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放手,打造孩子的自理能力

適當放手,打造孩子的自理能力

適當放手,打造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一個孩子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即孩子從依賴家長的幫助,到學習認知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過程。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他們順利進入青年時期的前提,同時對他們今後的成人化和社會化都有着極為重要的影響。

對孩子來說,自理能力是踏出家庭保護網的第一步,是將來獨自走天下的必備技能。

對於以上道理,每位家長都懂得,可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卻是另一回事。因為當今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自幼寵愛,無論什麼都一手替他們操辦,養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對父母依賴性很強的通病。

貝貝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可是自己上學的“行囊”還要媽媽來整理。而且每天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生活。他從不洗碗筷,每次吃完飯的時候,總是把碗筷一放,該玩就玩去了;他的衣服從來都是媽媽洗,自己沒有洗過一件,每次衣服髒了,就脫下來,交給媽媽“處理”。

原來,貝貝是家裏的獨苗,父母疼愛得不行,自從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成了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小的時候,本來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潛意識,但每當孩子自己想干一些活的時候,媽媽就說:“你還小,大了再說。”

等到孩子大了的時候,媽媽卻說:“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不需要干這干那的。”久而久之,貝貝養成了什麼事情都靠父母的習慣,以至於上學的用具還需要媽媽幫他整理。

直到有一天,學校組織學生們去野外進行生存訓練,貝貝回家問媽媽怎麼做時,媽媽才意識到孩子不能自理的嚴重性。

如今許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中,很少能夠自理。身為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樣在他們走出家門的時候,才能照顧好自己。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讓孩子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古語說得好:“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只有讓孩子從小事做起,鍛煉自理能力,才能為日後獨自闖社會鋪就一條道路出來。

浙江有一名大學生,他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每天早上六點半,他就要起床給因身患尿毒症而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媽媽燒好早飯,然後跑到學校上早自習,中午再從食堂帶飯給媽媽。

上完一天的課,他就趕緊回到家裏(校外的出租房),整理家務並清洗衣服。做好這一切后,他又回到學校里打掃食堂衛生——這是學院為他爭取來的勤工儉學的崗位,每個月有50元的工資,每日三餐也可以全部免費。

在食堂吃飯的時候,他還把自己飯菜的一半分到另一個盒子裏,這是帶回家給媽媽吃的。接着,他匆匆忙忙地趕到教室上晚自習,這時離晚自習的開始時間僅有兩分鐘。他利用晚自習時間做作業並溫習一天的功課。

晚自習一結束,他就匆匆趕回出租房裏,給母親敷藥、打針,一路上,他心裏想着:媽媽肯定餓壞了……

晚上,他就和媽媽睡一張鋼絲床,媽媽睡這頭兒,他睡那頭兒,要是媽媽不舒服,他就馬上爬起來照顧媽媽。

這名學生名叫劉霆,此時的他僅有19歲,卻已經擔負起了家庭全部的重擔,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

他小的時候也曾有過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個職員,媽媽是縫紉師傅,家裏的經濟狀況在當地還算不錯。但是父母沒有因為家庭條件不錯,就溺愛孩子,而是從小就讓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說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他會自己吃第一口飯時,父母絕不再喂他一口;當他能夠自己穿衣時,父母絕不再給他穿一次衣服;當他會自己洗衣服時,父母絕不給他洗一次衣服。

在這樣的鍛煉下,劉霆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所有自己的事情,都能夠完全自理。

三個人幸福的家庭,在劉霆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因為母親的尿毒症徹底改變了。治病耗盡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父親不堪忍受而離家出走,殷實美滿的三口之家頃刻變成母子相依為命。

從小就能夠自理的劉霆,沒有像父親一樣逃走,而是毅然挑起了求學、給母親看病、養家的重擔,直到現在,他毅然用瘦弱的肩膀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劉霆之所以能夠肩負起和他年齡段不相稱的重任,就是因為他小的時候學會了自理,培養出了自己獨立生活和養家的能力。如果把上文中的劉霆換成貝貝,那貝貝能否挑起生活的重擔呢,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家長可以按如下方法去做:

1.讓孩子通過自我服務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家長應結合品德教育,利用故事、兒歌等來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從小指導孩子剪指甲、洗手、洗杯子、洗手帕等,並要求他們自己穿衣服、穿鞋、系鞋帶,並要求孩子堅持。

2.通過評價、激勵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對孩子習慣性的自理行為,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孩子偶發的自理行為,家長要及時表揚,並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樣讓孩子體驗自理的快樂,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目的。

3.家庭中的長輩不要溺愛孩子

有許多的孩子與長輩生活在一起。有些父母由於工作忙或貪圖方便,把孩子寄託給自己的老人。由於“隔代親”的影響,長輩們往往重養輕教。也有些父母想讓孩子自己動手,但長輩捨不得,百般阻攔,教育方法的上不一致,使孩子自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4.父母要給孩子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空間

許多家長怕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慢了怕餓着,穿衣慢了怕凍着,自己走着怕累着,自己洗臉怕洗不幹凈,從而包辦代替,這個不準動,那個不讓摸。家長過多的限制和包辦,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做事的空間,不要包攬孩子的一切。

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上一章下一章

適當放手,打造孩子的自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