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淡泊名利,輕裝上陣

第二十九章 淡泊名利,輕裝上陣

在名利面前超脫一點,淡薄一點。不就輕裝上陣了嗎?輕裝上陣的人無其心理負擔,無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別人更快。讓我們的靈魂釋然安然,這比什麼都強。急迫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顧長遠影響;追求眼前的屈屈小利。而不顧全局的根本利益,這都稱之為急功近利。古語講,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業的絆腳石。急功近利者,一定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視眼鏡的目光短淺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聞到了芝麻的香,而忘卻了西瓜的甜。只看到目前的境況,只看到暫時的貧富盈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急功近利者一慣的行為方式。為了治好頭而不顧腳,為了治好腳又可以不顧頭了。為了擺脫眼前的狀況,可以不顧未來的利益。為了求得一時的痛快,而以長遠的痛苦為砝碼。其實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你如果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一定心胸狹窄,胸無大志。總是盲從世俗,腦袋長在人家的脖子上。別人說軍人時髦。你便想法穿上軍裝。別人說文憑重要,你便馬上去混文憑。別人下海撈錢去了,你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馬上削尖腦袋下海去。你根本不管人何以為人。什麼人格啦、德行啦,人生境界啦,品行操守,靈魂啦,優美啦,在你看來一錢不值。你以為人生在世唯吃好穿好玩好樂好便就是好,便就是實在,便就是價值。於是,為了達到吃穿玩樂之好,你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廉恥,出賣靈魂。然而,這世間的事情也真怪,越是急功近利者越不容易得到功利,沒有一個不顧廉恥,出賣靈魂的人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無論什麼樣的急功近利者,總是瞪着一對貪得無厭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名利二字。然而名利之對於你好似一個西方哲學家打過的一個比喻一樣,如同吊在車把前面的一塊肉對於拉着車的車夫一樣。車夫總想抓住那塊肉,卻總是抓不到。無論你把車拉得多麼快,那塊肉始終在你的車把前面,始終抓不到你手中。你成天絞盡腦汁。時刻伺機着投機取巧,而且忙忙碌碌、大汗淋淋、辛辛苦苦,到頭來仍然一無所有。你仍然功未成名未就利未得。大凡急功近利者,雖與前述好高騖遠者殊途,卻同歸。同歸於二:一同於一事無成,二同於無幸福可言,只有空忙一場。急功近利者不可能成就什麼事業,因為你本來就沒有什麼長遠追求。沒有成就什麼事業的志向,你的全部精力,全部時間和全部生命都無形地消失在你的短期行為之中,消失在你虛浮淺薄的勞作之中。你也許一時得利,可是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終歸微不足道。而且你活得太累。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難道快樂和幸福首先不是一種心靈的優美和靈魂的安泰嗎?――所有急功近利者,無論年輕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進、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無功無利無幸福。可見,孔聖人沒說錯:欲速不達。為什麼要急功近利呢?產生對功利的急迫心理,說到底沒有通達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你認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撈名掙錢。最高的人生幸福就是擁有名氣鈔票。卻不知我們來到世間,我們自己的身子不該被自己的心所奴役,我們的心也不該總是奴役着我們自己的身子。自之身成了自之心的奴隸,這身子就太無價值了。自之心總是縛着自之身,這心也太狹隘。在名利面前超脫一點,淡薄一點,不就輕裝上陣了嗎?輕裝上陣的人無其心理負擔,無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別人更快。讓我們的靈魂釋然安然,這比什麼都強。獲得自由健康的身心。充分發揮我們內心的最高的力量。展示我們最美善的天性,這難道不是我們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嗎?假使我們能夠跳開眼前名利誘惑,讓我們的靈魂安泰,精神舒暢,同人類內在的神性――永不死亡永不疾病永不犯罪的神性維持和諧,那該得到何等偉大的生命效率呀,那該得到何等崇高的人生幸福呀!許多偉人們曾經這麼強烈地嚮往,難道你不嚮往嗎?馬克吐溫的名句:讓我們受到誘惑,讓我們不受誘惑。身心的健康自由應為人生最高的誘惑,它為我們自身之應有,須臾不可離開,我們不妨受到誘惑,去擁有它。功名利祿本不屬於我們自身的東西。它既不在我們的心中也不在我們的肉體之內。有它和無它對於我們身心的存在並不發生直接的必然的影響。何必付出人格的代價去急急以求?你這一套不是老掉牙了的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之陳詞濫調嗎?不就是董仲舒的那套什麼“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等舊調重彈嗎?――其實,老則老矣,不一定都掉了牙。我們東方文明就是這樣,決不損義以求利,舍義以貪功。我們總是追求人之為人的根本,決不舍本求末。但是,我們從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者。我們知道,人類的一切勞作歸根到底都是求利益的行為。我們的最終理想無非在於追求利益。我們的所謂“利益”並非單方面的,並非只肥身而不顧養心,或者只樂心而不顧養身,而是對於人生總體價值的追求。我們追求長遠的根本性的利益,並非暫時的表面的。當然我們知道眼前的一切作為,對於將來意味着什麼,我們也不放過眼前的利益。但是一定要讓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這與急功近利者有着質的區別。我們追求精神的不朽,我們十分看重於感覺時間。在我們的感覺中,生命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我們腳踏實地的追求美好的人生。在感覺時間裏,我們萬壽無疆。而物理時間只作為我們的一個參考係數。生命之舟雖然維繫於此,但它並不能直接反映人生的價值。我們的生年雖然難滿一百。有的甚至只短暫瞬間,卻放出了燦爛的光華。拋棄急功近利,着眼未來,而又腳踏實地,那麼,我們就永遠年輕。人都好錦上添花,當你把冷板凳坐熱,你自然會得到很多讚美和掌聲,成為人人敬佩的勇者;如果坐不住冷板凳,那麼你就被人看輕了――除非你毅然換工作!――冷板凳都坐熱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一個貿易公司的男職員,在剛進公司時很受老闆賞識,但不知怎的,在並沒犯什麼錯誤的狀況下,他被“冷凍”了起來,整整一年,老闆不召見他,也不給他重要的工作,從形同主管的地位變成和小弟差不多。他忍氣吞聲地過了一年,老闆又終於召見他,給他升了官,加了薪!同事們都說他把冷板凳坐熱了。能力再強,際遇再佳的人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的,如果你是為人作嫁,便有坐冷板凳、不受到重用的可能。為什麼會坐冷板凳呢?有很多種原因。――本身能力不佳。只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但也還沒有到必須開除的地步。――曾犯過重大錯誤。在社會上做事不比在學校辦社團。社團辦失敗也不會怎麼樣,在社會上做事一犯了錯誤,便會讓你的上司和你的老闆對你失去信心,因為他不可能再次用他的資本或職位來冒險,所以只好暫時把你冰凍起來啦!――老闆或上司有意的考驗。人要做大事必須有面對挑戰的勇氣,面對繁瑣的耐心,但還要有身處孤寂的韌性。有時要培養一個人,除了讓他做事之外,也要讓他無事可做,一方面觀察,一方面訓練。這種考驗事先不會讓你知道,知道就不算是考驗啦!――人事鬥爭的影響。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連私人公司,老闆也會受到員工鬥爭的影響,如果你不善鬥爭,那麼就很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失了勢,坐起冷板凳來。――大環境有了變化。人說“時勢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環境所造成,因為他的個人條件適合當時的環境,可是當時移境遷,英雄便無用武之地,這時候你只好坐冷板凳了。――上位者的個人好惡;這沒什麼道理好說,反正上司或老闆突然不喜歡你了,於是你只好坐冷板凳了。――你冒犯了上司或老闆。寬宏大量的人對你的冒犯無所謂,但人是感情動物,你在言語或行為上的冒犯如果惹毛了上位者。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威脅到老闆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強,又不懂得收放,讓你的上司或老闆失去安全感,那麼你便會受到冷凍。老闆怕你奪走商機去創業,上司怕你奪了他的位置,冷板凳不給你坐給誰坐?坐冷板凳的原因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而人一坐上冷板凳,一般都無法去仔細思考原因何在,只知成天抱怨。不過,與其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或疑神疑鬼,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好好的把冷板凳坐熱。――強化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時候,正是你廣泛收集、吸收各種情報的最好時機,能力強化了,當時運一來,便可躍得更高。表現得更亮眼!而在這段坐冷板凳的期間,別人也正好觀察你,如果你自暴自棄,那麼恐怕要坐到屁股結冰了,而且惡評一起,恐怕就無翻身的機會了。――以謙卑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都有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別人巴不得你永遠不要站起來!所以要謙卑,廣結善緣,更不要提當年勇,那是無所助益的,而且“當年勇”也會使你墜人“懷才不遇”的情境中,徒增自己苦悶而已!――更加敬業,一刻也不疏忽。雖然你做的是小事,但也要一絲不苟地做給別人看!別忘了,很多人正冷眼旁觀,打你的分數哩!――忍閑氣、忍嘲弄、忍寂寞、忍不甘、忍沮喪、忍黎明前的黑暗,忍虎落平陽被犬欺,忍一切一切,忍給自己看,也忍給別人看!能有以上的作為,相信你一定會把冷板凳坐熱。不管你坐冷板凳的真正原因為何,這都是訓練自己耐性,磨鍊自己心志的機會;冷板凳都坐過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行動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能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許多人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時,的確分不清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只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發掉,他們就從心眼裏高興。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取得事業的成功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大部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行動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能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你首先去辦哪一個?