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第6章 彈指十年

序曲第6章 彈指十年

序曲第6章聞雞起舞

英雄烈士,寶劍相配。據說裴家有一口祖傳之劍,名曰“七星龍淵”。

這把劍傳說是由春秋時期兩位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和幹將聯手鍛造而成。

春秋時期,社會動蕩,人人佩劍防身,鑄劍師可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職業,歐冶子和幹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凡鑄劍名師,無不以鑄成神兵利器為至高榮譽。

這兩人機緣巧合之下,於一無名山中尋得一塊精鐵,他二人為鑄劍名師,一見此鐵,知非凡品,仔細辨認之後,方知此精鐵實乃天上掉下之隕石精華。

於是,為將這塊隕鐵鑄成寶劍,他二人勘察地勢,選定鑄劍之水為這座無名大山之中的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因未涉人煙,一塵不染,也因精鐵掉在此地,那此地之水必定擁有靈性,故能鑄就上等寶劍。

這兩位鑄劍大師早早在無名大山外佈置好鑄劍爐,這鑄劍的大火爐呈北斗七星之勢,分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位,二位鑄劍師把精鐵置於七星之勺柄的天樞之上后,二人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鑿開這座無名大山,放出山中溪水,引入七星爐中,讓水流從搖光位直至天樞位,他們九九八十一天日夜不休,輪番鼓動七星火爐,歷經千辛萬苦,耗費無數心神,方才鑄成一劍。

寶劍鑄成之後,至上而下俯視劍身,如同登上高山而向下望深淵,劍身深處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在其間盤臥遊弋,又因為鑄劍爐為北斗七星爐,於是,此劍得名“七星龍淵”。該劍劍長三尺九,鋒刃異常,吹髮立斷。

據傳“七星龍淵”煉成之後,為伍子胥所得。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其父子二人皆為楚臣,后伍子胥為奸人所害,楚國兵馬對他一路追殺,他被迫亡命天涯。伍子胥急急如漏網之魚,忙忙如喪家之犬,一路隱藏行跡,疲於奔命。

一天慌不擇路,伍子胥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滔滔江水橫亘眼前,向東奔去。

前有天險,後有追兵,正在伍子胥彷徨無助之際,上游有一條小船飛速駛來,船上一白頭漁翁連聲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之後,小船迅速隱入江邊的蘆葦叢中,岸上追兵不見伍子胥蹤影,方才悻悻而去。

白髮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對岸,為伍子胥取來酒食讓其飽餐一頓。

伍子胥自然對老漁翁千恩萬謝,並問起恩人姓名,以圖他日報答。

漁翁笑言自己終日泛舟,姓名無用,只稱“漁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謝辭行,為感今日相救之德,他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無價寶劍相贈,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仰天長嘆、感慨萬千,他對伍子胥說道:“因你是國家忠良,我方捨命相救,並不是為圖什麼回報。而今,你仍然疑我有泄密之心,我只好以此劍表明心跡。”

說罷,漁丈人微微一笑,拔劍慨然自刎而死。

伍子胥悲從心來,追悔莫及,只得埋葬漁丈人後再度前行,直到後來他成為吳國重臣后,還回到當年埋葬漁丈人的地方進行祭奠。

於是,七星龍淵劍被譽為誠信高潔之劍,非見利忘義之徒可用。

裴家世代忠良,歷代裴氏憑落日弓、七星劍,在疆場上出生入死,為大唐江山鞍前馬後,鞠躬盡瘁。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諱,便把七星龍淵之“淵”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又稱龍泉寶劍。

只可惜,多年以來,裴家雙絕之一的七星龍泉劍也早已不知所蹤。

這些與裴家有關的往事,十幾年來,那老者已多次講與少年聽,那少年每每聽得如痴如醉,不知是對良弓寶劍的神往,還是對行俠仗義的期待。

老者接着道:“我們對練一會兒,你且看我用刺劍,你用截劍勢攔截!”

說罷,老者提起長劍,一劍當空刺了過去,速度之快,匪夷所思。

裴旻並不驚慌,這十年來,父子二人用劍過招已是稀鬆平常之事,不過,但他見來劍如此之快,也絲毫不敢馬虎大意,長劍一抬,“鐺”一聲將父親手中的長劍格開。

老者舉劍疾刺,一劍快似一劍,連攻裴旻頭、胸、腹幾大要害部位,裴旻連連格擋,幸好老者僅用刺劍,並無其餘劍勢變化,但僅僅如此,也是逼得裴旻連連後退,腳步狼狽。

老者陡然收劍,道:“看清了嗎,‘快’、‘靈’是刺劍之根本,然後才是‘狠’字訣!”

