明智光秀,卻發現被羽柴秀吉(后豐臣秀吉)搶先一步消

滅了明智光秀從而獲得了中部地區的實權。德川家康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

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后與北條交戰,最終與北條軍

達致和睦狀態。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四國及信濃南部納入

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像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

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鑒於這種情況,德川

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這一時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視發展領內的工商業。早在三河國時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為“樂

市”,免除各種稅役。遷入濱松后,他又整頓了各種工商業團體。征服甲斐后,統一了通過甲斐全

境的度量衡,招攬外地商人到三河、遠江進行貿易。通過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僅穩定了對新領地

的控制,而且增強了經濟實力。

在信長死後,織田家主要分為兩派,分別以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為首。1583年秀吉在賤岳之戰

大敗柴田勝家,不久攻下了勝家的根據城北之庄城,接着與織田信長次男織田信雄維持同盟。秀吉

在1584年出兵,兩軍在尾張國的小牧和長久手交戰。戰況對德川軍有利,羽柴軍陣亡的將領有池田

恆興、森長可、池田元助等。其後秀吉退兵,改為攻打伊勢國的織田信雄,信雄向秀吉投降。不久

,家康突然向秀吉提出講和,並將年僅12歲的次男秀康送往大坂城作為人質。隨後,秀吉在越中國

迫使佐佐成政投降,平定了紀伊國的雜賀眾,加上在四國征伐中取得勝利。家康方面,派遣大久保

忠世及鳥居元忠攻打上田城,被真田昌幸擊敗。此外家臣石川數正突然投奔豐臣秀吉。在眾多不利

的情況下,秀吉嘗試誘使家康成為其家臣。秀吉最初將他的妹妹朝日姬嫁給家康作為正室,家康卻

無意臣屬;不過當秀吉將他的生母大政所送往岡崎城作為人質之後,家康決意臣從,10月26日到達

大坂城,27日正式從屬豐臣秀吉。

此後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近似於主從關係的一種關係。

豐臣秀吉征伐九州時,德川家康未被徵調,擺脫了一次巨大的消耗。1589年後北條氏拒絕臣服

豐臣家,於是豐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討伐北條。家康在支援戰線上有不少功勞,最終北條目在小

田原城被包圍一段時間后投降。戰後家康轉封關東八州,改建江戶城為居城。雖然豐臣秀吉在兩年

后出兵朝鮮(文祿.慶長之役),但是秀吉允許家康不用出征,原因是討伐兵領地內的后北條氏殘

黨。家康因而只在名護屋城作守備的工作。期間家康對領土進行檢地。

首先,採取新辦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戶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轄地和封地在

一萬石以下的下級家臣。萬石以上的高級家臣配置得盡量遠些,分佈的密度是關東的西南部略稀,

東部與敵對性大名接壤的邊境地帶較密。顯然,這樣配置是一種臨戰體制。而且他在進入關東的同

時,便決定將封地換算成產量發給家臣。這些措施對進一步控制家臣,鞏固關東新領地起了很大作

用。

其次,德川家康為了調整農村中的租佃關係,穩定新領地的秩序,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檢地。其

具體辦法是,在土地登記冊上,在隸屬農民登記人姓名的右上方標上人名肩書,表明該人耕種的土

地其領有權是屬於哪個名主的。這樣做,是既承認身為領主的名主的土地領有權,使其負擔交繳年

貢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承認租佃者尚不穩定的耕作權。這種措施對治理關東這種比較落後的地區是

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發展領內的工商業。為了解決陸路運輸和吸引外地商人來江戶經商

,從江戶和周圍農村徵調人夫建立了道中雲馬役。為了解決水路交通問題,組織人力挖掘溝渠,使

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戶城下。又指定專人管理領內的度量衡;委託從舊領地跟來的土豪式商人發展

江戶的市區建設和對工商業進行管理;1592年以後,鑄造了號稱武藏小判的一兩金幣,以促進貨幣

流通。隨着江戶建設的步步進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江戶。德川家康對關東的建設

,為他後來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和鞏固的根據地。

1598年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以五大老首領的身份代理國政。1600年7月,他佯裝進攻上杉

景勝。接着於當年9月揮軍美濃,在關原之戰中打敗石田三成及諸敵對大名,掌握了全國政權。

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

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大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宣佈家天下,自稱大御所並隱居駿府城,

但在背地仍然掌握着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

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並向明朝皇帝稱藩,被明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4月

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3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謚正一位,受東照大權現的敕號,后改葬日光

山。德川家康葬地東照宮

【德川家康的處世哲學】

家康的學問不僅僅是出自知識欲,他是想要讓學問對自身起到幫助作用。

德川家康一次,家康在談話中對本多正信說道:“在年輕的時候,我忙於奔走戰場,沒有時間

來研究學問,所以到老來一無學問。但我曾從他人處學到老子說過的一句話,直到現在也忘不了。

那就是‘知足者常樂’。”

家康的處世哲學是質素儉約。“時時知足”的他厭惡奢侈、浪費之事,不僅是對自己,時常也

對家臣勸誡。外出狩獵也並不作特別周到的準備,只帶一小撮飯糰和梅干,在山野之中,分兩三次

把它吃完,如果剩下也不扔掉,就這樣帶回去,並且讓隨行的家臣們也這樣做。

某次狩獵之時,同行的一個年輕家臣梳着當時的流行髮型,家康見到便將其叫到身邊責備道:

“混帳小子,爾祖父身居要職,心存武道四方奔走,也不似你這般結髮招搖。”他認為:“武士就

應象武士的樣子,樸實的打扮最是順眼。武士乘着轎子往來行走,尤其是不到五十歲,身着那種捻

線綢和木棉的生硬衣服,光腳着草鞋走路,自以為得意的傢伙,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家康從小就經受了無數辛苦,他時常教導家臣們要不斷忍耐,忍耐,再忍耐。在家臣中有一人

性子非常急,別人說些閑言碎語也會立刻動怒,進而和對方爭吵。家康教導這個家臣道:“你對這

些閑聊的話也動氣爭吵可不行哪。要是在戰爭的時候,你一定懷着擊敗敵人的大將的氣勢吧。就用

這種氣勢,從今以後你不該理睬對方的尋常言語,就象打擊你心內敵人的大將那樣,逮着無聊話的

失腳才予以痛擊。這樣做的話,就不會做這樣無謂的爭吵了。”

又有一次,他對年輕家臣道:“我有兩句令你們安身立命的要訣,分別是三字和六字,你們想

聽哪一個?”旁邊的家臣們回答:

“都想要知道。”

“三字是‘向上看’,六字是‘不忘自己限度’,你們可不能忘了這個。”家康教道。

向上看是無限的,忘了自己的限度,只是因羨慕而一味向上爬,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家康特別厭惡浪費,曾經說過:“不必將家臣安置在寬適的公館裏。公館寬敞的話,就會去建

造不必要的建築,修搭泉水庭石,招攬許多人,花費大量金錢,結果使他們好逸惡勞。”

家康有一晚聞得異聲,不知何事,便去值班室查看究竟,原來是年輕的家臣們在榻榻米之上正

在相撲作樂。家康一邊笑着一邊說:“精神飽滿地相撲固然不錯,但給我把榻榻米翻過來再鬧吧。

又有一次,江戶城內的侍女們抱怨飯菜道:“都是鹹菜怎麼讓人吃得下。”家康便找來了炊事

長凈慶,告訴他侍女們的抱怨,凈慶回答道:“現在用來做鹹菜的蘿蔔還剩下很多,放糖的話就不

能吃了。”

家康道:“這樣啊,那麼現在鹽的鹹度就可以了,不用弄甜也沒關係。”

為了威嚴,將軍秀忠在江戶的某個城樓上使用了金飾,金飾在老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在太陽

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非常漂亮。家康見了說:“在那種地方使用金子不是浪費嗎?”說著令人把金

飾取走。

象這樣樸素、勤儉的例子,家康舉不勝舉,據說他死後,駿府積存着許許多多的金子。家康在

從江戶轉居到駿府之際留下了大量的金子給後繼者秀忠,並勸告他說:“要將這些金子作為天下人

的金子,決不可挪作私用。若以為天下既已平定就不需積蓄,就大錯特錯了,必須避免無謂的支用

,牢記蓄金之重要。這些金子的用途有三:戰爭爆發時的軍用,大火災后的救賑,還有就是用來防

備饑饉、洪水那樣的天災、凶年。”

[編輯本段]【德川家康的家訓】

日語原文:

「一、人の一生は、

重き荷を負うて遠き路を行くが如し。

《信長的野望》中的德川家康急ぐべからず。

二、不自由を常と思えば不足なし。

三、心に望みおこらば困窮したる時を思い出すべし。

四、堪忍は無事長久の基。

五、怒りを敵と思え。

六、勝つことばかり知りて負くるを知らざれば、

害その身に至る。

七、己を責めて、人を責むるな。

八、及ばざるは過ぎたるに勝れり。」

中文翻譯:

1.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

2.視不自由為常事,則不覺不足,

3.心生**時,應回顧貧困之時,

4.心懷寬容,則能無事長久,

5.視怒如敵.《戰國無雙》中的德川家康

6.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7.責人不如責己,

8.不及勝於過之

幼年

佢喺三河國岡崎出世,父親系第八代當主松平廣忠,母親系水野忠政個女,叫於大之方,不過佢

阿媽喺細過嗰陣受到今川家嘅庇護,因此佢同母親已經離別,父親廣忠為咗對抗織田信秀,於是同今

川氏結盟,竹千代成為咗人質,被送到駿河駿府。

人質嘅日子

不過送到府中期間,就被織田信秀部下捕獲。不過喺兩年後,織田信秀嘅庶長子織田信廣被廣

忠逮捕,於是廣忠提出交換人質嘅條件,雖然當時廣忠已經死咗,但系今川義元唔允許竹千代成為

岡崎城主,呢幾年就喺駿府渡過,期間受到義元嘅家臣太原雪齋教育。14歲元服,改名為松平元信

,兩年後改名松平元康,同義元嘅侄女築山殿進行婚姻,元康先至可以返到岡崎城。

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松平元康率領三河眾成為戰役嘅先鋒,率先突襲敵軍。不過另一邊,當主今川義元

喺休息期間被織田信長嘅毛利新助同服部小*平太殺死,於是元康返到岡崎城,不過到岡崎城嘅時候,

發覺今川家已經放棄哩座城,城裏一個人都冇。於是元康正式從今川家獨立起嚟。

清洲同盟

德川家家紋1562年,同今川氏嘅今川氏真斷交,改為同織田信長結盟,是為清洲同盟,第二年

改名為家康。1566年,平定咗三河領地內嘅一向一揆,統一三河國。同年,從朝廷任命為三河守,

並改姓德川。之後家康集中攻擊今川氏嘅領土,間接令到今川氏冇咗大名嘅身份。1570年家康的根據

地由岡崎城改為曳馬嘅濱松城。

同信長共渡苦難

當時幕時將軍足利義昭曾經遊說渠加入信長包圍網嘅行列,義昭賜予副將軍一職,不過家康斷

然拒絕。其後家康喺姊川之戰中協助出兵,令到淺井長政同朝倉義景嘅勢力大幅減退。不過1572年嘅

三方原之戰對武田信玄大敗,幾乎令到德川家有滅亡危機。好在武田信玄嘅主要目標繫上洛,德川

家避免咗一次滅亡嘅危機,無奈,武田信玄喺向西的途中病死,武田軍返到甲府。兩年後,喺設樂打

敗咗武田勝賴,令到武田家勢力大幅衰退。跟住喺1582年由於木曾義昌背叛武田家,令信長對武田

的討伐開始,家康協助信長攻下支城,最終令武田勝賴喺天目山自盡,武田家滅亡,戰後獲得駿河

一國領地。

本能寺之變同秀吉嘅決戰

同年,獲得豐臣秀吉嘅接見,到安土城一游,期間家康同佢部份嘅家臣逗留安土城,不過織田信

長喺京都遭到明智光秀嘅暗算而死亡,織田領內陷入大亂,當時德川家康仍然近畿領域,有被追殺嘅

危險,當時服部半藏提議由伊賀逃離,最終成功逃脫。之後同後北條氏結盟,又積極擴充領土,使

到佢成為擁有五國嘅大大名。

羽柴秀吉喺山崎打敗明智光秀後,更喺賤岳之戰打低柴田勝家,而秀吉下一個嘅目標系德川家。

羽柴軍同德川軍喺小牧長久手兩地對峙。秀吉派遣突襲隊攻擊家康嘅營地,不過家康事先察覺,將

突襲隊總大將羽柴秀次擊退。雖然家康喺小牧長久手之戰打贏咗一場勝仗。不過後來秀吉改打織田

信雄,信雄最後同秀吉講和,於是家康亦提出和議,最終將三男秀康送往大坂城做人質。

1586年隨秀吉攻打竹佐嘅長宗我部元親、越中嘅佐佐成政。而且派鳥居元忠進攻上田城失敗告

終。加上家臣石川數正突然出走,投靠豐臣秀吉。終於喺10月同秀吉達成咗從屬嘅要求,秀吉嘅妹妹

朝日姬成為家康嘅正室。秀吉嘅生母大政所送往岡崎城成為人質。10月27號家康到大坂城拜見秀吉

,正式成為從屬關係。

秀吉家臣時代

家康喺11月返到濱松,同月,被秀吉分封到駿府等五國嘅領地。喺1590年嘅小田原征伐中,協助

秀吉成功包圍小田原城,令到守軍不戰而降。之後,更被秀吉分封關東七國,成為咗百萬石嘅大名

。之後雖然秀吉派兵出征朝鮮,但家康以討伐北條嘅殘黨為名義,令到德川家最多喺名護屋城做守

備嘅工作。

關原之戰

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由年僅6歲嘅豐臣秀賴繼位。家康藉機安排自己嘅親屬獲得領地,又同

大名德川家康所穿的盔甲安排婚姻。終於引嚟親豐臣嘅家臣不滿,特別系石田三成。自從三成受到

七將(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兩者關係極度緊張,更傳出有人暗殺家康。終於喺1600年初,東北

地方大名上杉景勝嘅家臣直江兼續寫咗直江狀,令到家康好嬲。終於下令所有大名準備討伐會津嘅上

杉景勝,不過喺家喺去到上野國,收到石田三成以打倒家康為目標,喺佐和山城起兵,家康立即興行

軍議,大部份大名支持討伐三成,於是軍隊折返江戶城,並派遣先鋒先由西進發,調查三成嘅動向

9月1日家康本隊喺江戶城出發,14號到達美濃,當家康到達后,三成隊離開佐和山城,三成嘅

家臣島左近喺杭瀨川擊退咗中村一榮同有馬豐氏嘅迎擊隊。

15號,兩軍喺關原開戰,是為關原之戰,最初嘅戰況對德川軍極為不利,直到中午,戰況先至

有變化,家康派遣一隊鐵炮隊對小早川秀秋作恐嚇射擊。最終令到小早川秀秋倒戈,向大谷吉繼嘅

陣地殺去,戰況先至有改變,最終東軍贏咗呢場仗。

家康喺關原之戰取勝后,分封領地,將大多數支持西軍嘅大名除封,並安排新領土畀佢嘅支持者

,而豐臣家只系得65萬石嘅大名。

就任大將軍

1603年,家康喺伏見城招請朝廷嘅人士,並且喺二條城就任將軍,成立江戶幕府,而家康就系江

戶幕府嘅第一位將軍,雖然家康喺1606年將將軍嘅位置讓給次男德川秀忠,並且以駿府城用嚟隠居嘅

地方,但系家康仍然掌握實權,從佢處理岡本大八事件同埋大久保長安事件可見一番。

大坂之陣

家康雖然安排秀忠其中一個女千姬同豐臣秀賴進行婚姻,不過家康有意消滅豐臣家。終於方銘

寺寺鐘起名嘅問題引嚟家康嘅不滿,原因系條目寫咗啲對德川家唔吉利嘅嘢,於是家康嘗試迫使秀賴勸

降,但系領內引起好大嘅反彈,終於迫使家康命令所有大名出兵到大坂。1614年12月到爆發大坂冬

之陣,不過由於守軍嘅反抗強勁,迫使家康用議和嘅方式,成功令大坂城嘅防禦力大減。

不過由於大坂城冇意放棄抵抗,而且重新將城外嘅堀重新起過,終於家康第二次出兵,夏之陣

入面,雖然豐臣軍多次派軍隊迎擊,不過德川軍步步進迫,最終喺天王寺岡山之戰擊敗豐臣軍,秀

賴喺哩場戰爭中切腹自盡。戰後,家康實行一國一城令同武家諸法度等條例,進一步鞏固幕府嘅領

導地位。

病逝

家康喺1616年四月十七喺駿府城病死,享年75歲,佢嘅墓地喺東京都日光東照宮,到佢死後,秀

忠先至真正控制江戶幕府。

[編輯本段]【德川家族】

妻妾

正室:築山殿(瀨名,關口親永女)

