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合作力,別讓孩子做“獨行俠”
教會合作力,別讓孩子做“獨行俠”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習慣於依賴爸爸媽媽,卻不習慣與人合作。但是,人不可能總是孤獨地生活,需要與人合作。所以,孩子不但要懂得與父母合作,還要懂得與其他孩子合作,這對於他今後步入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一次課外活動,四個小朋友李琪、陳浩、劉月、塗磊開始玩《蜘蛛爬》的遊戲,這個遊戲必須要四人分工合作才可以完成,期間他們可以更換分工,比哪一次的行進速度快。遊戲的過程中,四個人要移動輪胎,其中一個人負責在前面拉,中間站一人向前移動,後面的兩個負責推。
遊戲開始了,四個小夥伴商量着誰在中間,誰在前面,誰在後面。最開始是劉月在中間,陳浩在前面,李琪和塗磊在後面,由於陳浩的力氣比較大,所以輪胎沒推多遠就倒下來了。之後四個小夥伴開始商量着換位置,這次是李琪在最前面,塗磊在中間,陳浩和劉月在後面,可還是由於陳浩的力氣大,用力不當,輪胎沒推多遠又倒了下來。最後經過商量決定陳浩在中間,塗磊在前面,李琪和劉月在後面,這一次的換位很成功,幾個人很快就將輪胎推到了終點,他們非常開心。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輪流的角色體驗、經驗分享,最終找准了讓輪胎快速前進的最佳位置。
有句歌詞叫“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在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都不可能憑藉單打獨鬥取得勝利。哪怕是在工作,也是分為各個部門,大家團結協作,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最終獲得圓滿的結果。一個人再聰明也只有一顆腦袋,一個人再能幹也只有一雙手,只有學會和他人團結協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就。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1.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年幼的時候尚未定性,善於模仿和學習。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生活中,爸爸媽媽要相互關心、體諒,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多合作,這樣孩子就會在耳濡目染中逐漸體會並模仿。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善於合作的家庭里,那麼他與別人合作的機會就會減少,合作能力也會變差。
2.提供機會讓孩子和父母合作
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合作機會,讓孩子能獲得比較豐富的合作經驗,在合作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喜悅與成就感,讓孩子產生願意合作的積極情感體驗。比如,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皮球,具體做法:媽媽和孩子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媽媽將皮球滾到孩子那邊,孩子將皮球滾到媽媽這邊。在類似的親子合作遊戲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在獨自遊戲中體驗不到的快樂和愉悅。媽媽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比如,帶孩子到戶外散步時,看到螞蟻運糧食,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小螞蟻來搬一粒糧食呢?”“因為一隻螞蟻搬不動?”讓孩子明白合作可以產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3.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平時應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組織的競技比賽、遊戲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精神。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和同伴交流,能學習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在課餘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家長不僅不能反對,反而應該鼓勵他。
4.讓孩子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管你在集體活動中擔任什麼角色,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己擔當的角色,這樣團隊的力量就會更強大。集體活動成功后,孩子應該分享成功帶來的喜悅。
5.讓孩子學會與人商量
如果孩子平時不怎麼討人喜歡,說話有些刻薄。那麼家長不妨教育孩子把嘴巴變“甜”。不管是做什麼事都讓孩子用商量的語氣與人交談,徵得對方同意之後再下決定。比如,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同一個玩具,不能說“給我玩”!而是要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或者“可以借給我玩一會兒嗎”。
6.教孩子和其他成員加強溝通
當孩子和別人的溝通不成問題,創造出和諧的合作環境,成員之間彼此樂於幫助,團結而忠誠,那麼就可以有效解決成員之間的內部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