面對這個問題你或許會很為難。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對許多人來說,這句話不幸而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是大謬不然。不妨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可能許多人都有同感,我們最缺的是錢。這個時期,我們可以認為,對於我們的一生而言,學習對我們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我們是緊急的(我們會舉出許多理由,如我們已經長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錢等等),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選擇什麼?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更可悲的人還有,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伯利恆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走。”艾維利說可以在10分鐘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大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兒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鐘。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作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項。着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干。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整個會見歷時不到半個鐘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後來有人說,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而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實際上,懂得生活的人都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他們在處理一年、一個月、一大的事情之前,總是按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一)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羅斯認識到,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事情做好,要始終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費很大的勁。下面是有助於你做到這一點的三步計劃:1.估價。首先,你要用上面所提到的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四原則對將要做的事情作一個估價。2.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託別人去做。3.估計。記下你為達到目標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二)精心確定主次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該做什麼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面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問自己四個問題:1,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上帝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着一個沉重的責任,按上帝指定的目標前進。可能再過20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司的領導、大企業家、大科學家。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之以恆地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把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統統拋棄。2,我需要做什麼?要分清緩急,還應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總有些任務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須分清某個任務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這兩種情況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只負責監督其完成。3,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即他們會比別人幹得出色的事情上。在這方面,讓我們用巴萊托(80/20)定律來引導自己:人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樣使用時間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4,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有些人認為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就一定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但並非任何一種情況都是這樣。無論你地位如何,你總需要把部分時間用於做能帶給你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樣你會始終保持生活熱情。(三)根據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之後,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而不是主動。懂得生活的人不能這樣,而是按優先程度開展工作。以下是兩個建議:1,每天開始都有一張優先表。2,事情按先後順序寫下來,定個進度表。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於你達到目的。――人情的牽絆,恩怨的糾葛,“轉行”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呀!有一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真有這麼嚴重嗎?在古代,“嫁錯郎”似乎比“入錯行”嚴重,因為女人嫁錯了人又不能離婚,而“入錯行”若是改行也不會有道德和社會規範的顧慮;不過現代恐怕是倒過來了,女人“嫁錯郎”大不了離婚。而追求第二春甚至第三春的女人也多得很;男人“入錯行”,雖然也可以轉行,但是――有那麼容易嗎?先說則真實的故事。報載一位大學畢業生,他的工作很令人感到意外,是一果菜公司的搬運工人。他說他當年從學校畢業,當兵退伍后,一時找不到工作,便經人介紹到果菜公司當臨時工,賺賺零用錢。沒想到工一打就是一個月,因為已習慣了那個工作和周圍的環境。也就沒有積極去找別的工作,於是一做十來年,現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換工作了。他說:“換工作,誰會要我呢?我又有那些專長可以讓人用我呢?”目前,他還繼續在果菜公司當搬運工人。對這個例子,也許你會說,轉行有什麼難蹴轉就轉啊!也許你是可以說轉就轉的人,但恐怕絕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一個工作做久了,習慣了,加上年紀大了些,有了家庭負擔,便會失去轉行面對新行業的勇氣:因為轉行要從頭開始,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經磨損,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時還會扯上人情的牽絆、恩怨的糾葛,種種複雜的原因,讓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行行出狀元,並沒有那個行業不好,那個行業才好,那我為何又提醒你“千萬別人錯行”呢?我是提醒你,找工作要睜亮眼,把定心,找適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歡的工作,找有發展性的工作,千千萬萬別因一時無業,怕人恥笑而勉強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人總是有惰性的,不喜歡的工作做個一、二個月,一旦習慣了,就會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換工作了,一日過一日,倏忽三年五年過去了,那時要再轉行,就更不容易了。另外一點是,千萬別涉人非法行業,這種行業有可能讓你致富,但事實上是在刀口上行走,警察的追緝、法律的制裁、同行的火併、陷害,不吃牢飯不送命,也會被人看不起,浪子回頭金不換,但談何容易,大部分的人都因為黑飯吃慣了,最後還是回到本行……不過如果你若真的“入錯行”,也有心轉行,那麼就要鐵了心,毅然決然地轉行。否則歲月是不饒人的呀!――轉行的風險很大,若無大決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輕率為之。很多人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選定的,為了生活嘛,顧不了那麼多。這個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二年過去了,人頭熟了,經驗也有了。有的從此安安分分地上他的班。了不起換新的公司,為自己尋求較好的待遇和工作環境;有的則運用已經學到的經驗,自己創業當老闆,有的則轉行,到別的天地試試運氣。轉行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有過,光是想當然沒什麼關係,如果不只是想,還真的要轉,那麼我勸你――三思而後行!我並不是說轉行的人必定失敗,天底下沒有這麼絕對的事,而事實上,轉行后更發的人也不少;但話說回來,轉行后成就不如老本行的人也很多!這些人有的還不死心地期待“明天會更好”。有的則早已向後轉,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許你會說:“我沒有看到轉行后失敗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面子,他轉行失敗會告訴你嗎?那麼,轉行之前要“三思”,“思”什麼呢?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我的本行是不是沒有發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專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無多大發展,有無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樣做得好,是否說明了所謂的“無多大發展”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歡這個行業?或是這個行業根本無法讓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換句話說:越做越沒趣,越做越痛苦?――對未來所要轉換的行業的性質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業是不是能如魚得水?而我對新行業的了解是否來自客觀的事實和理性的評估,而不是急着要逃離本行所引起的一廂情願的自我欺騙?