繼室:駿河御前(旭姬,豐臣秀吉妹)

側室:長勝院(阿萬之方,小督局,永見吉英之女)

側室:西鄉局(阿愛之方)

側室:西郡局

側室:阿茶局

側室:良雲院(阿竹之方,市川昌永之女)

側室:下山殿(於都摩之方,秋山虎康之女)

側室:於牟須之方(三井吉正之女)

側室:於茶阿之方(朝覺院,花井氏之女)

側室:阿梶之方(英勝院,太田康資之女)

側室:阿龜之方(相應院,志水宗清之女)

側室:於萬之方(養珠院,正木邦時之女)

側室:阿夏之方(清雲院,長谷川藤直之女)

側室:阿梅之方(蓮華院,青木一矩之女)

側室:阿六之方(養儼院,黑田直政之女)

側室:阿仙之方(泰榮院,宮崎泰景之女)

兒子

松平信康(1559年—1579年)(母:築山殿)

結城秀康(1574年—1607年)(母:小督局)

德川秀忠(1579年—1632年)(母:西鄉局)

松平忠吉(1580年—1607年)(母:西鄉局)

武田信吉(1583年—1603年)(母:於都摩)

松平忠輝(1592年—1683年)(母:阿茶局)

松千代(1594年—1599年)(母:茶阿局)

仙千代(1595年—1600年)(母:阿龜)

德川義直(1600年—1650年)(母:阿龜)

德川賴宣(1602年—1671年)(母:阿萬)

德川賴房(1603年—1661年)(母:阿萬)

私生子(未確定):鈴木一藏(1565年-?)

私生子:永見貞愛(1574年—1605年)(母:阿萬)

私生子:松平民部(1582年—1616年)(母:法光院)

私生子:小笠原權之丞(?—1615年)(母:三條氏)

私生子(未確定):土井利勝(1573年—1644年)

女兒

長女:龜姬(1560年—1625年)(母:築山殿)-奧平信昌室

次女:督姬(1565年—1615年)(母:西郡局)-北條氏直池田輝政室

三女:振姬(1580年—1617年)(母:良雲院)-蒲生秀行淺野長晟室

四女:松姬(1596年-1598年)

五女:市姬(1607年—1610年)(母:英勝院)

養子

松平家治-奧平信昌次男、家康之孫

松平忠政-奧平信昌三男、家康之孫

松平忠明-奧平信昌四男、家康之孫

良純入道親王-後陽成天皇第八皇子

養女

小松姬(大倫院)-本多忠勝女、真田信之室

滿天姬(葉縱院)-松平康元女、福島正之?津輕信牧室

榮姬(大涼院)-保科正直女、黑田長政室

阿姬(光照院)-松平定勝女、山內忠義室

蓮姬(長壽院)-松平康直女、有馬豐氏室

國姬(榮壽院)-本多忠政女、堀忠俊?有馬直純室

龜姬(圓照院)-本多忠政女、小笠原忠真室

萬姬-{(敬台院)}--小笠原秀政女、蜂須賀至鎮室

久松院-松平康元女、田中忠政?松平成重室

凈明院-松平康元女、中村一忠?毛利秀元室

唐梅院-松平康親女、井伊直政室

高源院-岡部長盛女、鍋島勝茂室

清凈院-水野忠重女、加藤清正室

貞松院-保科正直女、小出吉英室

名不明-松平康元女、松平忠政菅沼定芳室

名不明-松平康元女、岡部長盛室

[編輯本段]【德川家臣】

德川三傑: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

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

德川十六神將: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內藤正成、平岩親吉

、鳥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辺守綱、鳥居忠廣、大久保忠佐、

蜂屋貞次。

[編輯本段]【德川家紋】

“三ツ葉葵”

德川家紋

【德川家康的稱號】

德川家康在戰國中稱號:海道第一弓

4、織田信長

【基本資料】

出生:1534年6月23日日本尾張那古野城

逝世:1582年6月21日日本京都本能寺

官位:上總介、尾張守、彈正忠、權大納言、右近衛大將、右大臣、贈太政大臣

位階:從五位下、正四位下、從三位、正三位、從二位、正二位、贈正一位

遊戲中的織田信長

[編輯本段]【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織田信長假名おだのぶなが

羅馬字odanobunaga

[編輯本段]【簡介】

織田信長(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織田為

其苗字,族姓則有三說: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較高。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

今愛知縣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

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

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編輯本段]【略歷】

1534年出生。父親死後、歷經與同母所生之弟的織田信行的家督之爭,勝利后成為織田家的主

君。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的今川家與齋藤家之後,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完成上洛(京都)。之後義

昭與信長為敵,並下令給武田家、朝倉家、比叡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組成了反信長包圍網。

信長突破包圍網后,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樂市樂座、土地調查等革新政策。后因家臣明智光

秀的謀反(本能寺之變)而自殺。

否定既存的權威與勢力(朝廷、佛教等),選用人材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過活用新兵器如火

繩槍將戰國時代導向終結之路。由於秀吉的情報操作加上信長本人亦曾自稱魔王(第六天魔王),

最早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龜三年(1572),當時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寫了封信

給信長,並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給信玄的回信書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大概

可以看出信長和信玄之間彼此挑釁的味道很重對信玄等人而言,死後可以成佛但對信長而言,只

有現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實的,信長並不認同死後悟道的想法這大概就是信長當時以“第六天魔王”

自稱的原因吧,信長本身亦存在為人所懼的部分。

[編輯本段]【生涯】

1、少年期

信長於1534年5月28日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說是勝幡城),幼名為吉

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

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包和秀孝。因為母親是正室,才成為嫡子的信長,6歲就成為

那古屋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時代常有荒誕不羈的行為,後來被嘲為”尾張的大傻瓜”。對鐵炮傳入

日本時的種子島槍感興趣,且不拘泥於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裏的年輕人一起玩耍的故事

廣為人知。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

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父親信秀相當吃驚。從年少時期即可見其大膽。三河

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松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賣給了織田家,當

時年輕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松平竹千代,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

的同盟關係(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

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上總介(織田信長)。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

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歸蝶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

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

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終於因酒色過度中風而死

。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

而引來爭議(關於此事件有一說是為後人的創作)。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

勸諫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信長也為此感到悲嘆、找來澤彥和尚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政秀的亡靈

(但關於政秀的切腹,有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和信長之間的不和

)。

2、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1551年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美作守、柴田勝

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拘的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名的信長親弟弟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

們,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1556年4月,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在和其嫡男齋藤義龍的戰爭中落敗死去。信長雖然派出了援

軍,但並沒有及時趕上救援。信長頓時失去岳父的支持,信勝派(即擁護織田信行者)認為這是攻擊

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信長對抗,但以落敗告終(稻生之戰)。隨後,信長雖包圍了守末

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御前的中介后,赦免了信行、勝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信長有所聯繫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信長知道謀

反一事後,將裝病的信行騙出清洲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暗殺之。

當時,尾張國守護大名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

信友掌握了實權。信長的父親信秀雖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藉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中

西部的支配權。信秀死後,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信長敵對,並擬定信長謀

殺計劃。只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劃事先密告給信長知情。

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義統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時(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義

統。

因此、義銀與其弟毛利秀頼、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信長之處尋求保護,信長將信友列為

殺害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信友。於是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清洲織田

家滅亡,織田家庶家的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着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洲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4郡守護代織田

信安(浮野之戰),並放逐之。而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立一

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察覺到此事的信長,則將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

於是,信長在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3、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

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1560年5月,身為足利將軍家庶流的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當時國

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率領2萬5000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

,並對外號稱有4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

總兵力只有5000人(但可以用於攔截今川軍的兵力剛到3000人)。今川軍以三河松平元康(日後的

德川家康)率領的三河兵為先鋒,攻陷一個又一個織田軍堡壘。

面臨織田家危機的信長則保持靜寂,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后,身着武具出陣,首先到熱

田神宮參拜。之後在善照寺堡壘以約4000人兵力(一說為3000人)出擊,強襲今川軍的陣地,導致當

時被稱為最接近天下的今川義元戰死。1560年6月12日的戰事,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總大將戰死

的消息傳出,今川軍崩潰逃回本國駿河。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此時原

名松平元康改名)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準備與齋藤氏開戰,家康也為了

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等必要,與信長利害關係一致。於是雙方在

1562年,締結了清洲同盟(=織德同盟)以鞏固背後。

4、美濃攻略

信長於桶狹間之戰後,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領主的齋藤義龍。義

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1561年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

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戰上取得優勢。1564年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

井長政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制。

1565年信長和伊勢的北畠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

該條件是“信長次男織田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畠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所支配,信長

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畠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則為信長信

雄聯軍所擊敗。

信長對伊勢的神戸具盛亦采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織田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后,具盛被軟禁

1566年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即一夜城),並以該

城為據點。(但墨俁城的實態眾說紛紜,亦有懷疑該城於實際上是否存在的論點)。隨着西美濃三

人眾(稻葉一鐵、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半兵衛等)、其它如蜂須賀正勝、前野

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

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33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后,採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

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

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5、上洛

信長部隊的永樂旗(永樂通寶)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為三

好氏的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復

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着三好氏擁立義輝的表弟足利義

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

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

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義昭在看不到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后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7月

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為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

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后逝世,為此信長讓嫡

男信忠與信玄六女松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接着9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信長上

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

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游擊戰。見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

治牛耳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了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它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

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筱原長房等人也投降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中央政治牛耳

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擁立足立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

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義昭勸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

1569年1月,趁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

共謀襲擊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六條合戰)。信長在大雪中堪稱神速的行軍,僅用2天援

軍就抵達京都(當時從岐阜到京都需歷時3天),而在信長抵達前,由於淺井長政援軍與明智光秀的

奮戰擊退了三好齋藤軍。

1月10日,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信長進攻。春景投降后,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處

刑之。同一天,信長在堺市拿出2萬貫的矢錢(軍用金),要求商人們服從織田家。此動作讓堺會合

眾(商人們)原先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信長,在三好三人眾為織田軍擊退後,臣服於信長。

此時,開始對伊勢的侵攻,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

翌年(1569年),伊勢國司的北畠具教亦投降,將次男織田信雄送往北畠氏為其養子。如此一來,

信長成功地擴大於畿內的勢力。

6、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1569年,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佈法或公定

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義昭與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

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的同盟

,並與盟友的德川家康軍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

時,北近江盟友、淺井長政於背後突擊織田德川連合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負責斷

后的殿軍木下秀吉(由藤吉郎改名之)、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戰),終於得以

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

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佈了打倒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

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叡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都被找

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為對抗包圍網,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

朝倉連合軍對戰(姉川之戰)。苦戰突破了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15段備的13段后,終於擊潰淺井朝

倉連合軍。1570年5月6日,曾有杉谷善住坊鐵炮名人試圖暗殺信長未遂。1573年善住坊被捕后遭處

刑。

1570年8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信

長本隊在攝津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歷寺等連合軍3萬進攻近江坂本,抵抗連

合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

為此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佈陣於比叡山抵

抗信長。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

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信長也陷入進

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佈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與淺井朝

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

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長在發出數次的避難勸告后,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叡山延歷寺(延歷寺是日

本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因此信長這一行為為眾多佛教人士怨恨,並且送予他"第六天魔王"的稱號)

。據傳此行動是為了對延歷寺協助淺井、朝倉軍的報復。

1572年7月、信長嫡男奇妙丸(日後的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連合軍之

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鬥。但戰況開始往信長有利的方向展開、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

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信長。

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起軍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

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了抵抗。

但在武田軍武將秋山信友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城主的遠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遺孀岩

村殿(信長的叔母)將信長五男坊丸(日後的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以女城主的身份抵抗來軍,

但秋山信友對岩村殿使出結婚戰術。實際上岩村殿的女兒雪姫和武田勝賴結婚生下武田信勝,岩村

殿跟武田氏也可說有姻親關係。因此關係,岩村殿和秋山信友結婚並開城投降、把坊丸做為人質送

往甲斐、東美濃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

而德川領地的德川軍於一言坂之戰為武田軍大敗、接着連遠江、三河諸城都一一陷落,陷入了

戰況不利的狀況。信長為挽救戰況,送出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等3千援軍給家康、但在12月遠江

三方原之戰中織田德川軍為武田軍大敗,平手泛秀等人戰死、信長陷入困境。

到了1573年,武田軍從遠江開始進攻三河、2月開始攻擊三河的野田城,將軍足利義昭在三好

義繼松永久秀等人協助下舉兵呼應信玄的上洛行動。東西面受敵的信長再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4

月5日經由正親町天皇所出的勅令得以和義昭和解。接着4月12日,信長最大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

也有一說是武田信玄被德川軍於野田城狙殺而死,不過通說為信玄病死),武田軍因此返回甲斐。

7、包圍網崩壞

由於信玄死去,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接着7月、舉起叛旗后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

遭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7月28日,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

后,正式實現。

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

通遭擊敗。同月、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后,轉往攻

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長政父子,並打敗了淺井氏。在此時,帶回了嫁給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

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

戰的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戰

死。

11月、河內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

,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義繼於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12月26日

、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信長。

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信長所擊敗。

8、長島一向一揆

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后,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

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的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着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

美濃。信長決定與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長為

避免與武田軍正面衝突而撤退到岐阜。

3月、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麝待(一種高級

香料)。據言,這是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信長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係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

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

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7月、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

巧妙的戰術下,取得擊敗信長同父異母的哥哥織田信廣等戰果。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

,甚至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

方向發展。

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信長亦接受

之。然而信興、信廣等備受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信長下令鐵

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份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時信長之弟織田秀

成等人戰死。

接下來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攻破之。此時

,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9、長筱之戰到進攻越前

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1萬

5,000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城長筱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筱城上花了超出預期

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

川家康軍8,000兵會合。

擴大為3萬8,000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佈陣於設樂原。接着5月21日,織田德川連

合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筱之戰)。在此戰中,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藥時間的三

段擊戰法。(有一部份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壓倒

性的勝利。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衛了長筱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

昌。

前年,信長派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桂田長俊遭奪取了越前的本願寺門徒殺害,之後門徒們開始

內部分裂。1575年1月、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

的國土。接着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

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視此為好機會的信長在長筱之戰結束后,8月行軍前往越前。

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

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1萬2,250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

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無。真

想讓你看到此景”。

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着。寫着:“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

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

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言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

法則。

10、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1575年11月4日、信長敘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衛大將。

11月28日、信長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於原則上隱

居。只是信長仍然處於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立場。

1576年1月、信長於琵琶湖湖岸,開始親身指揮築立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

爛的安土城。據言天守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教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讚歎:“即使歐洲也沒

