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公元1624年—公元1662年)是17世紀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到了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腐敗無能,強行霸佔了台灣的海岸,還在那裏修建城堡,剝削當地的百姓。雖然台灣人民不甘於被外國人統治,然而卻抵抗不了荷蘭侵略軍的武力鎮壓。鄭成功在小時候曾經隨父親來過台灣,那時他就看到了台灣人民所受的疾苦,因此便想趁此機會收復台灣。在出發前,鄭成功下達命令,讓自己的將士們修造船隻、收集糧草,準備渡海。
荷蘭侵略軍一聽說鄭軍要進攻台灣,自然十分驚慌。他們連忙調集了軍隊,將它們集中在台灣(在今台灣東平地區)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區)的兩座城堡中,還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鄭成功叫何延斌領航,他們一直等待時機,最後在海水漲潮的時候駛進了鹿耳門,順利登上了台灣島。後來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他們一直都堅持着,想等待救兵的到來。於是鄭成功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整整圍困了他們8個月,之後才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此時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
公元1662年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來到鄭成功的大營,在投降書上籤了字,然後便灰溜溜地離開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