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溺愛,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告別溺愛,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生活小場景
萱萱是家裏的獨生女,平時很受爺爺奶奶的寵愛,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此,她養成了不愛勞動的習慣。媽媽對此很不滿,每次讓她干點活,她總是噘着嘴,十分不情願。
在學校也是如此,一上勞動課,萱萱總是有很多借口,不是裝肚子疼就是跑得不見人影。老師也拿她沒辦法,為此,還向萱萱的父母反映了情況。
為了改變萱萱不愛勞動的習慣,媽媽經常巧借一些真實的故事試圖影響她。
有一次,在公園玩的時候,一個小朋友拄着拐杖在給路邊的小樹澆水。萱萱覺得很奇怪,就問:“媽媽,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拄着拐杖幹活啊?”媽媽靈機一動,說:“那個小朋友熱愛勞動啊,雖然腿受傷了,還是很快樂地在給小樹澆水,你是不是要向他學習呢?”
萱萱聽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後來,萱萱真的開始幫忙做一些家務了。
小故事·說道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為了澆花,開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結果,他累得滿頭大汗。這時,你不必擔心,因為對他來說,這其實是世界上任何一種別的喜悅都不能夠比擬的真正喜悅。在這種辛勤的勞動中,孩子不僅可以了解到世界,還可以了解到他自己。”
的確,勞動能夠帶來很多快樂。勞動是孩子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它能夠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當下很多孩子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培養。
生活中,像萱萱這樣養尊處優的孩子為數不少,這主要是因為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不愛勞動的習慣,父母也不必擔憂。只要抓住機會,給孩子講一些與勞動有關的故事,給孩子樹立榜樣,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以下是一則關於勞動的故事,不妨講給孩子聽聽吧!
懶惰的小男孩
有一個小男孩,特別懶惰,每次媽媽叫他幫忙做家務,他總是很煩躁。
有一次,他夢見了一位天使,便對天使說:“我多麼希望能夠去一個不用勞動的地方啊!”
天使聽了,就把他帶到了一間雪白的房子裏。接着,天使說:“你如果能住在這裏,就再也不用勞動了。”
男孩聽了,很欣喜,於是就住了下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漸漸地,男孩感到十分無聊,因為除了吃和睡,他哪裏也去不了。
他開始向天使抱怨:“能不能給我一點兒事情做做。”天使的回答是:“這裏沒有任何事情可做。”男孩開始煩躁起來,哭鬧着要回去,可天使卻走了。
正當他急得大哭的時候,突然醒來了,一睜眼才知道自己做的是夢。從此以後,男孩再也不討厭勞動了,而是把能勞動當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孩子總是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別人怎麼做,他可能就會跟着做。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其中人物的行為很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用故事來說服孩子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與此同時,父母在引導孩子愛勞動時,也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不要給孩子灌輸不良的觀念
有些父母不經意間對勞動持着鄙視的態度。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就只能去做苦力”等,這樣的觀念會讓孩子覺得勞動是低下的,十分不妥,父母應該給孩子灌輸“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2.多給孩子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
作為父母,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怕他們做不好,就不讓他們勞動。其實,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看到父母勞動,他們也會忍不住想嘗試。因此,正確引導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日積月累,就能培養孩子勞動的熱情,從而讓孩子真正愛上勞動。
狄更斯曾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在汗水裏煎熬過,沒有在勞乏中承受過,他就永遠是一個心智蒼白的孤魂,他的父母將永不會收穫一個筋骨剛健又對家人有庇護、有承擔的兒子。”的確,勞動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訓練,它讓孩子更加珍惜生活,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為了孩子的未來,請努力培養他愛勞動的習慣吧!
教養小貼士
對於不愛勞動的孩子,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強迫孩子去做。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主動去做,而不是用權威去“壓制”孩子,只有讓孩子真正懂得了勞動,他們才會勤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