有如此豪華的城堡”。信長把岐阜城讓給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信

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進天下統一。

1576年1月、與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着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

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坂

、但於葦原之戰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

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

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

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萬5,000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信長本人

雖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

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水軍800

艘出現並擊敗了織田的水軍(木津川之戰)后、毛利軍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

此時人稱越后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信長敵對。信長與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

同敵人,於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後、謙信為信長一再地與宗教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

因此於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信長的對立。以謙信為盟主

、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信長在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

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讓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信長。只是形

式,並在形式上維持和睦,信長從紀伊撤兵。

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

率領3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1萬8,000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

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信長知道戰況后,為避免與謙信正面衝突,返回了安

土。

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信長的困境,與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信長從加賀撤兵、

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久秀。但在對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

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

10月在擊敗久秀后,在丹波龜山城抵抗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

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謙信沒有子息,於是養子上

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謙

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11、織田方面軍團

?北陸方面柴田勝家軍團

?關東方面織田信忠軍團(瀧川一益軍團)

?畿內方面明智光秀軍團

?中國方面羽柴秀吉軍團

?四國方面丹羽長秀織田信孝軍團(1582年結成)

?對本願寺方面佐久間信盛軍團

?東海道制壓德川家康

進入天正年號后,織田家已具備延伸至多方面勢力的兵力與財力。信長賜予屬下武將戰國大名

級的領土,給予高度的統治自由並命令其攻略周邊勢力。

謙信死後、歷經家督之爭得以繼承家督是上杉景勝,信長針對上杉勢力派出柴田勝家、前田利

家、佐佐成政等人;對武田勝頼則派出嫡男織田信忠、瀧川一益、森長可等人;對波多野秀治則是

派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人;對毛利輝元則派出羽柴秀吉、對石山本願寺則派佐久間信盛。

在謙信死後,織田軍對上杉氏的戰況轉向優勢,逐次攻下了能登、加賀,甚至進攻到了越中。

於1579年夏天,波多野秀治投降后遭處刑。

在毛利的激烈抵抗下,喪失了加入織田陣營的山中鹿之介等尼子再興軍。接着播磨的別所長治

謀反,初期雖陷入苦戰,但終究攻勢得以進展。1579年,毛利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信長,至

此織田軍與毛利軍的優劣情勢完全逆轉。1580年取得播磨、但馬,1581年斷絕鳥取城的兵糧供給,

而攻下了因幡,接着攻下岩屋城取得淡路。

1578年10月、荒木村重於有岡城背叛信長。謀反原因到現今仍是個謎,重用村重的信長亦感驚

愕,甚至勸村重改變心意。村重不從並和本願寺攜手抵抗信長。但村重的家臣中川清秀、高山重友

投降信長后,信長方處於優勢。

11月6日、第二次木津川之戰中,信長想出鐵甲船6艘的戰術大敗毛利水軍,在無法受到毛利的

援助下,石山本願寺與荒木村重遭孤立。為此村重於1579年9月,拋棄妻子從有岡城逃出。有岡城

陷落後,荒木一族大半被處刑。而1580年4月,在正親町天皇勅令下,本願寺以有利的條件取得和解

,並從大坂退兵。(這也是信長的對朝廷工作,詳見佐久間信盛。)

1579年、織田信雄於伊勢外築護衛城遭伊賀國人的妨害,為此感到憤怒的信雄自作主張地進攻

伊賀國,大敗而回。信長嚴厲地斥責信雄的同時,對伊賀國人的敵意亦逐漸升高(第一次天正伊賀

之亂)。1581年,信長再度派信雄為總大將率領6萬軍隊攻下伊賀,使伊賀成為織田家的領土。(

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

1579年、信長命令盟友德川家康的嫡男松平信康與信康的母親築山殿切腹。理由是因為信康的

12條罪行、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勾結等。不論是那個理由,德川家臣團內分成順從信長派與反信長派

互相爭執起來,最終家康讓此兩人自殺。(通說為築山殿遭家康派人殺害,但命松平信康等人切腹

一事仍有相當多未解之謎)。

1580年8月、信長放逐織田家歷代老臣佐久間信盛與其嫡男佐久間正勝。信長發出懲罰令給信

盛,理由為對本願寺之戰上毫無成果等理由。接着對林秀貞、安藤守就也以無能、從前就想謀反等

理由放逐之。

12、討伐武田

1581年為信長全盛期。2月28日於京都天皇內殿的東邊馬場舉行一大展示,即所謂的京都軍馬

演練,此演練為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等織田軍團的軍容展示。此時的軍馬演練,正

親町天皇亦有出席。

信長公記提到此演練:

“貴賎群眾者、得以生於如此可喜可賀天皇之世、……心懷感激演練逐次進行,乃成從上古至

後世之壯景。”

1581年5月,織田軍的攻勢凌厲。並趁防守越中的上杉軍武將河田長親突然死去的空隙,行軍

至越中,佔領了大部分的土地,終得以奪回於1581年3月23日即為武田軍佔領的高天神城。此時在

紀州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平次等人互相爭鬥,導致雜

賀眾勢力衰退。接着針對高野山於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殘黨與足利義昭密通等與信長為敵的動作,

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決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卻不合理地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被

激怒的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

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信長提出投奔織田家的請求。信長答應后,於2月3

日向信忠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於是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直從關東、金森長近從飛驒、信

忠從木曾處各自開始進攻武田領土。其兵力數量,據言超出十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在伊那

城的守城將下條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獻給織田軍、接着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田中城主依

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於是連有組織地抵抗都沒有的武田軍

就此敗亡。

信長出陣討伐武田是在3月8日、當天信忠佔領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東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

勝頼信勝父子,至此武田氏滅亡。

甲斐武田氏滅亡后,即使原先隸屬武田者表示順從信長之意,信長仍不容情地將其一族徹底鏟

除,即所謂“狩獵武田”的信長令。德川家康與一部份織田重臣難以接受信長的命令,拚命地隱匿

武田的遺臣。江戶時代以後仍存在的武田相關一族幾乎都是於“狩獵武田”時被藏匿起來的遺臣末

裔。民間傳說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說出“能來到這裏、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

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說“你做了什麼”,之後懲罰了光秀。(有信長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杆等情

節。懲罰說的情節不一,詳見明智光秀)

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武田遺臣的塩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放火燒寺。當時惠林

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

武田氏滅亡后,信長在駿河派德川家康、上野為瀧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濃為森長可

、南信濃為毛利秀賴以壓制北條氏直,並實施如以往信玄、謙信一樣的徹底和平外交政策來保持和

北條的同盟關係。

在此時的信長軍團已可說是無人可敵。

13、本能寺之變

1582年夏天、信長準備派三男神戶信孝、重臣丹羽長秀等軍團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關於

明智光秀的異心,有一說是光秀認為自己未被賦予進攻四國的任務,而開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

會不會像林秀貞、佐久間信盛一樣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說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長命令負責

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和睦工作,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關係的光秀將屬下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親。

但結果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

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為了駿河國領地增加的宴會抵達安土城。信長派明智光秀負責接待

,光秀從15日到17日專註於接待家康。在家康停留的這段期間,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

使者向信長要求援軍,並提到“毛利軍有率大軍往高松城救援的動作”。

信長答應派兵后,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務,改命其帶兵前往援助秀吉。據《明智軍記》所記載,

因光秀準備的接待餐宴質量不佳,信長令其隨從森蘭丸敲光秀的頭。

5月29日,信長為準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後則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

智光秀軍卻突然出現在京都於6月2日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對信長的信賴較深,誓言效忠

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於進攻本能寺時,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率領約

100人的信長本身亦持槍奮戰,負傷后返回房內自殺。(本能寺之變)。享年49。

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毀,通說是認為信長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至信

長遺體,有一說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秘密地埋葬了。。

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消息后,於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而黑人兵彌助

在本能寺之變中,直到最後都和信長一同奮戰。為光秀所擒后,被赦免。(此後消息不明)

近年來對光秀、本能寺之變的研究,開始有本能寺之變與朝廷、耶穌教會有關的說法出現。

[編輯本段]【其人】

喜歡南蠻品,在邀請正親町天皇來觀賞的軍馬演練中,信長着絲絨外套、戴西洋帽子出席。晚

年赴戰場時、也會穿着南蠻鎧甲。對於訪問日本的傳教士alessandrovalignano身邊工作的黑人表

示興趣,傳教士將黑人讓與信長,信長將其取名為彌介並做為其隨從。

據言信長對耶穌會所送的地球儀、表、地圖等禮物相當了解。(當時沒有日本人知道世界是圓

形球體,在耶穌會送上地球儀時的解說,信長家臣里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唯獨信長理解並說“合乎

道理”)。好奇心很強,在鐵炮尚未廣為流傳時,就已經在使用火繩槍了。奇特的性格廣為人知、

但在當時訪問日本的傳教士luisfrois眼中則是很普通看待之。羅馬教皇額我略十三世曾送一幅屏

風繪畫至安土城,但實際送抵日本時是在信長死後(1585年)。之後此屏風繪畫消失不知去向。

青少年時代、是被誤認為女人般的美男子。

不拘泥於身份、跟平民也無差別地往來、交情良好。

亦好斷袖之癖、據傳與曾為隨從的前田利家、堀秀政、之後的森蘭丸等多數少年有關係。相較

於信長權力的強大,其妾雖沒有一樣多,倒是生下了許多子孫。

後代雖傳說信長將淺井父子、朝倉義景等三人的頭蓋骨塗上金箔,於酒宴時展示,並以頭蓋骨

為杯讓家臣喝下酒。但這是小說家對故事的潤色、實際上並沒有使用。將頭蓋骨塗上金箔、是對死

者的敬意,若以現在的常識來看信長,批評信長殘酷是不公允的。

信長吸引了多數人的關注、統率能力出眾,雖被認為無心於努力讓周圍的人理解,卻會譴責僧

人違背佛教規則的日常行為、讚許葡萄牙傳教士的紳士行為、生存於戰國時代不得不的冷酷行為、

自稱為魔王等例子,可見信長並不是會為了教義、名譽而說謊的直率者。

喜好圍棋、幸若舞。信長特別喜歡幸若舞《敦盛》的其中一節“人間五十年,跟天下比起來,

如夢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長生不滅者?”此一節由於符合信長的人生觀,因此信長也經常舞

着。

信長非常喜歡相撲,經常於安土城舉辦大規模的御用相撲比賽。而且在相撲大會上不問身份,

信長隨從與平民混合在一起比賽相撲。另外對於游泳、狩獵老鷹、馬術、弓道類鍛煉身體、武術鍛

煉等相關事情都是信長的嗜好。

關於本能寺之變發生的原因,有一說是信長在軍事?政治兩面上都實行了前所未聞的行動,而對

明智光秀來說,信長的行為太過偏離於一般社會標準,所以導致光秀無法再繼續追隨信長。

信長在世時,其身邊隨從中皆無採用軍師參謀類的人物,而只採用忠實執行信長命令者如堀秀

政、森蘭丸等優秀的秘書官。竹中半兵衛、黑田如水等人,於信長在世時名目上雖為信長的家臣,

實際上卻做為秀吉的軍師一事可說是證實了信長的採用標準。半兵衛本身似乎厭惡信長(這是通說

)、如水則對信長的實力有高度評價,然而即使如水侍奉信長,也無法以軍師身份發揮長才,為了

發揮自身長才,如水選擇了信長之下逐漸抬頭的秀吉,此說為有力的通說。至現今成功、實行改革

的人物例子並不多,而信長的革新政策不為周圍人所理解、導致無法為人所遵從,是其改革不成功

的要因之一。關於改革,有一說是認為於亂世時代的改革多少需要強勢推行,如信長那樣去推行必

要的革新政策,是不得不為的事。另外,信長用人是執行不拘泥於身份、家世的實力主義政策,執

着於家世的一部份大名則對信長的政策、性格給予不好的評價。

實際上背叛信長的人,大多數都是於信長上洛以後才加入的家臣,於尾張美濃時代就侍奉信長

的老臣中,背叛信長的人幾乎沒有。加上戰國時代武將被收買、背叛等乃是家常便飯,並不能說信

長對待家臣的方式有問題。

創造性的革命家、有時是被評為瘋狂的革命家,後者可認為是日後秀吉的政策所製造而成的印

象。其證據是,於信長在世時,批評信長之類的論理書籍並不存在,此類書籍都是在信長死後才制

作出來的。

1580年、信長以過往謀反的罪名放逐了林秀貞、而同罪的柴田勝家卻未被信長問罪。這是信長

對勝家實力的評價、且信賴的表示。事實上於信長在世時,給予勝家越前8郡75萬石的領地,可說

是織田家臣團中最大的領地,這也等同於給予勝家在織田家中排名第一家老的地位。而對松永久秀

的實力也有正面評價、甚至其背叛信長后再度投降的兩次也都被原諒。由此可窺見信長原貌、只要

是有能力的人,信長也會原諒其罪行並重用之。

luisfrois對信長全貌的評論是“高且瘦、鬍鬚稀少、聲音很高。經常喜好武技、粗野,幾乎

不喝酒。”身高約170公分、於500公尺外可聽到信長的聲音,其聲音可說相當地高與尖銳。又從血

跡、遺發等判斷出信長血型為a型。

三好義繼戰死時,三好家一名廚師名叫坪內也成為織田家的俘虜。當時,信長對坪內說:“料

理好吃的話,就免你罪並錄用為廚師”。之後坪內做料理給信長吃,信長說“這料理都是水”正打

算對坪內處刑時,坪內要求再給一次機會。而第二次拿出來的料理,信長誇說“很好吃”、於是雇

用其為廚師。之後坪內被問到“一開始就拿出第二道料理來不是很好嗎?”,坪內的回答取笑了信

長說:“一開始我是做京都風的高級料理、之後只是做重口味的鄉下料理罷了。終究信長公也只是

一個鄉巴佬而已”。於後天聽說了此事的信長說:“只要是受雇為我的廚師、首先必須努力做出我

喜歡吃的料理才是家臣的本分。而對此怠慢者單單隻是無能而已。”

[編輯本段]【政策】

1、天下布武

從字面上解釋天下布武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通常解釋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近年

的研究則是解釋成“以武家的政權來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如上所述信長將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

時,即開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國周朝文王於岐山為根據地、日後君臨天下之

意(阜為山丘之意),由此可窺信長志向。日後以岐阜為根據地,展開往後長達15年的統一日本之

路。

日本中世紀的權力關係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間有複雜的關聯。信長的目標天下布武,可認為

其帶有為廢除公家、寺家的權力並正式建立武家政權的意味。為了實現此目標,針對寺家的政策則

擊潰一向一揆、於石山合戰擊敗本願寺的顯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於京都,此一地理條件導致與公

家間的深厚關係,從此角度來看,為斷絕此關係而放逐足利義昭也是合理的。

2、宗教政策

信長雖稱其信仰宗教為法華宗,但在對一向一揆、延歷寺的政策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採用地

藏菩薩、墓石等事,都顯示出其矛盾。織田信長的時代歐洲在進入近代時期,正是處于于宗教勢力

激烈鬥爭的時期。日本的寺院擁有廣大的莊園,織田信長在施行土地測量之後,將多出來的土地與

予沒收。寺院如果反抗,他即將其莊園全部沒收,賜給他的部下。這種作法正如同英國的亨利八世

一樣。他與信仰一向宗的農民鬥爭,也可比擬為德國的農民戰爭。兩者同樣在慘烈的戰爭后,逐漸

走向中央集權國家。換言之,織田信長的對手除了戰國武將之外,他還要阻止「本願寺法王共和國

」、「一向宗信徒共和國」、「農民共和國」的誕生。他是個理性主義者,也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

