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①,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如果要在蘇軾的詩詞中選一句來形容他這一生,那麼最貼切的非“一蓑煙雨任平生”莫屬。涼雨侵人,春風料峭,林間沙路上,境中有一人,身無雨具卻步伐從容,且一邊吟詠長嘯。一場雨寓意着一生,在命運的風吹雨打里,蘇軾不正是一直這麼泰然前行嗎?

在詩人的筆下,雨是變化萬端的仙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說的是緊張,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寫的是清新,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寄的是思念,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訴的是凄婉,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發的是懷古幽情,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記的是夢裏江山。

雨的姿態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即使在一個人的眼裏,雨的模樣也是變動不居的。

蔣捷的《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聽雨歌樓上。

蔣捷出身世家,家境良好。他的青春是歌舞的青春。搖曳的紅燭,曼妙的歌女,羅帳里蕩漾着燕語鶯喃。如果這雨中帶有一絲愁味,那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強說愁。在光與色的組合中,閃爍的是青春和歡樂的幻想。但青春與歡樂都是短暫易逝的。

壯年聽雨客舟中。

少年聽雨的鏡頭是樓內近景,到了此時,鏡頭從舟中探出,攝入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求雨圖。那隻在風雨中失群單飛的大雁,正是蔣捷自己的影子。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中進士。蔣家與岳家是世交,年少的蔣捷和岳飛一樣有精忠報國之志。可命運捉弄了他,蔣捷中的進士成了南宋的末代進士。未過幾年,南宋滅亡。進士還沒坐穩的蔣捷頓時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壯年的蔣捷失去了“軟語燈邊、笑渦紅透”的家庭溫暖,只得在“萬疊城頭哀怨角”的亂世中東奔西走、漂泊四方。江山之大,盡屬異族,已無他棲息之地。他的一腔旅恨、萬般離愁都被塗寫在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僧廬下。

少年頭早白,滾燙的心也漸漸冰涼。

年老體衰的蔣捷,寄居在太湖上一個孤島的竹林中,從此“竹山”成了他的號。史載蔣捷“宋亡不仕,抱節以終”。他自知沒有氣力恢復趙宋江山,但仍揣着衣冠禮儀之邦的殘夢。他以“竹山”為號,就是要像竹子一樣挺直,寧折不屈。在木魚聲中禪定,就成了他的宿命。

僧廬下,白髮老人獨聽夜雨。蒼老的心已嘗遍悲歡離合的滋味,衰枯的身體經歷了江山易主的桑田之變。少年的歡樂和壯年的愁恨一起埋在幽深的湖底,聽任暗流去沖刷。伸手下去,打撈上來的只有一腔空虛、萬念如灰。

雨水依舊滴滴答答地敲着石板,此時此刻的蔣捷雖聽出了雨聲的無情,自己卻早已木然無動於衷了。

不管是“山雨欲來”的緊張,“小雨如酥”的清新,“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凄婉,還是少年聽雨的歡樂,壯年聽雨的抑鬱,甚至暮年聽雨的木然,都是一種明確的情緒,是一種存在,一種“有”。但蘇軾的這闋《定風波》,其妙其怪之處卻在於,它表達的不是某種明確的情緒或想法,它營造的不是“有”,而是“無”。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中不聽雨,那要聽什麼呢?蘇軾不說。何妨吟嘯且徐行。前方的路通向哪裏?蘇軾不說。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平生是要悲要喜、要聚要散呢?蘇軾不說,只是“任”之。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微冷是清涼多一點兒,還是寒冷多一點兒?蘇軾不說。山頭斜照卻相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強調無限好,還是更強調近黃昏?蘇軾不說。歸去。歸去田園,還是歸去朝堂?蘇軾不說。

其實,蘇軾什麼都說到了,但什麼都不說透。他像個寫小說的高手,把疑問一直埋到最後,到最後卻仍然是疑問。這首詞的序分明說“已而遂晴”,明白指出天放晴了,“山頭斜照”的出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但蘇軾卻故作矛盾,以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結了尾。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從這幾句能明顯讀出蘇軾在道中遇雨之後的從容淡定、坦然自適。但坦然之後卻又沒有別的了。既沒有對狼狽的同行者進行揶揄,也沒有抒發雨過天晴的愉悅,連天晴都說成了“也無風雨也無晴”。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天沒有下過雨,雨沒有發出過“穿林打葉聲”,蘇軾也沒有在雨中“吟嘯徐行”過……

簡單地說,蘇軾在這首詞的落腳處留了白。

音樂中的留白是為“此處無聲勝有聲”,中國畫中的留白是為“此處無物勝有物”。創作者之所以留白,是相信他留的白會由聽者、讀者自動填充,用心去填充。這是作者和受眾的默契,像一種隔絕時空、不定身份的遊戲。

天上的雨點照常落下,但不定落在誰的身上。每一次邂逅都是偶然,又都像前世註定。而這,正是人間最雋永的樂趣吧!

註釋

①雨具先去:指帶着雨具的人先走了。

②芒鞋:草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上一章下一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

%