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因勢利導才有效
孩子任性,因勢利導才有效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唉,我家孩子就是任性得很,不好帶。”其實,任性是每個人童年時代都會出現的情況。孩子的任性並不可怕,關鍵是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教育任性的孩子不能專門依靠所謂的“擺事實講道理”,因為很多任性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父母的大道理的。所以有必要提醒家長們一句:因勢利導,投其所好,才是對付這種孩子的最好方法。
有的爸爸會這樣說:“我的兩個孩子就是不一樣。一個頑皮得要死,不聽話鬧得要命;一個很聽話,很好帶,不大吵鬧。”言外之意,就是有的孩子任性,有的孩子就不任性。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需求及個人特有的氣質和性格。這些因素在每個孩子的身上各不相同,儘管他們是親兄妹和親姐弟。
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確立起是非的概念、好壞的標準。他並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規的。譬如爸爸白天上班去了,孩子白天一天沒有看見爸爸,於是爸爸下班一回來,孩子就吵着要爸爸抱。甚至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他也不去睡覺,當然也不讓爸爸睡覺,死死地纏住已經工作了一天、十分疲憊的爸爸,還要爸爸抱着他在屋子裏走來走去。爸爸累了,走不動了,把他放進小床,他就又哭又鬧起來。爸爸氣急了,訓斥他。其實,他何嘗是瞎吵?他只是因為一天沒有見着爸爸了,他需要和爸爸的親昵。至於爸爸上了一天的班,已經工作了八個小時,累了,他當然不懂,也不理解。孩子的這種任性難道不是一種自然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嗎?
又如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專挑好的吃,而且他喜歡吃的就不許別人動筷子,否則就鬧個沒完沒了,這也是孩子任性的表現。但是當孩子有這種表現時,做家長的絕不應因為孩子哭鬧就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當然,也不能聽之任之,遷就姑息,或者像有些老人做的那樣:就讓孩子一個人吃吧!反而應當開始警惕注意:孩子的這種不良表現,是不是由於過去一段時間自己放鬆了對他應有的教育?或者這才是一個開頭?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孩子的這種表現都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是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了,是應該開始教育孩子怎樣做人了!
當然,孩子很小,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不能光靠說理,那樣孩子是接受不了的,也是不現實的。比較可行的方法應該是,發現孩子的良好表現,並通過表揚這些表現來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進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在孩子在吃糖果時,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爸爸媽媽應該叫孩子把糖果分給小朋友吃。如果孩子這樣做了,就應該立即給予表揚:“寶寶真乖。這樣做伯伯阿姨就喜歡你!”因為孩子最快樂的就是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家中吃水果,可以先要孩子送給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有哥哥妹妹的還可以叫孩子把水果送給哥哥妹妹,然後再自己吃。在孩子送水果給老人們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讚揚說:“啊,我們的寶寶真懂禮貌!真乖!真是乖孩子!”在表揚時,爸爸媽媽應該面帶笑容,做出親熱的表示。父母及時的誇獎能促使孩子重複這些良好的行為,進而養成尊敬老人,尊敬父母和兄長,與小朋友和睦相處的良好習慣。
與此同時,爸爸媽媽應該注意盡量消除妨礙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一切消極因素。放縱、姑息、遷就是一切不良習慣的根源。
有的父母見孩子喜歡吃什麼,就不允許家中別人再吃,這樣無意間就鼓勵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和利己主義,於是他就對好吃的東西進行了壟斷,不許別人沾邊。水果別人不能吃,甚至爺爺奶奶吃了他也都要吵要鬧。吃飯的時候,好菜只能他一個人吃,而且要放在他面前。孩子一旦有了這種不良習慣,家長就必須進行批評,指出這種行為的錯誤。反之,如果發現了這種開頭,爸爸媽媽仍付之一笑,甚至故意逗弄孩子:“不讓爸爸吃,對吧!那麼孩子沒有明確的是非,當然只會變本加厲,最後不可收拾。”
這就是為什麼說愛必須是嚴格的。嚴是愛的表現形式之一,沒有真正嚴格的要求,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愛。所謂“愛之愈深,責之愈切”就是這個道理。嚴格要求孩子,就是在他們懂道理的基礎上向孩子不斷提出合理的要求,並且在生活實踐中堅持執行。
不過,話又說回來,嚴格要求孩子,做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原因就是父母總喜歡或容易原諒孩子,對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行為與言論給予寬容,而不能夠真正及時糾正或及時提出。同時,做父母的也並不都懂得:愛就必須嚴。
其次,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時,必須要有連貫性。當我們固定的某一人培養和教育孩子時,教育的連貫性比較容易做到。當一個孩子由周圍或家庭里幾個人:爸爸、媽媽、奶奶或還有阿姨幾個人同時負責培養時,由於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觀點,沒有統一的認識,在培養孩子上就會步調不一、寬嚴不一。它的具體表現就是許多家庭中常出現爸爸、母親與奶奶、爺爺的矛盾。爸爸媽媽想嚴格要求,爺爺奶奶要庇護。這時就要求爸爸媽媽做好大家的工作,力求在教育觀念上達成一致。
要想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益的人,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爸爸媽媽必須精心注意孩子的成長。這裏既有生理上的成長,同時也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長。注意孩子的言行表現,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萌芽階段糾正孩子的不良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