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用溫和的態度點撥
孩子犯了錯,用溫和的態度點撥
其實孩子有了委屈、疑難的問題時,也願意向家長請教,孩子犯了錯誤時並不拒絕父母的管教,只是他們無法接受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嚴厲的斥責只會讓孩子感到委屈難過。而家長斥責孩子的話即使再有道理,再有深意,孩子也不會去反省什麼,因為他的心已經被憤怒和不平佔據了。
要讓孩子改正錯誤,那麼一頓嚴厲的斥責就夠了,只不過相同的錯誤,孩子很可能以後還會再犯;要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正地反省,那麼,家長就得運用點撥的手段,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並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那麼,怎樣才能成功地點撥孩子呢?教育學家認為父母的態度和方式很重要。如果父母板著臉,不停地向孩子說教,那麼即使父母的話字字珠璣,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更別說自行從中悟出道理了。因為父母的嚴厲態度讓孩子感到害怕,父母的說教讓孩子產生厭煩,這樣做是根本無法達到教育目的的。
教育學家建議,父母應用溫和的態度,在與孩子的探討中啟發孩子、點撥孩子。
樂樂是個非常調皮的男孩,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后,樂樂總是不做作業,放下書包就跑出去玩。為此,爸爸總是訓斥他,有時還打罵他,可他卻總也不改這毛病。有時在爸爸的強迫下,勉強坐下來做作業,可總是不專心,而且做得馬馬虎虎,錯誤很多,爸爸拿他也沒辦法。
有一天,樂樂的姑姑到他家來,正好看到哥哥因為做作業的事在訓斥樂樂,可樂樂很倔強,不管爸爸怎麼說,他就是不開口,也不去做作業,氣得爸爸要打他。姑姑見此情景,對樂樂爸爸說:“大哥,我來和他談談。”樂樂的姑姑是個教師,她把樂樂帶到他的房間裏,摸着他的頭問:“樂樂,在外面玩得開心嗎?”樂樂說:“也不是特別開心。”“那爸爸讓你做作業,你為什麼不做?”“爸爸對我太凶了,總是罵我,我就是不做,故意氣他。”“那你覺得完成作業再去玩好,還是玩過再做作業好呢?”樂樂不說話,姑姑又說:“你是不是也覺得做完作業再去玩,心裏沒有壓力,也不用聽父母的責備,會玩得更開心?”樂樂點點頭。“姑姑知道,樂樂是個懂事的孩子,聰明也愛學習,就是爸爸媽媽不催,你也會主動完成作業的,是不是?”樂樂點點頭,走到書桌前,打開書包,開始做作業,而且特別認真。
樂樂爸爸由此認識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由於對樂樂粗暴的態度讓孩子反感自己,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從此以後,樂樂的父母改變了態度,不再嚴厲地責備他,而是以溫和的態度對待他,樂樂變得懂事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其實,家長們應該想到,既然想點撥孩子,就得讓孩子先接受自己,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這樣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想法。另外,點撥就是讓孩子自覺產生正確的想法,這是需要家長的誘導而不是灌輸。
父母以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高明的教育方法。家長只有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成功實現與孩子的良好溝通。
1.溫和的態度讓孩子不懼怕交流
爸爸媽媽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在面對爸爸媽媽時就不會因為害怕而緊張、恐懼,也不會因為反感大人的訓斥而產生對抗甚至仇視的心理,孩子會用一種平靜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交流,會認真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也只有在這種基礎上,點撥才能發揮效用。
2.溫和的態度鼓勵孩子說出真正的想法
當爸爸媽媽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地交流時,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爸爸媽媽尊重,而爸爸媽媽的眼神、鼓勵的話語,也會讓孩子產生傾訴的慾望,使孩子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都告訴父母。
3.溫和的態度拉近親子距離
態度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人交流時用什麼樣的態度,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如何,即使是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也不可忽視這個問題。溫和的態度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體現,溫柔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拉近了父母與孩子的距離,使孩子樂於親近父母。
爸爸媽媽們要記住,點撥的重點在於提示、引導,而不是灌輸,因此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態度和教育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產生自覺的行動,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