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就是給敵人做艾灸
火攻,就是給敵人做艾灸
原文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xiù)者,風起之日也。
華杉詳解
行火必有因。
要火攻必須等有條件。
曹操註:“因奸人。”說這個因,是要有內應。
李筌也認為是內應:“因奸人而內應也。”
陳皞註:“須得其便,不獨奸人。”關鍵是要具備條件,不一定只是指內應。
張預註:“凡火攻,皆因天時燥旱,營舍毛竹,積芻聚糧,居近草莽,因風而焚之。”
要具備什麼條件呢?天氣要乾燥,敵方營房都是竹子茅草等易燃材料,積聚的糧食草料比較集中,或附近多有草叢灌木,那就順風燒他。
前面戰例里講陸遜火燒連營破劉備,就是陸遜發現了蜀軍“營舍毛竹,積芻聚糧,居近草莽”的火攻條件。朱溫和朱宣、朱瑾兄弟作戰,雙方都在草莽中列陣,風向一轉,吹向朱宣兄弟軍隊,朱溫馬上縱火。
這兩個戰例,都不需要奸人內應。所以行火必有因,主要是指要具備條件,不一定是內應。需要內應的情況,通常是攻城。內應在城中放火,引起混亂,然後乘亂打開城門,放兵馬進去。
所以守城如果遇上火災,先別著忙救火,守住城門是第一,因為那火,就是敵軍姦細放來引開我軍注意力的。
煙火必素具。
火攻器材必須平時就時刻預備着。
杜牧註:“艾蒿、荻葦、薪芻、膏油之屬,先需修事以備用。兵法有火箭、火鐮、火杏、火兵、火獸、火禽、火盜、火弩,凡此者皆可用也。”
火箭,是包一小瓢油在箭頭上,射上敵軍城樓或戰船,箭一撞上去,瓢撞破了,油濺出來,之後再射火箭上去點燃它;之後再射油箭上去給他“加油”,這就都給他燒光了。
火鐮,是一種取火器物,由於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
火杏,也是古代火攻的一種戰具。攻城時將艾草點燃置於杏核內,系在鳥足上,放飛,等鳥到了屋檐下,杏核燒破了,房子也點着了,敵城火焰四起。火杏裏面的艾草,就是咱們艾灸用的艾草,點燃了就緩慢地燃燒,燒盡前一直不會熄滅。軍隊要搞火攻,艾草是必備之物,火攻,就是給敵人做艾灸。
火禽和火杏是配套使用的,火禽就是利用禽鳥攜帶火種(火杏)進行火攻的一種方法。
火獸跟火禽一樣,還是用艾草做火種,抓了野豬麞鹿什麼的,點着了掛它脖子上攆到敵營去。
春秋時也有火牛陣的戰例,燕國攻齊,拔了七十餘城。田單守即墨,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扎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狂奔燕營,五千精壯勇士緊隨於后,一舉衝破燕軍,盡復失地七十餘城。這算不算火獸呢?或可以說是火獸的一種用法,但不是原意,是創新。
火盜,就是派進去放火的姦細。
火兵是執行放火任務的騎兵部隊,帶着易燃之物和火種,直抵敵營放火。
官渡之戰,曹操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后立即圍攻放火。這就是典型的火兵。
火弩,就是火矢,張弩遠射,箭頭點火,數百箭半夜齊射敵營,焚燒他的糧草積聚,待他軍亂,乘亂便攻。
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梅堯臣註:“不妄發也。”
張預註:“不可偶然,當伺時日。”
放火要看天時,起火要看日子,不是想放就放,一定要條件完備,才可火攻。
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
天時,就是乾燥的時候。張預註:“天時旱燥,則火易燃。”要天乾物燥,才正好放火。
挑日子,就是挑月亮在箕、壁、翼、軫四個方位的時候。箕、壁、翼、軫都是星宿名。中國古代測天以二十八宿為方位的標準。這二十八顆星都在赤道附近,所以天文學家用作天空的標誌。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古人認為當月亮行經箕、壁、翼、軫四宿時多風。所以叫四星好風。西方也有類似傳說,如巴比倫稱軫星為風星。
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月亮經過箕、壁、翼、軫四宿,就是風起的時候,放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