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第10章 蓄勢待發
第10章蓄勢待發
“普觀,今日夕陽西下時分,我聽聞喜鵲繞樑急鳴,寺內定有貴客造訪,不是是何方人士?”李道子雙眼微閉,出聲詢問。
“師傅有所不知,今日下午確有外人入寺,但並非貴客造訪,而是來了三名不速之客。”
“我正為此事而與你商量。”李道子緩緩睜開雙眼,眼眸中頓時如一泓幽潭深邃無比,而旋即趨於平淡,顯見其個人修為已臻於化境。
只見他繼續說道:“我早已料到有此一劫,不想應在今日!”
“師傅難道知道這幾人的來歷?”
“據服侍我的小沙彌空明的描述,我料定年長者為大唐名將,姓裴名鼎,他隨行婦人懷裏襁褓中之嬰兒,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天縱奇才,這兩人皆不可等閑而視之。”
“師傅尚未見過他們,不知何以知之?”
“我與他們曾有一面之緣。半年之前,恰逢我雲遊長安,遠遠見城中一府有祥雲籠罩,我心甚異之。於是前往拜見,得知原來是大將軍裴鼎中年喜得貴子,這裴鼎將軍待人寬厚,正借得子佳事廣結善緣,進行布施。我借化緣入府探望,見此子相貌清奇可愛,形體根骨奇佳,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料想今後如得指引,此子必成大器。”
“原來如此,依照目前情形觀之,這大將軍受傷如此之重,必定遭逢劫難,我亦曾探其口風,他們果是被仇家追殺,幸好陰差陽錯來我寺暫避,我已經用本寺千年人蔘玉露膏和九轉雪蓮丹給予救治,只等慢慢調理數日,傷勢定當無礙。”
“你處置極為得當,我很放心,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冥冥中自有天數!”
李道子說了幾句偈語,普觀思慮片刻,道:“師傅還有何吩咐?”
“你只需再對傷者細心調理,其餘不可告知,只因時候未到,佛度有緣人,一切皆有機緣安排。”
“謹遵師傅法諭。”
李道子合上眼帘,不再言語,似已入定,普觀方丈屈身合十,恭敬的行了一禮,便輕輕退了出去。
如此一來,裴鼎得千載寺方丈及眾僧細心照料,旬月有餘,劍傷已然癒合大半。在他養傷期間,更有一些神秘探子沿路打探裴氏消息,這些神秘人也曾進入千載寺試探,只是千載寺眾人早已得方丈吩咐,上下一心,守口如瓶,並無半點消息泄露,這些探子無不悻悻而去。
身體的創傷已然漸漸痊癒,而心裏的傷痛卻一時無法抹去。每當夜深人靜之時,裴鼎都忍不住思緒萬千,何去何從,他感覺一片茫然:一來自己勢單力薄,夫人乃一弱質女流,又有幼子嗷嗷待哺,如果被灰衣人發現蛛絲馬跡,那將後患無窮,只得留待以後,有機會再對灰衣人一夥慢慢察訪;二來夫人與孩子亦身處寺廟,多有不便,四海之大,不知歸於何處,心下煩惱無比。
思來想去,只得暫且離開,另尋一安身之所,於是,傷好之後,裴鼎毅然決然地告別普觀方丈及一干僧眾,帶着夫人與襁褓中的裴旻,離開了千載寺。
只是離寺之時,普觀方丈親自相送,欲言又止,裴鼎千恩萬謝,只言“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便依依不捨的走了。
裴家三口一路謹言慎行,不露行藏。裴鼎左思右想,這些灰衣賊人有備而來,早就把自己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看來蜀中老家是不能回去了,只得想方設法另覓居所。
他們於路走走停停,一日行至太白山腳下,見此地山勢巍峨雄壯,人煙稀少而民風淳樸,於是下定決心,與夫人從此在太白山山腳的大榕樹邊定居下來。
裴鼎與夫人化身為老農與農婦,從此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他們只想暫且在此避世隱居,辛勤撫育幼子,指望其早日長大成人,所以在閑時便教其習文練武,打磨淬鍊,以待來日裴旻成良質美玉,耀萬丈光芒。
時光荏苒,歲月催人,不覺已過十八年矣,真是彈指一揮十八年,歲月如煙,斯人鬢已斑,猛然抬眼,月上弦,當空滿天星繁,相對無言,只把杯酒干。
良久,裴鼎才從回憶中緩過神來,彷彿經歷了一場噩夢,他定了定神,緩緩起身,回到居住的廂房,從牆角一舊衣箱中搜尋半響,拿出一塊看似毫不起眼的布料,珍而重之地擺在裴旻面前。
裴旻定眼看時,只見這是一塊灰色綢布,雖然時隔多年,這綢布初見略顯陳舊,但依舊看得出絲綢的做工卻是極其考究,為上等真絲織就,入手輕而薄、綿而軟,且細細的絲線緻密結實。
更讓裴旻覺得奇怪的是,綢布上有一副殘缺的圖案,依稀可見是銀絲秀成的一顆鹿頭,這鹿頭有着一對極其漂亮的鹿角,整個圖案綉工逼真,在燭光下看起來閃着銀光,卻透着一絲詭異。
裴旻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不由自主的向父親投去詢問的目光。
裴鼎面色凝重,道:“當年我們突然遇敵,敵人的來龍去脈,我們一無所知,但從其語氣來看,並非為財,而是預謀在先,謀而後動,獨獨只針對於我裴氏。後來,在千載寺傷愈后,我重返事發現場,你山叔已被當地人草草埋葬。而我卻發現亭中角落有此殘布,想是我等拚死搏鬥之際,從灰衣人身上削下,我征戰沙場,對江湖中幫派暗記所知不深,不知他們是何門何派。另外,那領頭的灰衣人雖矇著面,矮而胖,但內功深厚,步履沉穩,劍法輕靈,武功怪異,這些年我到處打聽,卻沒有他這一號人物再現江湖。我將這些蛛絲馬跡告知於你,你可在行走江湖之時明察暗訪,當年血洗裴家是何人所為,以報家仇!”
