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后元)二
文鼎六年夏五月,嫖姚將軍何未央率麾下一萬五千騎兵北出雲中,大破龍城。
恰好在這是,大司馬秦牧因傷卧榻,太宗皇帝便讓秦牧安心在家養傷,讓何未央做了大司馬。
秋七月,歲不豐登,太宗皇帝心憂生命疾苦,就頒佈詔諭,免除了當年全天下的農稅,並將口賦降到了三人一算,每人四十錢,又將男子開始履行徭役、兵役的年齡推遲到了二十三歲。
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太宗皇帝駕崩的文鼎二十七年,漢室只在文鼎九年、文鼎十七年、文鼎二十一年,按三十稅一的比例收取了農稅,其他的年份,都免除了天下百姓的農稅,口算也一直按照三人一算,每人四十錢的標準。
文鼎七年,將少府從九卿的行列中剝除,分為了軍工、紡織、民工三部分,三部分別有比二千石級別的主官一人,千石級別的副官二人。
內史分為中尉、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四個部分,中尉升為九卿,主官中二千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部分別有二千石級別的主官一人,比二千石的丞吏一人,千石的副官三人。
在將內史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的同時,將關中的範圍擴大,河南郡、河內郡被納入關中。
秋九月,朝臣百官聯名上書,請求將大農納入九卿,太宗皇帝先請示了太后,然後答應了百官的請求。
文鼎八年大朝儀,制定了新的三公九卿制度,以丞相、御史大夫、尚書令為三公,以中尉、衛尉、廷尉、大農、郎中令、宗正、太僕為九卿,改奉常為太常,改典客為典屬國。
夏五月丁亥(二十四),太后駕崩,太宗皇帝在靈堂跪哭三天,令天下百姓共哀。
夏六月,將太后合葬到了孝惠皇帝的安陵,令朝堂為太后蓋棺定論。
朝臣百官商議之後,上奏太宗皇帝,謚太後為庄慈太后。
這也是漢室第一次為太后蓋棺定論,從此之後,給太后蓋棺定論成為了定製。
秋七月,太宗皇帝頒佈詔諭,賜天下為人母者錦一匹、布三匹、棉絮十斤,並下達了後來影響漢室多年的《忤逆令》。
在《忤逆令》中,太宗皇帝嚴厲的斥責了對父、母、兄長及長輩不敬的舉動,並規定:凡是在父、母、兄、姊及血親長輩訓斥時,敢直起頭看向長輩的,由父母雙親向當地縣一級官府報忤逆,官府不得拒絕審查。
一旦屬實,對罪犯處以黥刑,且不得以金錢和爵位抵罪;街坊鄰里、親人知道情況而不報告官府的,一律視作同犯。
對父母長輩有不敬之語的,按照故意殺死他人的標準懲處,對父母有肢體碰撞的,一律按謀逆論處。
且此條為公室告,不得撤銷。
秋九月,匈奴單于軍臣傳國書,以吊喧庄慈太后的名義,對太宗皇帝、庄慈太後進行了羞辱,太宗皇帝雷霆震怒。
文鼎九年冬十月,太宗皇帝親自到長安以南的藍田大營,頒佈了震驚天下的《討胡令》。
《討胡令》規定,只要是太陽所能照耀到的地方,都是上蒼賜予漢皇帝的土地,漢室的軍卒可以自由進入;
在漢室軍卒進入這些地方時,任何不在漢軍名冊的人,無論漢人還是蠻夷,只要手持刀刃,就都視為謀逆,漢軍將士可先斬後奏。