人物。158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二年,傳教士歐岡蒂諾拿着地球儀,向他說明地球是圓的。織田信

長當場就說:「很有道理!」傳教士佛洛伊斯說:「信長聚集全國的神像與佛像,他的目的並不是

要崇拜這些偶像,而是要這些神佛崇拜他。他認為自己就是神,在他上面沒有創造萬物的神。」信

長也反對往生極樂的說法,他強調現世利益,認為帶給人們財富、健康、長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

能寺之變的前夕,信長還打算修改曆法。信長習於唯物論思考法、對神佛的存在、靈魂不滅等事是

不相信的。由信長批評當時僧侶的蠻橫、誇讚基督教傳教士等事,可見信長並非全盤否定宗教。

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內的屋頂、壁畫採用以佛教、道教、儒教為題材的繪畫,對凈土真宗與延歷

寺的宗教活動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認為可能信長並非否定宗教,而是考慮將其視為天下布武事業

的一環,將現存宗教與政治分離、或政治上的宗教統一。

安土城內安置了一個信長化身稱為“梵山”的大石,將其做為御神體(神聖的物體或神的化身

),並要求家臣、領地人民去膜拜。(出自luisfrois的《日本史》)

關於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時的詢問、徵收入城費等事、在傳教士的眼中,看來只如同寺

廟的香火錢”的意見。

3、朝廷政策

信長對朝廷政策的考慮有兩種完全相反的假說,其一說是“信長視朝廷為天下布武的障礙並考

慮廢除朝廷”、另一說是“信長為實施自己的政策而有效利用朝廷的權威以使其正當化、至少在本

能寺之變前,信長跟朝廷的關係都比日後的秀吉?家康還要密切。”在此稱前者為“輕視說”、稱后

者為“尊重說”,之所以對信長與朝廷之間的事情有如此分歧的解釋,原因在於本能寺之變中有一

說是朝廷參與除去信長、以及殘存史料並不完整的緣故。

1正親町天皇的讓位問題

若據“輕視說”,信長對朝廷的政策是出錢也出口,並想要擁立一個聽從自己的話、像傀儡一

般的天皇。天正元年(1573年)開始就對正親町天皇提出讓位的要求。但正親町天皇是老練的天皇,

並非是個對信長言聽計從的人物,加上當時信長在各地的強敵環伺,天皇拒絕後即明快地不再要求

。天正9年(1581年)的京都軍馬演練,除了展現織田軍的軍事實力外,也可說是對正親町天皇的施

壓。

若據“尊重說”,希望讓位的反倒是正親町天皇。在當時若只憑天皇個人的意思並無法讓位,

從天皇讓位後到新天皇就任等諸種儀式、營建原本天皇退位后的居所、以及為此而準備的移轉費用

(天皇退位后的居所稱為仙洞御所,通常比京都中心的居所還需要更大的土地、包括移轉周圍公家

的房子、寺院等)等一一完成,才有可能實現。也就是說能讓天皇讓位者,必須負擔龐大的經費。

而於天正年間能做到此事的人只有信長,反過來說即使天皇希望讓位給信長,只要信長不同意,讓

位是不可能的。天正9年(1581年)的京都軍馬演練后,正親町天皇向信長傳達希望退位之意,根

據朝廷內部資料的《御湯殿上日記》中記載到同年3月24日若讓位一旦決定則“可喜可賀”,而《

兼見卿記》則記載於4月1日轉為中止。這可認為是信長最終並沒有同意接受天皇的讓位。之後、羽

柴(豐臣)秀吉被以建造仙洞御所的功勞的表面理由升為關白,這一點亦值得留意。

2天正9年京都軍馬演練

根據“輕視說”,針對不響應讓位的正親町天皇而感到不滿的信長透過於天正9年舉行的京都軍

馬演練,除了展示織田軍力量的同時也可說是對正親町天皇的施壓。

根據“尊重說”,此年為正親町天皇的妃子、即儲君誠仁親王的母親萬里小路房子的死去,宮

中左義長(火祭的一種)的規模縮小沒有在宮廷外舉行。一方面由於信長在安土城舉行了相當大規

模的左義長,天皇方為了撫慰失去母親的親王而向信長提出希望能在京都御所重現其景。為此請求

的演出,是考慮出此次軍馬演練的開端。根據《信長公記》所提,信長的服裝和軍事行動時完全不

同。並由前關白進衛前久等公家代表亦自信地騎馬參加此次軍馬演練等事,否定這是信長對朝廷施

壓的軍事目的,據公記的看法認為這是宣傳京都的恢復和平以及對天皇的禮遇,並藉此顯示尊重朝

廷的態度等政治目的。加上正親町天皇欣喜于軍馬演練時受到信長的禮遇,除送信給信長並賜高級

服裝予信長外,連信忠也受到獎賞。因此也有人提出“如此一來,豈非全無施壓的效果嗎?”對輕

視說做出反論。

3信長與官職

據“輕視說”,信長於1578年4月辭去右大臣兼右近衛大將后,就沒有就任官職了。而辭官前

月,信長擔憂的最後強敵上杉謙信死去、享年49歲。謙信死去后,窺視京都並足以對抗信長的地方

勢力不再存在。石山本願寺早已喪失部分戰力、武田氏、毛利氏、大友氏也沒有往年的強大。跟關

東240萬石的后北條氏也建立了同盟關係,同時與當家的氏直締結了婚姻關係。因此可認為信長已

經不再需要借用朝廷的力量。1582年5月本能寺之變前,正親町天皇對信長提出從征夷大將軍、太

政大臣、關白此三官職中擇一后,賜予信長該官職的條件想藉此與信長妥協。然而信長並沒有接受

朝廷的官位。(三職補任問題)。

據“尊重說”,信長並非不在乎官位。原本大臣級的大臣辭官后成為散位(無官)狀態的事情

並不稀奇,要說現任大臣與前任大臣的差別,於已然形式化的朝廷儀式中只是席次順序的差別。再

者、於辭去右大臣的文章中已經包含了希望晉陞於名目上已為織田家家督的嫡男信忠一文(當時的

貴族社會慣例是高官辭任后、任用其嫡男)。信長的辭官可能單單隻是希望其後繼者信忠的陞官。

(但是朝廷方希望優先晉陞信長,所以無法讓信忠晉陞)。而且信長對右大臣兼任的右進衛大將頗

為執着,本來信長接受德大寺公維讓出來的權大納言官職時,約定好將來晉陞大臣時,將右大將讓

出。而為對抗尚未辭任征夷大將軍的足利義昭,信長一直佔着右大將的官職,也因遲遲未實現讓出

官職的諾言,導致公維方提出了抱怨(《言繼卿記》)。因此辭去右近衛大將跟右大臣是沒辦法的

事。接着據三職補任問題所提到開給信長的條件,可認為是由於時間接近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導致

信長沒有時間回復其意願。更進一步的見解是認為信長已經非正式地同意就任太政大臣。本能寺之

變后7月17日,羽柴秀吉寫給毛利輝元的信里稱信長為“大相國”,但賜官太政大臣一事於宮中提

到時已是3個月後的事了,另外於賜官的詔令中提到“重而太政大臣”等文字、兩次提到針對太政大

臣使用的遣詞用句等已知事實以及本能寺之變前不久進衛前久突然辭去太政大臣等事,為此說的根

據。

4、商業政策

織田信長掌權期間,撤除國境上不必要的關所(收取過路關稅的檢查站)、透過檢地以確立對領

土的支配、讓農民與兵力分離以設立常備軍。設立樂市鼓勵商業。積極鼓勵自由貿易,獎勵技術革

新。信長還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5、一部分飽受批評的行為

以火燒比叡山延歷寺最為有名,此外有燒殺長島一向一揆的投降者,命令德川家康長子信康切腹

自盡,對付叛徒荒木村重時,由於本人逃走,因此他的屬下及家人均被信長下令殺害等事件。

6、內政

(1)兵農分離與富國強兵:織田信長充分發揮尾張、美濃兩國的地理優勢——人口多且物產豐

盛,建立起兵農分離的制度。由於當時各大名經常交戰,農工業人口都被調集為兵,糧食短缺,必

須尋找商人外買。織田信長把多餘的糧食對外賣出以聚斂財富,把過剩的失業人口專門組織成士兵

,使之專業化,因此農民可以專心生產,軍人的素質也提高,糧食與金錢的儲備更多,也得到更有

效的管理。

(2)檢地制度:織田信長為了確保家臣與士兵的俸祿不會短缺,同時為了防止地方諸勢力擁兵

自重,構成內部不安定的因素,於是採取“檢地”,就是縮小諸勢力的領地,透過固定對諸勢力援

助的方式,使這些諸勢力逐漸降低其主體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內發生暴動的可

能性。

[編輯本段]【系譜】

▲先祖

織田久長-—織田敏定—-織田信定—-織田信秀—-織田信長

▲妻妾

·正室:齋藤歸蝶(通稱濃姬)

·側室:生駒吉乃

·側室:阿鍋之方(即興雲院)

·側室:原田直子

·側室:阪氏

·側室:土方氏

·側室:慈德院殿(織田信忠的乳母)

▲兒子(按長幼排列)

·織田信正(信長庶長子,母為原田直子,織田信廣的養子)

·織田信忠(信長嫡長子,母為生駒吉乃)

·織田信雄(別名北畠具豐、信意,北畠具教的養子)

·織田信孝(也稱為神戶信孝,母為坂氏,神戶具盛的養子)

·羽柴秀勝(羽柴秀吉的養子)

·織田勝長(先後為遠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養子)

·織田信秀

·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吉(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貞

·織田信好

·織田長次

▲女兒

·織田冬姬

·織田五德(母為生駒吉乃)

·織田秀子

·織田永姬

·織田鶴姬

·三之丸殿(母為慈德院殿)

▲孫子

·織田秀信(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則(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雄(織田信雄之子)

▲養女

·勝龍院殿

▲侄子

·織田信澄

▲兄弟姐妹

·阿市(戰國第一美女,后嫁給淺井長政)

·織田信行

▲其他

·萬福丸(妹妹阿市的兒子)

·茶茶(妹妹阿市的女兒,后嫁給豐臣秀吉,兒子豐臣秀賴)

[編輯本段]【家臣】

·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貞、佐久間信盛、池田恆興、

前田利家

·織田四天王: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編輯本段]【信長性格】

少年浪蕩不羈,被人稱作天下第一傻瓜,似乎就是他開放性格的寫照。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大

力發展與南蠻(歐洲人)的商業來往,才能加強自己的封建權利,改革制度。

其為人又是冷酷的,家臣對他的恐懼多於尊敬,所以才有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吧。

傳說信長兒子出生時,信長覺得很奇妙,於是叫他“奇妙丸”,而生於3月7日的兒子,就叫“

三七丸”。

問:杜鵑不啼叫怎麼辦?豐臣秀吉:杜鵑不啼,逗其啼德川家康:杜鵑不啼,待其啼織田信長:杜

鵑不啼,殺之!此充分說明信長為人唯我獨尊及殘酷的性格。他甚至屠戮了比睿山城延歷寺3萬信徒

5、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toyotomihideyoshi)

(1536-1598)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為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法名國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龍大居士,神號豐國大明神(后

因豐臣家滅亡而被德川幕府取消)。《明史》裏稱作平秀吉。

[編輯本段]總綱:第一版

人物生平: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豊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toyotomihideyoshi,1536年~1598年)出生於尾張

國愛知郡中村,貧農之子。最初叫木下藤吉郎。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統一全國的武將。

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人。父親木下彌又衛門曾是信長父親信秀的鐵炮足輕。因在一場戰鬥中受傷

致殘,無法再上戰場而回家務農,但不久就因傷重去世。無法生活的母親帶着七歲的秀吉和姐姐阿

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生下了弟弟秀長與妹妹阿旭。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又因為秀吉生來

瘦小,常被人稱為猴崽子,因此對秀吉非常厭惡,叱罵之餘還經常拳腳相加。秀吉為了不與令人討

厭的竹阿彌相處,經常到村外的光明寺住宿。

十五歲時,在又被竹阿彌打了一頓后,秀吉終於忍無可忍,拿了一貫錢后離家出走,過起了流

浪的生活。為了生計,秀吉先是在尾張與鄰近倒賣些針線、布棉等小商品。當時正處於戰國最混亂

的時期,各地大名、土豪有的互相征戰掠奪,有的與寺社力量勾搭成奸,大發不義之財。秀吉在流

浪中深刻感受到這種亂世帶來的災難,一種強烈的想結束這種混亂的社會志向在心中牢牢的樹立起

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秀吉被今川義元所屬的遠江國土豪松下加兵衛徵召去了,作了其隨身小姓。

加兵衛對秀吉非常照顧,令秀吉非常感激,但是今川軍營中充斥的腐朽風氣卻讓秀吉說不出的厭惡

1554年,受在織田家出仕的一個童年的玩伴的勸說,秀吉來到織田家,作了信長的小姓,邁出

了一生重要的一步,當時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冬天為主上信長暖草鞋。信長很喜歡這個長的象個猴子

,但機靈乖巧的侍從,開玩笑的稱秀吉“猿”。在信長這樣的人物身邊侍奉,秀吉的才能逐漸受到

主人的重視。一次,清州城的一段城牆倒塌,織田家的許多家臣都沒有辦法修復,信長同意了秀吉

的請求,讓他去試試。秀吉詳細了解了任務后,將整個工程分為十段,一起動工,一天之內就修好

了城牆。還有一次,秀吉被委派管理冬天燒的柴木,通過仔細觀察和精確計算,他得出結論,只用

平日燒的三分之一的柴木就足夠了,這大大減輕了領民的負擔。經過這樣的幾次傑出表現,信長對

秀吉的能力非常賞識,遂提拔他為正式的武士,讓他作了織田家的家臣。不久,秀吉結婚了,新娘

是織田家臣淺野又右衛門的養女禰禰(後來的北政所,戰國三夫人之一),那一年,他二十四歲。

1564年,信長進攻美濃時,秀吉再次一鳴驚人,在首席家老柴田勝家等重臣都沒能完成下,他

短時間內築成墨俁城,確立了自己在織田家的地位。在這次任務中,秀吉充分發揮了他智謀、交涉

、膽識等諸多過人之處。圓滿的完成任務。信長也開始將其視為得力部下,

1568年改名為木下秀吉。開始上洛后,秀吉與佐久間信盛、丹羽長秀共同擔當了進攻南近江六

角家的任務,信長進入京都后,又與明智光秀、村井貞勝一起擔任了京都奉行,主管畿內行政。

1570年,秀吉又擔任了出使毛利家的任務。

1570年4月,信長進攻越前的朝倉家時,親家北近江的淺井長政突然違背與織田家的婚姻關係

,與朝倉家聯合夾擊。在形勢極為危急時,秀吉與德川家康主動擔任了殿後的重任,保護信長撤退

(金ヶ崎殿後)。對秀吉來說,並不只是完成這個任務,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信長帶有感激的空前信

賴。以信長的性格,這種仇怎能不報。同年6月28日,信長捲土重來,率織田軍(二萬三千)、德

川軍(六千)與淺井軍(八千)、朝倉軍(一萬)激戰於姊川,在這場合戰中,秀吉率領着織田軍

七隊中的一隊苦戰,最終織田、德川方取得勝利。但這並沒有消滅朝、淺兩家,因為信長此時正受

到四面八方的包圍戰,直到三年後,才滅掉兩家。這期間,秀吉擔任了進攻淺井家的總大將。因此

淺井滅亡后,信長把北近江三郡的領地就封賞給了秀吉。

1573年,秀吉也在此時改名為羽柴秀吉(羽柴秀吉,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修長

濱城為居城,開始以新的身份出現。之後改木下姓為羽柴之後依命令進攻中國地方,征服播磨國、

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和美作國的宇喜多氏服屬,並與毛利輝元作戰。

以後,秀吉依次參加了進攻將軍足利義昭(1573。7)、鎮壓伊勢一向一揆(1573.9~10.)、

殲滅伊勢長島一向一揆(1574.7~9.)、長篠合戰(1575.5.21.)、越前一向一揆進攻(1575.8.

