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歸而殊途!
可以說百家爭鳴中,沒了子貢,儒家也便明珠蒙塵,翻不起任何漣漪!免不了蘭生幽谷,樵夫束之為薪的悲慘結局。
孔子去世后,子貢還是以經商為業“好廢舉,與時轉貨貲;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着鬻財於曹、魯之閑。”從這看來,無論是阿賜認識孔子之前還是當弟子的時候,仰或孔子去世之後,阿賜都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還記得孔子和弟子困於陳蔡之間,苦哈哈地餓了七天,孔子才讓阿賜設法搞到一石米,為啥派阿賜出馬?這是阿賜的逆天的溝通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阿賜這貨是有錢人,聽了我的課不花錢咋行?
花錢的事情,自然都交給了阿賜去干。現在看來,孔子弟子三千,除了要交學費之外,教育的贊助古代和現代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不是說過:“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
不僅僅是孔子的弟子,阿賜還充當了孔子的職業護衛和贊助人的角色。每次周遊列國,阿賜除了經商之外,還送禮行賄打前站,“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為孔子去某國講座做了良好的鋪墊。正因有了這雄厚的財力,夫子的學說才暢行天下!“夫使孔子名布揚天下於天下者,阿賜先後之也”。
阿賜非常注意維護孔子形象,《論語學而》記載子禽向阿賜詢問:“子貢師兄,師尊這麼周遊列國,到別國后急匆匆地到處打聽官場的是是非非,當地的政治情況成了咱們的必修課,這是師尊想重新翻盤,在這謀個官做做呢,還是想絞亂當地的政治,搞顏色革命,想亂政呢?”
阿賜回答:“小師弟啊,你想得太多了,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教導我們的都是禮樂治國,咋會亂政呢?”
孔子在世的時候,很多人就認為阿賜的能力超越孔子,這個時候,阿賜說:“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阿賜表現出了一個職業護衛的良好操守,同時宣揚了孔子的儒家精神。
阿賜是孔門高足弟子,特別是他懂得向春秋列國的王公大人進行感情投資。這一招自古以來都很靈驗,“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使他能與國君分庭抗禮,身價一下子就抬高了。當然作為師父的孔子,自然也名揚天下。
子貢不像其他商人那樣,整天除了打算盤,幾斤幾兩,肚子裏面是沒有啥文化滴,也見不到高大上的管理階層,所以其他商人極少能走上層路線。子貢則專走上層路線,每次做起來了都不同凡響!
這一點,阿賜有點像傍大腕。如今的巨商大賈旅遊出國,或到他國投資洽談業務,都要和所在國的上層人物打交道;如果得到元首接見,事情就更加好辦得多,至少不會吃虧!
毫無疑問,阿賜是聰明的。憑着同高層打交道這點,不但很好地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儒家學說,還成功地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另一面——成為一代富商大賈,並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儒商鼻祖。
阿賜一家或官或商,由官到商,再由商到官,在反覆變動,幼承家學,自然有較強烈的從政志向,他常問政於孔子,仕於魯、衛,遊說於齊、吳、越、晉諸國,被尊為縱橫家的鼻祖。後來阿賜長期出任魯、衛兩國宰相,成為儒家第一代弟子中富貴賢德至功名的楷模。
阿賜在孔子面前花錢多,自然深得儒學真諦,不僅是政治才幹出眾的“大儒”,還是當時名高一時的“大商”。阿賜是孔門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位,與窮得沒屁打的顏回形成了兩個對比。
阿賜富可與諸侯分庭抗禮,其勢力不可不謂強大,但他卻並貪財,而是因勢利導去宣揚儒學,為此前仆後繼、不遺餘力。當時,阿賜的聲名大有超過孔子之勢。當時魯國叔孫武叔曾詆毀孔子。予貢辯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犰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魯國還有一些大夫認為“阿賜賢於仲尼”。而阿賜卻相當謙遜,他說:自己的那點學問本領掉渣得很,好比矮牆裏面的內容,誰都能看到,但孔子的學問好比高牆內的風景,全擋在外面,沒進去便不知道,只有入門了才知道什麼叫高山景行!
孔子的弟子陳子禽謂阿賜日:“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阿賜日:“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餒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子禽是孔子的小弟子,跟隨孔子的時間少,大部分時間跟隨阿賜學習,成為阿賜的尾巴,認為阿賜超越孔子的想法難免的。阿賜不僅批評了子禽,還闡述了孔子地位的偉大。謙虛的阿賜不但認為自己比不上師尊,甚至與同學顏回相比也差不少。
《論語公冶長》中孔子問阿賜:“汝與回也孰愈(誰更強些)”阿賜說:“賜也何敢望曰?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阿賜是孔子的死忠粉,一生追隨、宣揚孔子。阿賜一些具代表性的儒家名言,如:“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無欲加諸人”等等,都是對孔子思想的闡釋與發揮。
而孔子的不少名言,也是在回答阿賜提問或與他討論學問時講的。阿賜在奉行儒學仁愛思想以獨善其身的同時,又能博施於民而兼濟天下。他將仁愛、賢智、濟世、巧辭融為一體,運用於儒商易貨之中,成為儒商富首。開創華夏儒商文化之先河,成為一代儒商大能鼻祖。
萬仞宮牆典故,出自阿賜稱讚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魯國的大夫孫武就公開在朝廷說:“阿賜賢於仲尼”。
究竟阿賜與顏回哪個強,世人有目共睹。阿賜與顏回比,就政事言,顏回要交白卷;就生存能力言,顏回連生計也幾乎維持不下去,引經著典,皓首窮經顏回略強那麼一點點!《論語》說他“屢空”,看來這貨生活不能自理,斷炊的事情家常便飯,而阿賜卻是“家累千金”;論彰揚其師之美名,顏回更沒有阿賜那樣大氣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