裴旻雙眼噙滿淚珠,但十年習武修文,致使他心志堅定,非比常人,雖然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但強忍着沒有掉下一滴。他咬牙道:“生我者,父母也,父母賜我七尺男兒之軀,恩比天高。而山叔以死護得我們周全,對我如同再造之恩,此恩情更是沒齒難忘。我一定查明此事真相,誓報此仇!”
裴鼎點點頭道:“你明白在你孩提十分,我為何嚴格要求於你了吧!如果沒有幾分真正的本領,談何闖蕩江湖?談何報仇雪恨?”
裴旻道:“父親一片苦心孤詣,孩兒自小頑劣,不諳世事,此時方豁然開朗,幸得這些年父親諄諄教誨,孩兒不敢有違,否則將貽誤終生!”
裴鼎接著說道“雖然這些年閑暇之餘,我四處打探,明察暗訪,希望知道當年之事是何人所為,只可惜費盡心思也沒有察覺到任何端倪。當年那群灰衣人來無影去無蹤,做事十分乾淨利落。完事之後,他們彷彿從人間消失了一般。”
裴鼎一頓,道:“只不過這兩年,江湖上出現了一個神秘組織,據傳沒有一個活人見過他們。這個組織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生靈遭噬。這些人的做事手法,與當年我們遇到的陶然亭匪徒一模一樣,都是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且行事縝密,不留痕迹。我懷疑當年之事與這些人有關,如有機會,你可對此詳加調查。但江湖上人心叵測,汝凡事須三思而後行,遇事最好慎之又慎,不可魯莽造次!”
裴旻道:“孩兒謹遵父親吩咐,就算是大海撈針,我也一定會把當年之事查個水落石出!以祭奠陶然亭變故中遇害的山叔等家人英靈!”
裴鼎接着道:“儘力而為即可,這些年,我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不可強求。但我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咱們習武之人,以德為先,技藝次之。江湖闖蕩,義字當先,錢財次之。但也不必過於剛直,過剛易斷,過軟被欺,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只要心中有正義,一切當可迎刃而解!”
裴旻一邊側耳傾聽,一邊頻頻點頭,將父親之言牢記在心。在他的心目中,父親戎馬生涯官至將軍,歷經無數滄桑,所見人事變遷極多,見識極廣,說的話自然十分有道理。
“另外,你利用行走江湖,趁機尋訪裴家祖傳落日弓與龍泉劍的下落,如能將之尋獲,我裴家必定重振雄風。”
裴鼎從懷中掏出一個信封,囑咐裴旻道:“這裏有書信一封。你如遇困難,可前往都城長安。當年我有一位生死之交,也是裴姓,名墩復,在長安城任皇帝的貼身千牛衛,你可前往投靠,想來他必全力助你!”
裴鼎抽出書信,輕抖打開,只見信上用剛健有力的字寫道:
“敦復吾兄:
見信如晤。當年我急歸故里,吾兄城外十里長亭相送,情深意篤,依依惜別之情,至今歷歷在目。與吾兄匆匆一別,十八載歲月倥傯而過,想必吾兄康健如昔。想當年你我戎馬半生,惺惺相惜,義結金蘭,互寄生死,此情此景,甚念!甚念!
今有吾子裴旻,甫入江湖,世事危惡,必逢坎坷,如其遇危難,我叮囑其前往來投汝處,吾子即汝之子,請看吾面,早晚看覷,愚兄自當萬謝。書不盡言,內中事宜,自有犬子轉述。
如有閑暇,我亦會親往你處拜訪,與兄重逢日,把酒言歡時。”
落款為:裴鼎親書。
裴旻小心翼翼的把信納入包袱之中。
是夜,裴家父子促膝長談,不覺已聞雞鳴,遂匆匆睡下,裴旻卻是輾轉反側,不能入眠,鹿角的影子縈繞腦海,揮之不去,一夜之間,一個懵懂的鄉間少年彷彿一下子長大了許多許多。
正是:
遭劫遇貴人,高僧再造恩。
血海深仇里,一切皆有因。
主人公初入江湖,離奇際遇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