)、圍攻石山本願寺(1576.4~5.)、進攻紀伊雜賀、根來(1577.2~3.)等戰鬥。

1576年,秀吉被信長任命為主管中國地方的毛利家的攻略。從此直到信長去世,秀吉都在這條

戰線上作戰。在這期間,秀吉還有幾次助戰。1577年8月,秀吉奉命援助與上杉謙信纏鬥的柴田勝

家。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秀吉與這位從出仕起就與自己敵對的織田家首席老臣發生爭執。秀吉一

怒之下率部返回長濱城,這直接的結果是勝家在手取川的大敗。秀吉的行為令信長非常憤怒。但是

並沒有得到處罰,同年10月,參加了對叛將松永久秀的討伐。10月21日,秀吉被黑田孝高迎進播磨

姬路城,開始了西邊的戰事。28日全域支配播磨。然後進攻但馬,一連攻下山口、岩中、竹田城,

降伏山名家。11月28日,攻陷播磨最西端的上月城,交給尼子家復興力量尼子勝久和山中鹿之介把

守。呈現出勢不可擋的軍鋒。

1578年元旦,秀吉趕回安土城,參加織田家的新年茶會。2月,播磨趁秀吉不在三木城主別所

長治謀反,與毛利家聯合進攻上月城。23日,秀吉緊急趕回姬路城應付。在毛利輝元、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和別所長治、宇喜多直家的幾個兵團的進攻下,秀吉抵擋不住,向信長求援。信長派信

雄、信孝、一益、光秀、長秀、藤孝、信盛等率兵援助,戰況得到好轉。6月,秀吉上京,親自聆聽

了信長的指示。在信長的授意下,秀吉放棄上月城,全力進攻三木城。不久,上月城落,尼子勝久

、山中鹿之介被毛利家殺死。可三木城卻久久不能攻下。10月,播磨東面的荒木村重又謀反,並扣

押了前來調停的黑田孝高,與毛利、別所聯合,三面夾擊秀吉。在這種不利條件下,秀吉沉着應戰

,次年9月,籠絡成功備前的宇喜多直家,1580年1月,攻下三木城。6月,平定了播磨。同時,弟

弟秀長也平定了但馬,構築成以播磨、但馬為基礎的戰線,開始與毛利家的作戰。

1581年6月,秀吉進攻因幡鳥取城,他先派人在城內以高價買米,然後再圍城。並派重兵攔截

毛利家的運糧部隊。僅一個月,鳥取城就成了地獄,樹皮、草根都被吃光,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城主吉川經家以切腹落城的代價換取了全城士兵的性命。(餓殺鳥取)

1582年5月,秀吉進攻備中清水宗治的高松城,他根據地形的特點,十九天內築成長2.8公里、

高7米的水堤,將高松城淹入水中,不久清水宗治也以切腹的代價落城。(水淹高松)

1582年,本能寺事變爆發了,信長被部下明智光秀襲擊,自刃於京都本能寺。秀吉感到一生中

最大的機會來到了,他敏銳的抓住了關鍵,立刻與正面敵人毛利家講和,然後連夜行軍趕回大坂城

,在其他人都為保住領地的心態下,與丹羽長秀、池田恆興聯合,樹起討伐明智光秀的大旗。僅用

十幾天就將光秀大敗於山崎,取得了主動。在隨後的關於繼承權的“清州會議”上,秀吉因其功績

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佔據了主導權,並於賤岳之戰擊敗了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和織田信孝,使丹羽

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於小牧·長久手之戰與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雄戰和,成為織田信長的實際繼承

者。

1583年,秀吉在賤之岳擊敗柴田勝家,逼死織田信孝。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阪城。

1584年,降伏織田信雄與織田家老盟友德川家康,篡取了織田家的基業。

1585年任關白,1586年受賜姓豐臣並就任太政大臣,確立了政權。先後經過紀州征伐、四國征

伐和九州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北條氏,使陸奧國的伊

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統一日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

次,自稱太閤。

1592年出兵朝鮮(文祿之役),遭到朝鮮各地義勇軍和李舜臣的朝鮮水軍的激烈抵抗,同時明朝

也向朝鮮派出了援軍,於是休戰。不久后談判破裂,1597年再度出兵朝鮮(慶長之役)。豐臣秀吉

1598年9月18日(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於伏見城逝世。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制都市、鑄造貨

幣等政策控制商業。太閤檢地和刀狩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

制打下了基礎。

【青年時期】

秀吉出生於尾張國中村(今愛知縣名古屋一帶),為貧農之子(一說是下級武士之子)。幼名為

日吉(ひよしまる,hiyoshi-maru)。早年喪父,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據說因其自幼生活

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猥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據說他是多指畸形患者:右

手長了兩根大拇指。

受限於其出身影響,關於秀吉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曾在尾張、三河、駿河

等地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有不錯的交情。此外,也有些關於他和忍者間互動的傳說。

不管如何,青年時代的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

大約1555年的時候秀吉回到尾張,並加入當時尾張的領主織田信長麾下。最初秀吉也只是打雜

的僕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信長賞識,逐步由僕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改名為木下藤吉郎(きの

したとうきちろう,kino**atokichiro)。

【家臣時期】

1560年左右,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足輕是臨時徵集的農民兵,組頭相當於小隊長),

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據說戰後因其功績信長將淺野家的養女寧寧(似乎也有翻譯成瀰瀰的

)許配給他,這位寧寧小姐後來在秀吉的賢內助,在豐臣政權中影響頗大,人稱“北政所”。

在桶狹間合戰中打敗並討殺了今川家督今川義元后,信長與從今川獨立的松平元康(後來的德

川家康)結盟,以穩定東部防線,而後回過頭來向北攻略美濃的齋藤家。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

失利后,信長決定修築墨股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

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股城一夜築城,為後世所稱道。

修築墨股后,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濃髮生竹中半兵

衛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衛放棄稻葉山城。得知此事後,秀吉以“

三顧”之禮將半兵衛召至麾下,並借半兵衛之力招降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

)。次年信長出兵稻葉山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齋藤龍興兵敗被俘。

此後信長遷居岐埠城(即稻葉山城),並開始在天下布武的名義下開始了統一日本的戰爭。

1568年,前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家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尋求援助,於是信長

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在打敗三好家后義昭被擁立為將軍。隨後信長又以違

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朝倉家,結果因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戰眾負責

殿後,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也就是這年木下藤吉郎改名為木下秀吉。

在討伐越前失利后不久因統治權上的分歧織田與足利發生對立。義昭聯絡各路大名一起討伐信

長,史稱“信長包圍網”。

此後信長腹背受敵,疲於應付。1573年武田信玄上洛失敗,病死途中,成為信長霸業的轉折點

。同年信長打敗併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稍後,信長攻陷淺井家居城小谷城,淺井氏滅亡

。不久朝倉家在信長打擊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弒殺,其主要家臣亦歸順信長。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與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作戰有功,封近江國今濱城(后改名長濱城)

城主,並改木下姓為羽柴秀吉(はしばひでよし,hashibahideyoshi)羽柴(羽柴,取丹羽長

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領有淺井故領北近江22萬石,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

1577年,播磨赤松家投降后,受命攻略中國(日本本州島西部地名,非指china)地方,任播

磨國國主,主城為姬路城,征服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和美作國的宇喜多氏服屬,並與毛利輝

元作戰在此期間秀吉展現出過人的謀略,“鳥取斷糧”、“水淹高松”等著名戰役不僅遏止了毛利

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統一日本時期】

1582年,明智光秀於支援秀吉途中發動兵變,攻佔京都並夜襲投宿在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

信長焚毀本能寺,切腹自盡,但屍骨無獲,其長子織田信忠戰敗切腹。史稱“本能寺之變”。當時

豐臣秀吉正在圍攻備中國的高松城,由於報信者的失誤,於事變三天後才得知消息。之後,在毛利

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他迅速與毛利氏議和,5天內強行軍200公里返回京都,並隨即與明智軍

展開決戰,這次行軍史稱“中國大撤退(中國大返し)”,行動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師的明智軍。

回師之時,秀吉以信長之名為號召,成功收納流竄在各地的信長舊屬,于山崎之戰大敗準備不

及的明智光秀。因此功績,秀吉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襁褓

的信忠之子三法師(元服后稱織田秀信)繼任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

其擁立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秀吉。隔年,雙方決裂,勝家出兵攻打秀吉。開始柴田軍略佔優勢,

但秀吉攏絡柴田陣營的前田利家,使其於後方倒戈而擊潰柴田軍。此戰後勝家自殺,另一重臣瀧川

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殺,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秀吉完成統一織田舊部之舉。

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坂城。

大阪城夜景1584年,與其合作的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

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但途中卻遭到德

川軍伏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和池田恆興戰死,在戰況失利的情況下秀吉憑藉驚人的

外交手腕降伏了織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後秀吉又以令人難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

嫁給家康並把自己的母親送去作人質,完全是乞和的架勢),德川軍歸順羽柴軍,秀吉正式展開統

一信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

1585年,秀吉率聯軍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氏,迫使其歸降並退回原居地土佐。同年秀吉

希望成為征夷大將軍,但在公卿的勸阻下轉而向朝廷索取關白的封號。為此秀吉一度打算認前關白

近衛前久為義父(因為日本有關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衛、鷹司、一條、二條、九條等“五攝

家”世襲的傳統),但秀吉最後放棄此計劃,而要求朝廷賜予新的姓氏。於是朝廷便賜予他“豐臣

”這個姓氏,並就任關白。豐臣也由此成為繼“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後

的第五大姓氏。不過“豐臣”未能象其餘四大姓那樣發揚光大,因為它只傳了兩代就絕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聯合已經歸順的毛利征討九州島津氏,結果不僅迫使其投降,還使其家主島津義

久出家,並讓位於相對親豐臣的島津義弘。

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后北條氏,北條家主北條氏政被迫切腹。使陸奧國的伊

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至此秀吉完成全國統一。

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たいこう,taiko,又作翻譯太合)。

【晚年】

在完成對國內的統一后,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意欲將其作為侵吞中國的前哨,他的狼子野心在

他給家人的信中昭然若揭——“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

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

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

,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

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1592年,豊臣秀吉發動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約20萬大軍入侵朝鮮。起初,久經沙場的日軍攻

勢猛烈,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朝鮮向明朝求救。明神宗命遼東總兵李如松入援朝鮮

。在明軍和朝鮮全羅營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進攻下,日軍屢遭重創。最後,由於損失過大,豐臣秀

吉接受明朝和談的條件,明朝封豊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日本侵略朝鮮的行動暫時停止。

但1596年,豊臣秀吉借口不滿朝鮮方未派人致意,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踞釜山,再進逼

漢城。然而明朝援軍入援后,日軍陷入困境,被迫死守於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

於伏見城逝世,享年62歲,侵朝日軍在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

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將其

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豐臣政權的統治體制頗為完備,但也存在許多隱憂: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

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權,因此最後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經貿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制都市、鑄

造貨幣等政策規範金融。以太閣檢地(丈量土地、清查田戶)和刀狩令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

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基礎。

出身低微

在眾多日本人的眼中,豐臣秀吉(toyotomihideyoshi,1536~1598年)的誕生充滿神奇色彩。

最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下:天文五(1536)年丙申(猴年)一月一日,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現名古屋市中

村區)的農民木下彌右衛門的家中,在這喜氣洋洋的元旦氣氛中,誕生了一個男孩。彌右衛門的妻子

平日篤信日吉權現(太陽神),經常向日吉權現祈禱能夠生一個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夢見太陽進入

她身體,之後,她懷了身孕。十三個月後,這個小孩誕生了。由於是日吉權現所賜之子,因此命名

為日吉丸(hiyoshimaru)。這個小孩,臉長得像猴子一樣,所以大家都叫他猴子。古今中外,英雄

偉人的誕生難免染上神話色彩。上述的這則傳說自然也不例外,疑點甚多。譬如說,後來秀吉用來

自我宣傳的《關白任官記》裏,就記載他的生日是天文六(1537)年丁酉二月六日。關於他母親因夢

見太陽神而懷孕的故事,在後來豐臣秀吉寫給朝鮮國、中國等的正式外交文書中也有提及。其實,

當秀吉受封“關白”(相當於朝廷中宰相的地位,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貴族擔任)一職時,他曾說他的

祖父是朝廷的公卿,因受小人的陷害而至鄉下生活。有一次,他母親至京都探訪親戚時,與公卿貴

族發生關係而生下他。後來他又改口說是他母親與天皇發生關係而生下他,最後,終於發展成他是

“太陽神之子”的神話。豐臣秀吉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經在織田家擔任“鐵炮足輕”(火槍步兵)

,受傷后回到老家當農民。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或許他認為必須誇張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

有權威性,另一方面,或許只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過當他從替織田信長拿拖鞋的身份,

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霸主時,連當時的知識份子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他似乎不只是個凡人。因此,

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太陽神之子”是個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

默默無聞的童年

根據比較可靠的史料《太閣素生記》,以及其他傳記的記載,秀吉確實長得像支猴子,因此他

的綽號叫猴子。這並不只是個謠傳而已,現存的織田信長的信中留有證據。此外,織田信長的信中

還透露,秀吉還有個外號,叫做“禿鼠”。秀吉中年以後,毛髮逐漸稀疏,晚年出征的時候,為了

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鬍鬚。不管是猴子還是禿鼠,總之豐臣秀吉的外貌極為不揚

。秀吉在八歲時與父親死別,沒多久,一個名叫築阿彌的茶藝師當了他的繼父。在繼父的眼中,秀

吉不管外表或個性方面,一點都不可愛,而且家裏又貧窮,因此就叫秀吉出去當幫傭。秀吉不管到

哪裏幫傭,都不受歡迎,每個地方都待不久。最後,在十六歲那年,秀吉拿着生父留給他的永樂錢

一貫文離家出走,獨自尋找幫傭的主人。秀吉的出生地尾張(現愛知縣),介於京都與偏僻的東國之

間,是塊肥沃的平原,可說是僅次於京都的先進地帶。這個地方商人熙來攘往,因此可以接觸各地

來的訊息。在這種環境下,秀吉當然也得到一些商業的資訊,而且他天生聰慧,在旅途中,他將永

樂錢換成便於攜帶的商品“木綿縫針”,然後再將縫針賣掉,獲取利潤成為旅費。最後,秀吉終於

如願以償,進入遠江國(今靜岡縣)的松下嘉兵衛家中幫傭。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幫主人拿拖鞋。

由於至武士家庭工作是他的最大願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奮,沒多久即受到嘉兵衛的重視,將他提拔

為出納管理員。然而好景不常,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經常在嘉兵衛的面前

中傷秀吉,儘管嘉兵衛再三保護他,但阻止不了眾人的誹謗,終於在嘉兵衛善意的說明原委之後遭

到解僱。秀吉在松下嘉兵衛家裏工作四年,雖然遭受解僱,但是他仍然感謝嘉兵衛對他的提拔與呵

護。後來,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他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

