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吊足胃口,不如說出來
小S從不忌諱拿親人與同行開涮,她所信奉的是:親人與同行的話題更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既然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那為什麼不說出來呢?
讓我們看看小S是怎樣拿姐姐大S開涮的吧。
2010年,從相識到結婚,汪小菲與大S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終身大事。有一期播出的《康熙來了》談及“閃婚”話題,麻辣作風不改的小S不惜拿姐姐大S來“消費”,“我一向是不婚主義,這種人反而最容易遇到男人結婚跟生小孩,相反像大S這種希望20歲前嫁掉的人,最後要拖到變老牛吃嫩草,哈哈!這是她人生的座右銘!”小S公然嘲笑姐姐是“老牛”,令搭檔蔡康永嚇一跳,笑說:“你小心回去要跪算盤!”
其後與嘉賓討論閃婚的可能性時,小S再度妙語連珠說:“可能閃電結婚的人,是不是有可能閃電離婚?”蔡康永見她口沒遮攔,忍不住出言制止:“你是怕記者沒東西寫嗎?”
接下來的一期《康熙來了》,小S再度拿“大小戀”開涮,稱想看老公許雅鈞和汪小菲接吻。小S的麻辣作風可能會讓當事人有些尷尬,卻讓觀眾“一飽耳福”了,節目收視率自然不用擔心。
在《康熙來了》中,八卦、私隱、吃飯、放屁、內褲、生孩子……很多話題都跟這有關,並被人們罵其低俗和耍賤。蔡康永卻認為,綜藝節目不應該被上綱上線,如果你對它窮根究底地尋找“社會責任”,那就太煞風景了。只有主持人自己夠賤,才能拉近與嘉賓的距離,讓他們坦白受訪,自由發揮,“玩得盡興”,這是《康熙來了》唯一宗旨。
——原來是節目所需,小S才時常“葷話連篇”。
那麼,什麼是葷段子呢?就是那些帶有低俗或黃色內容的文章、笑話、玩笑。一般情況來說,葷段子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似乎也被人們當成是低級趣味。但是中國幾千年來的“黃文化”卻在一直發展流傳着,並被賦予更多的意義。當人們錦衣玉食、生活水準逐年攀升之後,便達到了一種物質上的倦怠期,需要精神上的一些東西進行填充,如果此時文化不能同步提高的話,便尷尬的停留在了“黃文化”的低級階段,於是第二本性凸顯。
拿火遍大江南北的二人轉來說,其內容大多直,白而袒露,但是卻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的某種需求取向。
在生活中,朋友或同事之間時常也會說一個“葷段子”,然後,大家詭秘地似笑非笑或是放浪的開懷大笑,製造出了熱烈奔放、輕鬆愉悅的融洽氛圍。這也許就是“葷段子”在生活中被廣泛接受的一個原因吧!
一般情況下,說“葷段子”的人大多是男士,女士愛好這個可以算是人間極品了(小S算是一個極品)。不過,“葷段子”大多以女性為調侃對象,長相醜陋的女性自是不用顧忌,內心根本就沒把這當回事,也許還想通過成為“葷段子”的調侃對象而自我安慰呢!長得漂亮的女人,也許會羞怯一笑,表明上有些慍色,心裏卻很得意。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她領會了“葷段子”的內容,但並沒有真的生氣。而說“葷段子”的人會因自己在語言上的成功沾沾自喜、興奮異常。
既然“葷段子”在生活中這麼普遍,是不是就可以隨意說呢?當然不是,“葷段子”說得切時宜確實可以溝通感情、活躍氣氛,可是如果說得不恰當,只會熱鬧對方,顯得你淺薄、低俗。因此,說“葷段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身份。與大人物和小人物講的“葷段子”是有區別的。小人物接觸低層次,曲高和寡,反不如直露表白來的親切;大人物要顧及身份和形象,並且接觸的人也是高水準高層次的,喜歡在智力轉彎中大搞彎彎繞的能人,因此措辭隱晦充滿禪機、需細細品味方能會心一笑的,大多受到大人物們的鐘愛。
二、注意場合。“葷段子”可不是不分場合隨意信口開河的,特別是有孩子在場的情況下,家長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教壞孩子。
三、注意對象。“葷段子”本是生活中的一劑調味品,表錯了情、說錯了對象,會有性騷擾的嫌疑。因此,對那些不是很熟的朋友或同事前萬不要開這樣的玩笑,或者發一些這方面的短訊,這都是不尊重和不禮貌的。
總之,把“葷段子”當成緩解壓力或是調節氣氛的手段,偶爾說之也不為過,古人云:“食、色,性也”。說“葷段子”和吃飯一樣,也是人本性的需求。但是在人際溝通中,如果話說得不恰當,結果只是自毀形象了。
超級連結——小S語錄:
實在不是我故意要製造什麼轟動效應,而是我對他們更熟悉、更了解,而更重要的是,無論我說什麼,他們都不會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