――轉行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青黃不接,甚至影響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準備?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可以轉行!不過,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外,事先的評估和判斷都很好,真正做下去才發現不如預期的那麼順利和樂觀,轉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我勸你還是別轉行,我有幾個理由:――做事靠經驗,經驗則是累積來的,而不是可從速成班學來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轉的是本行毫無關係的行業,等於是把過去所累積的專業經驗全部丟掉,那不是很可惜嗎?而且在新的行業里,你又要花很多時間從頭學起,這種時間和精神的浪費相當驚人!何況還不一定學得好!――做事要有成就,衝勁也很重要,而人一到了一個年齡,衝勁就會減少;在要收成的年齡轉行,就算有衝勁,也會少了許多,守成的心態反而會讓你在新的行業進退不得,於是一轉眼,四十歲了,五十歲了,光陰虛度,不堪回首,何必呢?話是這麼說,但也並不是說讓你委屈自己老死本行的意思,但轉行的風險畢竟太大,若無大決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輕率為之,尤其不能聽別人說那個行業好,就嫌棄起自己的本行,心動又行動!這種那邊好那邊跑的心態會讓你一輩子都在轉行,一輩子不得安定!我的建議是:要轉行,不如從老本行出發,看看與其有關的行業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轉,這樣可少花很多力氣。另外是從本行的經營形態來考慮,例如不喜歡“生產”,那麼可改做“批發”或“零售”,形態改變,但並無損於你對該行業的認識與累積的基礎!有一句話說“常移植的樹長不大”,說的正是轉行這件事;再怎麼說,生活還是很重要的,不是嗎?上天會把陽光和甘露播撒到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能否充分利用這博大的恩賜,就要看你是否具有迎接風雨的勇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勇敢向前走的勇氣,因為如果選擇原地不動,就等於放棄,等於失敗。只有冒險,才能獲得贏得收穫的機會。有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在他的牆壁上掛着一塊金屬板,上面畫了一隻烏龜,旁邊寫着:“注意這隻烏龜,它只有把脖子伸出來才能前進。”毫無疑問,烏龜伸出脖子是一種冒險行為,縮在它那堅硬的殼裏才是最安全的。可是,不伸出頭來就無法前進,不伸出頭來也就無法吃到食物,那麼它最後只有死路一條。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我們的人生路上,總要面臨無數的選擇,在每一個決定人生去向的十字路口,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雨。要想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挑戰,不得不冒險。1965年,美國波音公司準備斥巨資研製波音747寬體客機。在決策會上,一位董事說:“一旦發現情況不妙,我們還可以放棄這項計劃。”董事長威廉艾倫堅決地說:“放棄?如果波音公司說我們將製造這種飛機,那麼我們就得製造出這種飛機,哪怕把整個公司的資金都耗盡。”在研製過程中,一位來訪者問艾倫:“如果研製出來的第一架飛機剛起飛就墜毀了,你該怎麼辦呢?”艾倫沉思了一會兒,幽默地說:“我寧願談點兒令人高興的事,比如發生一場核戰爭。”艾倫的話意味深長:自己投入幾乎全部財力研製的飛機剛起飛就墜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存在一樣。難道因為有發生核戰爭的可能就終日生活在恐懼中嗎?答案當然是否。我們不能因為可能的危險而恐懼,這也正是成功人士挑戰風險的秘訣。現代社會處在不斷變革的形勢之中,所以我們只有具有超凡的睿智和敢冒風險的精神,才能取得事業的發展和成功。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如果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敢,就很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膽怯失去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最終只能碌碌無為。面臨險境,一般人的應對方法就是退縮,但是成功者則大多是繼續前進、主動出擊,從而化解危機。主動進取往往是以自己的事業前途為賭注,這種主動進取,是一種即使在有利的情況下,一般人也未必敢做出的大決定。這種進取,不僅需要過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的勇氣。因為在風雲變幻的政界、撲逆迷離的商界、變化多端的職場,以及潛伏着不確定因素的其他生活領域,要做出一個絕對安全的決策,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自以為是非常穩妥的退卻決策,也許同樣存在着危險。因此,我們要大膽地決擇,拿出敢作敢為的魄力,勇敢地邁出腳步,堅定地走向我們所嚮往的地方。勇敢地接受風險的挑戰,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風險,接受挑戰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歷,這種經歷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新的難題,也不斷地獎賞你,不斷地使你恢復活力。不冒風險,懼怕行動,求穩怕亂,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雖然可靠,雖然平靜,但這樣的處事原則只能葬送自己的潛能。這種做法就等於你本來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實,獲是成功的喜悅,卻親手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生,不如做一個敢於行動、敢於冒險的英雄。雖然行動可能會有錯誤,決定也可能行不通,但是我們千萬不可因此而禁閉了我們所要追尋的目標。我們必須有面臨危險和失敗的勇氣。我們的生活是多變的,遇到的事情也是複雜的。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巨浪濤天;有時晴空萬里,有時風雨雷電;有時鮮花盛開,有時滿路荊棘。同樣面對多變的生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他們的區別並不在於面臨的環境的優劣和能力或意見的好壞,而是在於相信判斷、適當冒險與採取行動的勇氣。的確,冒險也未必就一定成功。也許無數的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無數人的失敗才能換來一個人成功。可是懼怕失敗,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就永遠只能過掰着手指度日的平庸日子。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干一場,這樣才會有機會迎接輝煌。就算失敗了,至少也經歷過痛快燃燒的快感,此生也就無憾了。世界上每一個有榮譽和利益的地方,都存在着風險。風險和利益總是並存的。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安於現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終將要被時代所淘汰。只有那些敢於挑戰風險,勇於實現人生一次又一次搏擊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一步步邁向成功,最終達到事業的頂峰。犯錯誤與失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犯錯誤是邁向成功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孟子說“人恆過,然後能改”,意思就是人們常常會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就像人們常說的“不要怕交學費”、“吃一塹,長一智”,你的錯誤很可能正是下一步成功的突破口。所以,永遠不要怕犯錯誤,許多成功者都是在錯誤中不斷前進的。多年前,花旗銀行的副總裁因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損失慘重。但是,里德卡爾並沒有因為自己犯下如此大錯而沮喪,從此停下前進的腳步,上司也沒有因為里德卡爾犯下大錯給公司帶來嚴重損失而將他開除。里德卡爾認真吸取了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制定了以後的工作計劃。經過一番努力,公司最終渡過了危機,使分部扭虧為盈。里德卡爾的所作所為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在上司眼裏,里德卡爾是個敢做敢為的人,這個錯誤不過只是在朝正確目標邁進途中所遇到的小挫折。結果里德卡爾因為此次事件而美名遠揚,並獲得了升遷。成功來自於在錯誤中不斷學習,因為只要你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吸取教訓,就不會再重蹈覆轍。只要你堅持並且有耐心,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彌補錯誤,就能吸取經驗,取得成功。所以,我們做事時,不要因為怕犯錯誤而捆住自己的手腳。如果心裏有什麼想法,就應儘早實施,就算錯了也不要緊,錯了,改正就好。在現實生活中,縮手縮腳,由於害怕再犯錯誤就放棄許多本可以做好的事情,這在不少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其實,我們不必害怕犯錯誤。有時候,不怕犯錯誤,儘早提出一個理念比謹慎小心地製造出一個具體的物品更有意義。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伴隨着錯誤長大的。很小的時候,我們常“屢教不改”地尿床、哭鬧,不斷地給父母帶來麻煩;稍大一點,為了喜愛的食品、玩具,我們又會不講理地纏着父母,當眾賴地打滾讓父母陷於難堪;上學之後,還會與同學鬧矛盾、搞一些破壞性的“惡作劇”;既使到了中學,也免不了與父母發生爭吵、耍小孩子脾氣,等等。應該說誰也不願意給家裏“製造”混亂與麻煩,但卻沒有人能避免它。因此,我們要把錯誤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去刻意拒絕它。犯錯誤能使人變得成熟。人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跌跤后才學會走路的;因為有了與小朋友爭吵打鬥的經歷,我們才慢慢掌握了與人交往的遊戲規則;作業本和考試卷上多次出現的紅“×”和“――”分,使我們懂得了要認真聽課、勤學好問……正是在這些錯誤的體驗中,我們漸漸變得穩重、變得聰明、變得成熟,把我們原本純粹的生物體提升為蘊涵豐富知識和智慧的生命體。犯錯誤也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暫時的成績所滿足,錯誤的出現不但給我們敲響努力、向上的警鐘,也會激發起我們的心理動力和發散思維。當有人問愛迪生:“你都失敗幾十次了,為什麼還要堅持?”時,愛迪生說:“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幾十種不可能的方法。”正是他能不斷地從錯誤中發現新的東西,才使他成為世界的發明大王。要想不犯錯誤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什麼也不幹。但是不犯錯誤,並不等於不存在錯誤。其實,犯錯誤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我們取得成功的一種能力。如果我們能把犯錯誤當成一次機會、一次鍛煉,接納它、研究它,並從中獲取經驗,那我們不僅能在錯誤中獲得知識,也能在錯誤中變得更聰慧。世界上沒有誰不犯錯就可以獲得成功,即使要認為是成功,那也是沒有基石的不能持續的成功。每一個人都要有解決錯誤的思路,更需要有敢於面對錯誤的勇氣,只有正確而勇敢地對待錯誤,才能更好地與錯誤一起成長。學會與錯誤一起成長還必須勇於去犯錯誤。