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欣賞,“壞孩子”也能大變樣
得到欣賞,“壞孩子”也能大變樣
中國的父母相信對孩子一定要嚴管,因此當孩子在學習或生活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時,他們就會抱怨,就會責罵孩子。然而這樣做究竟有何益處呢?孩子會說,反正我就是沒出息了,怎麼做也沒有用。因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會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
有這樣一對父母,他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孩子非常聰明可愛,可就是有點貪玩不愛學習,於是這對父母就每天訓斥孩子“沒有用處,簡直是個廢物”!弄得孩子信心大失。有一次,這個孩子考了一個不錯的分數,他興高采烈地把試卷拿回家去,結果爸爸說:“這真是你自己做的嗎?”媽媽斜着眼看他說:“不但學習不好,小小年紀還開始說謊了!”結果孩子垂頭喪氣地走了,從此以後他果然沒有再考過好的分數。那對父母就像是得勝的預言家,對着孩子嘮叨着:“早就說過你不行吧!看你那點出息!”
這是一對多麼可悲的父母。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這類父母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塊料”,實際上是自己沒有識才的眼光與水平。自卑的父母都望子成才,由於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塊料”的惡棒,把自己與子女都毀掉了。要知道,即使是荊山之玉,儘管很美,也需要識別、雕琢,否則也不會成才的。
當你在責罵孩子時,你就是在不斷向他施加心理暗示:你不行的,你不會成功的。試想一下,幼小的心靈怎能抵得過這樣的“咒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變成庸才才怪。相反,如果你能常常熱情地鼓勵孩子,孩子就會下意識地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直到達到父母的期望為止。
這裏有一個關於著名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的故事。拿破崙?希爾小時候曾被認定為是一個壞孩子。玻璃碎了,母牛走失了,樹被莫名其妙地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乾的,甚至連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是個無可救藥的壞孩子。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於是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有一天,父親說給他們找了一個新媽媽,大家都在猜測新媽媽會是什麼樣的。而拿破崙?希爾卻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裏。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拿破崙?希爾面前時,他就像槍桿一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
“這就是拿破崙?希爾,”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拿破崙?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親熱地把手放在拿破崙?希爾肩上,看着他,眼裏閃爍着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從此以後,拿破崙?希爾正如他繼母所說的那樣,成了全家最聰明的孩子。
繼母造就了拿破崙?希爾,因為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
強者來自父母的不斷讚美,做父母的應該勇於承認差異,並鼓勵孩子逐步縮小差異,不要一味地抱怨這不好那不行,對孩子進行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傷害,把本來活潑可愛的孩子變成沒有理想、沒有志氣、庸庸碌碌過一生的人。
1.用賞識的眼光觀察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務必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好惡,在他與別人玩耍、交談、閱讀時觀察他,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雖不愛彈琴卻喜歡繪畫,雖沒耐心卻有創意,雖不善言辭卻很熱心,總有他優秀的一面,記下孩子的性格傾向,從而更好地誘導他。
當父母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時,會發現他們魅力四射。
2.創造機會鼓勵孩子
賞識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讚美,而是一種行動,父母應多給孩子創造發揮他們才智的機會。比如家裏人過生日時,鼓勵孩子們表演節目;每周一個晚上輪流朗誦短文並發表心得;每月辦一次派對,邀請孩子的朋友參加,每人獻出一個絕活……
此外,隨時找機會讓孩子幫你忙,洗碗、拖地、收衣服……越做越有信心,孩子才不會退縮在自卑自閉的角落裏。
3.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賞識就是一種寬容,既然給孩子機會,就需耐心等待孩子發揮潛力。有些父母嫌孩子做不好事,乾脆自己來,孩子也樂得坐享其成,而讓自己的“天資”睡著了。另一些父母,當孩子一時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的潛能就被壓抑了。
4.不要吝惜你的讚美
當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時,給他讚美和鼓勵的掌聲,因為即使是個天才,也同樣需要成功的體驗來積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