對於那些沒有持刀刃的,還沒有被教化的蠻夷,由典屬國羈押到關中,由軍工部接手。
這些蠻夷中,男的為漢室服徭役十年,在這十年中能學會漢話,對漢室忠臣,服役態度良好的,可以在經過丞相府批准,尚書令、皇帝用印之後,歸入農籍。
女的送入紡織部,工作十五年,在這十年中能學會漢話,對漢室忠臣,服役態度良好的,可以根據自身意願,或聘用為紡織部女工,或恢復自由身;在經過丞相府批准,尚書令、皇帝用印之後,歸入農籍。
為了甄別蠻夷,太宗皇帝制定標準:凡是不在漢室農籍、商籍、宮籍、士籍、工籍,且不在諸侯王子民冊中的,統統視為蠻夷。
在籍的人當中,不向長安或諸侯王繳稅,不為長安或諸侯王服從徭役、兵役的,也統統視為蠻夷。
頒佈《討胡令》之後,太宗皇帝細說匈奴單于對孝惠庄慈太后的羞辱,藍田大營聚集的漢軍將士和百姓都義憤填膺,跪求太宗皇帝召集大軍,討伐匈奴單于軍臣。
冬十一月,長安軍民二百餘萬人遞上血書,再次請求太宗皇帝派兵討伐匈奴。
春二月,太宗皇帝任命大司馬何未央為帥,以曲周侯酈寄率領弓弩軍隊二十萬、俞侯欒布率領陌刀衛十萬,弓高侯韓頹當率領重甲槍騎兵十萬,中郎將李廣率輕甲弓騎兵十萬,合計五十萬大軍,從武威、朔方、雲中、馬邑北出草原。
春三月,大司馬何未央所部中軍在朔方以北七百里遭遇匈奴單于庭主力,雙方大戰至夏五月,最終,匈奴單于軍臣率殘部數萬人,西逃到了姑且水。
韓頹當所部重甲槍騎兵,在狼居胥山以東數百里的地方,遭遇了匈奴左賢王部,不過十天之後,韓頹當所部殲滅了匈奴左賢王部四萬餘騎兵,俘獲了左賢王部,包括左賢王於單在內的貴族、牧民、騎兵三十多萬人,馬、牛幾十萬匹,羊不計其數。
李廣所部輕甲弓騎兵部隊,一路尾隨單于庭追到了匈奴水,逼迫匈奴單于庭繼續西遷到了呼揭山。
到這個時候,整個草原都已經見不到匈奴人的騎兵,牧民也都被各路軍隊捉拿,北海以南,都插滿了漢軍的旗幟。
秋八月,太宗皇帝下令,由捕獲的匈奴牧民為苦力,沿狼居胥山向東西方向建造長城,並派邊卒五萬到在姑且水一帶防守。
文鼎十年,在草原新設弓盧、幕東、居胥、浦奴、文漢五郡,並在大幕以南設立安北都護府,由大司馬何未央為第一任安北都護府都督。
春二月,太子行冠禮,加冠成人,並冊立李氏為太子妃,這就是後來的孝文皇后。
夏四月,頒佈敕封詔諭,封冠軍侯何未央為英國公,年俸五百金,不享封土。
秋七月,李廣所部武威都尉西進至蒲昌海,西域樓蘭、車師等國上表請奏,願意以漢室為宗主國。
秋八月,太宗皇帝下令,言蒲昌海南北建造長城,新設敦煌、酒泉、居廷三郡。
以武威都尉李廣開疆拓土的功勞,敕封李廣為汝陰侯,食邑四千戶。
文鼎十一年,太宗皇帝在坐御輦前忙上林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走路非常吃力地老人,太宗皇帝就讓太僕停下御輦,上前問道:老者這是想要去哪裏呢?
老者說:如今漢室人人都吃穿不愁,唯獨文人士子苦於想要報答國家,卻沒有門路。
我飽讀百家經典,活了好幾十年,都沒有能做一個一百石的小官,現在正要去那個憑藉武勛嫌貴的後輩家裏,祈求收容。
太宗皇帝頓時感到奇怪,便又問道:當今天下,法、墨、儒、黃老諸學派的學說都存在,就連雜家、陰陽家、縱橫家出身的士子,也有一些做了漢室的官員,老者為什麼會覺得文人士子沒有報答國家的門路呢?