是否有勇於犯錯誤的勇氣顯然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敢於犯錯誤不是盲目蠻幹,是對錯誤有預見和估算的自信,是有敢為人先的氣魄。既然是錯誤就肯定與正確有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就必須付出更多的辛勞和努力,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就必須有對應的預防糾正措施,這樣才能真正靠近成功。勇於去犯錯是對未來的實力挑戰,是探索未來的鋒利寶劍。我們要感謝錯誤,感謝錯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感謝錯誤帶來的壓力,感謝錯誤帶來的進步。不怕錯誤、勇於犯錯不是看重錯誤、錯對顛倒、為犯錯尋找理由,而是為了我們更好更快地靠近成功。只要我們勇敢一點,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所做不到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很多時候,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實際上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艱難,只要我們多一點點行動的勇氣,我們就能把它做得很好。一位叫馬維爾的法國記者去採訪林肯。他問道:“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想過廢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擬,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讓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有這個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惱。”馬維爾還沒來得及細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這句話的含意。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談到幼年時的一段經歷:“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以較低的價格買下。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着。’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裏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給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伶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只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據說3年後的1917年,他在廣州旅行採訪,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許多事情之所以沒有做成功,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很難做成功,而是我們沒有勇氣去把它做好。其實,只要我們勇敢一點,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所做不到的。如果一個人總是以“不可能”來禁錮自己,那麼他註定難有輝煌,最終將被成功所淘汰。所以,我們應該把“不可能”從我們的詞典中刪去。就算我們一時間難以解決某個問題,那也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讓自己多一點勇氣,我們需要經常嘗試着去做那些我們想乾的事情。絕大多數時候,那些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或者以為結果會很糟糕的事情,在你真正動手去做以後,其結果往往卻是簡單的、積極的。失敗總是害怕勇敢嘗試的人,很多時候,當你不再害怕、不再猶豫時,失敗也就遠離你了,而成功卻開始青睞你。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我一直都在尋找那些擁有無限能力,並相信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把握住最有利的機會,並帶領人們獲得成就。勇敢的人也會遭遇失敗,勇敢的人也並非時時順利,但是敢於行動的人最終將成功。因為嘗試得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失敗也就離得越遠。莫里威爾斯,這位曾被人認為是最不可能進入美國超級職業棒球隊競賽聯合會的棒球運動員,卻在1962年打破了聯合會的偷壘記錄,被授予了聯合會最有價值球員的稱號。一個似乎是要永遠呆在小競賽聯合會中,註定只能在職業生涯中平平庸庸的球員變成了一位超級明星。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莫里威爾斯面對夢想與現實能夠勇敢嘗試並堅持。當成功的機會飛到他身邊時,他早已做好了準備,於是他抓住它。當然,勇敢嘗試並不是讓人魯莽行事。而是讓你明白,要想獲得成就與業績,只有先拋開猜測、猶豫,開始行動起來,在行動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成果,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與風險和艱難拼搏的一生。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只是勇氣不夠、功夫未到。對於任何事情,只有保持行動的勇氣,才能夠達到成功的彼岸,才能真正做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當一個人將全部精力貫注於自己的目標,將所有熱情投入到自己的事業時,他就能產生一種所向披靡的偉大力量。渴望成功的人既要隨時做好面臨失敗的準備,也不要給自己預留太多可供逃避的去處。因為每一個人在跨出決定人生軌跡的這一步時,都會面臨無法預知的危險。而要想成功就必須在危險中拼搏,惟有拼才會贏,惟有搏才會成功。諾貝爾獎的創立者“**大王”諾貝爾就是一個勇於拼搏的典範。1862年,諾貝爾開始了對****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進行**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得粉碎,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十分沉重的打擊,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十分反對諾貝爾的試驗,紛紛向**控告諾貝爾,此後,**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試驗。但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研究,他終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本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的引爆問題,這就是**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破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所以******的問世受到普遍歡迎。但這種**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曾發生了許多事故。瑞典和其他一些國家發佈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儘管困難重重,但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在反覆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兩年以後,一種以**棉和****混合的新型膠質**研製成功。新型**不僅有很強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在科技界受到了普遍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了解到無煙**的優越性后,又投入到混合無煙**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裏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諾貝爾冒着死亡的危險,頂着沉重的壓力,終於在**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大王”。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在做某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之前,他們先為自己準備好一條可以逃脫的道路,以便在事情不順利時,能有一個逃生之所。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即使事情進行得再激烈,只要打開了一線退卻之門,人們就不會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力。而只有在一切後退的希望都已經破滅的絕境中,人們才肯使出拚命的精神去奮戰到底。凡是懷着戰勝一切危險的決心、有着一往無前氣概的人,都是能夠成就大業的人。比如說凱撒,當他率領他的軍隊在英國登陸時一樣,他決意不給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讓他的軍士們明白,此次進攻英國,不是戰勝,就是戰死。為此,他當著士兵的面,把所有的船隻都燒毀殆盡。拿破崙也一樣,他具有在一瞬間下最後決定的能力,能摒除一切可能引起衝突的顧慮。所以,他們都成功了。在現實中,那些做事有手段的人在開始工作時,總是懷着戰勝一切危險的決心,先給自己下個必須取得成功的“軍令狀”。因為他們知道,當一個人能全神貫注於自己要實現的目標,以至沒有任何其他因素能使自己產生消極情緒時,他就會看不見也遇不到那些“目標不定,意志游移的人所遭遇的”困難與阻礙。如果一個人擁有了諾貝爾製造彈炸時所擁有的堅毅決心,就一定會掃除許多迷惑心靈的困難與阻礙。一切妨礙勝利的懷疑與恐懼,在如此堅定的靈魂面前都會消失貽盡。如果你要做一個做事有手段的人,那麼在遇到大困難時,不妨斷絕你的一切後路,將你的全部注意力貫注於你要做的事情之中,並始終抱着一種無論遇到什麼阻礙都不向後轉的決心。人一旦擁有了“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拼搏精神,就算是到了進退兩難的生死關頭,也一定能爭取到新的生存機會。最佳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更不是最輝煌或自己最喜歡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在選擇人生目標以及做事的時候,重要的是面對現實,揚長避短。誰把握了最可能實現的目標,誰就掌握了命運,抓住了成功。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有特別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羅浮宮是有很多價值連城的珍稀名畫,搶救出其中最值錢或者最具藝術欣賞的畫是最理想的。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最好的畫是否也會有最好的保護措施?在大火的情況下,你貿然的衝到博物館裏面,結果可能會是連畫的外層保護都來不及打開,你和博物館就一同化為灰燼,到頭只能落個人畫兩空!貝爾納卻不同,他選擇的是最有可能實現的辦法!在離出口最近的地方既可以順利的搶救到畫,又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儘管這幅畫可能不是羅浮宮最好的,但是和人畫兩空相比較,當然貝爾納的方法是最佳的選擇!生活當中,選擇理想與現實相結合,是走向成功的最佳答案。