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髮易服”政策
“剃髮易服”政策
清朝統治者在入關之前,就已經對臣服於滿族統治者的漢人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所謂的剃髮,就是一律強令改變髮式;易服,即更換服裝。除了平民之外,投降的明朝將士也必須剃髮易服以示忠誠。
公元1644年,入關后的清朝統治者頒發了“剃髮令”,這引起了漢人的極大不滿和反抗,於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后,遭受排擠的漢臣孫之獬再次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髮令”。於是,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這便是當時讓人聞之無奈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個命令下達后,漢族人民和清朝統治者進行了多次鬥爭,1645年發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與“剃髮易服”有關。然而雖然漢族人抗爭了幾十年,但還是以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告終,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髮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凡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人,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
滿族統治者之所以推行這種政策,是希望通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樹立和穩固滿族人的統治地位,使得滿族人不被漢化。
“剃髮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明末清初的官員陳名夏因為說了一句“免剃頭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而被滿門抄斬,可見當時鬥爭的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