老者說:如今天下大行考據,文人士子自然可以憑藉認識幾個字,算幾道算術題,就在地方的縣衙做一個刀筆吏,但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治理國家能力的賢者,卻根本無法得到報答國家的機會。
太宗皇帝頓時感到慚愧起來,將老者請入了宮中,居住在石渠閣,不時請教國家大事。
夏四月,太宗皇帝召開石渠閣會議,召集天下所有文學學派,讓這些學派派出學識過人,受人敬仰的代表,一起來商議大事。
這次石渠閣會議,是各個文學學派後來發展的重要轉折。
在這次會議中,儒家、墨家、法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黃老學派都派代表參加,太宗皇帝親自與會,並讓太子旁聽。
在這次會議當中,各個學派都表述了本學派的中心思想,互相之間都交流、學習到了很多正確的東西。
此次會議后,太宗皇帝為各個學派做出了評論:
——黃老學,善於通過無為而治的方法,給予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比較適合用在亂世之後,百廢待興的時間。
——法家善於通過嚴明的法律,嚴格的紀律推動國家的強大,適合用於國家弱小,但朝氣蓬勃,需要改革的時間。
——墨家擅長工具器械的技術,對於國家的軍隊、設施建造都有很大的貢獻,對於百姓的生產工具,也總能有很好地改善,是國泰民安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農家善於教百姓更好的耕種土地,從土地中種出更多的糧食,可以說是國本的維護者。
——縱橫家擅長以不動用武力的手段,將那些還沒有接受教育開化的蠻夷化為諸夏,在和外族蠻夷的交流過程中,有着消除兵戈的作用。
——陰陽家分離自老莊學說,本身還是以《易》為核心思想,其所擅長的卜卦之術,對於曆法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對於儒家,太宗皇帝並沒有說太多,只拿內史賈誼的例子,說:儒家的學說,幾乎算是諸子百家的來源,說明其學說還是很重要的,但儒家士子大都喜歡夸夸其談,只是偶爾能出現賈誼這樣踏實肯干,不妄想着一步升天的君子。
在太宗皇帝做下這個評論之後,天下有很多把孩子送到儒家士子門下學習的百姓,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了另外學派的老師。
石渠閣會議結束之後的夏五月,太宗皇帝舉行了第二次科舉,在參加這次科舉的九萬多士子當中,儒家的士子有六萬多人。
通過第一輪,得到‘可以任用為吏’認可的,總共有兩萬七千多人,但儒家士子只有四千多人。
通過第二輪,得到‘可以任用為一百石級別官員’認可的,總共有九千多人,儒家只有五百多人。
通過第三輪,進入殿試的,總共有七百人,儒家只有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太宗皇帝第二科取士的狀元,顏回的玄孫顏異。
··························································
老者說:如今天下大行考據,文人士子自然可以憑藉認識幾個字,算幾道算術題,就在地方的縣衙做一個刀筆吏,但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治理國家能力的賢者,卻根本無法得到報答國家的機會。
太宗皇帝頓時感到慚愧起來,將老者請入了宮中,居住在石渠閣,不時請教國家大事。
夏四月,太宗皇帝召開石渠閣會議,召集天下所有文學學派,讓這些學派派出學識過人,受人敬仰的代表,一起來商議大事。
這次石渠閣會議,是各個文學學派後來發展的重要轉折。
在這次會議中,儒家、墨家、法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黃老學派都派代表參加,太宗皇帝親自與會,並讓太子旁聽。
在這次會議當中,各個學派都表述了本學派的中心思想,互相之間都交流、學習到了很多正確的東西。
此次會議后,太宗皇帝為各個學派做出了評論:
——黃老學,善於通過無為而治的方法,給予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比較適合用在亂世之後,百廢待興的時間。
——法家善於通過嚴明的法律,嚴格的紀律推動國家的強大,適合用於國家弱小,但朝氣蓬勃,需要改革的時間。
——墨家擅長工具器械的技術,對於國家的軍隊、設施建造都有很大的貢獻,對於百姓的生產工具,也總能有很好地改善,是國泰民安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農家善於教百姓更好的耕種土地,從土地中種出更多的糧食,可以說是國本的維護者。
——縱橫家擅長以不動用武力的手段,將那些還沒有接受教育開化的蠻夷化為諸夏,在和外族蠻夷的交流過程中,有着消除兵戈的作用。
——陰陽家分離自老莊學說,本身還是以《易》為核心思想,其所擅長的卜卦之術,對於曆法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