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或者說沒有方法對應的想法,是沒有價值的。在英國的西敏寺,有一位主教的墓志銘吸引了所有前來憑弔懷古的人: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我終於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後來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誰知道呢?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力所能及的目標開始。成功者大都知道自己能力和智力的邊界,知道有一些角色是自己永遠扮演不了的,因此才不會衝動地、人云亦云地追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生活中我們總傾向於往我們的不勝任階層攀爬,向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邁,彷彿追求愈高、愈多就代表愈好,可是環顧四周,我們看到的卻比比皆是這種盲目追求下的犧牲者。我們看到一批批人,而且是人類中的大多數人,爭先恐後、汲汲爭取,到頭來終將是一場空。著名作家柳青說過: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緊要關頭處往往只有幾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幾步”充分體現了人生的選擇。例如,考生對高考志願的填報;人們對職業或工作崗位的挑選;有志者對成功目標的確定;青年人對情感或生活伴侶的選擇;父母對兒女成才的各種培養等等。選擇,是人們良好的主觀願意的展現,而“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失敗,往往是常見的結果。選擇答案的反差如此之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選擇的理想不切實際。因此,要善於把長遠目標與階段實施結合起來,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善於用“實際的理想”代替“不可能的夢想”。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或者說沒有方法對應的想法,是沒有價值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最佳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更不是最輝煌或自己最喜歡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遠大的目標,從來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為了實現遠大的目標,你還得建立相應的中期目標與近期目標。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托馬斯高特摩爾根說得好:“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沒有人恥笑你,而是你自己磨滅了目標。目標不妨設得近點,近了,就有百發百中的把握。”遠大的目標,從來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為了實現遠大的目標,你還得建立相應的中期目標與近期目標。從近期目標逐步向中期目標推進,你才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向目標的靠近,從而增強實現目標的希望。一個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指針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擱淺在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美國前財務顧問協會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採訪時,記者問道:“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人無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鐘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現值,然後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後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着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只是妄想而己。”在半個世紀前,洛杉磯郊區有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才15歲,擬了個題為《一生的志願》的表格,表上列出: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馭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當把夢想**地寫在紙上之後,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洲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他按計劃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他不辭艱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0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他成為了一個成功的探險家。設定目標的藝術是把它集聚在某一特定、詳細的目的上。“許多”錢,“好”或“大”的房子,“高收入”的工作或成為一位“較好”的丈夫、妻子、學生……這些目標定得太籠統了。一般而言,都不夠具體。例如,不能光講是“大”或“好”的房屋,你的目標應當很清楚地以細節表示出來。設定了具體的目標才有利於針對具體的目標去努力,這樣,就使追求目標更直接、更明確。愛因斯坦年僅26歲時就在物理學的幾個領域做出第一流的貢獻;美國波士頓大學生化教授阿西莫夫令人難以置信地寫出200餘部科普著作。試想,當時愛因斯坦20多歲,學習物理學的時間不算長,作為一個業餘研究者,他的時間更是極為有限。而物理學的知識浩如煙海,如果他不是運用直接目標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學的三個領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說:“我把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都能吞噬短暫的一生。可是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信就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棄塞腦袋、並使它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愛因斯坦的做法有三點好處: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其二是有利於高效率地學習,有利於建立自己獨特最佳知識結構,並據此發揮自己過去未發揮的優點,使獨創性的思想產生。其三是這種方法還可以使大膽的“外行人”毅然闖入某一領域並使之得以突破。雙螺旋結構分子模型的發現就是有力的例證。那麼,應該如何設定明確具體的奮鬥目標呢?1.大目標儘可能偉大。高爾基說: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只走一公里路的目標,在完成0.8公里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自己以為反正快到目標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十公里路程,你便會作好思想準備和其他準備,調動各方面的潛在力量,這樣走七八公里后,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人生大目標是人生大志,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這樣的大目標是很難精確詳細的。尤其是對成功經驗不足、閱歷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着成功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中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對人生大目標的認識會逐步清晰明確。所以人生大目標,可以不要求詳細、精確,只要有個比較明確的方向就可以了。比如立志做個卓越的科學家、大企業家、政治家等等。2.中短期目標應既有激勵價值,又要現實可行。心理學實驗證明,太難的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和熱情。只有比較難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會激發人的熱情行動。中短期目標是現實行動的指南,如果低於自己的水平,幹些不能發揮自己能力的事情,則不具有激勵價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項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不能在一兩年內明顯見效,則會挫傷積極性,反而起消極作用。3.短期目標應儘可能具體明確,並限定時間。短期目標,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二年,有的短期目標可短到半年三個月。這樣的短期目標,如果還不具體明確的話,那等於沒有目標。只有具體、明確並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行動指導和激勵的價值。你要在特定的時限內完成特定的任務,你就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調動自己和他人的潛力,為實現目標而奮鬥。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目標和時限,就難免精神渙散、鬆鬆垮垮。禁止自私是一種無法做到的理想:我們總是在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並不都那麼可怕,可怕的是私慾太盛,利令智昏,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以損公肥私和損人利己為樂事,一切圍着自己想問題,一切圍着自己辦事情,在滿足其一己之私的過程中。不惜損害公益事業,不惜妨害他人利益。這樣的人誰不怕?怕的時間長了,也就如同瘟疫一般,人們惟恐避之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過街老鼠一樣,人人見之喊打。這樣的人即便是比別人多撈取了一些利益。也不會從社會的意義上獲得真正的幸福。如果說,他們也奢談什麼成功,充其量不過是雞鳴狗盜的成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和自豪的。“點燃別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雞蛋”。英國的這句俗語,形象地提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徑。自私自利者不管是偷盜、貪污、索賄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或他人的財產變成自己的財產,還是以權勢撈取地位和榮譽,在別人看來,無疑都是不光彩的。儘管他們有時利用平時通過卑劣手段撈取的財,權來給某些人送人情,買人心,使這些人不得不感謝和感激他們,但更多的人卻是瞧不起他們的。儘管他們中還有些人用那些不義之財做本錢,開公司,搞生意,掙了大錢,成就了事業,有的還笑眯眯地做一些慈善之舉,但他們仍然是不仗義的一族,別看法律未審判他們,但受害的廣大群眾卻在感情上給他們判了刑、定了罪。