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行書中,草、楷的比例又不同。近草,謂之行草;近楷,謂之行楷。不管什麼比例,兩者一旦結合,便產生了奇迹。在流麗明快、遊絲引帶的筆墨間,彷彿有一系列自然風景出現了——
那是清泉穿岩,那是流雲出嶴,那是鶴舞雁鳴,那是竹搖藤飄,那是雨叩江帆,那是風動岸草……
驚人的是,看完了這麼多風景,再定睛,眼前還只是一些純黑色的流動線條。
能從行書里看出那麼多風景,一定是進入到了中國文化的最深處。然而,行書又是那麼通俗,稍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會隨口說出王羲之和《蘭亭序》。
那就必須進入那個盼望很久的門庭了:東晉王家。
是的,王家,王羲之的家。我建議一切研究中國藝術史、東方審美史的學者在這個家庭多逗留一點時間,不要急着出來。因為有一些遠超書法的秘密,在裏邊潛藏着。
任何一部藝術史都分兩個層次。淺層是一條小街,招牌繁多,攤販密集,摩肩接踵;深層是一些大門,平時關着,只有問很久、等很久,才會打開一條門縫。跨步進去,才發現林苑茂密,屋宇軒朗。王家大門裏的院落,深得出奇。
王家有多少傑出的書法家?一時扳着手指也數不過來。王羲之的父輩,其中有四個是傑出書法家。王羲之的父親王曠算一個,但是,伯伯王導和叔叔王廙的書法水準比王曠高得多。到王羲之一輩,堂兄弟中的王恬、王洽、王劭、王薈、王茂之都是大書法家。其中,王洽的兒子王珣和**,依然是筆墨健將。別的不說,我們現在還能在博物館裏凝神屏息地一睹風采的《伯遠帖》,就出自王珣手筆。
那麼多王家俊彥,當然是名門望族的擇婿熱點。一天,一個叫郗鑒的太尉,派了門生來初選女婿。太尉有一個叫郗璿的女兒,才貌雙全,已到了婚嫁的年齡。門生到了王家的東廂房,那些男青年都在,也都知道這位門生的來歷,便都整理衣帽,笑容相迎。只有在東邊的床上有一個青年,袒露着肚子在吃東西,完全沒有在乎太尉的這位門生。門生回去後向太尉一描述,太尉說:“就是他了!”
王珣《伯遠帖》局部
於是,這個袒腹青年就成了太尉的女婿,而“東床”,則成了此後中國文化對女婿的美稱。
這個袒腹青年就是王羲之。那時,正處於曹操、諸葛亮之後的“后英雄時代”,魏晉名士看破了一切英雄業績,只求自由解放、率真任性,所以就有了這張東床,這個太尉,這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