老者收劍入鞘,將長劍擱在石桌之上,然後招呼裴旻也坐下休息。

老者不無嚴肅地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我裴家列祖列宗,無數先賢報效朝廷,他們不是智謀超群,便是有驚人武藝,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否則不但報國無門,連明哲保身都難,小旻,你明白嗎?”

裴旻拭去額頭汗珠,端起一碗清茶淺啜一口,道:“孩兒慚愧,父親教訓得是,承蒙父親多年教誨,我定當不負眾望,效仿前賢,聞雞起舞,練好裴家劍,重振裴家將門聲譽。”

裴旻略一停頓,若有所思,而後道:“近來我劍法日漸精進,總覺我裴家劍劍勢雖強,劍意有盡,而我裴家武藝中,除了拳、劍、弓外,只有基礎內力法門,因此自來內功修為較弱,然而,劍法如果僅憑凌厲劍招取勝,戰場上足以勝任,但如果遇到江湖中經驗老到的劍術高手,恐怕就窮於應付了。要想不耽於更高劍法的修鍊,要想在劍術上更上一層樓,要想有所突破直達一等一的上乘劍法,恐怕除了實戰經驗的積累外,還需要強大的內勁為劍法之輔助。”

老者聽他如此一說,倒是一愣,道:“沒想到你對劍已有此悟性,不錯,裴家劍如有高深內力修為為輔,必定耀出光芒萬丈,只可惜我家族世代為將,劍法多用於戰陣搏殺,對於武林中的內力修為,接觸不多,倒是遺憾。”

裴旻思慮片刻,忽然道:“如今盛世之秋,孩兒如能到江湖中歷練一番,或許能借他山之石,補裴家劍之不足,也藉機鍛煉我劍法之實戰能力,更能結交朋友,豐富自身閱歷。”

老者點頭道:“不錯,劍法絕不可以紙上談兵,你這個提議很好,何況,今年你已十八歲,小鷹也終須脫離父母的庇佑而展翅翱翔,你也應該出去見見世面,去闖一闖了。不過,我再許你三個月,這三個月裏,你必須勤加苦練,融匯貫通裴家六劍,夯實基礎,方有出行之資。”

“是!”裴旻的回答擲地有聲。

自此,這藍衣少年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苦練劍術,閑暇之餘,飽覽群書,效仿先人聞雞起舞之典故,誓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

傳說東晉時期有一著名的大將軍,名叫祖逖,他年輕時就極有抱負,從小立志,希望做出一番大事業。他有一位好友,名叫劉琨,兩人志同道合,常常談論當下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希望以男兒七尺之軀報效國家。

祖逖和劉琨相約,只要在半夜一聽到公雞鳴叫,就穿衣起床,一起舞劍,練習武藝;白天,兩人又相約繼續攻讀詩書。

劍光飛舞,書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二人練武習文,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後來,這兩人果然投身軍隊,為國效力,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從小立下的志向;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這二人,就成了歷史上從小立志,刻苦努力,力求上進的代表人物。

裴旻學習了多年的詩書與武藝,不知不覺的便將“聞雞起舞”中的祖逖與劉琨二人當做自己的勵志典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希望自己亦能有朝一日統率大軍,一展雄才,成萬世功名。

要是他知道這位祖逖將軍雖然在北伐戰場上大顯神威,最後也因為憂國憂民悲憤而死,而劉琨也被人構陷而死,要是他知道成功之路艱辛無比,不知他又作何感想,是否有勇氣迎接挑戰?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三月期限將至。裴旻日夜苦練,終有成效。

這一日,裴旻迎着西下夕陽,在庭院中舞起劍來,但見他展開身形,劍聲霍霍,飄逸的身影中夾雜着一條白練,周遭落葉,隨着劍風飄移不定,整個人與劍自然流暢,舞得片刻,“颼”,只聽一聲輕響,白練射向院裏的大榕樹,只見劍尖入樹三寸,劍柄兀自搖擺不定。

裴旻舞得興起,又似意猶未盡,他騰身而起,伸手抓去,不是抓向劍柄,而是伸向掛在樹上的一張弓。

落地之後,只見他張弓搭箭,抬手就是三箭連珠射出,箭如星矢,向小院牆角箭靶飛去,此刻三支箭尚在空中還未至箭靶,只見第二箭射落第一箭,第三支箭也不甘示弱,把第二支箭從中剖開,阻力不減,“噗”,第三箭命中紅心,如此後發先至、力道強勁之箭,實令人難以置信。

裴旻擲弓掛樹,負手而立,志得意滿。

“好劍法!好箭法!”老者拊掌大笑,從屋中緩緩走出。

裴家少年,是時候踏足江湖了。

正是:

劍箭雙絕初顯現,絕技還需苦中練。

打鐵還需自身硬,萬事先苦然後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劍聖琴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劍聖琴心
上一章下一章

序曲第6章 彈指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