你如果是這樣的一個人,你的心靈是不會安寧的,你所擁有的人生便是一個卑鄙的人生。你在損公坑人的時候,只是在物質上、權勢上和榮譽上肥了自己,暫時得到了一點實惠,而你付出的卻是人格和靈魂的代價。由此你失去了純潔美好的心地,你從本來美好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你將不時地嗅到發自你靈魂深處的臭氣。這是你的根本性的損失,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即使你以後覺悟到了而迷途知返,但那心靈上沾下的污點是永遠抹不去的,它將伴隨着你的終生。看來你終歸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你無法否認,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並不是這團肉、這副軀體外殼的存在,而是人之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後者,人與動物也就沒有多大區分了。所以,自私者的算計和耍弄小聰明到頭來仍是卑鄙和愚昧的。自私者損人肥己式的小聰明,是一種卑鄙的聰明。是那種打洞鑽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遷居的“老鼠式的聰明”;是那種欺騙熊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趕走的“狐狸式的聰明”;是那種在即將吞吃獵物時,卻假充慈悲流淚的“鱷魚式的聰明”。誠然,在無垠的時間和空間裏,每個人都處在一個獨一無二的點上,而每一個人又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我,是每個人的追求,這沒有什麼不合理的,沒有什麼值得厚非的。三毛說得對:“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如果一個人的神經正常,沒有人不關心自己,不希望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一切可謂人之私慾使然。沒有私慾是不正常的,有私慾而無度則更是不正常的,不損人利已,不損公肥私,這是最基本最道德的私慾標準。正常地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己,人人都自珍自愛自重。為此,社會才能充滿勃勃生機,充滿歡歌笑語。然而,當自私自利者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為自己的自私行為進行辯護的時候,他是極其荒謬的。他的所謂“為己”是指為了自己而不顧他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損害公眾利益和他人利益。二者的本質區別就在這裏。前者的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我,決不是以坑害他人為前提,相反,前者的最終目的和實際的人生效果應該是為人、為大眾的,他們所追求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式。而極端自私自利者的前提是損公損人,是奉行所謂“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這個可詛咒的常規”。(列寧語)如果你是以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為前提而發展自己。實現自己,那麼你就站到了自私者的行列。在我們現時這樣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由於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不健全和各種弊端的存在,損公肥私者大多為官僚,或手中擁有一定權力和方便的人。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慷國家利益之慨,慷公共利益之慨,用以發展自己,實現他個人目的,其手段和技巧烏七八糟,舉不勝舉。或躲在陰暗角落裏搞陰謀詭計,貪污索賄挪用等等,或明目張胆地以犧牲公眾利益而發展自己,如用公款給自己買文憑等等,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這些人是社會的蛀蟲。你不應該加入那些人的行列。你應該鄙視他們。誠然,生物學家們都知道,動物的基因是自私的,它們必須自私,因為基因為爭取生存,直接同它的等位基因發生你死我活的競爭的時候,只有擊敗對手,犧牲等位基因才有自己生存的權力。人由遺傳基因發展形成,人的自私大概發端於此。你如果以此論證自私自利的合理性,你同樣是荒謬的。應該知道,人並非單是一個僅由遺傳基因而發展形成的自然的動物,人更是一個具有廣泛社會性的文化的動物。而“文化不是通過基因遺傳的,它是通過從其他人那裏學習獲得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在人類進化中人類的基因已經放棄它們的首席地位而讓位於一種全新的、非生物學的或日超機體的量,這就是文化。”(杜布贊斯基《進化中的人類》)你如果僅以基因必須自私而心安理得地自私自利,而丟棄文化這種“全新的非生物學的”力量,你就把自己更重要的一部分――你的血肉,從你的軀體上抽去了,剩下的只是一副髏骨。你會變得毫無人的力量,即便血肉仍附在你的身軀之上,那整個的你與普通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了。既然你不願把自己貶低到普通動物的層次,不願丟掉人的尊嚴,不願缺少人的概念的任何一項內容,你就必須尊重社會的公共道德,遵守文化的規範。也許要你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太空洞抽象,不切實際,難以做到。但是,每一個人,不論是東方文化環境裏的人,還是西方文化環境裏的人,也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人人都要講究公共道德,要以公眾利益,以大眾利益為上。不論在什麼社會形態什麼國家,一切損公肥私者都是卑鄙的,都遭受到社會的譴責,受到公眾的鄙視。現代社會奉行人人相愛,大家互助,而不是人人搞鬼,互相坑害。人人相愛,大家互助的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美好的社會。一個人人搞鬼,互相損害的社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混亂的社會。這個社會不可能長久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社會混亂不堪,哪裏會有個人的安寧幸福呢?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有的人形象高大完美。有的人渺小卓瑣;同樣是學識豐富,有的人是學界泰斗,文壇巨匠,有的人卻學無所成,甚至一生碌碌無為;同樣是德行高尚,有的人功高萬代,彪炳千秋,有的人卻只立下了一時的功德;同樣具有頑強的意志,有的人光耀千古,有的人卻遺臭萬年。奧妙是什麼?奧妙就在於是否設定了人生目標。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你終將一事無成。曾經有兩名瓦匠,在炎炎烈日下,同樣辛苦地砌築着一堵牆,一名過路人走過,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我們在砌磚。”一個人答道。“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他的同伴回答。以後,再以後……將自己的工作看作砌磚的瓦工砌了一輩子的磚,而他的同伴成了一名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策劃你的事業,就像藝術家雕刻一樣,先要在你的頭腦中看到一個形象,看到一種精神,看到理想中事業成功的你,然後再擬定步驟,動手實現。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這種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就是事業目標策劃的過程。每個人都有慾望和夢想,但大多數人沒有明確具體的人生目標,這便是成功和幸福總是鍾情於少數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的勝者佔總數的1%抑或更少,但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與他人截然可分,這,就是生活和奮鬥的鮮明的方向性,即由慾望和夢想演化而成的行動目標。慾望和夢想在沒有化成明確具體的奮鬥目標之前,是比較模糊的,不確定的,短時間的。只有將慾望夢想化成人生明確具體的大小目標,走向成功與卓越才有基礎。目標不但使我們的行動有依據,人生有意義,還能激發我們的鬥志,開掘我們的潛能。這如同是個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設定一個目標,不僅是一個理想,同時也是一個約束,就像跳高,只有設定一個高度目標,才能跳出好成績來。成功者,無一不對自己隨時隨地的去向一清二楚。他們有目標也有行動。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麼,也知道在哪裏可以得到它。他們確立目標,同時又決定通往那個目標必須走的路。目標的達到或稱成功,也可定義為有價值的前進的具體表現。“人”的基本行動系統,在“設計階段”就被確定為“目標探求型”的系統。它的基本部分似乎與自動誘導**系統或自動操縱裝置系統彷彿。例如,一旦確立了目標,自動推進系統就自動跟蹤目標地區的反饋信號,隨時調整和修正航海誘導計算機設定的路線,決定擊中目標前一切必要的即時行動。如果計算機的軟件不完備,目標不固定,監視雷達的覆蓋範圍與射程的最大距離不一致,那麼配有再先進的自動誘導裝置的**或推進系統都可能會出現故障,不規則地茫然徘徊,甚至自行毀壞。人世間各式各樣的“人”的系統也有同樣機能、同樣特徵。當目標設定以後,人的“自我動機確立系統”立即開始“監視”與目標有關的反饋信號,並對意識下的“自動機”裝置里的“自我形象”進行修正,同時下達實現目標所需要的各種“決定”。如果制定計劃的意圖含糊不清,或者選定的目標過於脫離實際,那麼“人”的系統出會尋來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滅亡。勝者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失敗者相反。失敗者的目標似是而非,總在徘徊,極端者甚至自我消滅。愛迪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的全部發明多得叫人簡直難以相信。1928年,美國國會頒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估計他的發明對人類的貢獻約值56億美元。這些發明對我們今天的價值實在太大了。根本無從估計。愛迪生的全部在校教育總共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在校期間,他的老師曾說他是一個只會做白日夢的少年,斷言他的一生絕不會有什麼成就。然而――愛迪生卻成功了。他的秘密在哪裏?其中之一是,他具有設定目標的能力和追求目標的熱情。一旦設定一個目標之後,他便使他的生活去全力配合那個目標,使它成為他的生命。因此,他把生命獻給他的目標,並從目標獲得生命,直到――假如可以搬弄詞句的話――“空氣中發出了電的火花”。他竭盡全力去閱讀跟他的計劃有關的書籍――讀了一本又一本,讀完了再買。等他讀夠了書,使他足以從事實驗之後,他才在他的實驗室開始工作。接着他不分晝夜地工作,往往在清晨8點鐘進入實驗室,不到次日凌晨兩三點鐘不肯罷手。他的注意力總是十分敏銳確切,連一個動作也不會浪費。他從事過數以百計的實驗工作,選取和拋棄實驗模型,承受不可避免的失敗,但他勇往直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愛迪生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是經過審慎的選擇。他對目標專註並傾以全部熱情,加上豐富的想像和智慧,使他成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明家之一。維克多弗蘭克爾用事實最貼切地說明了“人不能沒有目標地活着”的道理。二次大戰期間,在越南行醫的精神醫科專家弗蘭克爾不幸被俘,后被投入了納粹的集中營。三年中他所經歷的極其可怕的集中營生活使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人是為尋求意義而活着。