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點心”,別給孩子依賴的機會

“狠點心”,別給孩子依賴的機會

“狠點心”,別給孩子依賴的機會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事情特別用心,孩子的一些事情,都是家長們提前就處理得當了,也不需要孩子操心。如果有一些事情讓孩子做,孩子卻沒做,這是孩子過分依賴家長的表現。家長們應該注意:如果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再幫孩子處理。讓孩子早一點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變得獨立。否則,孩子就會因為依賴而變得懶散、拖延。

我們來看看這位媽媽的苦惱。

我兒子都上小學五年級了,可還是什麼都不會做。每天晚上,我都要幫他把書包裝好,早晨起床,他就會坐在那裏等着我給他穿衣服,有時他不愛吃飯,還得我喂他吃。晚上學習時也是,一會兒媽媽這,一會兒媽媽那,比如“媽媽我本子找不到了!”“媽媽,我這道題不會,你給家教打個電話吧!”

以前,我想多幫孩子做點事,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確實,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上次又考了全班第一,這也是我一個小驕傲,可是孩子處處依賴的性格也確實成了問題,外套得我給脫,腳得我給洗,牙膏得我給擠……有時,我想讓他自己干,我剛一開口,他立刻就反駁過來:“媽媽,我又給你考了全班第一,作為獎勵,你也應該給我洗腳吧?”說完還又添上一句,“誰讓你是當媽的呢?你以為當別人的媽那麼容易呀!”

我聽了都被氣笑了,兒子現在伶牙俐齒得很,處處跟我頂,我都說不過他。孩子今天這樣,捫心自問都是我慣的,我也知道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可我該怎麼做呢?

不少家長都像上面這位母親一樣,“心太軟”,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結果讓孩子患了“軟骨症”和“依賴心理”,給以後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障礙。拒絕孩子的依賴心理,應成為父母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課。

有的父母抱怨說:“每次我離開孩子,他都要不停地哭鬧。”這種情感上的不舍,其實是孩子依賴心理的開端。情感依戀是典型的心理依戀,即某人(或者某人的反應)成為他人做事的動機。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離不開父母,對外界的一切感到不適。有報道說,很多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還需要母親一路陪讀。這樣的例子被很多父母引以為戒。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這種可怕的依賴性可能在孩子剛出生時,就被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寵出來了。

當然,孩子依賴值得相信的人,這是很正常的。年紀越小就越是如此,尤其是父母在身邊的話,孩子會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父母會像大山一樣為自己遮風擋雨。這類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希望別人替他們做作業,而且自己做事難以做決定。父母應該多關注一下這個問題。

有些孩子只會在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依賴性,比方說,一些孩子平時在幼兒園可以自己穿鞋子,但是一到媽媽面前,他們就不能自己穿了。有些孩子,自己可以處理好一些事情,但是遇到更難處理的事情時,他們就不會去嘗試,轉而向大人求助。也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覺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失敗,所以乾脆不去做。

這種依賴性和無力感,和年齡的大小並無關係。父母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儘快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因為如果到了青春期,孩子們的情緒會更加不穩定,那時候再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依賴別人的呵護與幫助,即便他具有再強大的本領,也只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不堪一擊。所以,獨立能力是具備競爭力的必備前提。所謂獨立,就是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任何形式的對抗中掌握控制的權力。獨立是一種基礎生存能力,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首要條件。

對於孩子來說,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他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溫室里長不出參天松,庭院裏練不出千里馬。”這個道理雖然淺顯,但蘊含的意義卻很深刻。試想:如果我們的孩子三歲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四歲還不會自己換衣服,五歲還記不住家的方向,那麼,就算他能識字上千、背詩百首,人們能承認他是“天才”嗎?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又會怎樣呢?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許多“天才神童”在長大成人後淪為平庸之輩甚至喪失生活能力者並不少見。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自己做事有危險,等到孩子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就會懂得獨立。以至於很多孩子到四五歲時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遇到什麼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而事實證明,越早獨立的孩子,長大后的自理能力越強,也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

要杜絕孩子的依賴性,父母就應該致力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遇到困難要求幫助的時候就代勞,而是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比如說“媽媽相信你能做好”“這點小事難不倒我們家的男子漢”等,讓孩子受到刺激和鼓勵,積極地去獨立完成。

那麼,試着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以下事情吧:

每天確認並準備好要帶的物品;

每天早晨自己整理好被褥;

事先準備好上學要穿的衣服;

每天進行一些興趣愛好活動(樂器、運動等);

按時完成作業;

把要洗的衣服裝進洗衣籃里;

自己的房間自己清掃;

和媽媽去買菜;

垃圾分類處理;

一周給花草澆一次水。

總之,爸爸媽媽應該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給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任務。當孩子主動去做並完成得很好時,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養成孩子只要做事情就給錢作為獎勵的習慣,那樣孩子會期待他們做的所有事情都能得到零用錢。

如果孩子想自己嘗試,父母沒必要總是事無巨細地關心。放手讓孩子去做,就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自己動手嘗試中獲得經驗教訓,以便將來更好地解決問題。這種經驗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但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它們都會在孩子今後的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上一章下一章

“狠點心”,別給孩子依賴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