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諸侯)。

侍奉織田信長

回到尾張之後,秀吉想盡種種辦法接近織田信長。在織田家中,他的第一份工作仍是替信長拿

拖鞋。雖然同樣是拿拖鞋的工作,但秀吉比從前更加用心。譬如說在寒冬的清晨,他將信長的拖鞋

放進懷裏溫暖,信長對於這種用心當然會有所回報。在六年後,也就是永祿二(1560)年,織田信長

在桶狹間發動奇襲,打倒今川義元,一躍而成為天下出名的武將。此時,秀吉擔任雜物採購官,發

揮了開源節流的長才,他將支出減少了三分之二,當清洲城城牆破損而沒錢修理時,他又毛遂自擔

任營繕官,將城牆修補完畢。就在桶狹間之戰的那一年,秀吉與織田家的淺野又左衛門長勝的養女

nene(後來尊稱為北政所kitanomandokoro)結婚。由於他是從步兵之子入贅於武士之家,所以改

名為藤吉郎(toukichirou),另一名字為秀吉。此時秀吉二十五歲。後來約在秀吉三十八歲時,他

又從織田家的大老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為羽柴(hashiba)。永祿九

(1566)年九月,當織田信長攻打美濃的齋藤氏時,織田軍最重要的戰術工作就是於墨保(sunomata

,現岐阜縣安八郡)建築堡壘。織田信長派遣三分之二的軍隊去建築堡壘,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來防衛

敵人的攻擊。這建築堡壘的工作就由秀吉來負責。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游,然

後用木筏沿着河流運送下來。建材運到之後,才二、三天,堡壘就建好了。之後,秀吉又建議借用

當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襲敵陣,結果獲得大勝。這次大捷,秀吉成為信長麾下的一名大將。

本能寺之變

1582年6月2日拂曉,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殺身亡。這一個事件改變了秀吉

的命運。根據《川角太閣記》(kawazumitaikouki)的記載,明智光秀在事變之後,立刻派密使去

向毛利氏報告。沒想到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誤入羽柴秀吉的兵營中。此時正好是本能寺之變

的第二天。秀吉知道此事後大吃一驚,同時他也預感到他的一生的命運將會有巨大的轉變。羽柴秀

吉不敢張揚此事,翌日(4日)立刻與毛利(mouri)軍的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達成和談協議。6月5日清

晨,秀吉從高松城撤退,揮兵討伐明智光秀。秀吉的軍隊在滂陀大雨中,日以繼夜的強行軍,奔馳

了約一百零八公里的路途,終於在七日的傍晚抵達自己的居城──姬路城。秀吉一回到姬路城,立

刻跳進澡池裏泡熱水澡。他在澡池裏面,發佈出兵的順序,並命令將城中所有的資金與兵糧完全分

發給將士,毫不保留。從這裏可以看出,羽柴秀吉為了這一戰,將他一生的命運孤注一擲。

山崎之戰

此時秀吉心中應早有勝算。因為明智光秀背負着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實上連光秀以為一定會來

援助他的細川父子都剃掉頭髮,與他絕交。表面上看起來,明智光秀似乎太過盲動了,其實本能寺

之變時,織田信長的主要將都在遠方與強敵作戰,而織田信長最忠實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

都大阪觀光,幾乎不帶一兵一卒。因此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的時機並沒有錯誤,只是他的運氣太差了

,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現代日語中,有“天王山(tennouzan)”一詞,意為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

。這是指明智光秀聽到秀吉率快軍往京都來時,他立刻帶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稱的山崎(yamazaki

,位於京都大山崎町),並欲控制山崎後方的天王山。沒想到秀吉已經早他一步佔了天王山。此時,

秀吉的軍隊約四萬人,光秀一萬六千人,勝負早已揭曉。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殺死,他的軍隊也四

分五裂。

賤岳之戰

山崎之戰後,秀吉的聲望扶搖直上。6月24日織田君的主要將聚集在尾張的清洲,討論信長的

後繼人選,以及分配地的會議,這就是所謂的清洲會議。在會議中,大老柴田勝家推出信長的三男

信孝當後繼者,但是秀吉卻決定由信長的年僅三歲的孫子三法師來繼承。柴田勝家的不滿可想而知

,織田軍的內戰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終於發生賤岳(shizugatake,位於滋賀縣北部)之戰。

在賤岳之戰中,秀吉的陣營中傳來前線已經敗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卻對部下高喊:“我們打

勝了!”秀吉判斷敵軍雖然戰勝,但一定已經精疲力竭,當天晚上將會在大岩山附近過夜。於是秀

吉指揮軍隊,連趕十三里的道路,來到退守的前線陣營。到了晚上,當柴田軍的佐久間勢站在大岩

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動時,他嚇了一大跳,他作夢也沒想到秀吉那麼快就趕回來。賤岳之

戰,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動中獲得大勝。

大阪築城

在山崎之戰與賤岳之戰獲得大勝之後,秀吉於1584年與德川家康(tokugawaieyasu)、織田信

雄(odanobukatsu)的聯軍大戰於小牧(komaki)、長久手(nagakute)。遇到驍勇善戰的德川家康,

士氣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釘子,但是他非常聰明,立刻與家康和談,並收家康的次子於義丸為養子

。其餘的戰爭,如1585年攻打紀州與四國,1587年征討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軍隊都勢

如破竹,邁向統一日本之大道。

1583年,秀吉在大阪着手建築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饋外觀五層,內部八至十層,於

1585年完成,其動員的人數,據史料記載,“超過六萬人”,“如同螞蟻進入蟻穴般”。秀吉為了

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華壯麗,經常招待訪客去參觀,其中還包括外國的傳教士。秀吉向傳教士說

:“現在你們看到的房間,到處都是金、怠、生絲、綢緞、高級茶器,另一間房間則都是長短刀,

以及其他的武器。”換言之,大阪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寶山。此外更令參觀者驚訝的是,秀吉還制

造了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牆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黃金製造的,甚至連紙門的骨架也是黃金

打造。他的寢室也是極為華麗,棉被是鮮紅色的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裝飾。這大阪城在1615

年被德川軍燒毀,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饋是在1931年11月以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傳教

士佛洛伊斯於1593年的報告書中介紹秀吉的夜生活如下:“關白(秀吉)極為好色而不知廉恥,經常

沉迷於動物性的**中,在他的宮廷內,擁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這不幸的暴君年齡已經超過六十

歲(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但是他還派人出外搜尋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兒,也不

管是未婚或是寡婦,只要是容貌美麗,都被他召進城內。而且他都只留一二天,就讓那些婦女回家

,只有讓他滿意的,才長久留在城內。”他的側室為數眾多,比較有名的有:淀殿(yododono,也

就是淺井長政的長女茶茶)、加賀局(kaganotsubone,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松丸殿

(matsunomarudono,京極高吉長女龍子)、三條局(sanjounotsubone,蒲生氏鄉的妹妹阿虎)、

三丸殿(sannomarudono,織田信長的五女)、姬路殿(himejidono,信長的弟弟信包的女兒)等。有

人說,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歡搜集名門之秀當側室。

藤原秀吉與豐臣秀吉

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歲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

“關白”一職。這“關白”一職,自古以來,都由藤原氏所獨佔,特別是藤原家的近衛、鷹司、九

條、二條、一條,稱為“五攝家”。因此秀吉乃先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乾爹(近衛亦為藤原一族),

然後才晉陞關白。至於,為何秀吉不擔任“征夷大將軍”而去當朝廷的“關白”一職,雖然有種種

說法,但其實當時的戰國武將,一聽到朝廷要賜給他們虛有其名的官位,都會感動得流淚。所以秀

吉晉陞“關白”,自然會感到無限的光榮。晉陞關白後的翌(1586)年,就在後陽成天皇即位的那一

天,秀吉晉陞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關白”一職雖然代表最高權勢,但從正統的

律令制度來看,仍屬“令外之官”,從此看來,秀吉擬依律令制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面

,或許秀吉認為藤原這個姓太過老舊,無法顯現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偉人,因此秀吉又獲得天皇的

許可改姓豐臣,象徵日本統治者的豐臣秀吉於焉誕生。

「刀狩令」與「太閣檢地」

戰國時代,人民擁有大量的武器,動不動就以武力來抗爭,因此連戰國武將都感到害怕。1588

年,秀吉下達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

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麼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

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我們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

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

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

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農民的暴動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來解釋,但反過來說,一個農村擁有

這麼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難。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說遭到去勢。在日

本史上,有所謂的“太閣檢地”,這太閣當然是指豐臣秀吉,而所謂的“檢地”就是重新測量土地

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辭去“關白”,由他的養子秀次繼承“關白

”,自己則成為“太閣”。“太閣”是“關白”禪讓之後的稱呼。就在秀吉成為“太閣”這一年,

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因此稱為“太閣檢地”。其實,秀吉從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

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

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那是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同時,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

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穫量都統計得很清楚,

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剝削階級(豪農)從此消失。

禁止基督教與出兵朝鮮

基督教是於1549年隨傳教士沙必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

十五萬人,可以說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

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

基督教大名(諸侯)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

到,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中國的圈子裏。有人說,這是

最早的“脫亞論”。就在長久的戰亂接近尾聲,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來臨時,1592(文

祿元年)正月,豐臣秀吉突然發佈出兵朝鮮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於朝鮮,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征服

明朝,甚至想要將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印度、東南亞。雖然有人說秀吉出兵朝鮮的動機,是由於他喪

失了最心愛的三歲大的兒子鶴松(1591年),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向傳教士說過要出兵朝鮮,所以

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封建領主不想擴大自己的領土,而且豐臣秀吉

統一了日本之後,已經沒有領地可以犒賞有功的將領。如果佔領了中國,當然不愁沒有領地可以分

發。就在出兵朝鮮的前後,秀吉分別寫信給琉球(1590年)、菲律賓(1591年)、高山國(台灣,1593

年),要求服從朝貢。當時的台灣正是中國等海盜的根據地,是軍事、貿易、交通的要衝。秀吉的軍

隊在攻打朝鮮二十天後,已經攻陷漢城,可謂勢如破竹,日軍的致勝關鍵在於擁有先進的歐式火槍

。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際,朝鮮的游擊隊開始在各地反擊,名將李舜臣更率領朝鮮的水軍,以龜甲

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軍隊,控制了制海權。進入嚴寒的冬天之後,明朝的救援軍隊又趕到朝

鮮,日軍在饑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厭戰氣氛瀰漫。秀吉本來想要談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

的國書,上面寫著要封秀吉為日本國王,並將日本當作明朝的屬國。秀吉看了之後暴跳如雷,當天

晚上發佈命令,再度出征朝鮮。這次的出兵軍隊只有十四萬,而且僅能佔據朝鮮的最南端。在第二

次出兵的前後,日軍對朝鮮民眾的殘害更加激烈,而且日軍為了爭取戰功,將戰死的朝鮮軍隊的鼻

子、耳朵割下,用鹽醋防腐寄回日本給豐臣秀吉,由於以數量記功,所以很多無辜的老弱婦孺都受

到殘害。這些鼻子與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廣寺大佛的西側,今日則稱為“鼻冢”。至今,韓國人一提

到豐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齒。秀吉的軍隊除了殺害朝鮮軍民之外,又強行押解五、六萬朝鮮俘虜到

日本耕作。除了農民之外,日軍還強押大量的陶藝、印刷、刺繡等師匠到日本來,使得日本的陶藝

水準大舉提高。陶活字的傳來,更帶動了日後江戶時代的出版風潮。朱子學者姜沆則帶給日本的朱

子學莫大的影響。這是侵略戰爭無意中的文化產物。

夢中之夢

在征服朝鮮的軍隊陷入苦戰之下,如同前面所述,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關白”一職讓給外甥秀

次,自己則引退,成為退休的“太閣”。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歲那年,愛妾淀殿

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為“拾”,亦即後來的“秀賴”。就在秀吉為如何替兒子的未

來鋪路而傷腦筋時,秀次為了討好朝廷,獻上大量的金銀財寶。秀吉得知之後,即以謀反的罪名命

他切腹,並將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餘人斬首,據說當時鮮血染紅了京都的鴨川。

1594年,秀吉五十九歲時,關白秀次的文書官在日記中記載,秀吉在晚上睡覺時尿床而不自覺

。為了防止**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鮮的將士捕捉老虎給他進補。儘管吃了大量的虎肉與老虎的內

臟,然而秀吉的健康狀況仍然沒有好轉。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體情況稍好,乃於3月15日在山城

的醍醐(位於京都市伏見區)舉行盛大的賞花大會。其規模遠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於京都市上京區)

舉行的茶道大會還盛大。然而與北野的茶道大會不同的是,當年的茶道大會,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

參加,而這次的賞花大會卻是戒備森嚴,彷佛暗示著世人對豐臣政權的不滿。到了七月一日,秀吉

夢到織田信長來對他說:“藤吉郎,你的時候差不多到了,我來迎接你。”秀吉回答說:“藤吉郎

替主君報仇,是為了報答主君的恩惠。請主君再稍等一段時間。”信長猛拉着秀吉說:“不!我的

孩子被你害得很慘,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點過來!”秀吉醒來,發覺自己已經爬離

床位了。自從作了這個夢之後,秀吉自己知道來日不多,他最擔心的仍是愛子秀賴的未來。八月五

日,秀吉將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叫到床邊,不停地說

:“拜託各位一定要照顧秀賴。”八月十八日,秀吉終於在伏見城內結束他那波濤洶湧的一生,享

年六十三歲。他留下一首辭世歌:“隨露珠凋零,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

之夢。”

豐臣秀吉所發動的侵朝戰爭(1592年~1598年)

豐臣秀吉以武力基本統一日本后,為了轉移內部矛盾,遂於1592年4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

日軍總兵力約十五萬,陸軍自釜山登陸后,長驅直入,先後佔領漢城、開城和平壤,挺進咸鏡

道,逼近中國邊境。但其海軍在閑山島被李舜臣擊敗。

1592年底,明朝開始派軍赴朝參戰。次年,明將李如松收復平壤和開城,日軍被迫退守慶尚、

全羅兩道沿海城市,開始與明朝和談。明朝的和談使為嘉興人沈惟敬,沈本是市井無賴,所以在談

判中一味大言欺騙。日方代表小西行長出身商人家庭,精於商業詐術,於是二人爾虞我詐,演出一

場外交鬧劇。

1597年初,和談破裂,豐臣秀吉陸續增兵十四萬、戰艦數百艘,再次進軍朝鮮。10月,李舜臣

在鳴梁海戰中大敗日軍,明軍也再次進入朝鮮,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創日軍,迫其退守蔚山、泅川

、順天等城。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全面後撤。明、朝聯軍於後追擊,最終在露梁海域

殲滅日軍萬餘人,其殘部退回國內,戰爭結束。

閑山島海戰(公元1592年)

1592年,日軍侵入朝鮮后,陸軍長驅直入,而海軍卻在玉浦、永登浦、赤珍浦等地遭到朝鮮水

軍將領李舜臣的襲擊,補給物資損失無數。為了及時補充陸軍給養,日本海軍將領九鬼嘉隆派出三

路艦隊侵朝,同李舜臣艦隊在閑山島前展開決戰。閑山島水深,利於朝軍的龜船行動,一開始朝軍

就利用小規模攻勢誘使日軍進入包圍圈中,待日軍全部進入后,隱藏在閑山島北的主力立刻擺開了

鶴翼陣,同時從正面和側面擊潰了日軍。此戰共擊破日軍59艘戰艦、殺死數千人,史稱閑山島大捷

。此後不久,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滅了敵殘餘部隊。

平壤大捷(公元1593年)

1593年1月3日,明將李如松率四萬三千大軍進駐肅川,1月6日,包圍平壤,次日發起總攻。日

本將領小西行長佔有地利,退縮在練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槍不停射擊,而李如松則憑藉數量優勢強攻

,同時以火攻對抗。雙方均傷亡慘重,連李如松的坐騎都中彈而死。最後明軍疲勞過度,被迫撤退

。但小西行長同樣筋疲力盡,無力再戰,連夜率殘兵跨過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派兵於

后追殺,殲敵六百餘人。此戰共消滅日軍1646人,生擒5人,明軍傷亡為796人。

露梁海戰(公元1598年)