他和他的夥伴們被剝奪了一切――家庭、職業、財產、衣服、健康甚至人格。他不斷地觀察着喪失了一切的人們,同時思考着“人活着的目的”這個“老生常談”的最透徹的意義。他曾幾次險遭毒氣和其他慘殺,然而他仍然不懈地客觀地觀察着、研究着集中營的看守與囚犯雙方的行為。據此他撰寫了《夜與霧》一書。可以說。弗蘭克爾極其真實、有力、生動的論據和論點,對於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為的權威學者來說,都是極有價值的。他的理論是在長期的客觀觀察中產生的。他觀察的對象是那些每日每時都可能面臨死亡。即所謂失去生活的人們。在親身體驗的囚徒生活中,他還發覺了弗洛依德的謬誤,並且反駁了他。弗洛依德說:“人只在健康的時候,態度和行為才幹差萬別。而當人們爭奪食物的時候,他們就露出了動物的本能,所以行為變得幾乎無法區別。”而弗蘭克爾卻說:“在集中營中我所見到的人,完全與之相反。雖然所有的囚犯被拋入完全相同的環境,有的人卻消沉頹廢下去,有的人如同聖人一般越站越高。”他還從實際中悟到,“當一個人確信自己存在的價值時。什麼樣的飢餓和拷打都能忍受。”而那些沒有目的活着的入,都早早地毫無抵抗地死掉了。據說,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活下來的人不到1/20,他們差不多無一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積極意義的人。他們頑強地活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心裏存着明確的目的――“要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完”;期待着和“活着與愛着的人重逢”。在那充斥死亡意味集中營里,弗蘭克爾的一位好友曾對他說:“我對人生沒有什麼期待了。”弗蘭克爾否定了這位朋友的悲觀人生態度,他鼓勵說:“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麼,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麼是生命?它對每個人來說,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生命的貢獻。當然,怎樣做才能有所貢獻?自己的追求是什麼?每個人都不一樣。而怎麼回答這些問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事情。”人生的目標――應戰的擂台,它能給你擺脫逆境和惡鬥力量的特效藥。“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夢想。”“有了清楚的夢想,加上反覆地充實與描畫,夢想就能變成目標。”目標經過細緻的研究,對勝者來說,就可看成行動的計劃。成功者認為,當目標完全融於自己的人生時,目標的達到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你為自己的人生設立了什麼目標呢?平平安安地過日子是大部分人生活的目標。對此,只需付出每天過日子的必要精力就足以了。這種沒目標的日子,不過是以看看電視而打發時光。每晚在世紀的悲喜劇、推理偵探故事、怪奇影片等電視世界中遊逛。夜幕一降臨,他們就習慣成自然地坐到電視機旁,無動於衷地望着一個個畫面。孰不知電視明星們正是瞄中了這些人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人本身的特點規定了:無論你的願望是什麼,你只要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無意識地、不自覺地、朝實現願望的方向運動。對於嗜酒人來說,他的願望是再來一杯酒;對於吸毒者來說,他的願望是一小包“白面兒”;而對於衝浪運動員來說,他的願望則是衝擊下一個波浪。離婚、破產、疾病等等,雖然是對人生的否定,是因為你對生活採取了消極的態度,但歸根結底,它們也屬實現目標的範疇之內。依賴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劣根所在,這種習慣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而自己不捨得出一點力氣。依賴別人使一個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獨立自主性。依賴的人不能獨立思考,缺乏創業的勇氣,其肯定性較差,會陷入猶疑不決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藉助別人的扶助和判斷。依賴者還會表現出剝削的性格傾向――好吃懶做,坐享其成。依賴者會形成一些特有的癥狀,他們缺乏社會安全感,跟別人保持距離。他們需要別人提供意見,或依賴媒體的報導,經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沒有判斷能力。他們潛藏着脆弱,沒有發揮出機智應變的能力,較易失業。依賴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劣根所在,這種習慣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而自己不捨得出一點力氣。成功者的習慣就是依靠自己!依賴別人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壞習慣。要實現心理獨立,首先就得擺脫依賴他人的需要。請注意,這裏講的是“依賴的需要”,而不是“與人交往”。一旦你覺得需要別人,你便成為一個脆弱的人,一種現代奴隸。這就是說:如果你所依賴的人離開了你、變了心或死去了,那麼你必然會陷入惰性、精神崩潰甚至絕望至死。社會告誡我們,要在心理上依賴父母、老師、上級等各種各樣的人,你或許總是在等待某些人來安撫你。如果你覺得必須根據某人的意願做某事,而且事後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內疚的話,那麼可以肯定,你必須走出這一誤區。一個有創業勇氣和才幹的人,最好的謀生之路就是自己練好內功,獨創大業,沒有資金也好,沒有靠山也好,只要有拼盡人生一口氣之銳氣,就不愁狹縫裏擠出一條生路來。我們可以採取下列方式消除依賴心態:1,制定一份“自我獨立宣言”,並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獨立行事,徹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協)。2,與你依賴的人談話,告訴他們你為何要獨立行事,並明確你出於義務而行事時自己的感受。這是着手消除依賴性的有效方法,因為其他人可能甚至還不知道你處於服從地位的感受如何。3,提出有效生活的五分鐘目標,確定如何在這段時間內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當你不願違心行事時,不妨回答說“不,我不想這樣做”,然後看看對方對你的這一答覆的反應。4,當你有足夠的自信心時,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談一談,然後告訴他,你以後願意通過某個手勢來向他表明你的這種感覺,比如說,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5,當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時,告訴那人你的感覺,然後爭取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行事。請記住:你的父母、愛人、朋友、上級、孩子或其他人常常會不贊同你的某些行為,但這絲毫不影響你的價值。不論在何種情況下,你總會引起某些人的不滿,這是生活的現實,你如果有思想準備,便不會因此而憂慮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掙脫在情感上束縛你的那些依賴枷鎖。6,如果你為支配者(父母、愛人、上級或孩子)陷入惰性,那麼即便有意迴避他們,也還會無形中受人支配。7,如果你覺得出於義務而不得不去看望某個人,問問你自己:別人若處於某種心理狀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來看望你。如果你不願意,那就應該“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找這些人去談談,讓他們認識到僅僅出於義務的交往是有損於人的尊嚴的。8,堅持不帶任何條件的經濟獨立,不向任何人報賬。你如果得向別人要錢花,便會成為他的奴隸。9,不要繼續發號施令,控制別人;不要繼續受制於人,惟命是從。10,承認自己有保持私密的願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經歷都告訴某人。你是獨特而與眾不同的,應該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訴別人,那你便沒有選擇可言,當然也就成了不獨立的人。11,在晚會上,不要老是陪伴着你的夥伴,不要出於義務而一直陪着他。兩個人分開去找別人講講話,晚會結束之後再聚到一起。這樣,你們會成倍地擴大自己的知識和見聞。12,記住:你沒有為別人高興的義務。別人自會尋求解脫和愉快。你可以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得到真正的樂趣,但如果感到有義務讓別人高興,那你就失去了獨立性,就會因別人不高興而愁眉苦臉;更糟糕的是,你會以為是你使他不高興的。你對自己的情感負責,在這一點上人人如此,毫無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誰也不能控制你的情感。13,不要忘記:習慣並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錯,你以前一直服從別人,但不能因此再繼續受人支配。真正生活的實質在於獨立。或許你非常害怕衝出依賴關係,但如果問問你在精神上依賴的那些人,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最欽佩的,正是那些敢於獨立思考、獨立行事的人。真有意思。你要是獨立了,別人就會尊重你,特別是那些拚命要支配你的人會更敬佩你。形象是有教養的第二個太陽。穿戴整潔的意識。絕對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它僅次於一個清白的良心所起的作用。一個筆挺的衣領和一隻乾淨的手套,不知幫助過多少人度過難關,化險為夷。良好的儀錶有兩個主要含義:身體的清潔和衣着的美觀,通常這兩個方面如影隨形。衣着整潔表明這個人注意衛生,而外表的邋遢,則意味着不合時宜的儀錶失當。◆良好儀錶的作用我們的身體是最重要的自我表現方式。身體的外表被認為是內在的反映。如果一個人的外表醜陋、可憎,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的思想也是這樣的。通常,這種結論也是成立的。高尚的理想、活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本身與個人衛生的不整潔都是勢不兩立的。一個忽視洗澡的年輕人也會忽視他的心靈,他會很快全面墮落。一個不注意儀錶的年輕女人很快就無法取悅於人,她會一步步墮落成一個不思上進的邋遢女人。一副強健、清潔、優美的身體與一個強健、清潔、優美的個**息相關。一個人如果在一方面放任自己粗枝大葉,那麼他會身不由己地在另一方面墮落。要保持良好的儀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經常洗澡。每天洗一個澡能保證皮膚的清潔與健康,否則身體是不可能健康的。對頭髮、手和牙齒的護理也相當重要,一定要細緻周到。不能馬虎草率。修剪指甲的用具很便宜,人人都買得到,如果你買不起一整套用具,你可以只買一把指甲刀,把指甲修剪得光滑乾淨。護理牙齒是件簡單的事,然而,人們在牙齒衛生上犯的錯誤可能要比在其他方面犯的錯誤更多。我認識一些年輕人,他們衣着考究,對自己的儀錶非常得意,但他們卻忽視了自己的牙齒。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的儀錶中沒有比臟牙、蛀牙,或是缺了一兩顆門牙更糟糕的缺陷了。呼吸當中的惡臭更令人無法忍受,如果知道有這種後果,就沒有人會忽視他的牙齒了。沒有哪個老闆會要一個缺了一兩顆門牙的職員或速記員。許多應聘者就因為牙齒不好而被拒絕。◆改變衣着,改變生活每一個嚮往獲得成功、渴望贏得尊敬的人都重視衣着。“什麼樣的衣着決定什麼樣的性格。”穿戴整潔的意識形成優雅從容的風度,而衣衫襤褸、衣冠不整使人感覺齷齪、猥瑣和局促不安,缺乏尊嚴和莊重感。我們的衣着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自我感覺,任何有這種體會的人都知道這一點――誰又沒有過這種體會呢?穿着合身的新衣,讓人精神煥發,春光滿面。