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前言
前言
我們為什麼要養育孩子?也許是因為孩子可愛、有趣,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而讓自身基因遺傳下去的衝動都寫在我們的基因中,這是生兒育女的生物學原理。
孩子的意義當然遠不止於此,很多現代人衣食無憂,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物質存在是會消亡的,人來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
馬克思指出,人類發展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全面發展,而這個全面不是素質教育走味了的多而全,應該是指一個人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完成自我的成長。
要完成自我成長,養育子女是一項重要功課,在此過程中,能促使很多父母審視自我,改變自我,和孩子一起成長,讓自己的心智慢慢成熟。
現代父母樸實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考上重點大學,將來找到好工作,家庭美滿等等。這無可厚非,不過這些世俗的標準存在片面性。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具有學習興趣和獨立學習能力,成為心理健康,人格獨立健全、能夠承擔責任,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自我提升積極發展自我潛能的人。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父母和孩子都能獲得幸福,孩子的幸福來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讓其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父母給孩子的愛關係到孩子安全感和三觀的建立,對成年後的擇偶也有重大影響。
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給予孩子真愛。個別父母將孩子視為私有財產,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甚至以培養神童、讓孩子考入名校出國留學作為炫耀資本,這些行為都不是出於真愛。
真愛是無條件的愛,“真愛行為是一種撫育自身和他人感情與精神成長的行為,真愛行為助長個體的責任感。”
以此為標尺來衡量父母的各種行為,能夠發現當今經常見到以愛為名義的傷害,隔代撫養、暴力體罰,以及一些習以為常的錯誤行為和錯誤教育方式都是非愛行為。溺愛是變質的愛,其本質是施愛方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嚴格意義上說也是非愛行為。
非愛行為會傷害孩子,阻礙孩子的身心成長,甚至給孩子造成心理問題。
因此,學習如何做父母,其核心就是給予孩子真愛。因為傳統落後的教育方式慣性非常強大,父母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熟悉敏感期理論,理解兒童心理,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尊重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和陪伴。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父母還要更新觀念、端正心態,提高自身修養,並通過改變環境來引導和鼓勵孩子。
讀到這裏,大家一定暗暗咂舌,做父母這麼難啊,沒錯,誰說做父母是個簡單的工作呢?借用一部著作的核心詞彙來安慰各位父母——DON'TPANIC(不要驚慌)。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知之,所以育兒也是摸着石頭過河,邊學邊實踐,我經常發現學到的知識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於是恨不能時間倒流重新來過,可惜時間不等人,錯過了就錯過了,好在孩子青春期之前,一切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