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海關機構
江浙一帶雖然經商的很多,但要達到白長安要求的太少,想了半天張居正也想不出有什麼人能勝任。
兩人苦惱了一陣,只能先作罷,走一步看一步吧。
其實白長安有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就是不知道這個年代人能接受多少。
最簡單的管理方法是將資金管理這一塊單獨出來,羅列一幫先生在其中,將進項與支出釐清楚。
大明朝最糟糕的就是財政這一塊的機構太混亂,頂到頭的戶部只是個幌子。
戶部尚書列在六部的第二位,但權力實在尷尬,所有的資金撥付都要通過皇帝才能放款,沒有自主權力。
而明朝的皇帝普遍在財政管理這塊弱智的可憐,什麼都是想當然,什麼都是他以為怎樣就是怎樣,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
特別是朱元璋制定的定額納稅法更是讓人無可奈何。
所以朝廷的財政管理手段白長安是一點都不敢指望了,只能自己另闢蹊徑,將市舶司的財政獨立出來。
不過這種事情看似簡單,但太超前,他真怕到時候有人蔘自己以權謀私就麻煩了。
按照朝廷的管理手段,地方市舶司衙門大倉盈餘除了自留和上繳國庫外,還要承擔浙江駐軍一部分的俸餉以及支應工部建設,這裏面還涉及到戶部的番舶抽分。
也就是說,市舶司名義上獨立於地方政府,隸屬於皇宮內官系統,但地方的一些攤派還是要出,特別是如今的風氣,文官與宦官一向對立,原本由內官管轄的市舶司、織造局等攤牌的還更多。
市舶司現在還沒有盈餘,但一旦開海就不是這麼便宜了,所有的衙門都會上來攪和,特別是兵部和戶部。
到時候動用的每一筆資金都要幾家一起開會決定,浪費時間就不說了,其中的牽扯就夠喝一壺了,到時候還要不要做事了。
市舶司這塊不知道,但接手過來的織造局已經出現了這些問題。
織造局承擔著皇宮的供應、皇家的賞賜、外藩賞賜和朝貢貿易等等,歷年都是一筆糊塗賬,皇家內帑的銀子沒見過多少,白條子倒是一大推,按顏敬的說法,要不是他想辦法將一部分絲綢用做私下交易,織造局早垮了。
對這種事,朝廷上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你能供給出來,不耗費皇宮的銀兩,你愛怎麼做怎麼做。
反正就一句話,你白長安在違法的邊緣如何試探都是你的事,別壞了朝廷的臉面就行。
從這件事上可見朝廷財政管理的混亂。
他們似乎不懂什麼叫預算、審核和結算,一直做着天朝上國物產豐富的美夢不能自拔。
兵事上他還不是很擔心,因為他本身就是寧波衛的指揮僉事,寧波衛大多的錢糧俸餉他都有一個明確的預算,不會出太多的亂子。
戚繼光就是看中這一點,才在寧波練兵的。
但戶部那邊就會麻煩一些,戶部雖說沒有兵馬,但他們的文臣嘴多,動不動以彈劾為要挾,就一句話,想分一杯羹。
白長安想要獨立財權實在是為了整個江南着想,說大點是為了將來整個國家着想。
可太多人不理解,看不得你好,以為你成事了就會阻礙到他。
這是每個狹隘文人的內心真實寫照。
將這個說法說給張居正聽,張居正聽得也是一頭霧水,一時難以理解。
白長安不需要他理解,只告訴他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張居正想來是信任白長安的,居然沒有太多慮就打算送呈至布政使司去。
這註定是一封歷經劫難的呈折,白長安已經想到了會遇到什麼樣的處置辦法。
白長安已經將開放關口一應事宜準備妥當。
辦事處設置上,他參照現代的海關設立了海事署,主要負責出海商戶登記造冊、管理關口倉庫、協調安排倉儲、協調海外船隻登岸登記、管理外商入境手續登記、協調裝船事宜等,大致相當於現代海關的窗口加後台調度。
稅務署,負責制定海關稅法、進出海徵稅、協調海外關稅事宜、對外談判、稅務糾紛處理等,跟現代稅務局職責相當同時還兼報關公司的一部分工作。
檢驗檢疫署,負責進出海檢驗檢疫、查處違禁、疫情防止等事宜。
當然還有在這個時候最具創造性的保險署。
保險這種東西在現代的貿易中是最不可少的一部分,千萬不要以為保險就僅僅涉及理賠這麼簡單,這裏面還有擔保的作用,有這種作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契約精神。
接下來的時間流,白長安一邊準備海關籌備事宜,一邊還要準備加冠典禮。
這期間居然有寧波詩社的一些文人來請他去參加詩社活動。
對這種活動,不管這幫文人是出於好心邀請,還是故意想請他去出醜他都不會去。
一來是沒時間,二來,詩社的活動可不去閑聊,那是真的要作詩的。諸位千萬不要以為在那種地方隨便將後代一些詩篇信手拈來就能糊弄過去。
不要小看寫詩這件事,有充分的事例說明,寫詩是需要天分和閱歷的。你隨便抄寫別人的詩可以糊弄一時,但只要一說話就容易露餡,因為大部分現代人沒有在那種環境下熏陶過的經歷,也沒有古人的古文底蘊,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你沒有這樣的能力。
清朝乾隆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一生寫詩成千上萬首,能拿的出手的也不過一二而已。
所以為了不出醜,白長安還是果斷的拒絕了。
況且與一幫酸丁舞文弄墨也沒多大意思,不如多做一些實事。
市舶司他的調理規章有很多都是現成的,比如元朝的《市舶則例二十二條》就可以直接拿過來用。
這些他都已經交代了顏敬去辦。
眼瞧着自己的加冠典禮越來越近,白長安莫名的感覺有點小緊張。
加冠的宗廟選在寧波白氏宗祠,因為從小在蘇家長大,他竟然不知道白家的祠堂就在寧波城裏。
宗族裏因為白明義這一支一直是單傳,都沒這麼近的親戚,只能找來幾位遠支的族人來湊數。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