朝鮮抗擊日本侵略戰爭中的最終戰役。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病死,遺命從朝鮮退兵,日

軍士氣低靡。9月20日,中朝聯軍水陸並進,向小西行長駐守的順天展開大規模進攻,並同時強攻

晉州。11月,日軍的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小西行長提出和談遭拒絕,遂向海軍將領島津義弘求

救。島津義弘集結了近五百艘艦船,企圖衝破聯軍防線,打通回國的道路。在露梁海面,與明將陳

遴和朝將李舜臣的水軍展開最後一次大規模水戰。戰鬥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將鄧子龍先後中彈戰死

,但島津義弘的艦隊也被殲滅了二百餘艘。小西行長倉皇率殘部逃回日本,朝鮮贏得了反侵略戰爭

的最終勝利。

豐臣秀吉,日本徵服亞洲運動的開創者,也是日本脫離中華文化第一人。

日本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這是個重新洗牌的年代,百姓的苦難自不必說,大批舊

貴族也在戰亂中紛紛喪生,新興武士“國眾”崛起,全日本分為六十六國大名。

其中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18歲即位,卻頑劣不堪,終日胡作非為,眼見得祖上的江山就要毀

在他的手裏,有忠心家臣實在看不下去,竟自殺以諫,織田信長突然來了個浪子回頭金不換,從此

幡然悔悟,從新做人,一變而為勵精圖治的英主。

1567年,織田信長吞併美濃國,仿周文王歧山起兵故事,建造岐阜城,以示一統天下之雄心,

就此開始了統一日本大業。

織田信長大軍使用葡萄牙火槍,銳利無比,在統一戰爭中所向披靡。1568年,織田信長大軍占

領京都,從此挾天皇而令諸侯。1573年,織田信長廢黜幕府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亡。1575年,

織田信長與武田勝賴作戰,武田氏的騎兵驍勇,聞名全日本,但在織田信長的火槍之下潰不成軍。

秀吉者,出身貧寒,八歲時喪父,隨母改嫁,做了拖油瓶,連姓都沒有。因少年時生活太過貧

苦,身體瘦弱,被人送了個“猴”的稱號。

秀吉不甘心如此貧苦一生,一無所有的他在二十歲時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兼并戰爭的洪流中,

在織田信長的部下做一小卒,結果就此發達,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是江山。

秀吉以其在苦難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聰明能幹很快嶄露頭角,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1569年,

秀吉出任京都守護,1573年,更被織田信長封給大片領地,躋身於大名之列。此後,秀吉追隨信長

出生入死屢屢立下傑出戰功。

1582年,秀吉出征被圍,織田信長率部來救。途中在京都本能寺安營休息,平時受欺壓太甚的

家臣明智光秀突然叛變,將織田信長突然包圍於寺中,變起突然,織田信長毫無防備,既無援兵,

又不甘被家臣俘虜,最後乾脆**了事。一代豪傑就此隕滅。

秀吉得知,迅速回軍,討伐叛軍,很快擊敗明智軍,將叛臣殺死。

此時織田信長的統一大業剛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國,織田已得半壁江山,餘下的未竟之業

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殺死明智光秀后,便以信長繼承人自居,引起信長部將反抗。秀吉接連鎮壓

了信長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後繼續統一日本的戰爭,終於1587年基本統一全國。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為自己的根據地,後來成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統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將軍”之位,但天皇的大臣們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堅決

反對,秀吉只好降格以求,求“關白”之位,又被群臣斥為非分之想,天皇卻懾於秀吉之威,不顧

群臣反對,封其為關白,又賜以豐臣之姓。秀吉一直為他的出身所困擾,後來還編造了其母服侍過

天皇的傳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後。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

可能是因為豐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沒什麼條條框框,不象日本社會中上層那樣對中華文化

奉若神明,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充當亞洲霸主的思想。他決心到比

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

豐臣秀吉決心拋棄日本對中華文化的仰慕,而是要將中國征服。首先要征服朝鮮,最後再征服

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這是此後數百年來日本徵服亞洲思想的

發端。

1592年,豐臣秀吉親率十八萬大軍發動對明帝國附屬國朝鮮王國的戰爭,迅速佔領朝鮮大半,

國王出逃,向宗主國明帝國求援。

此時的豐臣秀吉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他很快要到大明國的寧波府居住

,因為那裏離印度較近,便於他指揮征服印度的戰爭,還命其子豐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圍一

百縣,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將李如松率四萬明軍進入朝鮮,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復漢

城。豐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留駐朝鮮南端。日本與明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

裂。

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朝鮮,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

明軍在大將邢玠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朝鮮的夢想破產。

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國內罵聲一片,那些本來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

臣們更是群情洶湧,豐臣秀吉病倒不起,終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死。日軍也被迫完全撤離朝鮮

豐臣秀吉死後,其家族頓時衰落,織田信長手下大名德川家康趁勢崛起,1600年,就是勇士米

哈依統一羅馬尼亞那一年,德川家康在關原大戰中獲勝,一舉成為全國霸主,1603年,德川家康成

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建立德川幕府,開始了德川氏對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統治。

豐臣秀吉,出身寒微,卻努力奮鬥,建立了統一日本的豐功偉業,困於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

在拚命地證明自己,卻在事業的高峰錯誤地發動了對明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成為對他的致命打擊,

使得他一生功業化為烏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為一個悲劇英雄。

如果說日本戰國統一是一塊餅,則織田信長是種稻子的人,豐臣是做餅的人,而德川是這塊餅的

享有者。

在信長生前,兩人是信長統一日本信念的堅定支持者,是信長的左膀右臂,然而信長死後,兩

人都希望可以成為統一日本的後繼者,而表現出來的是兩人在對信長繼承人擁護上的對立。經過小

牧山,長久手之後的作戰,雙方都無法戰勝對方,最終在德川的讓步下達成了和解。

最終豐臣統一了日本,臨死前希望德川在內的五大老可以輔佐自己的幼子,隱忍一生的德川發

現自己有生之年有貫徹自己理想的可能。首先他利用武將派和文吏派的鬥爭清除了相當一部分異己

勢力,最終找到借口逼死豐臣家殘餘,並建立了幕府統治。

天正六年(1579)三月,明智光秀討伐叛臣波多野家,為了勸降波多野家,明智光秀將自己的

母親為人質,波多野家感其誠懇願意投降,明智光秀勸波多野投降,但是,織田信長段然拒絕了波

多野家的投降,最後,憤怒的波多野軍殺害了明智光秀的母親,也許就是在這時光秀對信長有了不

滿。

天正十年(1580)三月,織田信長在利用天皇敕令情況下,逼本願寺向自己請和,並放下武器

成為皇家的祈願寺,無奈的本願寺家終於同意了信長的條件,結束了石山會戰,由於明智光秀在與

本願寺和丹波的戰功第一,他得到丹波二十九萬石的領地和龜山城。

天正十二年(1582)明智光秀擔任了織田家御食奉行之職,不久,前往京都的織田信長在途中

停留於明智光秀處,光秀立即設宴招待信長,誰知信長食用的魚已經壞掉,被信長食出,不知情的

光秀立刻遭到信長的責罵,據說當時信長對他“以杖擊其頭”,這使明智光秀在眾人面前非常難堪

,之後,憤怒的信長命光秀離開自己的領地,去支援正在西國與毛利家作戰的羽柴秀吉,並聽羽柴

秀吉的指揮,然後,織田信長帶領百餘人的衛隊氣沖沖的離開前往不遠的本能寺夜宿。

就在織田信長走後不久,明智光秀率領約千人的軍隊出發,當他路過本能寺時,光秀突然下士

兵們下達了“敵在本能寺”的命令,向本能寺里的信長發起進攻,最後,織田信長被殺,明智光秀

立即進軍京都,京都守備信長的長子織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覺寺轉入二條御所與明智光秀奮戰,不

久,信忠自知不敵,切腹而死。

進入京都的明智光秀馬上發文天下,號召各大名響應自己,可是沒有成功,就在這時從西國趕

回的羽柴秀吉率領三萬的大軍發起對光秀的討伐,明智光秀率部一萬六千餘人迎戰柴羽秀吉于山崎

,最後,明智光秀戰敗,當光秀逃至阪本城附近的山路時,被當地的農民殺死。其短命的政權被人

稱為“三日天下”。

親族

父親:木下彌右衛門

母親:大政所

正室:高台院(有一段期間稱北政所,本名則有おね、ねね、禰、寧、寧子等寫法)

側室:淀殿(茶茶,淺井長政長女)

側室:加賀殿(麻阿,前田利家三女)

側室:松之丸殿(龍子,京極高吉女)

側室:三之丸殿(織田信長女)

側室:法鮮尼(宇喜多秀家母)

姐:瑞龍院(三好吉房室)

妹:旭姬

弟:豐臣秀長

甥:豐臣秀次

甥:豐臣秀勝

長子:羽柴秀勝

次子:豐臣鶴松(早夭)

三子:豐臣秀賴

義弟:淺野長政

[編輯]養子

羽柴秀勝(織田信長四子)

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嫡子)

豐臣秀次(秀吉之姊瑞龍院與三好吉房之長子)

豐臣秀勝(秀吉之姊瑞龍院與三好吉房之子,豐臣秀次之親弟;女兒豐臣完子之後世誕下昭和天皇

—裕仁)

結城秀康(德川家康次子)

小早川秀秋(秀吉正室高台院之甥)

豪姬(前田利家四女)

智仁親王(誠仁親王第六皇子)

督姬(於江與,淺井長政之女)

[編輯]家臣

[編輯]早期家臣

黑田孝高(官兵衛、如水)、蜂須賀正勝(小六)、竹中重治(半兵衛)、神子田正治、山內一豐

、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堀尾吉晴、增田長盛、大谷吉繼、小西行長、、中村一氏

[編輯]賤岳七本槍

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脅坂安治、平野長泰、糟屋武則、片桐且元

[編輯]五奉行

石田三成、淺野長政、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

[編輯]三中老

中村一氏、生駒親正、堀尾吉晴

[編輯]五大老

前田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接替)、宇喜多秀家。

[編輯]信長舊臣

前田利家、堀秀政、丹羽長秀、蜂須賀正勝

[編輯]黃母衣眾

青木一重、伊木遠勝、石尾治一、伊東長実、井上道勝、井上賴次、豬子一時、織田信高、小野木

公鄉、郡宗保、仙石秀久、津川親行、津田信任、戶田勝隆、友松盛保、中島氏種、中西守之、長

原雲沢軒、野野村吉安、長谷川重成、蜂須賀家政、服部一忠、速水守久、尾藤知宣、舞兵庫(前

野忠康)、神子田正治、箕浦勘右衛門、三好房一、毛利吉成、森可政、山內一豐、分部光嘉

6、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1497年4月25日-1571年),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壽丸。將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多個分國的勢力,他以離間計聞名,後人稱其為「戰國第一智將」。

生平

[編輯]幼年

1497年3月14日,元就誕生,幼名松壽丸,出生地點在鈴尾城(福原氏居城),當地現今留存了元就誕生的石碑。1500年,父親弘元決定讓位給嫡男興元。1501年母親死亡,1506年弘元因酒毒而死,元就自少在失去雙親下長大。1511年元服,名為元就。

1516年興元病逝,由年幼的幸松丸就任。而附近的安藝武田氏看見毛利氏的混亂開始入侵毛利的領地。元就為挽救吉川氏有田城,代替幸松丸出兵救援,是為元就第一場戰爭。他擊敗了先鋒熊谷元直,後來總大將武田元繁前來阻止,最後元繁在亂陣中陣亡(有田中井手之戰),此戰又被稱為西國的桶狹間。安藝武田氏隨之衰落。

1510年代(確實年份有多個說法),與吉川國經女兒妙玖結婚。

[編輯]繼承家督

毛利家家紋

1523年幸松丸在9歲之時過身,最終家臣推舉了元就為毛利家的繼續人。反對他為繼承人包括了坂氏、渡邊氏,在尼子氏的煽動下受到了重臣龜井重綱的指示下他們嘗試謀反,推舉了元就之弟相合元綱。但毛利元就在志道廣良協助下,清除了謀反勢力。

1529年討伐支持幸松丸高橋興光。同年與宍戶家恢復關係。

1539年,大內氏消滅了少貳氏,毛利與大內的從屬關係得以和解。1540年(天文九年)尼子晴久率領三萬大軍入侵吉田郡山城,毛利元就僅以3000兵駐守,最後毛利軍在大內氏援軍陶隆房支援下,擊退了尼子軍。同年,與大內氏合作攻擊佐東銀山城,武田信實逃亡,安藝武田氏就此滅亡。

1542年至1543年與大內軍聯合攻打月山富田城(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戰),但是吉川興經叛變,後路被斷,在部下渡邊通喬裝為元就的替身,與小早川正平等人的以死奮戰下,元就安全返回吉田郡山城。1547年元就藉機控制正室妙玖的吉川家,迫使吉川興久隱居,將次男元春成為吉川氏養子。另外又藉小早川氏當主小早川繁平失明,控制小早川氏,迫使繁平隱居,由元就三男元景繼承小早川。

毛利氏勢力乃逐漸伸展至整個安藝國。1550年將專橫的井上元兼一族殺害,鞏固了自己的權力。1551年大內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推翻(大興寺之變),與毛利元就對立,1555年(弘治元年)陶晴賢出兵攻擊毛利氏,雙方在嚴島交戰(嚴島之戰),最終元就以少勝多消滅陶氏,確立了橫跨周防、安藝兩國的霸權,1557年將大內氏消滅,大內氏滅亡。同年元就把三子隆景過繼給小早川氏、次子元春過繼給吉川氏當養子,形成「毛利兩川」體制。

[編輯]驅逐尼子及晚年

1560年代,毛利氏已經奠定了在中國地方的勢力。並使尼子氏逐步衰弱。1566年,尼子義久投降。後來尼子家餘臣仍然嘗試反抗,山中幸盛推舉了尼子勝久反抗毛利氏,另外大友氏亦準備在九州進行反擊戰,此外大內輝弘突襲山口,毛利陷入兩難情況最後決定與大友軍和解,而尼子氏則被毛利軍鎮壓。在元就晚年,開始與京畿活躍的勢力接觸,足利義昭曾拉攏毛利元就參加信長包圍網,不過元就拒絕了義昭,元就並與信長維持良好關係。1571年6月14日在吉田郡山城病逝,死因可能是食道癌。

[編輯]三矢之訓

三矢之訓原本見於毛利元就寫給其子的書信中,提到「三兄弟若不互相團結一致,將會像一支一支的箭被折斷;但若是成為三支箭,就不容易被折斷了」的內容,書信中頗具警示的味道。後來被後人穿鑿附會,被描寫成現代人所知的以教子折箭的故事。

但事實上,隆元、元春與隆景三兄弟終其一生關係並不和睦。

[編輯本段]力挽狂瀾

毛利弘元的次子,明應6年(1497)3月14日生於安藝吉田郡山城。母親為毛利同族的福原廣俊之女。幼名松壽丸,又稱少輔次郎。歷任官職:右馬頭(天文2年)、陸奧守(永祿3年)。明應9年(1500),父親弘元將家督之位讓與長子興元後退隱,元就與父親一起移居多治比猿懸城。元就公的母親在他5歲時逝世,而父親也在10歲的時候辭世了。父親離世后元就公跟隨義兄大內義興移住京都,可以說少年時代是在孤獨中默默成長的。15歲那年松壽丸元服,正式得名元就。永正13年(1516),長兄興元病逝,其子幸松丸(時年僅兩歲)繼家督之名。元就以庶家分流為多治比氏。稍傾,與吉川國經之女美伊方成親。