彆扭、骯髒的衣服有損人的精神狀態和風度。無論如何,衣着得體都是有益無害的。穿着合身衣服的感覺令人精神振奮。不管你的自制力有多強,你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你衣衫不整、不修邊幅、房間凌亂、隨隨便便,那麼你很快會發現自己已沾染上衣裝和環境的習氣了。你的思想會一路下滑,它會鬆弛懈怠,變得像你的身體一樣邋遢凌亂,缺乏生氣。相反,當你憂心忡忡、身體不適、無心工作的時候,你不是身穿睡衣無所事事地躺在床上,而是去洗一個熱水澡――或是來一次桑拿浴一然後換上一身新衣,像是去赴盛大宴會一般仔細修飾一番,那麼你就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在你穿完衣服之前,你的憂傷和病懨懨的情緒十有八九會消逝得無影無蹤,你的精神面貌已煥然一新。莎士比亞說:“衣裝是人的門面”,這一說法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許多人經常因為他們不得體的穿着而備受指責。初看起來,僅憑衣着去判斷一個人似乎膚淺輕率了些。但經驗一再證明:衣着的確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自尊感的一個標準。渴望成功的有志者應該像選擇伴侶一樣謹慎地選擇衣裝。古諺云:“我根據你的伴侶就能判斷你是什麼樣的人。”某個哲學家也說過一句精妙的話:“讓我看看一個婦女一生所穿的所有衣服,我就能寫出一部關於她的傳記。”西德尼史密斯說:“教育一個女孩說漂亮無關緊要。衣裝一無是處,這真是荒謬透頂!漂亮非常重要。她一生中所有的希望和幸福或許就依賴於一件新裙子或是一頂合適的女帽。如果她稍有點常識,她就會明白這點。應該教她知道衣裝的價值所在。”人的確不是由衣裝造就的,但衣裝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遠遠出乎我們的意料。普林提斯穆爾福德說,衣裝能影響人類的精神面貌。這並非言過其實,只要想想衣裝對你自己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就夠了。即使像布豐這樣偉大的博物學家和哲學家,也證明衣着對思想有影響。他說,自己如果不穿禮服就不能進行有效的思考。他在進書房時總是要穿上禮服,甚至不忘帶上他的劍。彆扭、寒酸、不合身的衣服不僅會使人失去自尊,還會使人失去舒適和力量感。得體的衣裝使人風度翩翩、談吐自如。穿着得體的意識使人舉止優雅從容,即使宗教也做不到這一點,而低劣的衣服只會使人感到局促不安。追求完美的意念是可取的,但是絕對完美的事物卻是不存在的。盲目地將所有精力投放在不實際的事物上,是一種無知和浪費的行為。在人生中,無論是對待工作、事業,還是對待自己、他人,我們不妨做一個適度的妥協主義者,而不是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因為完美主義者有可能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成,而妥協主義者則多多少少會有些進展。同時,對自己也要寬大些,不必追求自己永遠絕對完美。這樣,你不但少了許多煩惱,同時,你會發現,你的工作、事業在一個較短時間就會有很大的發展。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都喜歡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創作,他把畫好的作品拿到市場上去,擺在一個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並在畫的旁邊放了一支筆,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處,請賜教,並在畫中標上記號。晚上,畫家取回畫時,驚訝地發現整個畫面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這一次,他要求每一位欣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晚上,畫家取回畫時,驚喜地發現整個畫面也都被塗滿了記號。最後,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無論自己做什麼,只要能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丑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的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這說明,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完美”的,要尋找絕對完美之物也是不可能的。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一件事情,我們不可能把它做得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他個人的感覺和看法,都會根據他自己的想法來評論事情。所以不要凡事都求完美,也不要試圖讓所有的人都對我們滿意,否則我們就永遠無法完成一件事,也永遠無法得到快樂。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一些人,他們才智過人,工作能力也很不錯,而且非常勤奮,一工作起來常常什麼都有可能忘了。但是,他們就是出不了什麼成果,眼看着比他們在各方面都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顯著了,而他們卻依然默默無聞。他們的才華雖然說不上蓋世,但比起我們常人卻超出了一截,他們的腦筋也很靈光,工作也夠勤奮,為什麼遲遲不能成功呢?究其緣由,你就會知道,他有可能是個“完美主義者”。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績,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缺少能力,而是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意念與衝動。他們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不願出現任何一點點的失誤,擔心因此會損害自己的名譽。於是,他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是想使客觀條件和自己的能力也達到盡善盡美的完美程度之後再去做。因而,這些人的人生就始終處於一種等待的狀態之中。他們之所以沒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們不想去做,而是他們一直等待所有的條件成熟,結果什麼事情都沒能做成。他們一直在煩惱,一直在等待,就這樣,在等待完美中度過了自己不夠完美的人生。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遇到事情不要等到所有情況都完美以後,才動手去做。如果堅持要等到萬事俱備,那麼我們就只能永遠等待下去了。追求完美的意念是可取的,但是絕對完美的事物卻是不存在的。盲目地將所有精力投放在不實際的事物上,是一種無知和浪費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凡事都苛求完美,不要等到所有的情況都完美以後,才動手去做一件事,那樣的話只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並一事無成。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樵夫”,他們過分追求完美,而其代價往往就是將稍有瑕疵的“寶玉”也追求沒了。人們往往因為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儘管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的,落空是必然的結局。“優點與缺點齊飛,長處共短處一色。”最完美的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卻不等於就是最完美的。“白玉無瑕”是基本不可能的,“瑕不掩瑜”才是正常的心態。其實每個人都有一種祝願與心意,是人生的追求、美好的願望、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的體現。但我們必須明白,所謂“完美”,僅僅存在於理想之中,現實生活中從未產生過,將來也不可能有。我們的古人早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可求全責備,“不必吹毛求疵”,“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等等,這一條條的名言雋語,說的都是這個意思。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切忌過高地估計自己。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每個人的才能總是各有千秋,而且每一種才能也並非一定會對社會產生相應的效力。那一日,與一位大學時的同窗相聚,談論起畢業后求職謀生和闖蕩社會的諸多感觸,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了解自己嗎?”我未假思索,順口答道:“荒唐,誰還不了解自己――”可話剛一出口,我便愕然,立刻領悟到達簡單的問話里蘊藉着無尚的玄妙。不錯,生活中確實有許多人不了解自己,不認識自己。他們對自己所認識的,也不外乎姓甚名誰,貴庚幾何。至於尋究起自己的能力怎樣,什麼職業什麼事情最適宜自己,為人處世能做到何許地步,在社會上處在怎樣的一個“點”上,可能就很難準確地把握自己了。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認識自己,沒找准適合自己的最佳位置,而沒有步入成功之門。陝西的青年作家賈平凹,曾深有感觸地說過:“要發現自己並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呵!”賈平凹的創作經歷是這樣的:最初,上大學時,在校刊上發表了一首順口溜,於是努力寫詩,兩年之中寫了上千首詩,質量平平;接着,他寫起古詩來,也不怎麼樣;後來,學寫評論、散文、隨筆,同樣沒有突出的成績;當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發表之後,這才意識到,這種文學形式最適合於自己,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寫了大批短篇小說,在中國文壇上嶄露頭角。賈平凹的經歷說明,每一個人不見得都能認識自己的才能。“知己”如同“知彼”一樣,亦非易事。正因為這樣,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成才目標,要經過一番摸索、實踐的。人無全才,各有所長,亦有所短。所謂發現自己,就是充分認識自己所長,揚長避短,認準目標。馬克思曾經想當詩人,當他發覺自己寫詩不怎麼樣的時候。轉向社會科學研究了。達爾文也曾對詩歌發生興趣,年輕時每天上午背誦幾十行詩。不過,他很快發現自己的“詩才”平庸,就轉向生物學了。艾青原名蔣海澄,50多年前本是國立西湖藝術院的學生,是學畫的。當他的第一首詩發表之後,認識到自己的氣質更適合於詩歌創作。終於成為詩人。郁達夫祖上世代行醫,他到日本留學,也是學醫,當時,學醫必須學德語。郁達夫懂得德語后,拜讀了歌德、席勒、海涅的作品,也拿起筆來從事文學創作。當他意識到自己從文更為合適。便毅然棄醫學文,從此蜚聲文壇。這樣的事例,可以舉出許許多多。揚長避短,認準目標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立足,關鍵還是在於能否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切忌過高地估計自己。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每個人的才能總是各有千秋,而且每一種才能也並非一定會對社會產生相應的效力。過高地估計自己。往往會好高騖遠一場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通向成功的捷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通向成功的捷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淡泊名利,輕裝上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