大永3年(1523),9歲的幸松丸亦離開人世。就在同一年,元就與妙玖的第一個孩子,隆元也誕生了。8月10日,元就正式入主郡山城,成為毛利家督。就在毛利氏宗家相繼之時,與尼子家臣龜井秀綱暗通的渡邊、坂一派支持元就的異母弟弟相合元綱,策劃陰謀反對元就。為了對抗這一陰謀,大永5年(1525),毛利氏與尼子氏斷絕主從關係,投入大內氏麾下。

此後,元就大力推行聯姻之策,與尼子方的高橋氏(興元夫人的娘家)、武田氏(中國地方的國人一族)、穴戶氏(元就之女五龍局的夫家)、熊谷氏(次子元春夫人的娘家)、天野氏和平賀氏等鄰近的國人眾結成了相當堅固的同盟。天文9年(1540)9月至次年正月,尼子晴久(經久之孫)率三萬大軍對郡山城發起包圍攻勢,得大內氏援軍,最終擊退了尼子勢。正因受援,在天文11年至12年(1542-43)大內義隆討伐尼子氏時不得不派軍出陣的毛利氏亦受敗軍之苦。

天文14年(1545),在丈夫身邊默默支持了28年的妙玖夫人病逝。次年元就公將家督之名讓於長子隆元,自己於幕后把握實權。天文19年(1550),寄於竹原小早川氏為養子的三子隆景回歸本家沼田小早川氏繼領家督。另一方面,以吉川氏當主興經(妙玖夫人的外甥)與家中宿老的對立為契機,推養子次男元春繼任家督(同年,元春遷入吉川氏本城火之山城,殺害了興經父子)。同時對家中進行肅正,將反抗元就的井上一族誅殺。

[編輯本段]三矢之訓

相傳毛利元就的三個兒子常常因為血緣關係而不合,為此毛利元就拿出弓箭教導他們要兄弟情同手足,從此毛利家更加團結。這就是日本戰國著名的“三矢之訓”說。

弘治三年(1557),三兄弟中,毛利隆元35歲,吉川元春28歲,小早川隆景25歲。毛利元就本打算把家督的位置讓給毛利隆元,但毛利隆元反對父親的隱居。毛利隆元深得家臣的愛戴,遺憾的是能力不如文武全才的兩個弟弟。毛利元就擔心自己死後兄弟三人不團結,就想出了用『三矢之訓』來教育他們。在決定毛利家命運的嚴島,毛利元就先交給三兄弟每人一支箭,隆元、元春、隆景都折斷了,可是無論誰,讓他把三支箭合在一起折,都沒有成功。萬事都要齊心合力,這是毛利元就的話,也成為毛利家的家訓。到了明治維新時(400多年以後),毛利元就的後人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為了紀念這個故事,在居城茨城建立了『三矢之訓』的雕像。

後來毛利元就把領地的軍政編製為三個兵團,自己和隆元是第一個兵團,主管對九州的攻防,吉川元春的兵團主管山陰的攻防,小早川隆景的兵團主管山陽的攻防,就是這樣一族的團結,使毛利家控制了關西(中國)十國。可惜毛利隆元在41歲時突患重病身亡,在毛利元就1571年死時,把家督的位置讓給了嫡孫(隆元之子)毛利輝元。臨死前,毛利元就把這三個軍團長叫到跟前,反覆叮嚀了當年的『三矢之訓』,這三個人當時都立下了誓言,要團結一心。

在《毛利元就——三矢之誓》中,毛利輝元是一個仁者,吉川元春是一個勇者,小早川隆景是一個智者,他們三個只有通力協作,才能克敵制勝。

天文二十年(1551)九月,周防、長門的大內家發生叛亂。大內家臣--強權派陶晴賢謀殺了沉迷於和歌、繪畫的當主大內義隆,從豐后國大友家迎回與大內家關係較遠的大內義長為家督,自己掌握了的實權。而此時,安藝的毛利元就巧施反間計,使尼子家當主晴久誅殺了代表尼子家最強戰力的新宮黨一族,解除了來自東邊的威脅。在吉川、小早川兩家的協助下擴張勢頭強勁。

[編輯本段]嚴島大決戰

1553年,石見國的吉見正賴(大內義隆的女婿)拒絕了陶晴賢的勸降,導致陶軍的進攻。正賴向毛利求援,毛利元就認為時機成熟,毛利軍從吉山郡田城南下,攻下了伊東銀山城,隨後又陷落草津城、櫻尾城,佔領了整個安藝。佔領了嚴島后,陶晴賢則擊敗毛利軍在周防的軍隊,也逼近了嚴島。雙方的決戰勢不可免了。

嚴島(又稱宮島)島上因坐落着平氏的嚴島神社而得名。鑒於陶軍兵力強大(陶軍2萬5千,毛利軍4千),正面作戰不可能取勝。元就在嚴島西北陶軍登島的必經之路短期築成宮尾城,做出守城的假象,然後發動奇襲。但兩個困難,一是如何使陶晴賢上當,再就是水軍力量不足,無法發動有效的奇襲。元就此時展現出戰國第一智將的能力,通過流言使陶產生錯誤的判斷,誤以為宮尾築城失敗,再讓家老桂元澄(平氏一族,負責管理嚴島祭祀)假裝答應作內應,讓他認為拿下宮尾城不成問題。然後又派乃美宗勝(小早川一族)、來島通康負責籠絡瀨戶內海的海賊為自己效力。

弘治元年(1555年)春,毛利元就派兵在嚴島西北部的有之浦(又名宮尾地)築城。對應元就的策略,陶晴賢親帥大軍兩萬五千(一說為三萬),在折敷畑合戰小勝毛利軍以後,直撲嚴島。當時,元就可以動員的兵馬不過四千而已,如果正面與敵衝突,必敗無疑。

於是,元就開始計劃奇襲的妙策,佈置陷阱,等待陶氏上鉤。他命令宮尾的中村二郎左衛門做好籠城準備,派已斐豐后和新里宮內少輔五百兵往援。宮尾築城已經完成了,可是對外卻宣稱失敗,同時,毛利氏的宿老桂元澄還施反間計暗通陶晴賢。通過這種種策略,促使陶的大軍立刻嚴島出陣,踏入早已佈設好的陷阱……

9月21日,陶軍兩萬餘,乘坐五百艘戰船,從周防的室木浜駛向嚴島,翌22日晨於嚴島大元浦登陸。陶軍的先陣是三浦房清,上陸後進駐距離宮尾城很近的塔之岡,利用神社布下本陣。第二陣佈置在鍾撞堂山和大聖院、十王堂附近,第三陣為晴賢本陣,佈設在彌山、駒之林的山嶽地帶。

已將本陣由吉田郡山移往佐東銀山的毛利元就,得知陶軍已登嚴島,不由高呼快哉,立刻下令由宍戸隆家留守郡山,而親帥嫡男隆元、元春等諸軍,9月24日從銀山城出發。於路,熊谷、平賀、天野等安藝諸國人領主紛紛前來會合,軍勢增加到三千五百。毛利軍行至草津地方,更與小早川隆景軍合流,總勢四千。

陶和毛利,雙方陸軍比為一比五,但是水軍比卻沒有那樣懸殊。毛利的直屬水軍児玉就方部、小早川的沼田水軍乃美宗勝部,總計船支一百二十艘。此外,還要加上已與沼田眾談妥,作為助勢的因島村上水軍,總艦數達到敵方的半數以上。

此時,宮尾城下的激戰,已經到了最緊要關頭。城兵英勇奮戰,數次打退陶氏優勢兵力的進攻。但是,終究兵力太過懸殊,落城只是時間問題。9月26日,元就於草津增派大將熊谷信直前往增援宮尾,城兵得訊,士氣再振。

然而實際上,宮尾城只是釣魚的餌食,元就真正的目的是奇襲晴賢本陣,一舉將其擊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用優勢的水軍,封鎖嚴島海域。元就寄希望來補充水軍力的,乃是因島村上勢的同族能島和來島兩村上氏。此兩村上氏的水軍力非常強大,稱為“沖家水軍”。元就雖然早就派乃美宗勝前往懇請來島通康援助,但是沖家水軍答覆含糊,向背不明。

9月26日,元就傳信給小早川隆景:速命沼田水軍前來草津沖參戰——戰局不可再拖,他此時已經捨棄對沖家海賊眾前來助勢的希望了。

9月28日,元就將本陣移往地御前和火立山一線,派遣沼田水軍和川內眾增援宮內城。當晚,突然三百艘打着白底“上”文字旗印的戰船,順潮北上,出現在宮尾城附近海域。曙光籠罩在毛利氏的頭頂……

來島通康只答應乃美宗勝一日的助勢:“只有一天,戰滿一日我們就要從宮島離開。”還記得koei的《毛利元就_三箭之矢》嗎?不了解歷史的朋友,往往貪多,向來島要求三日助勢,結果當然是被徹底拒絕。

9月30晦日,元就本陣進至火立山附近的海岸邊,後來此處被稱作“運勝の鼻”。在渡海前往嚴島的時候,正逢暴風雨大作,元就命令:“僅我本船點火為記,各船跟進,喊聲和櫓拍子等一概禁止!”他還激勵士氣說:“暴風雨乃是上天加護,趁着敵人疏忽之機一氣將之擊破,不要放一人逃走!”

夜間戌亥之交,元就衝破逆風,在包之浦登陸,亥時,全軍都登上了嚴島。元就準備在第二日天明前,翻越博弈尾峰,直襲陶的前軍本陣塔之岡。

10月1日未明,元就本陣已經在博弈峰頂待機,瞄準了塔之岡敵陣的右側背面。毛利隆元統帥主力軍,先陣是吉川元春。二番是小早川隆景率領的水軍勢,從宮島沖的大野和玖波方面迂迴,與宮尾城的守兵合勢,衝擊陶的本陣。三番隊由能島的村上武吉指揮,以所有沖家水軍兵力警戒海面,擊破企圖從海上增援戰場的陶氏水軍,並切斷敵人的退路。

黑夜中敵我不明,小早川的二番隊水軍,竟然侵入了陶軍警護船團的正面。大將乃美宗勝心生一計,叫屬下高呼:“我等乃筑前加勢,宗像、秋月、千手等聯軍,特來謁見陶殿下!”

卯時(清晨六時),太鼓齊鳴,毛利元就下達了突擊命令,二千兵馬直衝陶的本陣。變起倉促,陶軍狼狽不堪,陶晴賢急命回身向山頂進攻,反而引發更大的混亂。此時,混過敵軍防線登陸的小早川軍從正面向塔之岡發起衝鋒,宮尾守軍也開城殺出,腹背受敵的陶軍很快處於崩潰的邊緣。

此時海面上的沖家水軍勢,以能島的村上武吉為總帥,分三番進攻敵水軍勢。第一番先以亂箭開道,穿插分割敵陣;第二番用火箭驅敵;第三番以秘傳的火藥燒毀敵船。最後才是武者船的白刃相攻。陶氏水軍的混亂凄慘程度,比之陸地戰場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戰至午後一時,陶軍終於全面崩潰。此戰元就所以能夠取勝,很大一點因素,與其後的桶狹間合戰非常相似,那就是:因為地形的狹窄,使陶氏兩萬陸軍無法鋪開,人數眾多不但不成其為優勢,反而直接成為混亂的源泉。

到了下午2時,陶軍已陣亡4700餘人,其他無路可逃的陶軍開始散入島上各處小路、山嶺。毛利隆元始終追擊着陶晴賢不放。眼見如此大的潰敗,陶晴賢一度打算沖入毛利軍戰死,被三浦房清死命抱住。以三浦的想法,如果逃到登陸時的大浦元,總可以找到船,只要逃出嚴島,就有扳回的希望。於是三浦殿後,護送陶晴賢向岸邊撤退。但是小早川隆景知道陶晴賢的去向後,立即也對其展開追擊,追上並殺死了三浦房清。陶晴賢趕到岸邊后,沒有一艘船的影子,而追兵已至。心灰意冷的他自刃而死,這位年僅三十五歲的名將就這樣消失在嚴島上了。

陶晴賢已死,剩下的就是追殺殘敵了。到10月3日清晨,吉川元春消滅了頑強抵抗的弘中隆包父子的500餘人後,這才基本結束了這場歷時數日的決戰。

這場決定毛利、陶兩家命運的大戰以毛利方的獲勝而告終,但是毛利贏得如此之驚險,陶軍在兵力占絕對優勢下敗的如此之狼狽,都是戰國時期難得一見的經典戰役。毛利以不到敵五分之一的兵力取得完勝的戰績也只有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合戰的表現可與之相媲美。

毛利元就對陶晴賢首級進行的首實檢於十月五日在廿日市的攖尾城舉行。隨着陶晴賢的死去和陶家在嚴島的慘敗,防長豐築掀起了離反的風潮。元就更是抓住這個機會展開防長攻勢,兩年內將大內義長逼死在且山城。毛利家取代了大內家在中國地區的地位,而尼子隨着晴久的去世和幼君義久的繼位走上了滅亡的不歸路。自此,中國地方的戰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編輯本段]最後的收尾

弘治3年(1557)4月,毛利勢擊潰大內義長軍,將周防長門兩國納入毛利氏的版圖。同年11月25日,元就發出“三子教訓狀”,毛利兩川體制的正式形成。

永祿9年(1566)6月,毛利氏開始侵擾北九州地方。11月,尼子氏滅亡。同月5日,在有姻親關係的河野氏幫助下確立了對伊予的支配。

永祿12年(1569)6月,尼子氏殘党進攻出雲;同年10月大內輝弘(義隆的表兄弟)軍在大友水軍的援助下在周防國登陸;能島村上氏亦背叛;毛利軍在備前的攻略也受到浦上氏的反抗。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元就從九州地方迅速撤離。就在回到本領后不久,即元龜2年(1571)6月14日,元就于吉田郡山城病逝,享年75歲。墓地在今廣島縣高田郡吉田町的郡山城內洞春寺,法名日賴同春大居士。

毛利元就以僅僅150人的軍隊自吉田城開始振興國家。寫給三個孩子的家書作為元就的遺訓成為毛利家行事的規範,長久的傳於後世。元就過世后,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謹守元就遺訓,全力扶持正室輝元在混亂的戰國中生存下去。

元就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豐臣秀吉35歲,德川家康29歲,石田三成只有11歲。從歷史的軌跡來看,如果元就晚生30年的話,日本戰國歷史很可能有非常大的變化。

[編輯]毛利元就的子女

長序名前幼名出生年生母繼承

長男少輔太郎隆元千代壽丸大永三年(1523年)妙玖毛利氏

二男少輔次郎元春松壽丸享祿三年(1530年)妙玖吉川氏

三男又四郎隆景德壽丸天文二年(1533年)妙玖小早川氏

四男少輔四郎元清虎法丸天文二十年(1551年)乃美大方穗井田氏

五男少輔十郎元秋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三吉氏椙社氏

六男孫四郎元俱鶴法師弘治元年(1555年)三吉氏出羽氏

七男少輔次郎元政千虎丸永祿二年(1559年)乃美大方天野氏

八男少輔次郎元康永祿三年(1560年)三吉氏末次氏

九男藤四郎元總(秀包)才菊丸永祿十年(1567年)乃美大方大田氏(前)、小早川氏(後)

長序名字幼名出生年生母夫君

長女高橋氏養女

次女五龍局可愛妙玖宍戶隆家

三女三吉氏上原元將

[編輯]毛利十八將

小早川隆景

吉川元春

宍戶隆家

天野隆重

吉見正頼

兒玉就忠

桂元澄

福原貞俊

口羽通良

志道廣良

赤川元保

粟屋元秀

渡邊長

熊谷信直

國司元相

粟屋元親

飯田元親

井上元兼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奇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戰國奇緣
上一章下一章

日本戰國六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